天外病菌

出版时间:2003年5月1号  出版社:台湾轻舟出版社  作者:迈克尔.克莱顿  译者:侯萍,聞煒,兆平,黃淑芬,馬興國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美國人造衛星「斯古普七號」意外偏離軌道,掉落在一個偏僻小鎮。八小時後,鎮上居民幾乎全部離奇死亡,且血液凝成硬塊;而小鎮附近也發生一些罕見的意外--一名巡警駛過當地不久後,竟在一家餐廳內瘋狂地射殺其他顧客,後舉槍自殺;一架誤闖該地的空軍戰鬥機,在駕駛留下奇怪的通話記彎後便失事墜落....
由全國最頂尖的科學家所組成的「野火計劃小組」奉命進入災區調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尋回了人造衛星,並意外地發了兩名生還者,之後便進入設備先進的地下室展開研究。正當小組成員逐漸理出頭緒之際,實驗室卻已遭受不明生物體污染,導致爆炸器自動開啟....這一連串的災難都和人造衛星有關嗎?真有外太空生物入地球嗎?科學家們能逃過一劫,解開死亡之謎嗎?本書曾改編為電影<人間大浩劫>,轟動一時!作者經由此書提出發展太空科技後亟需思考的問題,讓讀者在沈湎於緊張驚悚情節的同時,也感受到從另一個角度探索宇宙奧妙的樂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外病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一直很喜欢克莱顿的书,《侏罗纪公园》、《大暴光》等,每一部都将完美的情节和知识与技术相结合。
      在书中,克莱顿不仅在讲故事,也在讲自己对环境、对世界的理解,充满着对科学的热爱,同时又将一些陌生的理论和思想传达。
      他可以把故事讲得如真实发生一般。所有的场景都如电影一般展现在面前,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读一本书,不仅是一个故事,而更希望能从中学习知识、了解社会、进入一个新世界,克莱顿无颖是做到了。
  •     1969年迈克尔·克莱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畅销书,是他的第一部高科技惊险小说《安德洛墨达品系》(The Andromeda Strain,也有译作《天外细菌》或《仙堳座菌株》),并且被搬上了银幕。
  •     很多人都是因为去年好莱坞重新为此书翻拍了一部电视电影(这部电视电影的质量还比较高,不过改动不小)才关注这本书的。但实际上,这本书是迈克尔·普莱顿的旧作,而且是他的科幻成名作。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化虚构为真实,化设想为现实的超凡本领。书中的“野火计划”、“奇人假说”和超级抗生素等,都让读者阅读时会有忍不住信以为真的冲动。
      08年迈克尔·普莱顿逝世之后,很多出版社都纷纷重印他的书以表纪念,时代文艺也应景出了新版,使得喜爱他的读者有了一个新的接触大师的机会。
  •     想看这本书不是一天两天了,Micheal Crichton的书基本上我都有,但一直没读过这一本。光这书名就让人很向往,可书店网络都找不着。
      昨天在影视帝国里看到了《天外来菌》,原来就是这本书的改编版。可惜现在只有上集,下集还没出来。着急忙慌地赶着看完了上集,这一颗心老悬着,没着没落的,不知道这场灾难如何收场。试着再上网搜搜书吧,真是运气,一Google出来一大堆。这下可算称心如意了,但把书读完以后,感觉老不是那么回事。
      前半部分对这个菌株的出现做了好多的铺垫,幸存者一老一少,一个是营养不良带点贫血的老酒鬼,另一个是健康活泼哭个不停的婴儿,镇上的其他居民全都死于非命,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怎么会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存活下来?野火小组的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同样,这个疑问也抓住了读者的心。
      可是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就有点过于急切或草率,可以说都还没反应过来,故事就结束了,当然这一次,人类又躲过了一场浩劫。就是一个简单的PH值,菌株的变种,而它为什么能分解塑料,只是一笔带过,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详细说明,危机就解除了。
      不像好几年前,能把《侏罗纪公园》反反复复读上好几遍,甚至学着像那位悲观的数学家那样说话。这次的仙女座菌株,看一遍足矣,我还是等待着Universal的编剧们给我一个更精彩的结局吧!
  •     《安德罗墨达菌》:畅销小说家的乏味处女作
      
      《The Andromeda Strain》
      Michael Crichton
      
      Ballantine Books 出版
      
       迈克尔·克莱顿是我极其钟爱的一位作家,我阅读过他的大部分小说中文译本,《刚果惊魂》、《大暴光》、《食尸者》、《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升起的太阳》、《海底深球》、《终端人》、《机身》等等。记得我在大二时候,曾在宁波的某个社区居委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外地在居委会的图书室里找到一本迈克尔·克莱顿的《火车大劫案》。这本书是八十年代出版的,我也是首次看到,当时竟都萌生了窃为己有的念头,幸亏没有实施,否则我如今就堕入孔乙己之流了。
       这次看完了《The Andromeda Strain》,我的迈克尔·克莱顿书单总算又少了一本书。我依稀记得它是迈克尔的小说处女作,因此小说的质量也就正如我的书评题目所说,有点儿乏味。小说的体裁就像是份书面报告,记载了五天之内一个叫做Wildfire的秘密机构应对地外病毒威胁的事情。[顺带说一句,著名的三维造型软件Pro/E的新版本就叫作Wildfire版,不知这个词有何特殊意义?]迈克尔·克莱顿本身就不擅人物描写,他的作品的主要魅力就是小说中亦真亦假、带给人启发的高科技描写。在《The Andromeda Strain》书后的附录里,列出了三页的文献,论文的出处从《自然》、《生物学学报》直至《物理学评论》,包含了不下五十种杂志。正是这种对于背景资料的重视、做足了功夫,克莱顿的小说才会让我如痴如醉。《侏罗纪公园》中的各式恐龙、《海底深球》中深海探测的经验、《重返中世纪》中的中世纪欧洲攻防战,这些神来之笔不是闭门造车能够创作出来的。
       前不久,在《科幻世界》看到了罗伯特·索耶在文章中谈到自己也曾和克莱顿一样,在某本科普杂志上看到有关在琥珀内的昆虫体内提取恐龙DNA的报道。他感叹道克莱顿抓住了这一宝贵的机会,写出了《侏罗纪公园》这本百分百畅销全球的热销书。
       《The Andromeda Strain》的人物描写没啥看点,要看还是要看其中的技术描写。当然,考虑到这本书创作于1969年,那个时代的“高科技”到如今看来有点不屑一提。那时,没有个人电脑,没有windows,只能用一个个的点符来表示图形。所以,高科技畅销小说要成为“常销书”,也颇不容易啊。
       小说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颗卫星坠落到美国中部的某个人口稀少的小镇,军方指挥总部与等待在小镇附近的卫星收集车失去了联系。Wildfire机构在紧急状态下启动,专家乘坐直升机,到小镇现场进行调查,却发现了惊人的一幕。小镇的人口几乎全部身亡,而且死者体内的血液凝固,死亡发生在接触到病毒的一分钟之内。如此可怕的病毒,简直是医学专家闻所未闻的恐怖事。幸而,在小镇上还是发现了两位幸存者: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外加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这两名幸存者的联系点到底在哪里?专家在Widefire的秘密基地对于病毒展开了研究。而在此同时,军方的一架隐形飞机发生了坠毁事故,出事前飞机曾飞临过小镇上空。分析飞机残骸后,竟然发现机身的塑料零件荡然无存,而机组人员只剩下了森森白骨。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发现病毒虽然致命性强大,但要在极其合适的酸碱度下才能繁殖复制,并且极其发生变异。
       针对小说中提到西方医学理论,我还是对于中医西医的孰优孰劣问题产生了一些反思。小说中提到(可能是虚构的)美国强生公司曾发现某种化合物,通过药学研究发现它能停止微生物的繁殖过程,它还有真正“广谱”的抗菌效果。美国政府和公众对于此药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在临床试验时,悲剧发生了:在停止服用药物的一周内,全部试验者都毙命了。
       这说明了什么?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于绝大多数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产生了免疫力,而在摄入此种超级广谱抗菌的药物后,人类的免疫系统与微生物间的攻防平衡就被打破了,天平偏向一方,失势的一方就会增加砝码。最终的结果,就是人类会遭遇到愈加致命的致病体。
       王晋康曾创作过以《生死平衡》为代表的一系列医学题材小说,我认为王老师把握住了祖国医学和哲学的神韵。“中庸”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要保持中庸就是要保持平衡。德国哲学家吸收东方精华,发展出的辩证观也可视作“中庸”的一个衍生体,当然它更加具体地概括了辩证方法论的一些所谓理论。而在我看来,中国哲学和“中庸”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变化性,随时而变,随地而变,从而导出了它的不可完全把握性。(我们要记着,世界上绝对没有百分百的真理,推翻真理往往就是追求真理的必要途径)再联系科学研究,为什么非线性研究如此之难,就是因为非线性问题往往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解。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就增加了具体应用的难度。在目前的条件下,往往研究出一个问题的解,要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与所得获得的好处相比,这种求解可以说是无意义的。当然,随着技术条件的发展,情况也会改观。譬如,有限元方法最初出现于二次大战后,它的兴盛却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到来的,因为电子计算机能够提供人脑无法提供的庞大计算能力。
       话题扯远了,再说中医。中医的阴阳二气等等,都体现出平衡的观点。要用西方哲学、西方科学的标准来考察中医,要求中医达到某种必然因果联系,这是有失偏颇的。方舟子等人掀起了对于中医的攻击浪潮,我认为是失却公道的。中医和西医在基本层次上就是走上了两条路子。西医是靠“打”,用“强力”;而中医总是要设法保持“平衡”。
      
      
      
  •   以前知道这些作品,但不知道都是克莱顿的作品,很了不起。相关作品应该还有《刚果惊魂》吧。
  •   说得没错啊,熊猫哥!
  •   天外来菌2008年的版本不是电影,是电视电影,分三集。
  •   对,迷你剧,拍的还算好看。
  •   宿舍伙计在看 我凑过去正瞧见一男一女一车
    于是随口扯到“一颗流星砸下来”
    那“流星”还真TM就砸下来了
    差点笑死
  •   开头跟书上写的差不多,片子的part 2比书写得好多了,还扯上一大堆政治阴谋之类的东西,说得神乎其神的
    你是90后的吧?Haha!
  •   这书铺垫的我挺感兴趣,谁知道结局玩我们一把。。。= =
  •   刚看了这部剧
    一直是怀着很期待的心情去看的
    那也是因为美剧编剧能把我观众的心里
    写的剧情都非常吸引人
    可是偏偏他说这是个迷你剧,
    难道是连续剧的形式?
    拜托不要这样啊
    我要等多久才可以看到最新的一集呢?难道像越狱一样么?
    不过话说回来
    乾罡盛会的电影是蛮多的
    看的我很爽
    从现在起,
    更喜欢英语了
    学吧
    好好学吧
    中文没什么用处了现在
    我既然敢这样讲,
    就说明
    什么?
  •   感谢楼主的文章,原来原著是这样的!
    恰恰今天才看的该影片,竟然是1969年创作的小说,佩服真的佩服!
    而我的联想是SARS,到现在我都相信那是美国基因武器的结果!
    影片很紧张,生动,仿佛是真的一样!
  •   新版的电影继承了原著中的很多特点,但是弥补了很多不足。就像楼主所说的,详细的高科技手段描述和背景知识组织着影片的构架。具有语音沟通功能的中央电脑控制系统,液晶触摸操作界面......似乎高科技触手可及。但是电视剧编辑的加入让这个影片增色不少,除了细化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创造性的把政治色彩和宗教信仰联系到了一起并有机地融入了科幻电影,营造出了浓厚的阴谋效果。其中总统和CIA局长样子的政府高官(就是那个一直嚼口香糖的幕后主谋)有一段经典的对白——
    局长:总统先生,天气的变化可能加速病毒的传播速度。
    总统(仰望天空):你有信仰吗?
    局长:......
    总统:哦,我不是指四年一次的那个(暗指总统大选后的部门负责人宣誓),我是说真正的信仰。
    局长:呃...有
    总统:那就开始祷告吧!
  •   影片?
  •   还好,上了近两个小时的网,终于在最后关头发现了一篇有关这部电影比较好的评论文章了,阿门!
    能够将这么纯科学东西提升出哲学观点,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评论内容之一。
    路过。。。
  •   再次感谢你在最后关头解救了我!阿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