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

出版时间:2010年06月24日  出版社:聯合文學  作者:陶龍生  页数:197  

前言

「一定有人誣告約瑟夫,因為無辜的他,早上醒來便被逮捕。」  德語作家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的經典名著長篇小說「審判」,這樣開始。從頭到尾,主角約瑟夫始終沒有被通知他被控的罪名,更不知自己究竟做錯何事。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許多國家的老百姓,仍然面對惡夢般的法律刀斧。他們的命運,不優於卡夫卡筆下的約瑟夫的命運。  我撰寫一系列美國法庭小說,沒有歌頌美國法律的意思。美國的審判制度由法官、陪審團和兩方律師(檢察官代表政府、辯護律師代表刑事被告),扮演不同的角色,集體推動法庭的運作,達到判決。遵循程序便是合作;相互攻防卻是抗爭。從合作和抗爭之間,希望揭露真相。被告有機會替自己辯解,而檢察官必需證明被告的罪行。  法庭運作既是人為的,便可能有錯誤。最近幾年美國法院運用科學證據,推翻不少陳年老案。我對有些審判的正確性,也常存懷疑。  但在美國法庭中,被告的命運,比卡夫卡筆下陷於黑箱運作中的約瑟夫,要好一點。  本書的故事描寫檢察官認真地偵查,辯護律師努力地辯駁,陪審團專心地聽訟。終局判決是否公正,要請讀者評斷。

内容概要

  生或死,由誰決定?
  罪與罰,由您評判!
  從事幹細胞研究的大學教授王伯納,在深夜寂靜的校園裡遭受槍擊……
  這只是單純的搶劫殺人案件?還是有人反對墮胎而觸發殺意?這樁槍擊案和王伯納的助理意外車禍身亡又有什麼關聯性?
  李琴妮律師和唐傑利檢察官靠著一根菸蒂抽絲剝繭、追查真兇,但最終的判決只有身為陪審團一員的您才能決定!

作者简介

  陶龍生  **臺灣大學、哈佛法學院畢業,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與哲學博士。有二十多年的執業經驗,曾任**臺灣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法學教授,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研究員,美國司法部訓練所主任。現為美國華府主流事務所(1400位律師)資深合夥人。亦任美國高科技公司法律主管。  業務範圍主要在為高科技公司(許多是亞洲公司)於聯邦法院、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有關反傾銷)的訴訟中提供防禦辯護,協助美國公司在亞洲的業務(主要是美國的上市公司,如「時代華納」、「花旗銀行」、「米高梅電影公司」和大型賭場娛樂公司等),並為美國公司提供法律諮詢。曾於美國、英國、德國和臺灣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目前已出版九本中文著作。論著經常出現於法學課本中,美國最高法院亦於格萊葛對喬治亞州(Gregg v. Georgia)一案中援引了他的著述。曾獲「十大傑出美國青年」、「傑出亞裔美國人五十強」、「千禧名人」(Who’s who in Millennium)、最佳文藝著作獎等多項殊榮。近年來陶龍生結合其專業法律素養,撰寫一系列精采推理小說《證據》、《拉斯維加斯的春天》、《轉捩點》、《沉冤》、《合理的懷疑》等書。小說中塑造多位成功的華裔年輕男女,在美國法庭內破解各類法律案件,呈現不平凡案例中貼近人生的平凡現實。

书籍目录

自序前言 第一章   賭城第二章   李琴妮第三章   州立大學第四章   幹細胞研究第五章   示威 第六章   專利訴訟 第七章   停車場第八章   新聞第九章   查理偵探 第十章   傷勢第十一章  破案第十二章  洛杉磯第十三章  宣言第十四章  仇恨犯罪 第十五章  聯邦檢察官第十六章  晚宴第十七章  好萊塢賭場第十八章  電腦磁片 第十九章  傷痕第二十章  密碼第二十一章 檔卷第二十二章 谷布達第二十三章 荷西第二十四章 香菸第二十五章 試探第二十六章 丹尼斯第二十七章 主任檢察官第二十八章 線索第二十九章 保命團體 第三十章  華倫第三十一章 基因第三十二章 垃圾第三十三章 宮頸抹片 第三十四章 紀錄第三十五章 染色體第三十六章 搜索狀第三十七章 證據第三十八章 柯恩律師 第三十九章 衝擊第四十章  紙盒第四十一章 行動電話 第四十二章 法庭 第四十三章 專家證人 第四十四章 火光 第四十五章 分析 第四十六章 反詰問第四十七章 汽車導航器第四十八章 辯論 第四十九章 悠閒 第五十章  判決 感謝詞 後記陶龍生著作表

章节摘录

  三十多年前美國最高法院宣判,墮胎局部合法化--婦女可墮除不足三個月的胎兒,而不犯法。也就是,婦女對腹中的初期胎兒,有選擇權。自從墮胎「合法化」以來,美國社會中已形成兩大壁壘:贊成墮胎合法化和反對合法化。前者稱為「尊重選擇權」(Pro Choice)派;後者稱為「保護生命」(Pro Life)派。兩派人士的激烈爭執普及社會每一角落,並形成政治選戰中的暗流。  造血幹細胞研究(Stem Cell Research)對許多長期病患,帶來希望。幹細胞是一種沒有特化的細胞,有潛力保留特化出人體內其他細胞的能力。這能力使幹細胞擔當身體的修復系統。醫學研究者相信幹細胞研究終可用於修復特定病變的組織或協助器官再生,改變人類應對疾病的方法。  醫學研究者可從胚胎的腦幹中摘取幹細胞,在實驗室中培養或移植。  「保護生命」的團體,指稱這是殺嬰,和鼓勵墮胎的不道德行為。  於是在美國社會中,我們便看到道德觀與科學研究的衝突,和對生命的價值(保命或救命)不同解釋的矛盾。  這就是本書故事的大環境。

媒体关注与评论

  「法庭小說一直是臺灣文學最缺乏的類型。作者的法律專業背景不僅豐富了生動的情節更賦予人與命運之間的裂隙的來源的想像。」  --導演/吳米森  「活用醫學、法律、犯罪等專業知識,活化了人類面臨的存在困境。」  --《幼獅文藝》主編/吳鈞堯  「如果你想去美國讀法律,這本小說是最好的先修課。」  --律師/張東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判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