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表现与探讨人性,而不为世所左右,并且在语言上富有特色。这是夏志清教授的《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大标准。
作为一位身处大洋彼的学者,夏志清在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时,可以让他正反的查阅国共两边的评论,又可以将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置于世界文学史的背景中进行比较的有利位置,本身就决定了他的这部小说史的特质。
文学批评家王德威说:“这本书代表了五十年代一位年轻的、专冶西学的中国学者,如何因为战乱羁留海外,转而关注自己的文学传统,并思考文学、历史与国家间的关系。这本书也叙说一名浸润在西方理论——包括当时最前卫的‘大传统’、‘新批评’等理论——的批评家,如何亟思将一己所学,验证于一极不同的文脉上。”
《中国现代小说史》成书于1961年,共有十九章;其中的十章都以重要作家的姓名为标题,如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对夏而言,这些作家是现代小说的佼佼者。
可是,夏志清后来在《中文小说与华人的英文小说》一文中说:“中国现代小说史》未提萧红,因为当年我尚未读到她的作品。后来我在中译本《原作者序》里对自己的疏忽大表后悔,并在另一篇文章里对《呼兰河传》予以最高的评价:‘我相信萧红的书,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原文不这样噜苏:‘Hsiao Hung’s book? I am confident, will be read generations hence as a timeless classic.’)
在专论《大河无声走东海——李劼人文学史地位片论》里,成都民间学者张义奇说:其实,夏志清还漏掉一位中国最重要的现代作家李劼人。
季进在《夏志清先生访谈录》记载:2004年3月27日,夏志清先生在纽约家中接受大陆学者访问时专门谈到了他的疏漏:“最大的遗憾就是几个优秀的作家没有讲,比如李劼人、比如萧红,都没有好好讲。这是全书缺失的方面。我当时一无所凭,什么资料都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啊。“(季进《夏志清先生访谈录》,载苏州大学现代中外文化关系研究所[url]www.zwwhgx.com[/url])
我注意到,夏著从写作到出版为十年,51年至61年,而61年《大波》根本没出版完。新版的《大波》还没完成,而旧版在抗战时出版,国外不一定看得到,但旧版极可能读到的。这样更可以看出夏志清先生的大意或忽略。美国哈弗东方研究所的朋友和谭心国告诉我的。他们只找到了新版即使分批出版,也不成套,所以他肯定没读到。旧版至今在华盛顿和纽约图书馆都没有。
关于夏志清为什么没有评述肖红,原因已相当清楚了。
季进的访谈记录引述夏志清话:我的评论,其一为恣意率性;其二为文学标准。
对于为什没有评肖红,他说:
在这里,我不妨提一下曹聚仁在《文坛五十年》续篇中大加赞赏的李劼人(见该书第44—45页)。李劼人留法归来后,在二十代和三十年代,主要以翻译法国小说而著名。译有《包法利夫人》和《萨浪波》(Salammbo),还有莫泊桑、都德、普鲁斯特和龚古尔(Edmond de Goncourt)的小说。但是从1935年—1937年,自己创作自然主义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写自义和团起以迄辛亥革命的四川成都情形。曹聚仁认为这三部长篇小说“其成就还在茅盾、巴金之上”。特别是《大波》,这是扛鼎的大工作……非茅盾的《子夜》所能企及”。因为曹聚仁对茅盾的评价本来极高,所以他的赞赏,实际上使得李劼人成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不过,据我所知,除曹以外再没有别的文学史家谈到李劼人的小说了,这三部小说最近都由作家出版社重行出版:《死水微澜》(1955)、《暴风雨前》(1956)、《大波》上下册(1958)。不幸得很,据作者在新版的跋中说,《死水微澜》稍有修改,《暴风雨前》修改得很多,《大波》是重写,较原著缩减了很多。
文学表现与探讨人性,而不为世所左右,并且在语言上富有特色。这是夏志清教授的《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大标准。
作为一位身处大洋彼的学者,夏志清在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时,可以让他正反的查阅国共两边的评论,又可以将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置于世界文学史的背景中进行比较的有利位置,本身就决定了他的这部小说史的特质。
文学批评家王德威说:“这本书代表了五十年代一位年轻的、专冶西学的中国学者,如何因为战乱羁留海外,转而关注自己的文学传统,并思考文学、历史与国家间的关系。这本书也叙说一名浸润在西方理论——包括当时最前卫的‘大传统’、‘新批评’等理论——的批评家,如何亟思将一己所学,验证于一极不同的文脉上。”
《中国现代小说史》成书于1961年,共有十九章;其中的十章都以重要作家的姓名为标题,如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对夏而言,这些作家是现代小说的佼佼者。
可是,夏志清后来在《中文小说与华人的英文小说》一文中说:“中国现代小说史》未提萧红,因为当年我尚未读到她的作品。后来我在中译本《原作者序》里对自己的疏忽大表后悔,并在另一篇文章里对《呼兰河传》予以最高的评价:‘我相信萧红的书,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原文不这样噜苏:‘Hsiao Hung’s book? I am confident, will be read generations hence as a timeless classic.’)
在专论《大河无声走东海——李劼人文学史地位片论》里,成都民间学者张义奇说:其实,夏志清还漏掉一位中国最重要的现代作家李劼人。
季进在《夏志清先生访谈录》记载:2004年3月27日,夏志清先生在纽约家中接受大陆学者访问时专门谈到了他的疏漏:“最大的遗憾就是几个优秀的作家没有讲,比如李劼人、比如萧红,都没有好好讲。这是全书缺失的方面。我当时一无所凭,什么资料都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啊。“(季进《夏志清先生访谈录》,载苏州大学现代中外文化关系研究所[url]www.zwwhgx.com[/url])
我注意到,夏著从写作到出版为十年,51年至61年,而61年《大波》根本没出版完。新版的《大波》还没完成,而旧版在抗战时出版,国外不一定看得到,但旧版极可能读到的。这样更可以看出夏志清先生的大意或忽略。美国哈弗东方研究所的朋友和谭心国告诉我的。他们只找到了新版即使分批出版,也不成套,所以他肯定没读到。旧版至今在华盛顿和纽约图书馆都没有。
关于夏志清为什么没有评述肖红,原因已相当清楚了。
季进的访谈记录引述夏志清话:我的评论,其一为恣意率性;其二为文学标准。
对于为什没有评肖红,他说:
在这里,我不妨提一下曹聚仁在《文坛五十年》续篇中大加赞赏的李劼人(见该书第44—45页)。李劼人留法归来后,在二十代和三十年代,主要以翻译法国小说而著名。译有《包法利夫人》和《萨浪波》(Salammbo),还有莫泊桑、都德、普鲁斯特和龚古尔(Edmond de Goncourt)的小说。但是从1935年—1937年,自己创作自然主义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写自义和团起以迄辛亥革命的四川成都情形。曹聚仁认为这三部长篇小说“其成就还在茅盾、巴金之上”。特别是《大波》,这是扛鼎的大工作……非茅盾的《子夜》所能企及”。因为曹聚仁对茅盾的评价本来极高,所以他的赞赏,实际上使得李劼人成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不过,据我所知,除曹以外再没有别的文学史家谈到李劼人的小说了,这三部小说最近都由作家出版社重行出版:《死水微澜》(1955)、《暴风雨前》(1956)、《大波》上下册(1958)。不幸得很,据作者在新版的跋中说,《死水微澜》稍有修改,《暴风雨前》修改得很多,《大波》是重写,较原著缩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