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心

出版时间:1994年5月  出版社:尖端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萩尾望都  译者:吕相儒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六个月来,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生和死以及一个朋友。
我知道我只是个早熟的孩子,也因此懂得,这少年时代的爱将会走向透明、无性和未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赌约。我想说的并不是我爱尤利,而是他必定爱我。
那个时候的他与死无异。只要可以让他重新获得生命,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在乎。
据说,人会死两次,在地上死去,随后,在朋友的精神中死去。
但我将永远不会死两次,因为他不会忘记我,即使在他死去之后。
我确信我将活在他的精神中,因为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我。”
十二岁的托马在一个雪天自杀了,他留下的遗书将完全不知情的尤里卷入了梦魇和疯狂之中。然而——也在同时,一个藏在尤里心中更深的噩梦被一步一步地唤醒了……
重版无数次的少女漫画巅峰作《托马的心脏》,是有着诗一般台词,让人无论看多少次都会流泪的作品。秋尾望都的主题虽然总是趋向于极端,但看的人却能从中感受到被净化的美。
喜欢看上去玩世不恭,但深爱着尤里的奥斯卡。虽然很多读者惋惜奥斯卡被牺牲为配角,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奥斯卡的魅力来自他复杂含蓄的性格,而这却是秋尾精心刻画的结果。
向所有细心于文字的漫迷推荐这部《托马的心脏》。

作者简介

1969年以漫画《ルルとミミ》出道。
1976年凭作品《11人いる!》、《ポーの一族》获得  1975年度小学馆漫画赏。
1980年《スター・レッド》获得星云赏漫画部门奖,  1983年以《银の三角》再次获得星云赏漫画部门奖,1985年以《X+Y》第三度获得星云赏漫画部门奖。
1997年以《残酷な神が支配する》获得第一回手冢治虫文化赏。
代表作:
ポーの一族(波族传奇)、トーマの心臓(托马的心脏,台译:天使心)、11人いる!(第11人)、百亿の昼と千亿の夜(百亿昼千亿夜)、银の三角(银之三角)、半神、残酷な神が支配する、イグアナ
在日本网站上曾看到有人这麼说:「如果手冢冶虫是漫画之神,萩尾望都便是少女漫画之神!」——这一点也不夸张。身为第一代的少女漫画家,萩尾望都和其他同年代——24年组——的少女漫画家(如竹宫惠子、大岛弓子、山岸凉子等等)成功地把少女漫画带入最高峰。不但成为第一批女性漫画家(之前都是男性来画少女漫画,如细野不二彦便曾是少女漫画家),更让少女漫画受到业界和社会的注意。在池田理代子、萩尾望都以及竹宫惠子等人超越少年漫画家得到漫画奖项后,少女漫画的地位在漫画界里正式受到承认,成为除了少年漫画之外的另一大部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使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一个人不会不爱另一个人的,上帝赐予孤独的同时将爱的力量传达给每一个人,所以尤里必定是爱他的,那个为了将翅膀赐给尤里而选择飞翔的少年。因为少年的死不是谴责,而是告诉尤里,他爱他,爱到可以舍弃自己的生来拯救他,爱到至死不渝。
      年少的心总是容易为了信仰而不惜一切代价,我一直觉得,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轻易感动,学会处事不惊的同时遗忘掉太多我曾经的少年时,不得不奔波在不同的却和我一样形单影只的人中,碌碌无为的生活,那我宁愿死去。
      尤里走时,我突然感觉到那种伤感的离别,可是他终究是懂了那个义无返顾的少年做出的牺牲和虔诚的爱的祷告。
      将离开校园的我,也曾经因为各种原因而郁郁寡欢,以为从此不曾有可能展开心扉,可这几年也有人留下了,年少的心,冲动而敏感,看不见墙外的世界,一味的轻信心中的言语,怀疑着,独自孤独着。
      你看,生而为人,就必须要接受奉献一切,你继承的天使心。
  •     我刚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冲突,的确,似乎托马的自杀是违反基督教教义的,给予“翅膀”这个理由仔细想想似乎也有些不通。
      基督教的先驱们殉难的方式,信徒们甚至疯狂地追逐上刑架入狮口,当基督教定为一尊后,圣奥古斯都想要统一基督教的理念,提出,第六戒,不许杀人,也要解释为不能自杀。因为人的生命是上帝的礼物。中世纪极端排斥自杀又树立无数自杀殉教的圣女圣人,所以,基督教的信条和道德本身也蕴含了矛盾。
      
      想起福克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你问我为什么要写成基督教寓言,正犹如木匠要造方形房子而把墙角造成方形一样,寓言故事要写只能写成基督教寓言,正好比要造长方形的房子就只能把墙角做成方形而把一边墙壁放长一样。
      所以萩尾并非信仰基督教而是基督教适合于这个故事主题就拿来用了,如前所述来看她也不是个合格的基督徒。
      谈一下《托马的心脏》其原型和起源,或许能更好理解这个故事。八卦。
      在萩尾望都和竹宫惠子同居的所谓“大泉沙龙”时代(1970-1972),她们对面住着个疯狂热爱“BL”(那时还没有这个词)的增山法惠。增山先把竹宫拉下水,之后增山和竹宫一起向萩尾布教,可萩尾就是对“BL”无感。直到一天竹宫和增山来邀请萩尾一起去吉祥寺看场法国电影。她们看的电影就是《Les amitiés particulières》中文名叫《特殊的友情》(日文名『寄宿舎 ~悲しみの天使』)(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66433/)《特殊的友情》将教会寄宿学校中的悲恋描绘的那么美丽,纯洁,萩尾看过之后十分感慨,一股冲动涌动在心头。
      “男子寄宿舍里的学长和晚辈谈恋爱,结果晚辈了断掉了生命。我思索,被留下了的学长今后该怎么生活下去哟!我受到了很大震动,想描画那个后续。”——萩尾的访谈。
      Alexandre(《特殊的友情》的主角)在电影结尾从火车跳下自尽,而Thomas在第二页从铁路桥上跳下,然后展开“学长怎么活下去”的后续故事。所以《托马的心脏》作为《特殊的友情》的同人,问题不在于托马为什么要死,而在于他非死不可。(原谅我这么说……)作家创作往往并非主题先行,而是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片段,编出故事来再说怎么圆。萩尾坦诚自己要是晚个十年写这个故事或许会让托马死的理由更合乎逻辑一些,但是当时她想的是“他的死不需要理由。”
      亚伯拉罕献子,神之羔羊,牺牲/献祭这个主题这也是从《特殊的友情》里借来的。《特殊的友情》是为爱的绝望而死,《托马的心脏》是为爱的希望而死。这也是托马这部作品超越普通少女漫画,或者BL漫画所谓同性爱和异性爱的范畴上升至“圣爱”的含意。
      
      托马永远不会再次醒来,但尤里终于长大成人。错,尤里被托马永远定死在了无垢,无可妥协的少年时代,他除了进神学院哪也去不了。托马的爱是“神爱”,如此赤诚无暇,无私无偿,接受了它的尤里将以一生侍奉它。奥斯卡已经跨过了成年人的门槛但尤里永远也不可能跨过去了。我只是心疼奥斯卡。(番外篇《访问者》依然富含宗教色彩)
      
      前所未见的叙述方式令《托马》连载之初并不讨喜,杂志读者调查中垫底,总编辑下令,赶紧结束它!萩尾以故事刚刚开始为由推诿,托马面临腰斩风险,结果奇迹出现了:《波之一族》第一卷单行本首印3万本三日之内告罄!鉴此出版社决定同意萩尾继续做完这个故事。当连载结束,《托马的心脏》成为公认的名作。
  •     《托马的心脏》是一个属于往昔的神话。
      
      
      当时,日本漫画家受到手冢治虫大神的影响,一窝蜂似的描写陌生大陆上发生的古老往事,笔下的人物也个个明眸小鼻樱桃口。
      
      
      少女漫画尤甚。当年,红极一时的是描写法国王室生活的《凡尔赛玫瑰》、穿越到埃及的《尼罗河女儿》,描写欧洲贵族学校生活的《小甜甜》和《风与木之诗》,当然,还有萩野望都老师的数部作品,包括其早期的《托马的心脏》。
      
      
      《托马的心脏》作为少女漫画,沿续了一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中二病题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西德的封闭式男子学校里,一群寄宿学生因各种青春期苦闷而发生的风花雪月。
      
      
      那是一个荷尔蒙骚动的年纪,少年们对于社会初步有了一些朦朦胧胧的认识,既新鲜又抗拒。
      
      
      “大人们”总是肮脏的,我的生活总是苦闷的,我的灵魂总是孤独的,我的精神总是饥渴的——这,恐怕是中二病的具体心理表征。
      
      
      少年们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但是人生的意义考虑多了,往往会导向虚无主义。弱者会孱弱地自杀,比如托马,死的时候心中仍然耿耿于同学的爱;强者会出现反社会倾向,比如塞弗利特,不但有纵火的案底,还喜欢和学弟玩SM。
      
      
      这个故事采用倒叙,从托马之死拉开序幕。然后,由托马的远房亲戚亚历克转学来到这个学校开始。因其长相和托马有几分相似,引起了同学们的揣测,从此借由亚历克的探寻,抽丝剥茧,发现托马之死的真相。
      
      
      随着故事的继续,我们发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是托马痴痴迷恋的尤里。尤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会长,带点清教徒式气质的禁欲主义者,似乎对博爱而人尽可夫气质的万人迷托马嗤之以鼻。但是亚历克的出现让读者逐渐认识到了尤里的另一面:他的黑历史,内心的不自信,抖M,默默迷恋着托马,和托马的众多崇拜者一个样。
      
      
      托马永远不会再次醒来,但尤里终于长大成人。
      
      
      残酷青春这个题材,似乎在日本为观众喜闻乐见,从《鬼畜大宴会》、《大逃杀》到《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杀手阿一》,已经从各个角度刻画得淋漓尽致。那么为什么我们还如此推崇萩野望都的一部早期作品?可能,是因为其中浪漫的诗意。
      
      
      一部简单的失恋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让歌德声名大振少年自杀率剧增;托马纵身一跃坠落吊桥同样引无数少女共唏嘘。
      
      
      即使我们可能不会认同托马自杀的原因,也会为他青涩美好的遗诗而感动。多年来,一提到《托马的心脏》,读者们首先会回忆起托马著名的遗诗:
      
      
      我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不断思考…… 有关我的生与死,以及一名友人的事。我十分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个早熟的孩子,因为这段少年时期的爱,是中性神秘而透明的……
      
      
      我也了解,这不是个单纯的赌注,问题并不在于我爱他,而是他非爱我不可。无论如何,现在他虽生犹死,为了帮助他活下去,即使牺牲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人有二次死亡:第一次是自己死,其后是被友人遗忘的死。因此,我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死亡(他至死也不会忘记我。)
      
      
      于是,我仍然活着……活在他的心中——
      
      
      
      
      
      
      
      
      
      
      
  •      在看托马的心脏。因为是七十年代的漫画所以画风是凡尔塞玫瑰那样,但我对奥斯卡的喜爱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不是吗w?
      故事复杂的可以去拍好莱坞大片了!背景是西德的修洛塔贝兹的高中,一个叫做托马的漂亮学生自杀了。死前给自己一直喜欢的学生会长尤里留了最后一封信:“给尤里斯摩尔的最后一封信:这是我的爱、我心脏的声音,我想你应该能够了解。”,这时学校来了一个叫做亚历克的转学生,长得和托马一模一样。就是这封信和这个转学生,将尤里卷进了一场风波、并唤醒了他努力想要忘掉的记忆,而奥斯卡,则努力想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从剧情上说故事很饱满,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对白也很有诗意。唯一的不足可能是画风不对现代人的胃口(凡尔塞玫瑰画风OTL),虽然我不介意啦(耸肩)。
      主角是学生会长尤里。因为之前受过八角眼镜君(名字忘记了)和他们一伙人的【】虐待导致他认为自己背弃了神、认为自己自己失去了『翅膀』。而当发觉到托马对自己的爱时我觉得他是害怕承认的,因为他觉得失去翅膀的自己没办法再去爱人和相信人。其实这只是他逃避心理阴影的一个借口。托马知道这件事,所以他自杀了,为了让尤里得到救赎;奥斯卡知道这件事,他要陪在尤里身边等他自己走出来;亚历克后来也知道了,他选择用自己的方法让他走出来。
      说到托马,虽然他只在第一页有戏份,但他确实是这部漫画的主角,也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我对托马并没有太大兴趣所以研究不深,只觉得是个很有灵气又纤细的孩子。
      至于亚历克。可以说我从头到尾都不喜欢他==。性格糟糕、恋母、厚脸皮、自大、烦人(亚历克的饭死们果咩)。
      然后想说我最喜欢的奥斯卡。奥斯卡美人!!!!!绅士嗷嗷嗷!王子様(他是校长儿子嘛);;!尽管平时一副玩世不恭的嘴脸但其实是最细腻的一个呢;w;而且好亚撒细!萌死了奥斯卡×尤里啊啊啊!!!其实说真的奥斯卡×尤里总让我想到<蔷薇色的脸颊>里的摩根×保罗!!一样是王子様(摩根是市长儿子)×优等生www!曾经也是舍友!而且也处于王子様单相思w。但是我不喜欢亚历克所以没想把他代入J……
      其实这里还有个配角安蒂也让我很在意。怎么说呢?觉得很同情吧?!安蒂在告白那幕,说了“因为我喜欢你(奥斯卡)啊!”却被奥斯卡打了一巴掌,然后说“所以你就要拆散我和尤里?!”,然后奥斯卡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安蒂哭着说“请你回头、不管你喜欢谁都没有关系,请你回头…”,就觉得他真的好可怜…
      还有一些配角我也满喜欢,就是八角眼镜和爆炸头胖子。因为出于个人趣味比起奥斯卡×尤里我更想看八角眼镜×学生会长和爆炸头胖子×王子様www(你好重口味囧)!有没人萌这个的我们来画同人!!!
      结局我也满喜欢的,虽然大家的恋爱都没有好结果OTL…
      说来这部的台湾译名依然很囧…就不能直译做<托马的心脏>吗囧!!!
      另,本篇标题来自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一句歌词,法语。看这部时我给自己挑的BGM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也推荐准备看这本的人也听听看(*'▽`)!
      另外附上托马藏在图书馆的那封遗书:
        “六个月来,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生和死以及一个朋友。
        我知道我只是个早熟的孩子,也因此懂得,这少年时代的爱将会走向透明、无性和未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赌约。我想说的并不是我爱尤里,而是他必定爱我。
        那个时候的他与死无异。只要可以让他重新获得生命,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在乎。
        据说,人会死两次,在地上死去,随后,在朋友的精神中死去。
        但我将永远不会死两次,因为他不会忘记我,即使在他死去之后。
        我确信我将活在他的精神中,因为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我。”
  •     严格意义来说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完《托马的心脏》,所谓的第一遍是很久以前我对着日文版的图配上网络英文翻译看完的,错过了不少小细节。
      
      第一遍的印象抽象但美好,那时候我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被托马那首开篇诗一般的情书所震撼,觉得是悲伤与浪漫到极致的文字。乃至看到与开卷相呼应的托马父亲的追忆画面,泪水变得无法停止。就好像《柳树下的梦》中的阿尔卑斯山,在寂寞如斯的流浪男子眼里如同折叠羽翼般瞬间打开飞向天空的那种巨大悲怆感。那个时候我一直想知道幼小的托马口中的“寂寞无法单独生存的人类”是泛指所有的人,还是指后来封闭自我的尤里或者是被尤里误解的自己。
      
      另外我很喜欢故事的结构。从托马之死打开序幕到结尾尤里前往神学院,在一切的悬疑慢慢被揭开的过程中,实际上的主线却是已经不在的人和依然活着的人之间谈着的一场生死两隔的恋爱。
      
      第二遍看的是花园下载的台版,名字被翻译成了《天使心》,翻译不能算太好,但比时下的翻译态度要认真些。
      
      也许是看过《残酷之神的支配下》的缘故,第二遍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少年群像和救赎的主题。
      
      作为无神论者,读《托马的心脏》多少是有点吃力的。看得出来萩尾望都曾一度沉浸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托马的心脏》应是那一时期的产物。
      
      然而,托马的自杀从一开始就违反了基督教精神,即使目的是为了将羽翼留给尤里,实际上也是说不通的。所以这个漫画终究是浪漫主义占上风的诗篇,而并非阐述教义的故事。在我看来萩尾望都只是迷恋基督教中的救赎主题,将其浪漫主义化而创作了《托马的心脏》。
      
      尤里因为一年前发生的暴力事件,而认为亵神的自己永远无法得到救赎,于是将自己流放到无爱的荒漠,内心被当初自甘堕落的阴影所填满,外表坚硬冷漠只为将那个最羞耻的秘密保护起来不被人发现。
      
      而那时候出现在尤里眼中的托马,那个默默坐在树下看书的文静孩子,那个眼神诉说一切的纯真美丽的孩子,在尤里看来无疑是天使一样的存在,是污秽的自己所最向往但不敢伸手触摸的光明世界。
      
      或许那个赌约的揭发摧毁了托马在尤里心中偶像般的存在,使尤里失去了最后一点对美和爱的信念,堕入到更深的自我封闭的世界中去。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尤里看过托马翌晨寄到的遗书会从惊愕到愤怒甚至对酷似托马的艾瑞克产生杀意呢?
      
      就像林顿曾经对一心想救杰鲁米的伊安说,你的想法何尝不是一种傲慢?托马告白的遗书对尤里而言一开始更多的只是种负担而已。
      
      《残酷之神》中,杰鲁米最初也是对伊安充满了憧憬,甚至一度把伊安当做避难港,当做自己悲惨生活中唯一可以呼吸的地方。如果当初伊安没有进入杰鲁米的心,那么后来面对伊安的逼问和质疑,杰鲁米已经重创的身心或许可以少支离破碎点。
      
      在那个计划谋杀伊安的夜晚,杰鲁米一遍一遍在脑中模拟着谋杀过程,但那些引诱之吻何尝不是杰鲁米爱慕伊安的表现呢?
      
      因为最初的爱被无形践踏,最后的信任被背叛,所以才会明明爱着对方却又憎恨着对方吧。
      
      话说《托马》的创作年代,萩尾望都还沉浸在古典主义浪漫中,生死多少是个浪漫化的概念。托马的自杀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可能是挺难理解的,毕竟我们已经远离英雄时代,不会为了抽象的信念而牺牲仅有一次的生命。但在《托马》的故事里,纤细敏感的少年们视精神世界高于一切,生命消逝的同时却绽放出精神世界的美丽花朵,仿佛净化一切的仪式,浓缩成直达心底的爱意,最终将尤里从精神的荒漠中拯救出来。
      
      如果说《托马》是一首优美的诗篇,那么《残酷》就是一部长篇叙事小说。
      
      比起《托马》,《残酷之神》的世界对于读者来说实感得多,杰鲁米所遭受的身心折磨远不止仅仅两三页的荒唐茶会,而是日积月累无数压迫性的残酷画面结成的坏死果实。伊安执意拯救杰鲁米也不是纯粹的天使般的爱,而是爱怜、同情以及罪恶感驱使下的拯救与自我拯救之路。
      
      
      最后,《托马》的故事里自始至终我最喜欢的人一直是奥斯卡。这个看上去有点玩世不恭但帅气成熟又内敛含蓄的少年,实在令人神往不已,正因为有他的存在使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动人。关于他想说的很多,等我看完《伴草行》再来好好总结下。
      
  •     《天使心》是以西德的修洛塔贝兹高中为舞台,展开有关少年们爱与苦恼的故事。萩尾女士于1971年发表过《11月的寄宿学校》这部作品,而在《波族传奇》的《小鸟的巢》里也描绘了寄宿学校的故事。从《11月的寄宿学校》的人物设定来看,这部作品风格就很类似于《天使心》,姑且不论其他作品,在此所要探索的是萩尾女士为何独好寄宿学校的题材呢?仔细想想,她这个嗜好并不因《天使心》完结而减退,在《第11人!》的测验太空船•白号,也代表了少年们生活的多变,亦可说是一种变相的寄宿学校。
      萩尾女士为何会如此偏好用这种舞台设定呢?这次就针对这一点深入探讨。
      一直跟着家庭老师上课,头一次面对学校和学生宿舍的亚力克认为:“学校真是个奇怪的地方。”,萩尾女士籍由亚力克之口阐述了这个意念。
      “从位于山丘上的学校高窗上,可以看见城镇的屋顶,但如果没有外出许可证,那车站、街道全都是另一个世界,我们日常说着相似的话,奔跑、大笑,穿着相同的制服……就像显微镜下相同的单细胞生物一样。长长的走廊、楼梯、窗户、教室——仿佛就像是一颗小水滴里的世界一样。”
      在此我想明白指出萩尾女士的故事架构中,寄宿学校的设定是有何意义呢?首先是将学校从城镇的日常生活中切开,且隔离在森林、小鸟中。所以少年们只有在这个宛若现实人生缩影的微观宇宙中战战兢兢地活着。如果以钜观的角度来看,的确像是显微镜下一颗小水滴里的世界。在学校中的那些少年们目前生存的场所只有学校,所以这个受限的空间即使被他们当成全世界也无可厚非。
      如此一来,寄宿学校就成了少年们爱与梦的纯粹培养皿。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放在一般世界就立刻被人遗忘,但在此却成为左右一生的启示而回响着,朋友无心的举动,经由多方连锁互动,结果引发了大事件。由于缺少“暧昧不明”的一切成因设备,在此任何一个问题都立刻凝聚到本质的核心。
      此外,萩尾女士所描绘的学校,并不是挑选有特定倾向的孩子聚集在一起的场所。假设即使经由严格考选,事实上还是一样,许多完全不同背景的各式各样少年聚集在这里。从一出生,少年们背负着现实社会的枷锁,内心深处也带着数道伤痕。像尤里、奥斯卡以及亚力克他们,每个人的过去成了沉重的脚镣,剥夺了心理上的自由。这样的少年齐聚一堂共同起居,寄宿学校引人探讨玩味之处便在这里!
      虽说看起来像是经过隔离的纯粹的培养皿,但再怎么说也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少年们难免将现实世界的病毒也带进学校。于是,在学校内部所进行的就是这个病毒的培养,现实世界中也必须回避这种危险莫测的病毒。所谓的危险就是直接接触灵魂的意思。在现实中,每个人的灵魂都受到厚实的保护,喜悦与悲伤都在心灵深处被仔细加工以至于无法探触,但学校这个地方却卸下了这层保护。
      多马必须选择死亡的这件事,以及他的死保障了尤里的新生这件事,都是在这种浓密的世界形成的。
      但是,再继续思考下去,这个纯粹培养皿只能存在于寄宿学校这样的物理空间当中。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颗小水滴的世界中,而外侧则有个无限宽广的世界。
      特别是孩子们的情况更是如此。他们从成人社会的各种污浊与混乱中抽身而退,而相对地在自我世界的主观歪曲中牺牲奉献,这就是孩子们的生存方式。萩尾女士曾写过一段话“一般的孩子都会飞”。我认为这句话表达了孩子们的灵魂没有受到限制,每天向危险却有无限魅力的冒险挑战的事实。
      在《天使心》的最后,尤里离开了修洛塔贝兹。而在多年以后,奥斯卡、亚力克、海尔贝特、安迪及雷德威他们也各自独立。当他们不再是少年之时,又将有另一个世界会开启吧! 但他们是否能再次获得如以往般的高尚与平凡的时候呢?在爱与死如此激烈冲突的世界里,谁也无法预测。
      寄宿学校的隔离性,其实不仅包括空间也涵盖了时间。等到毕业的时刻来临,每个人都必须走出这个地方。如此一来,不复年少的我是不是只能在记忆中追寻昔日的岁月呢?这是不是表示人不能再次像少年那般活着了呢?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甚至可以说萩尾女士的作品不断给这个问题肯定的答复,如果有人问及方法,就必须再重新看一次《天使心》。所有的答案都已经描绘在其中了。
      
  •     I've been thinking for six months about my life and death,and about a friend of mine.
      I know I am just a matured kid, and therefore I know this love
      in my boyhood is going to be thrown toward something transparent,sexless and unknown.
      This is not a simple bet.
      What I want to say is not that I love Juli
      but that he must love me by all means.
      He is almost dead at the moment.
      I wouldn't care even if my body was crashed if it is necessary for Juli coming back to life.
      It is said that man dies twice. He dies on the earth and later
      he dies in his friends' mind.
      However, I will never die twice because he won't forget me
      even after he dies.
      六个月来,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生和死以及一个朋友。
      
      我知道我只是个早熟的孩子,也因此懂得,这少年时代的爱将会走向透明、无性和未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赌约。我想说的并不是我爱尤利,而是他必定爱我。
      
      那个时候的他与死无异。只要可以让他重新获得生命,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在乎。
      
      据说,人会死两次,在地上死去,随后,在朋友的精神中死去。
      
      但我将永远不会死两次,因为他不会忘记我,即使在他死去之后。
      
      我确信我将活在他的精神中,因为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我。
      
      
  •     ぼくは ほぼ半年のあいだずっと考え続けていた
      ぼくの生と死と、それからひとりの友人について。
      
      ぼくは成熟しただけの子どもだ ということはじゅうぶんわかっているし
      だから この少年の時としての愛が
      性もなく正体もわからないなにか透明なものへ向かって
      投げだされるのだということも知っている
      
      これは単純なカケなぞじゃない
      それから ぼくが彼を愛したことが問題なのじゃない
      彼がぼくを愛さねばならないのだ
      どうしても
      
      今 彼は死んでいるも同然だ
      そして彼を生かすために
      ぼくはぼくのからだが打ちくずれるのなんかなんとも思わない。
      
      人は二度死ぬという まず自己の死 そしてのち 友人に忘れ去られることの死
      それなら永遠に
      ぼくには二度目の死はないのだ(彼は死んでもぼくを忘れまい)
      そうして
      ぼくはずっと生きている
      彼の目の上に
      
      
      我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不断思考…
      有关我的生与死……以及一名友人的事,
      我十分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个早熟的孩子,
      因此这段少年时期的爱,
      是中性神秘而透明的……
      
      我也了解,
      这不是个单纯的赌注,
      问题并不在于我爱他,
      而是他非爱我不可。
      
      无论如何,
      现在他虽死犹生,
      为了帮助他活下去,
      即使牺牲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人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是自己的死,
      其后是被友人遗忘的死。
      
      因此,
      我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死亡!(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我)
      于是,
      我仍然活着……
      活在他心中——
      
  •   爱大师威武...看个少女漫能看出那么深刻的哲理,下一次是要分析哪一部呢?
  •   嗯~
  •   …… 可能是我正在看的《性契约》
  •   “据说,人会死两次,在地上死去,随后,在朋友的精神中死去。 ”
    那有的人估计就从没活过,托马选择死是明智的喽:)?
  •   咦“有的人估计从没活过”是神马意思OAO?
    唔我觉得托马死是应该为了使尤里得到救赎吧OAO?当尤里说到自己背后的鞭痕是『翅膀』被折断的伤痕时亚历克也有说过“那我就把我的『翅膀』给你,我不需要!”,而托马也被喻为『天使』,所以我觉得托马自杀应该是为了把所谓的翅膀给尤里吧w?!
  •   “有的人估计从没活过”:人会死两次,在地上死去,随后,在朋友的精神中死去。没有朋友,或根本没有在人家精神中占过什么位置的,不就成没活过了……
  •   其实那个番外的译名叫《伴行草》吧...发现它是10次有9次都不会被写对的谜样的标题。
  •   大概因为是讲的父子两人的旅行,所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