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與創造之時

出版时间:1998年  出版社:麥田出版  作者:勞倫斯.卜洛克  译者:呂中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馬修的朋友「陀螺」交給他一封包裝嚴密的信封,他告訴馬修,要是有某一個星期沒有接到他打來報平安的電話,就打開信封來看,裡頭有著一切問題的解答。
報平安的電話停了,「陀螺」死了,信封裡頭裝著的是委託書,請馬修為他找出殺他的兇手…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简介

勞倫斯‧卜洛克
1994年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The Grand Master Award)得主
三屆愛倫坡獎(Edgar Allen Poe Award)得主
二屆馬爾他之鷹獎(Maltese Falcon Award)得主
四屆夏姆斯獎(Shamus Award)得主
一屆尼羅‧吳爾夫獎(Nero Wolfle Award)得主
卜洛克是美國當代偵探小說大師,他的小說不僅在美國備受推崇,還跨越大西洋,完全征服了自詡為偵探小說原鄉的歐洲。
卜洛克生於紐約的水牛城,作品主要包括四個系列:
馬修‧史卡德(Matthew Scudder)系列:以一名戒酒無牌私家偵探馬修‧史卡德為主角。
雅賊(Burglar)系列:以一名中年小偷兼二手書店老闆柏尼‧羅登拔為主角。
伊凡‧塔納(Even Tanner)系列:以一名韓戰期間遭砲擊從此睡不著覺的塔納為主。
奇波‧哈里森(Chip Harrion)系列:以一名肥胖,不離開辦公室的自我陶醉私探奇波‧哈里森為主。
卜洛克現居紐約,已婚,育有二女。(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謀殺與創造之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7条)

 
 

  •     阅读时间:2012年10月中旬
      书籍来源:青番茄
      
      
      一个人不想被杀死,但是死了。
      另一个人不想杀人,不仅杀了,还不止一个。
      有些人想好好活下去,很可惜。
      还有想做州长的,想继承遗产的。统统没能如愿。
      
      随便选了几本书看,这本书暗血红色的硬皮包装和烫金字貌似显的比较有技术含量,也比较符合他侦探小说的内容,所以第一时间看完了。
      
      整个故事里面幸福了谁?没有。悬疑吗?貌似。我一早就猜测也许不是只有一个人参与了杀“陀螺”的计划,因为作者一直在强调找出一个人为其他两个人洗刷罪名这一点。但是结局貌似还是跟我想的有些出入。后续系列我没有看过,也许他收获了一个好助手,也许他逃离了警局,家庭以后,又收获了一个好情妇~~谁知道呢~每个人都有无法选择的过去和负担,是谁在迷茫的时候抓住别人的过去不放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事情的方式呢?又似乎是没有。如果处在他的位置,我会怎样做呢。那些证据存在的意义,似乎又是没有意义。正如那最后的信里面写的话:“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也不会知道。”
      
      介绍说呢这是一部硬汉侦探小说,可是我只是看到了一个莽撞的比较幸运没有死的迷茫退休嗜酒警探。可是可是,也许福尔摩斯那种人真的不存在,存在的仅仅都是像这样优缺点并存的普通人吧。
      
      也许我以后应该选择厚一点的书,这种厚度看着不过瘾哈。
  •     很早的时候喜欢类似于福尔摩斯一类的侦探小说,但是最近看得少了。早期的侦探小说实际上比较脱离生活,虽然会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时代背景,但是主角更多是脱离生活的,一个多智近乎妖的偶像。当然每部书的主角都不是真正现实的,但是就像早期的港台枪战片子弹永远打不完,主角百人斩我们觉得不可能;而虎胆龙威一类的电影实际上也几乎不可能,但是依赖于细节的真实与可能的巧合,让你不会怀疑主角作为一个正常人完成它的可行性。这个钱德勒自己的文章说的非常的明白。故事严谨、语言优美、再有自己的一种格调,就是我喜欢的小说了。所以最近喜欢钱德勒、布洛克的小说,但是最爱的还是加德纳的妙探奇案系列啊。
  •      杀人和其他的犯罪不同!
      
       这是马修对于谋杀的态度。也是本书中一直纠缠着马修的难题。
      
       这是看的第三本马修系列。相对于初读《父之罪》时但来的心灵震撼,以及《在死亡之中》案情变得复杂,但是对心灵的冲击却略显平淡的表现来说。本书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作品。
      
       首先,说一下缺点。
      
       虽然十分佩服劳伦斯的写作能力,可以将这个原本十分平淡而无味的故事写得如此深邃。然而故事本身的确不够吸引人。好在有马修这个魅力集中体将整本书撑了下来。这也是本书的一大软肋吧。
      
       本书的案情很简单,也很透明。一起谋杀,三期敲诈,三个受害者兼嫌疑人。马修要做的仅仅是打草惊蛇而已。可是,在这看似简单的案件中,却发生了让马修无力控制的悲剧。围绕着“谋杀”这一行为,让马修进退两难。而本书中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马修在犯错之后的一系列行为。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马修善良与脆弱的一面。也让马修的个人魅力再次升华。
      
       书名为《谋杀与创造之时》,可是通篇读下来,也仅仅明白了“谋杀之时”,可是“创造之时”在哪里呢?当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作者才给了我们答案。在本书中马修在谋杀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东西。忽然发现,其实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谋杀和创造的结合体。我们只有不断谋杀掉那个令自己讨厌的自身时,才能不断创造自己喜欢的自己,谋杀与创造其实是同时进行的!
      
       本书的结局虽然平淡,但是即伤感又温暖。读完之后不会有震撼,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钻入心田,让读者不断回味。
      
       依旧为那个许多年前的女孩儿点起蜡烛,依旧把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教堂。依旧喜欢在阿姆斯特丹喝波本加咖啡。依旧和服务员暧昧不清。也依旧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马修还是那个游离在城市边缘的浪子。
  •      这次布洛克提供了三条线索。每一次的探访后面都影藏着杀机,秘密有时候可以带来财富也可以带来死亡。在初看见书名时怎么也想不到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谋杀与创造。随着马修把谜底揭开,布洛克影藏在书名中的密码也浮出水面。马修的谎言谋杀了一个人的人生,也创造了另一个人的新的人生。
       有的时候命运却是就是这样的离奇。一秒或者一分钟的犹豫,或者是突然降临在头脑中的一个奇怪的想法,就足以改变人生。这就是上帝的谋杀与创造之时。
       小说中属于推理的部分并不强烈也不出彩,但马修的基调还是那样,忧郁中带有彷徨。波本加咖啡。
  •     这个系列看的就是马修的那个调调,什么案子悬念推理逆转那都成了次要的了,看习惯了就如同马修和波本一样,惯性和沉溺才是这个系列的生命力。
      还有一如既往的小幽默以及文不对题的书名:)
      
      
  •     本来是兴致勃勃的翻开书,因为这题目起得真不错~谋杀和创造是多么美妙的两个词~
      但是,作为一个侦探迷,我不得不说
      很失望⋯⋯
      这本书毫无逻辑的推理,个人英雄主义的侦探,莫名其妙的人物出场,木有悬念的结局,还动不动来点动作片的镜头,只能说这部小说是个悲剧~
      那个侦探真是急死我了~整一天生乐观派——二⋯⋯
      而我花时间看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也许这是美式侦探故事的习惯??不能理解呀~
  •     刚刚花3个小时将这本书读完,早期的布洛克还没有那么长的篇幅。
      的确,故事跟我想像的一样一波三折,但是深深吸引我的是马修,是他的生活态度,是他的个性,也许这才是布洛克要着重表现的。
      我想当然的认为,作者在写马修第一本书的时候,就已经写下了马修一生的简历,而其后的每一个故事又都是为这份简历补之于血肉,使之成为一个活生生的马修。
  •     这本马修系列的书其实不算出彩,只是氛围一如既往的让我沉迷.一个退休侦探远离妻子独处,貌似自由的身体加上永远无法摆脱孤独的灵魂,和酒有不解之缘,只是因为一个承诺,就可以为之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代价.侦破的过程也还是那么平淡,通过以往的关系获得资料,分析以后去逐一拜访,然后获得真相.如同一贯酒加咖啡的搭配,马修可以让人信赖的地方就是可以给雇佣者一个承诺和答案.可是别忘记他总是将十分之一的酬劳丢进募捐箱,还有为死去的人所点的蜡烛,他也需要救赎!
  •     很早以前就读过这本,但当时感触不深.草草读完,也难得地不想写些什么留念。很奇怪,近来的我却总是想起这本书封面那句话——那是你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我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
      “为什么你觉得我不会不管?”
      “因为你说过,杀人和其他的犯罪不同。”
      马修这奇怪的正义感,差点要了他的命。他这邪恶的正义感,毁了几个人的生活。包括他自己的生活。
      马修深深吸引我的是他的固执。固执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固执于不能称之为信仰的信仰,固执于咖啡加波本的组合,固执于自己深藏的善良和扭曲的正义。我一向羡慕这种身体和灵魂同时自由的人,然而作为这种人,他们一定不感到“自由”吧,因为他们被自己牢牢禁锢。身体不断纠缠于思想的控制,思想又被身体局限。
      对自己负责是最难的,就像小时候用来提醒自己的那两个字——慎独。倒不如让别人来束缚轻松。现实中的人——特别是我自己——总是陶醉于别人加到我们头上大帽子、小帽子中,过高或过低地看自己。总是去看别人瞳孔中自己的倒影,从而渐渐迷失自己。并为完成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而感到有成就感,却忽略了自身的需求。
      马修做了件错的事,至少在我看来,他错了。
      我也做了件错的事,像他一样,过于重视别人加之于身的“责任”,想对这个那个全部都负责,最终没能对自己负责。最终没能对任何人负责。
  •     这是我读他的第一本书,感觉还不错,但还是比较喜欢钱德勒,接下来准备读《八百万种死法》相信还不错的吧。
  •     这是马修斯卡德系列的第三部,那时候马修已经习惯了将收入的十分之一捐赠给教堂,去“酒又纯又好”的阿姆斯特丹,喝波本加咖啡,和“今晚只提供咖啡和陪伴”的服务员暧昧,接听旅馆的电话留言,看一早的《纽约时报》社会新闻版,过着不知黑夜黎明的都会生活,还没有酗酒,也没有试图戒酒。
      封面上写道:那是你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
      看了开头会觉得这是对被勒索的人而言,但故事到后来,马修开始为他身边死去的人点起一支支蜡烛,马修背负着他人的秘密与罪恶,自己同样重负不堪。
      好在,薄薄两百页不到的故事很快就结束了,最后凶手对马修给出了欣赏的评价:诗意 的正义感。
      或许我们还能套用一个格式说:每个人都有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
  •   我们爱福尔摩斯,因为他的天才足以让人忽略他的缺点;我们爱马修,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
  •   浪子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形容
  •   这个系列看的就是马修的那个调调,什么案子悬念推理逆转那都成了次要的了,看习惯了就如同马修和波本一样,惯性和沉溺才是这个系列的生命力。
  •   可能是看习惯了那种复杂案件了,无法转型呀⋯⋯
  •   去看兩部亨得利鮑嘉的電影吧,看了就懂這種味道了~
  •   龙凤配??好~尝试一下~
  •   硬汉派要什么推理,硬汉派文学气浓。推理还是看本格。
  •   谁不喜欢喝酒的马修。。。
  •   这是我的第一本马修 我就是因为陀螺上来就让马修调查是谁杀了他 而着迷的
  •   刚刚花3个小时将这本书读完,早期的布洛克还没有那么长的篇幅。
    的确,故事跟我想像的一样一波三折,但是深深吸引我的是马修,是他的生活态度,是他的个性,也许这才是布洛克要着重表现的。
    我想当然的认为,作者在写马修第一本书的时候,就已经写下了马修一生的简历,而其后的每一个故事又都是为这份简历补之于血肉,使之成为一个活生生的马修。
  •   我和老兄想法差不多,毕竟一个系列的成型都少不了不断填充的过程,而马修的存在意义我觉得更象是对一个城市低吟的挽歌
  •   早期马修更像硬汉派,晚期马修基本不动手;早期作品更有快感,晚期作品更有味道;早期文字有速度感,晚期文字容易发呆。
  •   呃……那个没那么严重吧,没有人会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
  •   原话是谋杀与其他的犯罪不同,好像是。。。
  •   错在为了责任而忽略自身安危?
  •   这本书的确不是布洛克最好的作品,建议去看看那些他篇幅较长的作品。
  •   恩,后面看的有几本还不错,尤其《八百万种死法》······
  •   最近刚看的一长串的死者也不错呵呵
  •   我是按照他写作的时间来了看的,目前才看到《酒店关门之后》··
  •   那就对了,他刚开始还只是形成风格,并不够精致,篇幅也有些短,后来的作品就好很多了,酒店关门之后应该就不错吧.
  •   别乱说 他的第一本 《父之罪》绝对的经典!!!!!!!!!!
  •   《父之罪》我看过,谈不上经典,但比这本好些
  •   我看了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感觉布洛克的小说更爽。
  •   还没怎么看明白凶手为什么是那个竞选州长的家伙呢。
  •   这个是第二本吧....
  •   恩,第二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