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陣殺人事件

出版时间:1993  出版社:林白  作者:橫溝正史  译者:林敏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首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獲獎作。
一柳家當代家主賢藏舉行婚禮的當天深夜,人們聽到恐怖的慘叫聲和琴聲。只見新郎新娘斃命於偏院新房的被褥上,枕畔有家傳之寳的名琴「鴛鴦」,以及留下三指血痕的金屏風……
本書刻畫出雪夜裡發生在本陣(官家指定旅店)後裔家的慘劇。是作者企圖向前所未有的密室詭計挑戰,也是推理迷期待已久的大師瀝血之作。

作者简介

橫溝正史,1902年出生於神戶市,小學時期即受歐美的翻案推理小說影響。1921年發表處女作〈可怕的愚人節〉。1925年與江戶川亂步初次見面,隔年遷居東京,加入《新青年》編輯部,之後陸續擔任過三本推理小說雜誌的主編。1932年辭去編輯工作專心創作。1946年春末,《本陣殺人事件》與《蝴蝶殺人事件》這兩部純粹解謎推理小說在雜誌上連載,大大影響了當時日本本土推理小說的創作水準與風格,開創本格推理小說的書寫潮流。1948年以《本陣殺人事件》獲得第一屆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獎。其代表作有《蝴蝶殺人事件》、《本陣殺人事件》、《獄門島》、《惡魔前來吹笛》、《八墓村》、《犬神家一族》、《惡魔的手毬歌》等,暢銷數十年不墜。橫溝作品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者不計其數,名偵探金田一耕助的形象深植人心。1981年12月因結腸癌病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本陣殺人事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9条)

 
 

  •     我是满怀期待的读的,我觉得我应该是读懂了。。。但是整体感觉失望。
      先来说第一个故事吧,本阵杀人事件,开篇故事也是本书的主题故事(我读之前不知道这本是短篇故事集)读完比较失望,故事读起来没有感觉。。。平淡无奇。可能作者为了追求完美密室杀人而创造了这个故事,为了密室而密室,故事的事件和人物都显得那么不自然,太过勉强。以至于诡计也显得没有惊喜。故事中的一些误导也没能完全误导我,我大致还是猜到了,以至于最后知道凶手和凶手的用心之后也没有惊喜感。并不是不理解而觉得无聊,而是故事太勉强了。
      贤藏一个自私无情的人,无法认同。可能是处子作?我觉得作者的文笔不是很丰满。。。掌控力有限。
      第2个故事,整个杀人事件读起来一般,基本也猜到凶手了。
      我觉得这个故事所表达的东西还是很现实的,比方说五一和大助(同父异母的兄弟,同年同月同日生,样貌长得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瞳孔,野种五一的瞳孔更像父亲,但是出生的问题,待遇和大助完全是2个世界。。。)两人生活的环境和所受教育也是天差地别。来说说大助吧,大家族的长子,一出生就受瞩目,生活优越,受的高等教育,前途一片光明。刚结婚还木有孩子,妻子也是个贤良之人,但是战争的关系,丈夫大助被迫应征入伍,第二年大助的弟弟也被迫已学生兵入伍(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半年后因为肺结核被遣送回过,住进了疗养院,如果事件不发生,他也许就在疗养院度过余生了,年纪轻轻就已经看不到前路了)几年日本战败,大助也被遣送回国,因为战争可怕的洗礼,让一个文质彬彬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完全变了一个样,皮肤黑了,人也受了,更残酷的是眼睛没了,装上了木偶一样的假眼。可以说是一个被战争摧残了身体和心理的可怜人。但是回来后,他本以为是避难所的地方,确不是,一双双怀疑的嘴脸围绕着他,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家人。我可以说这种怀疑和年龄或者阅历无关,是可怕的日本军国政府撒下的恶之果,对侵略它国战争的美化,对日本民众的洗脑。日本人民可以说也是战争的牺牲品。
      大助的一家人,认为回来的应该是以前的大助,而且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像个乞丐,无人问津。回来的大助孤僻,不爱交流,可以说他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况,没有人关心他。家人还怀疑他。最有意思的就是他的小妹妹写给他弟弟的信了,无知,无聊,可悲。我觉得那个小妹妹就是一个缩影。整体胡思乱想,而从来不想过去关心一下哥哥。大助的老婆也是,竟然也怀疑大助不是本人,而是那个五一,为什么没了眼睛,是因为五一把眼睛挖了,这样就可以冒充大助了。多么可怕的想法。。。多么可悲的一家人。对于战争的不理解,想的太美好了,这些都是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一种洗脑造成的。我想这种悲剧也是一个缩影吧。如果他们更多的了解战争的原始面貌,多多的体贴关心一下大助,我想最后也不会这么悲惨了。不过归根究底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毁了他们。(我想这才是作者用这个故事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把)
      第3个故事,稍微有点意思,恩比上面2个故事有意思多了,但还是有些过于刻意,下面我会说到。
      这个故事使用了双重诡计,也许就是因为这样,让作者无法完全掌控,有些地方还是说不过去,举个例子,里面有个女的从来不写日记,这次突然写日记。。而且还写的非常的详细。。。还有其它一些地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金田一还没出场,我就已经猜到一部分答案了,就像作者时常说的,如果被读者中途猜到就是作者失败了。我负责任的告诉您,这3个故事,您都失败了。。。(不是我多么厉害,而是您的掌控力不够,但是你却刻意的想与众不同了。。)不过我不会因此就不读您的其它作品,我不会那么快下结论,我一口气买了6本,我会看完的。。。
      
      
  •     很好的密室杀人,篇幅不长,简单利落,结局大逆转,可读性比较强,但就像人们把横沟正史归入“变格”的原因,这个作家有时候在题材选择上口味偏重。
      “本阵”并不完美,但是我读过的第一批侦探小说,当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来如果当时是读过非常差的推理作品,如今也就不会读这么多的推理小说啦
  •     作为一个福尔摩斯迷,这本书确实是一本深深地打动了我的书。先不说其中的主角——金田一耕助,在本阵杀人事件中自私的贤藏,无辜的京吉,病娇似的铃子……一个个人仿佛从纸上跃起。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黑猫酒馆事件》,我没有想到一个弱女子会想出如此奇迹般的杀人手法,她会为了自己爱的人放弃自己之前所拥有的一切。是她爱得太深,还是被压抑的太久。而其中的和尚日兆也是令一个让我记忆很深的小配角,他真的是爱繁子吗?就这么甘心被人利用,到头来还搭上了自己的小命。
  •     之前看过狱门岛,感觉对金田一的身份背景不太了解所以读得不爽,因此想读这本系列第一本,看了之后感觉其实没太大差别,反而觉得狱门岛好看一点,可能是因为主角出场率比较高吧,这三篇短篇里面主角出场率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五十。
      看了很多推理小说,觉得这本是正宗的本格推理类,有密室杀人,有无面人和调换身份事件,都是本格推理比较经典的例子,推荐大家看看。
  •     这本《本阵杀人事件》包含三则中篇:本阵、古井怪谈、黑猫酒店杀人事件。《黑猫酒店杀人事件》是经典的无面尸诡计,而且是不怕事先声明的无面尸(大多数无面尸诡计都是知道诡计类型就有泄底之虞的,但黑猫酒店的开场就告诉读者这用了无面尸),也是极难运用的“假途灭虢”诡计的典范(东野《嫌疑犯X的献身》的原理和这本较神似),推理在横沟众多作品中属于较好的,之前珠海社出版了金田一系列大部分佳作,唯独没有出《黑猫酒店杀人事件》,这次相信很多人买本阵其实都是冲着里面收了《黑猫酒店杀人事件》去的(该死的封腰吹嘘了半天,最重要的居然不提)。
      本阵第一届推协奖获奖作,又是第一个“日式房间密室”(乱步的D坂那密室不属于日式房屋),虽然机械诡计且略有争议,但无疑是经典;《古井怪谈》虽然不能和本阵、黑猫比,但实力在横沟的作品中算强的,体裁是罕见的“书信体小说”,考虑到创作年代,更是难得,结局也有一定的意外,反正比珠海当年选作添头的《迷宫之门》好无数倍。
      
      《本阵杀人事件》本身是一个中篇,单独出版嫌薄,因此一般会加一些别的中篇当添头。01年珠海版本阵选了迷宫之门这本烂作当添头,让人觉得鸡肋。这次南海就厚道多了,《古井怪谈》本身已是不错的添头,《黑猫酒店杀人事件》比《本阵杀人事件》价值更高。但卖价却比坑爹的新星大半书便宜多了(新星新出的岛田、奎因,厚度不如本书,卖得却更贵,明摆着坑爹),性价比我个人觉得是今年最高的了。
  •     不可否认,任何的杀人事件,都是让人悲伤的故事。由于无法说明的缘故,而不得不进行的戗杀。完美主义的束缚,加上对推理的执着,才有了这样的故事。大家族不可告人的隐秘,在那一个雪夜,悄悄展开。
      
      所以,看推理,真的是对黑暗内心的一种反思。就算再不喜欢,也要继续下去,因为不直面黑暗,就无法看到光明。
  •     横沟正史不是日本推理变格派最重要的作家么!本格派的江户川乱步当时并称于日本推理界!
       以下百度百科:
       变格同样是源于日本的叫法,与本格一样,是以解谜为主,娱乐大众,脱离现实的场景,但是气氛紧张恐怖,场面血腥,诸多少儿不宜的恐怖描写,比如对肢解的细致描写、乱伦场景等等。代表作家横沟正史、小栗虫太郎等。
        以横沟正史为首的“变格派”,在注重逻辑推理的同时,在小说中更注重恐怖气氛的描绘,用揭示人物的心理变态来突破传统手法,有的作品中还出现神鬼妖魔,形成了 阴森诡秘的艺术流派。横沟正史1902年生於神户。毕业於大阪药专。后担任《新青年》、《侦探小说》杂志主编。他1922年发表处女作《可怕的愚人节傻瓜》。1926年出版《广告偶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於侦探推理小说创作,开创了解谜与推理相结合的侦 探小说,将逻辑与浪漫情趣熔为一炉。其代表作有《本阵杀人事件》、《八墓村》、 《犬神家的悲剧》、《半耳男人》、《芙蓉公馆的秘密》、《迷宫之门》、《怪兽男爵》、《女明星的奇特婚姻》等200部作品。横沟正史笔下的侦探人形佐七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有位好吃醋的妻子,并带了两个徒弟破案;另一位侦探金田一耕助则是一位学者,他有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有口吃的毛病,但料事如神。他自称是直观形侦探,与人形佐七都擅长推理。“变格派”作家有小酒井不木、大下宇陀儿、水谷准、城昌幸、 梦野久作、海野十三、小栗虫太郎、木木高太郎、久生十兰等十几位。
      
      另:我买的2002年版珠海出版社《江户川乱步系列》,前言是一个叫罗立群的人写的,在序里他明确指出了横沟正史是变格派的代表。
      大概这样的贴标签有些武断,毕竟还是要看作品的,本格的可以写变格派的小说,变格派也可以写本格推理。
      
  •     (转自——梁瀚文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0fb7d80100lxek.html)
      
      横沟正史应该是我最早接触的日本作家,也许没有他,我还不会喜欢推理小说,对这类文学或许作为众多通俗文学的一类,闲暇时间偶尔消遣而已,感觉和读武侠、言情、科幻等其他类通俗文学一样:一般般!更不可能一本接着一本地看下来,一直看了5年、上百部小说,甚至还想写东西议论它。应该说:在我读横沟正史作品之前,对推理小说印象是模糊的,虽然福尔摩斯全集都读了,但印象不深;阿加莎•克里斯蒂最初的作品,我感觉就像把福尔摩斯的故事拉长一样,后来看她的故事感觉千篇一律(这是对情节而言),且没有足够引人入胜的惊奇谜团,于是对她越来越不耐烦。但横沟正史却让我第一次有了喜欢侦探小说的冲动,也促使我对此类文学逐步了解。
      
      在阅读横沟正史过程中,我几乎从一开始就有种感觉——矛盾纠结下的凄美。也许横沟正史的艺术追求是那种凄凉的美感,在淡淡的悲愁里体现出一种阴郁、悲凉的美感。在我看来:横沟正史是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的,他把这种哥特式的美学追求自觉融入到小说里,加入一种悲剧化的意境,形成了具有绝佳气氛的通俗文学作品。横沟正史明显有较高的艺术追求,他企图把自己的侦探小说写成古典悲剧,用一种灰色的淡淡凄凉,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神秘的哀美。但文学追求不等于娱乐,最终作者的娱乐要求占了上风,于是横沟正史最终以曲折的情节和惊人的悬念俘获了众多读者,但不可否认作者在小说中同时进行的艺术探索:他几乎在每部小说中都要表现的由于人伦悲剧所引发的凄凉的哀怨及由此营造出的灰色意境,无疑使他的小说比之一般的通俗文学更具有较深的艺术性了。
      
      横沟正史通过小说,几乎受虐似地自觉遵守着古典悲剧的艺术特性,他的所有一等作品中,都必然要设置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伦惨剧,而这,又有效地为他的作品营造了更深刻的悲剧艺术效果。这种自觉的艺术探索,使他的作品自然要比普通的通俗文学更高一级,在我看来,即使通俗文学,有了自己的文艺主张,并自觉实践着形而上的艺术追求的,总归比普通的“故事”来得有价值,而横沟正史,恰恰就是明白并在创作中自觉实践自己艺术主张的作家,自然比普通的作家地位更高。
      
      横沟正史的作品是悲剧的,他其实不必为自己的小说设计一个具有古典美的悲剧背景,但奇怪的他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小说里自觉实践着他古典悲剧的艺术追求,而这也显示出作者有较高的品位,不满足于普通的娱乐功能(在我看来:横沟正史所悉心营造的悲剧气氛,比之于约翰•狄克森•卡尔的艺术奢望更高,他是真想把侦探小说写成具有深刻内涵的古典悲剧,而并非只借它的气氛;但是至于是否成功,那只能说见仁见智,不可一概而论了),而想让侦探小说变得更加深刻和厚重一些。也许,当他自觉引领侦探小说向较高品位的古典悲剧的道路上迈进时,作者的超人胆气和不俗的艺术追求才是真正令人刮目相看的。
      
      横沟正史非同一般的悲剧艺术追求,大大提升了作为通俗娱乐文学一类的侦探小说的品位,使得侦探小说不单单作为文学消遣工具,而更有了一般文学作品审美的特性,他笔下那阴郁、凄凉的风格,也成为这类文学最有效的艺术化特点。
      
      横沟正史自觉遵守古典悲剧的沉郁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自己的人生和长期社会实践后的反思。在我看来,后期的横沟正史,始终处于矛盾的心态中,对社会的矛盾、对政治的矛盾、对国家的矛盾、对生活的矛盾、甚至于对自己的矛盾,这一切无法调和的矛盾,使横沟正史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而这恰是他作品风格形成的关键。
      
      横沟正史始终矛盾着,这种矛盾既形成了他悲观、颓废的心理,也成就了他的小说灰暗、悲凉的耽美风格,更是他小说得以有较高艺术造诣的源泉;于是,由于自身主动对艺术探索的实践,使他小说的悲剧气氛自然而然地作为一个小说不可或缺的部分突显了出来,更为其小说奠定了重要的风格基础。
      
      但他的悲剧意识,由此而产生的凄美的文风,归结其源头,仍然是一种自我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的茫然。在我看来,横沟正史是矛盾的,他的矛盾衍生了他心内纠结的凄凉,而这种凄凉无法排遣时的无奈,恰恰转化成了他凄美无奈的悲剧文学气氛,成就了他的风格。
      
      在我分析,成就了横沟正史悲剧心理的矛盾点也许就是下面几点吧:
      
      1、体弱多病使他心情压抑,产生强烈的悲剧宿命感。
      
      很多人分析横沟正史小说的“凄美”性时,忽略了作家自身的特质,单纯地认为横沟正史就是一位唯美主义的追求者而已。其实,横沟正史从来体弱多病,战前,他曾不止一次地因病停止工作,长年住院休息(很惊异的是如此病怏怏的人竟活了将近80岁),甚至为此数度封笔,不得不放弃他钟爱的写作,而这,无疑给心灵较敏感的横沟正史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搞文学的一般心理都较敏感的,否则自己感觉不敏,怎么捕捉瞬间的文学意境?)。一次次重病缠身,徘徊在病床与书案边的纠结,使他既不能过多地在户外活动,更无法广泛地接触社会、人群,孤独的心理可想而知。
      
      自身的禁锢、封闭更加重他对世界的灰色看法,这种灰色的心理投射在文学作品中,不得不呈现出一种带着宿命感的、颓废而无奈的、甚至是带着病态的凄凉、落寞,甚至透过这层悲凉阴晦的文风,我们更能体会出作者对自身生命意义的复杂、颓废的心理负担。体弱多病让横沟正史过早感受到了人生无常的苦闷与无奈,更加重了他悲观的宿命感,这恰是他战后小说充斥了宿命悲剧的重要原因,而也更表现了他日后创作中自觉追求悲剧艺术效果的源泉。
      
      当然,长期得病的人也总是会因疾病(非正常的生活境域)产生心理扭曲,形成病态心理,曹正文虽然评论有太多错误,但他评论横沟正史时说他“以阴森诡秘的气氛一改传统侦探小说的风格。在小说中加入变态的心理描写,”,这一点我还是认同的;在我看来,横沟正史极端阴暗的艺术追求,和他常对人物心理塑造的过于扭曲,还是由于其自身长期卧病,对世界、人生充满悲观所形成:悲观绝望的人生感悟既培养了他灰色的心灵,也让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带着悲剧宿命感的灰暗的色调。
      
      2、对历史-文化的矛盾
      
      日本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并形成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的文化虽然不如中国悠久和丰富,但绝对也算“历史文明古国”。日本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每个日本国民骄傲并且要用心地继承的。但是近代的日本,为了不落后于西方,它采取了全盘西化的政治、文化措施,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被西化的现代日本几乎全盘抛弃,日本人从生活到思想,完全没有一丁点传统国民的影子。20世纪的大和民族,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就是长着亚洲人皮囊的西方人罢了。日本为了赶上世界,从政治到生活、从思想到行为全盘西化的举动,人为割裂了日本的历史,造成了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几乎成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了。这种完全抛弃传统、断然割裂历史的做法,也许在横沟正史这类“文化人”心目中留下的反思或许比认同更多罢。
      
      在横沟正史的作品中,他是带着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矛盾的状态去书写日本的,全盘西化的日本,几乎完全忘记了它有价值的历史,并完全抛弃了大和民族的根脉。于是,这种“自断其根”的做法,被横沟正史坚决的批驳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当社会全盘西化后,带来的则是本国历史文化的完全湮灭,是日本如空中楼阁般骤然悬停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自主意识的轰然倒塌。敏感的横沟正史恰恰意识到了这种思想变革所带来的对本国民族性的残酷冲击,身为一个爱国的人,他自认为自己有责任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国家的传统,重新建立自己民族的独立和信赖感,于是,他在小说里很自然地就不遗余力地介绍日本各类传统文化,传播日本的真正传统思想价值。
      
      在横沟正史笔下,他总是细心地在小说里为读者讲述众多的日本文化传统,从古老的婚俗风貌、到美丽震撼的民间传说;从千年流传的古老传统,到珍贵的古典诗歌——俳句,横沟正史都悉心地融入自己的小说,这些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渲染,恰恰让读者通过小说,感受到了日本文化和历史的丰厚底蕴,增强了日本国民的民族自信,同时也在悉心地传播着文化常识,宣传着日本民族文化意义。横沟正史就是要通过这些,让经历过“明治维新”全盘西化的日本国民,重新把视野拉回到本国的悠久传统上去,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为日本寻求一个真正独立而有价值的根。
      
      3、对侵略战争的矛盾
      
      横沟正史是个正义的作家,这从他选择写侦探小说,就能明显体现出来;但他又是一个绝对爱国的人,他对战后日本经济飞速的腾飞热情歌颂,无疑体现了这一点(多部小说里都出现“银座大厦是日本的地标”“新干线是每个日本人的骄傲”这样意气风发的话)。这两种感受(爱国主义和司法正义)在一般情况下不矛盾,但在日本侵略中国、荼毒世界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却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是坚持正义,还是爱国,成为横沟正史的矛盾。
      
      横沟正史的许多小说中,都表现出对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的推崇;但在另一方面,作者又颇费笔墨地表现了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对本国人民造成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无限苦难。站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上来看:“武士道”精神恰恰是支持日本侵略中国、荼毒世界的核心精神支柱,作者对它的热情歌颂,并将它作为日本民族性的象征,无疑是在迎合日本军国主义的。横沟正史自小生活在军国主义笼罩下的日本,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无疑都是军国主义式的,对什么“大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等,想必年轻时横沟正史全都接触的是这些东西。但事实就是事实,无论日本政府如何无耻的宣传“圣战”的伟大,作为杂志编辑的横沟正史是不可能没有任何感觉的。当横沟正史逐渐认识到他前半生一直信奉无疑,供之如神的思想是如此邪恶的、反人类、反世界的东西时,他心里的冲击可想而知。我认为,后期横沟正史小说里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悲观主义宿命感,于他突然认识到自己从小便接受的、一直信赖、恪守不逾的军国主义思想彻底崩溃不无关系,当自己发现一直坚守并积极奉行的思想如此荒谬时,横沟正史的心理震撼想必一定无比强烈。于是,无端的茫然感使他震惊,既而彷徨,他后期小说里始终充斥着的悲愁的情绪也便这样形成了。
      
      横沟正史的小说中大多都涉及了日本侵略战争,但他对战争切入的角度很微妙:他不遗余力地、几乎在每一部书中都表现了战争对日本国带来的无穷悲剧。当年信誓旦旦地要征服世界的日本人,对世界发动的战争没有给日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把整个日本拖入悲剧的深渊!横沟正史的小说,有一大半——而且这一部分还包含了几乎横沟正史所有的著名作品——都写到了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可是战争没有给日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为腐朽的日本带来无穷无尽的悲剧。仔细读横沟正史的作品会发现,他太多侦探小说的犯罪真正原因恰恰是在战争,是战争扭曲了人性,是战争造成了家破人亡,更是战争为犯罪造成了一切心理上和客观的作案契机。从这里看,横沟正史不但反对日本侵略,而且还通过侦探小说,对战争的罪恶从另一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揭露。
      
      是“圣战”、还是“毁灭”,战后日本破败的现实是横沟正史无法不去面对的,无情的战争所造成的无法弥合的巨大悲痛和家破人亡的凄凉,广泛产生的社会混乱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伦理、社会、人权、乃至于最基本的生命悲剧,都让横沟正史不愿意,但又无法不相信他前半生一直信奉的东西竟然全属荒谬!但事实就是如此。比之于许多日本人对战争一味地回避,横沟正史至少是自觉正视了,而且,在许多作品里,横沟正史的确通过揭露案件背后的原因,表现了战争同样为日本国民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灾难的现实,从另一个层面批判着日本发动反动战争的邪恶。
      
      但是,横沟正史有一个无法正视,或者说根本不愿意正视的问题——他的前半生都是荒谬的,所有日本人的前半生统统都是荒谬的!他是一个日本人,根本不可能相信20世纪前半叶,整个日本都是荒唐的社会,所有日本人(包括他和他笔下的侦探英雄金田一耕助)全是一群疯子,但事实的确如此!于是,当战争硝烟散去、日本和包括其国内的一切人都以一个可耻的侵略战犯的面目出现在世界上时,当横沟正史发觉了自己、以及自己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侦探英雄都无法回避侵略、屠杀的罪恶历史时,他着实不知所措了。是啊,一个英雄,不是拯救人类于危难的“及时雨”,而是祸害人间的恶魔和屠夫,这能称为“英雄”吗?日本发动的罪恶侵略战争,凝聚了几乎所有日本人的力量和心理,积聚了半个世纪的奋斗,到头来完全是一场荒唐可笑而又令全世界都感到卑鄙而可耻的迷梦!这对凡是有心的日本民众来说,将是个何其可悲的事实!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日本侵略中国,几乎是全民皆兵的,回避几乎不可能,横沟正史要想让自己笔下的侦探英雄金田一耕助完全洁白无暇,残酷的事实逼得他已不可能做到了。在那样的历史时期,日本的男人统统被驱上了战场,为所谓的“大东亚‘圣战’”效力,金田一耕助更是无法回避。但即使这样,日本侵略的非正义性,横沟正史是完全认识清楚的!侦探已不可能没有污点,于是,他为了尽量把英雄塑造了完美,煞费苦心地把金田一耕助“调动”了一下:
      
      战争初期的那两年他在中国大陆,之后则在南洋各岛屿间辗转流徙。昭和十八年以后,新几内亚几乎没有发生过战斗,因美军根本没把那一小撮日军放在眼里。金田一他们在敌人后方,又无法与友军取得联络,就这样身处异乡,终日过着希望渺茫的日子。
      
      这几句交代可以看出作者对侦探英雄金田一耕助“去污”的煞费苦心——当一位英雄已经不可能完美时,尽量让他少做错事,正是对他最好的颂扬。金田一耕助参加战争必然无疑,可是,如何让他的“罪恶”减至最少呢?横沟正史做了如下的“漂白”:
      
      a、金田一耕助始终只是个极普通的士兵,他并没有在战争中利用他杰出的侦探才能做间谍或扶摇直上。
      b、远离中国大陆,使他没有“烧杀抢掠”的环境。
      c、淡化他参军的事实,甚至有意回避和忽略这段历史。
      d、把战争之后归来的金田一耕助及其他相关人员都描写的意志消沉、迷茫困顿、精神面貌异常凄凉,并对战争有着切肤之痛的有意回避,借以和战前意气风发的面貌做对比,鲜明体现出反战的悲观情绪。
      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法,横沟正史逐渐“淡化”了这段罪恶的历史,使得读者可以尽快忘却曾经发生的那八年不愉快,尽快把侦探金田一耕助从战争的阴影里逐渐拉回到现实世界里。回避战争,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受害国固然不好,但站在日本人一方面考虑,这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但是横沟正史仍然有自己无法回避、也无法忘却的心理阴影——他自己的爱国主义在哪里?是的,日本军国主义一直宣传的“对天皇效忠”思想、“大日本帝国”思想,正是横沟正史从小耳濡目染的、几乎成为他标准人格的东西,可是随着战争结束,一切都破灭了。当一个人的所有正义与社会标准全部颠覆时,对人心理的打击是无法想象的!于是,横沟正史的迷茫无法避免,当他的价值观随着战争结束被突然摧毁时,他真的无法面对。所以读者会发现,在横沟正史的小说里,对日本军国主义和中国,他经常是矛盾的。
      
      昭和二十年三月九日大空袭的时候,泰藏正好在赤坂的小老婆家,当时已经喝得烂醉如泥的他,几乎全身赤裸地冲出屋外。
      “再投!再投啊!有多少炸弹尽管投下来吧!”
      就在泰藏对着天空大吼大叫之际,天上果真掉下一枚炸弹把他炸死了。
      
      当天晚上的空袭也将茅场町的房子炸毁,光枝只好带着名为儿子,实际上却是孙子的阿滋去投靠弥生。
      阿滋真正的父亲——阿透在珍珠港事变后没多久便被征召入伍,后来战死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这么一来,身上流着猛藏家血液的就只剩阿滋了。(横沟正史《医院坡上吊之家》)
      
      “妈,我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您、或是见不得人的事,如果我知道家里的情况有这么大的转变,就绝对不会用匿名的方式来了。老实说,停战前,我曾在前线犯下一个极大的错误, 害得整个部队灭亡,只剩下我和一名部属流落在缅甸境内。当时,我好几次都想以切腹自杀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后来,我唯一的部属也死了,而我自己又成了俘虏,为了不让大家蒙羞,因此,我才不敢用真实的姓名回来。”
      佐清越说越激动,到最后竟哭了起来。
      由于战前的日本人都以身为日本人为傲,每个人都相当有责任感,而这份责任感与荣誉心也正足以代表佐清纯真的一面;只是谁也没料到,这份纯真竟间接导致犬神家接二连三发生惨案,酿成千古恨事!(横沟正史《犬神家族》)
      
      为了一次侵略战争没有“尽忠职守”,竟然羞愧地逃避,这对于我们来讲,简直无法理解!但当时的日本社会就是那样!事实上,即使到了日本战败若干年后,日本的一般平民也简直无法接受如此不堪的“耻辱”,横沟正史作为一般的日本大众,具有众多日本人共同的心声,对那段无法言说的历史,或许也有着许多感慨与无奈,矛盾的心理尤其突出。横沟正史既认识到了日本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但作为毕生都受着这种思想熏陶的作家来说,放弃他的主张是很难的,于是,对侵略,甚至于对中国,横沟正史都带着崇敬和贬低的两种心态。
      
      读过横沟正史作品的人都知道,横沟正史笔下不少地方都提到过中国,尤其对中国文化,作者有着钦佩的欣赏,在横沟正史的许多小说中,他都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日本许多文化现象的根源都在中国,他甚至认为日本文化的源头就在中国(例如《本阵杀人事件》里的“本阵”说法、结婚前新娘为公婆弹琴的礼节——这是先秦时期的婚姻古礼,汉朝以后中国便逐渐废除,反而在日本被继承下来——都来自于中国、《女王蜂》中“月琴岛”之名来源于中国、《手持中国折扇的女人》里更表现了中国扇子文化;其他诸如房间布置、家具器皿、衣服饰物等,在横沟正史笔下无不表现着“中国风”,也体现着横沟正史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从这里可以看出:横沟正史对中国文化是尊重和敬佩的,而且敢于从源头上正视中国文化的领袖地位。
      
      但是,令人无法容忍的是,但凡横沟正史书中提到的“中国”,他都用另外一种叫法——支那!只有国内翻译时才刻意地把原文里的“支那”人为改成了“中国”!这是对中国何其严重的侮辱啊!中国从来就没有叫过“支那”,那是日本为我们强取的侮辱性名称;中国不但从来不承认有“支那”这种说法,而且政府还多次向日本方面严正声明:不准日本的任何公共出版、社会单位在任何公共场合使用、出版带有“支那”字眼的称呼!1945年以后,更是根据国际协商的明确规定:日本今后绝对不允许再以“支那”称呼中国,更不能在公开出版物上出现“支那”这样的字眼。
      
      可是,横沟正史却忽视了所有中国人的感情,于国际舆论毫不理睬,顽强地在他的作品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始终把中国污蔑地称做“支那”:称日本战争为“支那战争”、管“七七事变”叫“支那之变”、称“中国折扇”为“支那扇子”、管中国人叫“日籍支那人”,这样的叫法实在令人愤慨到极点!为什么会这样?在我看来,这恰恰反映了横沟正史对自己前半生一直恪守不逾的政治理念的挣扎与无奈的反抗。
      
      4、社会写实与娱乐的矛盾
      
      是肩负起社会责任,还是只做一个为娱乐大众而写的通俗作家?当“社会派”推理小说兴起后,也许每一个写推理小说的日本作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是的,但凡搞文学创作之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角色拔高到社会功利的一方面;“为社会写作”也许是个很空洞地口号,但不论古今中外,它都再好不过地诠释出了作为作家的一种无法逃避的责任。
      
      横沟正史不同于一般作家,就在于他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不但在想,他甚至此生也都纠结于这样一种责任与情致的矛盾探索中。一个作家,当他初拿起笔时,或许完全可以为了娱乐、完全为了自我的抒发而幻想,但当一个作家一旦成熟,不论他在写什么,强大的外部世界总归要成为其左右思想意志并最终选择归宿的凭仗。横沟正史亦然,他无法对自己生活的世界视而不见,更无法忽视社会责任在自己身上所压下的沉重负担。于是,该肩负起社会责任,还是凭喜好写作,既成了他心中的纠结,也成为他侦探小说起起伏伏、主题多变的原因。
      
      在横沟正史的小说里,令我印象深刻地有一部并非他擅长的作品——《白与黑》,这并非横沟正史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认为是他的次品,但令我印象很深。在我看来,这是横沟正史小说中最接近于“社会派”风格的、甚至在某些层面可以视为就是横沟正史的“社会派”作品。小说讲述某位位高权重的国家议员不检点的私生活被人揭密、敲诈,并由此引发出一连串针对议员“情妇”的谋杀案。就题材来看,这几乎可认为是完全“社会派”的产物,小说风格也较明朗,一扫横沟正史其他作品里晦暗、森冷的阴霾,而且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揭露功能,对政治人物的批判、对利欲熏心的敲诈者的揭露、还有各怀鬼胎的社会人群。在我看来,横沟正史写这部小说,真有向“社会派”寻求出路的意思,小说的很多场景、很多故事都具有松本清张式的风貌。但最终解谜压倒了一切,横沟正史又回到了“本格”派,但是因为小说里太多向“社会派”靠拢的东西,使小说看起来不伦不类,不论本格性、社会性还是故事性,都不够出色。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感受太多横沟正史在“本格”与“社会”边缘徘徊的茫然了。
      
      读横沟正史的书,我不能说他没有丝毫的社会批判和社会揭露,但与“社会派”相比,横沟正史的“控诉”实在微不足道。但不得不说,横沟正史的确不愿意把小说只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文学游戏,他想从小说里写出更深的东西,他想让小说担负起更重的社会责任。所以,对“社会派”的兴起,他是极其赞成的。横沟正史认为日本推理小说的最高杰作竟然是森村诚一的《人性的证明》,这不得不说明他对“社会派”的意义是有着充分的认识的(很多人都把《人偶为何被杀》《恶魔的彩球歌》《黑桃A的血咒》等评为侦探小说的最高作)!但是写了一辈子“本格”小说的横沟正史,让他骤然放弃写了一辈子、且自身也非常钟爱的“本格”小说,对他实在是个折磨。于是。我们发现50年代以后横沟正史不断地宣布“封笔”,作品数量开始减少,这显示了传统作家在面对文坛变革时的不知所措。
      
      横沟正史对推理小说的发展,和“社会派”的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文学的功能和严肃的社会作用,他也非常明白。但这对他却恰恰构成了写作的障碍。因为,横沟正史并没有选择他认为“有意义”的作品去写,他自始至终写着自己喜欢的本格解谜作品(前期属于变格派,但那个时候同样也不存在社会派),这是他的爱好,更是他自己本心的文学追求。但年长的横沟正史清醒地明白:毫无意义的、纯粹娱乐性的“本格派”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它早晚要被更具时代性、更有现实意义的小说所取代。他现在只顾单写这类纯粹幻想式的作品,远离现实、远离生活,早晚会有构思枯竭的一天;而且,这一天很快便会到来!那么,接下去该何去何从呢?当横沟正史把目光移向“社会派”这片广阔的领域时,他惊奇的发现了“社会派”推理小说异常宽广的写作视野、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写作意义;他发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社会意义到文学价值,“社会派”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性。于是,他着实震惊了一回——未来日本的推理小说,必定是社会派的天下!横沟正史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很可惜,他却无缘搭上这列时代的快车。于是,自己的创作之路该伸向何方?迷茫的横沟正史不得不再次封笔,这次的退隐,却是他着实无法找到自己的文学之路,迷茫后抑郁的表现。
      
      5、风格的矛盾
      
      横沟正史的风格是什么?曹正文谓之“变格派”。这说法对一半、错一半!可后世不争气的评论家从来就不动丝毫脑子,老师说什么就依样葫芦,其结果,对横沟正史的定位终究偏颇。
      
      在我看来,论地位,横沟正史就是日本的埃勒里•奎因!这是我对他一直的看法。
      
      在这里,以前的评论者又常犯一个错误:拿横沟正史与松本清张、森村诚一比较,这是根本错误的,三人流派不同,风格、写法一概不同,拿他们比较就像拿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和达希尔•哈梅特、雷蒙德•钱德勒做比较一样,是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的!他们本来就不是同一个流派的,其作品的特点具有天壤之别,这就造成了对两类作品优劣的评定标准是根本不同的,因此对其互相比对毫无意义。
      横沟正史的风格,是绝对不可以仅用一句话就简单地盖棺定论的,把他划为“变格派”,这更是历史遗留的错误!横沟正史的侦探小说,固然有其“变格派”阴森凄凉的一面,但与其说横沟正史属于“变格派”,毋宁说他是由“变格派”起家的。不错,初期的横沟正史的确是变格小说作家,但是,这也仅限于战前,初期的横沟正史的确是单纯追求阴森诡异的气氛,并将“变格派”味道充分发挥出来的。
      
      但是,战后的横沟正史,也是横沟正史最辉煌的时期,他改变了风格。以金田一耕助系列为代表,横沟正史充分注重谜团的营造、逻辑推理的重要和侦探小说的现实性,这时期横沟正史的作品,现实的甚至比我们一般公认的本格派侦探小说开创者——江户川乱步还真实,这时期的横沟正史,强调故事的合理性、客观的调查和缜密的推理,以绝对真实、无懈可击的巧妙推理破解着每个案子,他的小说没有一丝怪力乱神的东西,是完全“现实主义”的,这点甚至比江户川乱步还真实。因此战后的横沟正史,非但不是所谓的“变格派”,他还是日本“本格派”侦探小说长篇时代的领袖,他是真正的“本格派”侦探小说的集大成者,更是日本“本格派”侦探小说的支柱!
      
      横沟正史是日本的解谜推理小说大师,首先说来,读者要认识到他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解谜侦探小说,是基于侦探小说最原初形态的、为了设谜与解谜而写的作品。对于解谜类侦探小说(即所谓的“本格派”),读者首先要认识的是:它是一类纯粹为了谜团娱乐性而创作的小说类型。从这一方面来看,横沟正史的小说无疑鲜明突出了破解奇异谜团的娱乐性,是典型的为谜团而衍生的作品。
      
      但是,与同时代的日本作家及同背景下的欧美作家做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横沟正史并非仅以一种谜团类型为主导,大量开掘对某一类诡计或谜团的探讨和研究,他是博采众长,融合各种设谜方式,综合运用的作家,这一点恰恰与欧美时期的埃勒里•奎因类似,每本小说都企图表现一个独立的、新颖的不同谜团,在故事场景和案情设计上,他恰恰回避了同质性诡计的重复与创新,而把笔触伸向各种类型诡计的苑囿:如《本阵杀人事件》作者挑战机械密室、《恶魔吹着笛子来》作者又尝试设计心理密室、《蝴蝶杀人事件》作者挑战“不在场证明”的设计、《狱门岛》是关于类比诡计的、《假面舞会》又尝试对“临终线索”的设计、《恶魔的彩球歌》设计出了经典的童谣杀人、而《白与黑》和《黑猫酒店杀人事件》则对传统的“无面尸”身份替换做了积极的探索,最后,就连侦探小说里最不常使用的“叙述性诡计”,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的技法,作者也大胆尝试,完美应用。
      
      可以说,横沟正史的创作,延伸进了传统解谜侦探小说的各个方面,举凡能写到的题材,他都进行了创作,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他是个传统解谜侦探小说的“全才”,并不执着关注于侦探小说某个特定形式的深入探索,而是博采众长、涉猎广泛,这一点恰恰和埃勒里•奎因非常相似。
      
      6、对自我的矛盾
      
      是重复自我,还是坚持创新?横沟正史的作品始终呈现着“新颖”与“复制”的矛盾。他的小说有着太多的雷同,大多数小说情节基本类似,完全可以认为是在自我复制。但是,横沟正史仍然清醒地明白:只有创新才是一个作家长盛不衰的源泉。但是,非常遗憾,横沟正史没有这样的能力!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横沟正史作品系列的重要特点:在大量复制的雷同作品中,常有“惊人”之作出现。这不能不说是所有侦探小说作家都遇到的困惑,但是,在横沟正史这里却表现的非常突出,因为,横沟正史不善于塑造人物!
      
      横沟正史笔下人物形象的苍白和卡通化倾向非常明显,这是极其令人吃惊的,我们会发现在他小说里,包括侦探主人公金田一耕助在内,身上具有的卡通一面非常明显:金田一耕助的口吃、感情木讷、见女人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这些特点固然不能单纯视为人物形象的卡通化,但是在横沟正史所设置的情节背景,以及他表现人物特点的笔法上来看,其故事的卡通化就异常明显。
      
      横沟正史的很多小说,明显具有着童话式的情境,例如“大恶人欺负小女孩儿”、夸张的言行、见到喜欢或讨厌的事物时夸张的惊叫和手舞足蹈、紧张时缩着脖子口吃、梦幻式的城堡、对某些事物做儿童化的形容(例如对罪犯称做“大坏蛋”等)、对“少女”的描写总是带着非常儿童式的夸张动漫风格......这一切无不体现着横沟正史作品明显的卡通化,而他有意把某些人物特点(例如金田一耕助的口吃、见到女人害羞)极度夸张化,其用意我可以理解为想突出人物形象,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儿童化——难听点说就是很弱智,使得他的作品被迫带有了强烈的童话色彩。
      
      这种远离现实的、带着卡通式的人物形象塑造,自然会令横沟正史作品失色很多,我们如果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即使在主角金田一耕助身上,也很难总结出什么突出的、较能令人记忆深刻的形象特征,而至于次一级的配角,像矶川常次郎、等等力大志、风间俊六、多门修、君子等多数小说里出现的系列人物,其人物形象更是苍白的就如一个人名符号。这样的后果很严重,使得在“人物”这个层面上,横沟正史显得捉襟见肘,谈不上有什么丰富的人物性(我们大可以把横沟正史多数作品中的人物互相调换,其实根本不影响任何因素)。
      
      如此一来,作者势必或只能在编造情节方向上下大功夫了,而如果把小说的中心全押在编造情节上,其窘境便会立刻体现,也因此,他小说的复制和情节雷同势必会马上突显出来,成为他创作中无法逾越的弊端。
      
  •     金、金、金、金、金、金田一还、还、还挺好。
      早些时候,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就读过这个故事。略微有点忘记了具体情节,当然很兴奋。
      那时还不知什么密室,只知道在一个房子里,男人死了,女人也死了,猛却关着,窗户也关着,进不去也出不来。
      金、金、金、金、金、金田一却三下五去二揭开了谜底。
  •     
      
      首先,根据侦探小说的通常写法,一开头就知道那个首先被锁定的嫌疑犯,三指男人清水京吉不是凶手, 否则本书的悬疑就打打削减了,于是后半部分的阅读过程中都注意寻找三指男人不是凶手的证据。其次,且不说琴弦太短,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此复杂的机械密室和背景布局能在几天内完成 (斜屋杀人事件里的机械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做成的)。再说, 这个动机让人不能理解,不是处女就杀死人家,因为和族人对抗所以不肯解除婚约,其实简单啊,就是休了现在的未婚妻,再娶一个和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处女妻子。也许战后的岛国公民贤藏就是有这种极端的变态心理,那该是多么极端多么复杂的心理啊,文章中也应该有充分的铺垫吧。而文中对贤藏自杀动机之中至关重要的洁癖和完美主义也只从日记的装订等芝麻大的细节中得以体现,所以一般人猜不到是自杀。还有就是, 行文中可以看出,兄弟之间其实是有温存的,但做的事却很荒诞。哥哥想扮作他杀以便帮弟弟拿到保险金,难道就不怕诡计被识破,弟弟阴错阳差成了罪犯。
      
      唯一好的就是, 横沟正史作为推理大家能把不同的悬疑成分(无意中的密室,情杀,自杀扮他杀,模仿侦探小说杀人)巧妙地混合。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在读者的心中做了一次嫌疑犯。横沟正史更以侦探小说大师的身份托金田一之口列出了一些侦探小说大家和对密室小说的评价,很迎合推理迷。
      
  •     我接触的第一本日本作家的推理小说,不光情节精彩,构思巧妙,也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善恶,对日本社会有很深刻的剖析,推荐大家看一下。
  •     大师的作品就是要留到越后面读越好,虽然回过头去看当年的那些诡计都不会太惊讶,但身为大师的独特气场还是体会得到的,以上其实是胡言乱语,《本阵杀人事件》此乃本人对横沟正史的初体验。
      
      谈到密室杀人,老先生既然已经在本作中说了不太认同机械性手法,但华丽丽的巧妙硬机关部局难道就不是机械性手法了么?因此,《本阵杀人事件》这个中篇最多只能给三星。
      
      《水井怪声》,这个短篇小而精悍,营造的怖人氛围也不错,最后的结尾更是让人感觉巧妙,果然是——恐怖之下,还在人心,比起看平面图,果然还是这样的心灵故事比较适合我。
      
      《黑猫亭杀人事件》,诡计的设计不可谓不花心思,但在情节进展上却总感觉让人游离在故事之外,不过,看老先生通过金田一与Y先生的嘴道出一些对推理小说的看法也非常有意思,在那个年代横沟正史就已经阐明了本格推理的先天局限性所在,果真是站得高,看得远。
      
      总体上,初体验还可以,尤其喜欢“这部分暂且按下不表”这样的译法,仿佛又回到听评书的年代,挺怀念。
      
  •     读这本书是大一的时候,
      书里对谋杀的严密布局令人称奇。
      人性的各种阴暗面在谜底的面纱层层揭开时一一展露。
      日本推理小说大多读后也就不记得内容了。
      这本是为数不多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谋杀案。
      
      
      TAG:横沟正史 金田一 推理 技巧 谋杀 仇恨 人性 心理 密室
  •     这本书是名侦探金田一耕助的处女作演出,对于金田一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状况做了很大幅度的描写——是一个谦逊、质朴、其貌不扬又略带口吃的年轻人。这么一个人可能在大街上一抓就是一大把,光看外表,实在不能让人把他和“名侦探”联系在一起。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却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三大神探之一!虽然有点口吃,但是每当他流利地说出惊人的分析时,却总把别人弄得张口结舌,这时他又会哈哈地笑着对对方说:“您真的可以不用学我口吃的”。每每看到这个,总会让人会心一笑,对这个年轻人的好感大增。
      
      再来看这本书,本书讲述了一个完全由变态心理造成的恐怖密室杀人事件,密室的诡计虽然不算复杂,但是气氛一贯的恐怖,而且真相揭露时会产生一种让人和不舒服的感觉,书中一柳家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有心理上的疾病,也正是由于这些,才让这个故事变得扑朔迷离、阴森恐怖。
      
      本书是一本像前辈大家们致敬的作品,里面很多处都在模拟经典推理小说的片段,而有趣的是,作者经常在模拟前都会告诉读者我要模仿某某的某本书中的写法等等。而且书中也向读者推荐了好几部经典的密室推理小说,比如《黄色房间的秘密》等等。
      
      横沟正史的小说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他对于每个关键证据都会重点告诉读者,他会说这个事情或这段话会对案情的侦破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点很像我一直推崇的埃勒里·奎因。但是他对于气氛的渲染又有约翰·迪克森·卡尔的风格,可谓是及两家之长吧。
      
      这本书我打了4星,主要原因是一直对机械密室不是很喜欢,因为看书的时候总是要很费劲的去理解,我的空间想象感又很差,所以在没有图的情况下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所以这只是我的一个个人偏好罢了!
  •     最不喜欢看的就是以原来是自杀结尾的推理书了,虽然故事的结局又说三郎也参与了谋划,又说并没有欺骗读者,本来就说了水车的事情,但我还是感觉被骗了,感觉结局不能自圆其说,只是想把这个故事结束,从个人观感来说,横沟正史的小说,真还不如东野圭吾,当然你也可以说两个人是不同的风格。
  •     变格派作家横沟正史重量级之作,如果把本格推理比作重如山的推理,那么以心理,怪奇经历为主的变格就如流水一样轻柔和缓,丝丝入扣,揭示令人震惊的内幕。怪奇的谜团,看似无法破解之密室,在推理过程让人不得不折服于那张心理织成的天网。本人认为在横沟的众多作品中,有几部的确有套作之嫌,而《本阵》是最能代表其创作水平的一部,非常值得一看。
  •     横沟正史的作品我都读过,都很喜欢,内容推理比较细腻,反映的社会问题也很明显,可以多读几遍的作品~~
  •      毋庸置疑,在这部《本阵杀人事件》中,横沟正史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极致精巧的密室,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近代的日本制造业:也许他们不是发明者,但他们一定是把它做到最好的。而这部小说则让我看到了这种匠心。而对此,作者本人似乎也是颇为自得的——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金田一侦探谈到了各种密室侦探小说,对于其中的大多数,他报之以嗤之以鼻的态度。而对于他正在着手解决的这个密室案件,他却不得不严阵以待。这难道不是对小说本身的最大赞赏吗?
       要说这部小说,除了密室之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它在向读者讲述案件的同时,还不断地向读者普及着各种推理小说的知识。从经典的推理小说家介绍,到对于密室推理小说流派的分析,这部小说足以让一个第一次接触推理小说的读者,根据它为自己列出一个推理小说的必读书目。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集大成者的作品。仔细想想,当我们为凶手的身份而称奇时,当我们为它的密室设计而赞叹时,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呢?
       作者本人对此却也毫不讳言,当他告诉读者,密室的设计者是一个推理小说迷时,他同时也就告诉了读者,这本小说,正是在众多的推理经典的基础之上而创作出来的。甚至,他还明确地告诉了读者给他启发最大的作家作品。
       当然,他所做的,并不是抄袭——而是超越。
  •     对于机械密室零理解力的我,这是最后看的一本金田一,第一本金田一故事。
      
      原来金田一还去美国留过学,刷盘子;原来金田一还吸过毒,年轻人;原来金田一是这样当上了侦探,自然而然。金田一一下子变得更真实了,他去参加了战争,战友托他去狱门岛,开始了战后的辉煌生涯;他喜欢过一个叫早苗的姑娘,求婚被婉拒,终身未婚,当然这并不影响他有个喜欢说“以爷爷的名义”的孙子;他的警官好朋友有矶川和等等力,他们给他行方便,他帮他们处理难解的案子;他喜欢搔头,四处乱飞的头皮屑反而成了他的标志:看,甚至可以有金田一耕助的专门传记。
      
      第一次出场成功解决本阵杀人事件,带给他巨大的名声,狱门岛的村长都看过报道,串场,狱门岛的成功在狱门岛之后又多次被提到,频频串场,所以说这就是系列的好处嘛。
      
      这个故事在金田一系列中的独特之处是:成功的谋杀只发生了一次,死了两个人。这是个冷笑话。
      
      相对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封建思想仍然很强大,极度排外,鲜有外人出入,所有的外来信息都会在极短时间内传播,早在几百年前就处于村子统治地位的家族,上有不顾人情专制恶毒的老婆婆,下有身体不好美丽单纯的年轻少女,总有掩藏的秘密,秘密也会总会导致谋杀。
      
      因为不是连续杀人事件,只有依靠密室吸引注意,因此就有足够的篇幅去铺垫密室,密室相对比较完善,也就能留给观众很深的印象,而且篇幅也不用拖到四五百页讨人厌的程度,理想的侦探小说是三百页以下有一个令人赞叹的亮点侦探不错就够了。
      
      看,多简单。
      
      至于谋杀发生的理由,男人发现自己老婆不是处女所以两人同归于尽兄妹乱伦生下的孩子杀了亲生父母老公背着自己生的孩子通通灭掉之类总能想出一个两个吧,总之都是爱,得不到的爱,和得到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的爱。
      
      当然,金田一是必不可少的。
      
  •     在现实生活中,惊悚并不是一种好的感觉;然而在精神享受中,惊悚则具有了美学上的欣赏价值。
        
      所以,尽管人们惧怕惊心动魄的生活剧变和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但却不反对欣赏推理、悬疑、恐怖等叙事类作品给读者营造出的那种惊悚的骇人感觉。
        
      这是人类接受美学的定律所决定的。只要人类精神自由的翅膀永远飞翔,追求惊悚的美学感受则永不停息。
        
      在许多推理、悬疑、恐怖小说中,日本著名作家横沟正史的作品是引人注目的,他给我们带来的那种惊悚的阅读感受让读者难忘。
        
      横沟正史一生创作甚丰,佳作不断,据统计约有200多篇,但以金田一耕助为侦探的系列推理小说影响最为深远。金田一耕助是横沟正史在小说中着力塑造的私人侦探。在横沟正史的作品中,以金田一作为侦探人物的长、中、短篇小说有80多篇。日本最大的图书出版商角川书店于1996年精选出版横沟正史金田一探案经典系列图书20卷,所收录的作品基本体现了金田一系列推理小说的整体水平。横沟正史自选最满意的金田一探案的10部作品均被编入。在日本,横沟正史的图书发行量已超过5500万册。不仅如此,受作品的影响,还派生出一些读物,如漫画家JET以横沟正史同名小说改编的动漫图书和作家天树征丸以金田一之孙少年金田一为主角的推理小说,这些作品也深受青年人的喜爱。日本电影界对他的作品也倾入极大热情,《本阵杀人事件》、《八墓村》、《黑猫酒店》先后被搬上银幕。由此可见,金田一探案在日本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1997年,横沟正史的小说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先后出版和发行;1999年,横沟正史的小说正式进入大陆图书市场,亦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横沟正史被读者称为“日本当代惊险推理小说大师”。作为日本推理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他对提高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理小说的创作水平,缩短与西方欧美通俗小说的差距,奠定战后日本推理小说后来居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对于一个作家或者一部作品的判断,不在于他创作了多少作品,或者作品里描写了什么?而是要考察作家或者作品是否给变化的文学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潜质,是否给广大的读者提供了新的形象和美感。19世纪上半叶,日本文坛产生了两位影响深远的作家----江户川乱步和横沟正史,他们对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建树颇丰。江户川乱步作为“本格派”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讲究写实,以科学的逻辑推理作为重要的侦破手段,于侦破中揭露社会的各种黑暗和弊端,体现了一种写实的创作理念;横沟正史作为“变格派”的代表作家,冲破侦探小说的传统手法,在讲究逻辑推理的同时,于作品中注入了神奇、冒险、幻想、复仇、变态心理以及鬼怪等内容,追求一种阴森诡异的艺术风格。
        
      我感到,作为一种创作风格或者手法的认可,一般是以其主要倾向和特点做出相对的划分,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严格界定。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劳动,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因此创作风格的坚守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永远是一个流变的过程。与当时日本侦探小说相比,横沟正史的金田一探案作品虽然追求那种阴森诡异、悬疑恐怖的艺术风格,但并没有离开丰厚的社会生活土壤。换句话说,在金田一探案系列作品的故事结构和情节设计上虽然有一些离奇的东西,但通篇始终贯穿着写实的意味,他并未飘浮于浪漫的云霞,而是匍匐在坚实的大地。
        
      金田一探案作品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往往以日本当代社会生活为背景,展现日本战败后经济复苏和发展过程中,人欲横流,人性邪恶,人情冷漠,以及为一己之欲、一家之利、一族之权而残害无辜、危及社会的令人惊心动魄的智商型罪案。横沟正史的小说与其他侦探作品有较大的区别,这就是其他侦探小说所描述的罪案,往往通过现场勘查,对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的调查和推理就可以侦破案件,而横沟正史则赋予小说更丰富的内容,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案件虽然发生在当代,但要真正破除谜案,查出真凶,则要上溯到家族几代人的恩恩怨怨,甚至当地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才能从中获得线索,找出因果关系,给罪犯致命一击。横沟正史说:“我是一个不决定地域就写不下去的作家。缺少地域,只有情节和诡计,我根本无法写作。”他的作品往往描写的是被社会文明隔绝、腐朽习俗桎梏的岛屿或者古老衰败的家族里发生的惊天大案。读者随着调查的深入展开,看到的是变化的城市、萧条的乡村、奇异的岛屿、荒淫的家族,以及独特的经济结构、复杂的各色人物和多样的民俗风情。《八墓村》、《狱门岛》、《恶魔吹着笛子来》、《医院坡血案》等作品就体现了这种特色。作品塑造的私家侦探金田一耕助成为民众寄托理想、惩治邪恶和警示后人的代表人物。读者在了解案件的过程中,不能不说认识了那个时期战争给民众心灵带来的创伤,以及社会经济萧条的现状和笼罩各地惶惑忧虑的心态。
        
      对于推理小说来说,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传统、阅读习惯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说,西方推理探案小说的叙述方式、语言结构与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还有某些距离,那么横沟正史作品的叙事节奏则更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作品似乎得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真传,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在娓娓道来的罪案布局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起伏跌宕。读者时而迷惑,时而恐怖,时而惊叹,时而大悟,邪恶与正义、残暴与善良、愚昧与聪慧紧紧交织在一起而又按照必然的历史轨迹发展着,引诱你产生出欲参与其中、一试身手的欲望。横沟正史特别讲究对事件环境、氛围的渲染和把握,擅长营造那种紧张、恐怖的阅读气氛,扑朔迷离的情节、阴险凶恶的罪犯、迷雾重重的悬念、缜密严谨的推理使你爱不释手,阅读到恐怖之处,读者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不落简单化、公式化的俗套,独辟蹊径,巧妙设计,求新出奇。《本阵杀人事件》、《犬神家族》、《女王蜂》、《罪恶的拍球歌》等作品中的案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高超的创造能力是难以完成的。推理小说最引人入胜之处,是谜案的设计和破解。愈不可能破解的谜案,愈被侦探巧妙解开,读者愈能从中获得阅读的快感,从而给人以智慧的开发和推理的启迪。横沟正史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它既精心巧妙地设计谜案,又匠心独具地营造恐怖氛围,取得了欲罢不能的阅读效果,极大地强化了推理小说的艺术魅力,对提升和丰富日本推理小说的社会作用和欣赏价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塑造是不可轻视的,人物的成功决定着作品的成功。而在推理小说中,似乎谜案的精心设计和侦探的巧妙破解是作家最为用心的,甚至为其绞尽脑汁。许多推理小说迷也经常沉浸于谜案的研究和破解之中。不可否认这些元素在推理小说中所占居的重要地位。它也是和其他通俗小说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我认为推理小说不可忽视活跃于其中的人物,特别是关键人物。人物是作品的灵魂,而不是作家设计谜案的符号。如果因谜案的精巧而掩盖了关键人物性格心理的挖掘和把握,并不能称其为优秀的推理小说。令我们赞赏的是,横沟正史的金田一系列作品不仅有巧妙的谜案设计和恐怖的气氛效果,而且在人物的塑造上也下足了功夫。金田一耕助是所有案件的贯穿人物,作为私家侦探,他几乎具备了一个侦探所有的条件,知识渊博、聪慧善良、判断敏捷、胆大心细、交际广泛、忠厚诚信,由于他担当角色的独特性,尽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其性格缺乏一定发展,显得有些概念,但由于他始终代表作家处于破案的关键地位和作为系列人物的重复出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是自然而然的。日本是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迅速推进资本主义的。当资本主义的文化思想冲击而来时,封建家族的地位、权益受到冲击,处于矛盾漩涡之中的人物,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金钱、财产、名誉、婚姻、继承、性爱、地位等方面尔虞我轧、互不相让,其争斗的惊心动魄,其手法的阴险毒辣是罕见的。在作品里,横沟正史对这些人物和事件进行充分的揭示,既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容量,又满足了读者的精神需求。他最为成功之处是写出了数位自我意识强烈、性格怪异、病态心理的人物,如《本阵杀人事件》的贤藏、《犬神家族》的松子夫人、《女王蜂》的大道寺欣造、《八墓村》的森美也子、《医院坡血案》的弥生夫人和法眼滋等,他们精神的复杂,心理的阴暗,手段的残忍,都得到了形象逼真的描写,使读者在享受那种惊悚感觉的同时,心灵也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横沟正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早期创作的主要侦探人物是人形佐七,金田一耕助是横沟正史四十多岁后开始创作的。这时,他在小说的结构、人物、谜案的设计上已臻成熟,处在创作的高峰期。广大读者的期望,杂志、报纸和出版社的约稿、催稿,对他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但是,他对创作是严肃的,对每个故事精心构思,每个谜案巧妙设计,坚持向自己挑战,以求作品的出奇、出新。
        
      横沟正史的长子横沟亮一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父亲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形象:在长满凄凄野草的田埂上,传来隐隐的脚步声,一人踱步而来,满头倒竖的乱发,脸面被头发和胡须全部遮掩,只有两眼发出炯炯的亮光。田埂边的孩子一愣,表情僵硬,接着惊呼:鬼呀!转身急逃。这个“鬼”就是处于创作思考状态的横沟正史。他以严谨的创作精神给读者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也为世界通俗文学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半个世纪过去了,星移斗转,山河巨变。有的作家的作品已随风而去,被读者遗忘;有的作家的作品则保留下来,被读者阅读着、研究着、赞叹着。横沟正史属于后者。
        
      
      
      
      
      
  •     接触推理系列的作品是始于少年金田一。金田一的风格主要是心理密室杀人,有时候往往罪犯的天才型想法让我不禁的拍案叫绝。看看主角金田一一恐怕给我两个脑子我这一辈子也及不上他,有时候在想想我们警方所破获的案子,经常就是如下的公式化场景……
      本市某地方发现无名尸体,一开始东方110和案件聚焦总是故布疑阵,让人觉得貌似是千年奇案,然后警察根据排摸线索,发现了嫌疑人XX,当警方进行走访时,发现嫌疑人已经跑了(而且还专往老家跑)警方在其老家附近守候,将其抓获,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如此如此,一点没有技术含量。
      长大一点才知道,其实警察叔叔破案子都是很辛苦的,现实于推理漫画推理小说的总归是两样的,对警察而言其实运气和脚力比推理头脑更来的实用与重要。
      后来便开始接触日本的推理小说,下面谈一点个人看法。
      日本的推理小说,应该说始祖是江户川乱步,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讲,江户川乱步的作品更加偏向于浪漫主义幻想主义色彩,而且其受西方的推理作品(也称侦探小说)影响较大,例如他创造的明智小五郎和怪人二十面相,在他们的身上就比较带有福尔摩斯与亚森罗宾的气质。而且平心论之,在后期江户川乱步的推理情节更加趋向于天马行空,就是说他的犯案手法其实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并且在今天看起来说比较幼稚的。其实福尔摩斯经典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柯南道尔塑造人物比较成功,并且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时代的原因,经典人物就成了经典,但是要真说福尔摩斯小说中推理有何精彩也未必见的,比如从一根拐杖能辨别出主人的习惯和身份那其实完全艺术修饰,是为了村托人物的高大,谁可千万别把这当真了。有时候经典一旦成了经典往往就会这样,要是我现在跑到主题论坛说福尔摩斯用现在的眼光看只是属于二流的侦探小说,估计要被拍砖拍死了。
      后来在高中时候接触了横沟正史的金田一耕助系列(主人公就是金田一的爷爷)他在这个系列中塑造了一个邋遢的完全不同于福尔摩斯绅士般,最初看的是他的本阵杀人事件,这个也是老爷子第一次的作品,并且获得了奖。故事的情节和设想也非常紧凑,推理的方面做的比较好。
      所以我说这就是一本完全代表当时日本推理小说本格派的标准范本。所谓的本格就是以推理为主线。而且一部成功的推理小说的重点就在于能给读者和书中主人公一个公平的环境,让读者一起参与破案,但是作者又能够完全控制住局势的发展,别刚翻开两三页就让人猜到结局,一定要让读者在最后关头才发现答案,然后有拍案叫绝热血沸腾之感,这才是一部本格派推理小说成功的关键,早时期的本阵杀人事件就做到了这点。
      至于日本之后的变格派小说,其实更加侧重于文学性,在于体现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婚外情啊,人性啊,受贿啊等等,我个人觉得相比纯推理性的题材在案件的诡计设计上就逊色了不少,对这方面没兴趣的就完全可以不要去浪费时间读那些扭扭捏捏的文字了。
      当然日本近来的推理系列不能说没有闪光的,例如以《馆系列》就是我十分推荐各位推理迷去看的。
  •     发现漏洞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1.不知道日本的琴弦比中国的长多少,想是要完成密室把屏风、镰刀、石灯笼、青竹、水车这些东西都连上,估计要很长吧.不知道一根琴弦是如何做到的.
      
      2.书中写铃子梦游症发作的时间是二十六日晚上.三郎后来说道"如果有人怀疑大哥并非他杀,我就打算再利用那只手来证明,因此就把它和猫尸埋在一起,在命案发生后的第二天夜里,我又偷偷把它挖了出来.不料铃子的梦游症发作了,我只好利用那只手吓走她,起初我真的没想到要那样利用它,引起我想这么做的动机是那位自以为了不起的金田一耕助!"
      
      可是金田一是二十七日才到的!而在来之前只有银造一个人知道呀,三郎是如何知道金田一要来,莫非是神吗?!
      
  •     在约翰·迪克森·卡尔的名作《三口棺材》里,他曾经借着主人公之口就密室疑案的奥妙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第17章),譬如可以创造出似乎是密闭空间的假象,可以在关门上动手脚(在这一点上名侦探柯南里介绍过许多把戏,用到最多的道具大概是钓鱼线),可以在时间流上做手脚,还有就是凶手如何自我发挥了,譬如卡尔写道“制造出一个假象,简单而又有效。凶手在实施恶行后,从门外面锁上房门,留下钥匙。然后假定钥匙依旧插在门里面的锁中。凶手要成为第一个惊声尖叫,发现尸体的人,他需要砸碎房门上半部分的玻璃板,将钥匙藏在手心里,伸手至门内,假装在里面的锁上摸索到钥匙,然后打开房门。假如换作一扇普通的木门,照样可以砸开房门,实施同一套诡计。”同样的道理,凶手可以在犯案后一直待在密室内,直到有人发现尸体后,大家蜂拥入内后趁乱挤在人群中。
      
      在《本阵杀人事件》里,作者屡次提到几本欧美的密室推理名作,如《三口棺材》、《黄色房间的秘密》等等。横沟正史将密室分为那些有“机械设置”的和没有 “机械设置”的。《本阵》里面的那个机关并不难识破,但考虑到创作的年代,我们不能苛求作者。反倒是小说里提到的“无巧不成书”的“密室”的诞生,倒是让人联想到其他一些作品。假如在一个密闭环境里的各个人都心怀鬼胎,私下里对凶案现场做一点手脚,这无疑也能增加解谜的困难程度。
      
      由于漫画和动画作品的盛行,凭借视觉画面的信息丰富性,密室推理也变得直观起来,不像文字描述有时那般较难弄懂了。
  •   关于选择后面两篇作品的功劳,也许应该记在台版的独步文化10年版本上(日版的有没选入不清楚),因为他家的选择就是如此,南海版是照搬还是效仿那就不清楚也不必去了解了,反正读者得以受益就是好事。感谢潜艇兄的推荐,我昨晚先去读了《黑猫》,不错哈哈!
  •   你给五星啊啊……单本阵那一篇最多三星,后两篇是很不错,但本阵给打了折扣。
  •   本阵是第一个日式房间密室,打破了之前推理界“密室只能发生在欧美式建筑”的神话;本阵最终一章的叙诡,是早期不可能犯罪系里极为罕见而且玩得极好的。机械密室复杂但解释条理分明,不难懂,也是写作上的典范。本阵我以为它最好的地方不是诡计本身,而是横沟式的气氛营造、情节推进以及误导的功力。
  •   要是这样综合评价的话是非常不错,但我就是觉得不好看……= =
  •   我覺得第二個故事有漏洞。大助是伍一死後才瞎的、那麼最後設的這個局能成功純粹是秋月姐弟運氣好而已。
  •   LZ淡定。横沟正史绝对是本格派的。不要盲目迷信百度百科,百科上的东西也是部分不明真相的网友写上去的。
  •   相反,江户川乱步的风格倒是更加偏向变格派一些
  •   横沟正史是标准的本格派的,百度百科的解释不正确。举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横沟的作品里绝没有妖魔鬼怪。
  •   可是,我自然不是只根据百科的。。。我买的侦探书,我的常识里都认为他是变格派的。。。
  •   我买的是2002年版珠海出版社《江户川乱步》,前言是一个叫罗立群的人写的,在序里他明确指出了横沟正史是变格派的代表。
    大概这样的贴标签有些武断,毕竟还是要看作品的,本格的可以写变格派的小说,变格派也可以写本格推理。
  •   搞不懂。。。究竟是变格还是本格吖?
  •   乱步本格变格的作品都有,横沟的长篇大多是本格作品
  •   横沟有没有变格作品不清楚 至少现在大陆出的书里还没看到过
  •   晕,百度百科里的跑着叫什么!?
  •   真相是江户川乱步和横沟正史都是正宗本格派大家,但是也都写过变格派作品。
  •   我又百度了一下,横沟正史是日本变格派的创始人,所以我一直觉得他是变格派的,不过他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本格的。
  •   乱步才是变格派代表。。。别乱信百度。。。
  •   很好的分析了横沟正史的为人与写作,以及他究竟属于本格派还是变格派
  •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要点没用...
  •    “首先,根据侦探小说的通常写法,一开头就知道那个首先被锁定的嫌疑犯不是凶手”——这种经验主义是非常危险的。别的作家不论,楼主多看几本阿加莎的作品(包括好几本口碑好的),就会发现按经验主义来,会被骗得非常惨。
  •   最像凶手的嫌疑人,虽然不是凶手的概率偏高,但我认为尚未达到可以开场直接排除的地步,因为最像凶手的嫌疑人,同时也往往是多重逆转小说的最后一轮逆转中的最终凶手的热门人选。
  •   本阵真的一般般呐
  •   不能因为老头子不负责任的片面之词而给这个华丽手法低分啊……我是挺烦机械的,也不由得惊叹规模宏大的本阵阵法……
  •   三星可以了,留点期待给后面的狱门岛那些……
  •   独步版本阵还收录了那两篇?不错……
  •   模拟出来的经典?书中确实提过许多经典,可这故事本身是作者原创的啊
  •   为什么不可以是自杀,为什么不能有他人参与?这些都是非常意外的真相,而且线索也是公平的,作者没有匆匆了事。像这样庞大的构思不是一般作家力所能及的
  •   就如同日本制造业一样,日本的推理小说最终也成为了发明者
  •   看那天青歌赛学到一个知识,就是,第一个提出推理小说这个概念的就是日本人
  •   我最早看侦探小说也是金田一一,小学时候,然后就着迷地借了几乎所有小说版的金田一看。看了横沟正史的几部作品,还有有些失望,比如作案动机往往被淡化,显得不合情不合理。应该说就是有些历史局限性。
  •   我是纯粹没搞明白这种复杂的杀人方式。机关太复杂了。
  •   对日本很多东西搞不懂,弦柱琴弦镰刀等等东西的运用虽然得当但是感觉很牵强,如果想象力不够还真的无法理解怎么自杀的
  •   很複雜的機械密室,當時没看懂,現在還是不懂,不會抽象思維(學文科的痛苦)。
  •   ls的,我也是。
    这本书里最精彩的就是这个密室吧,
    可是我完全没感觉,尤其觉得那琴弦可能那么长吗?
  •   同样不懂
  •   “那个机关并不难识破”。你识破了么?
  •   琴弦觉得有点长
  •   这诡计有人做过实验,应该没问题吧。这是一个很优美的密室。而且推理、故事都很精妙。本阵是神作
  •   这诡计搞得太复杂了,没图根本就看不懂
  •   还行吧,我以前玩过一个柯南游戏。里面的诡计跟这个挺像的
  •   密室有点扯啊,那琴弦得有多长才能实现啊,还有关于弦柱为什么在他妈的和服里的说明也不通
  •   细节有点忘了,不过当时没觉得那么不自然…
  •   没看懂+1
  •   同lsss 确实没看懂为什么要把弦柱放在老太太的和服里……
  •   哭了,看到这么多人也不懂,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
  •   我也没太看懂,哈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