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
本書是為台灣美術史的基礎入門書,從歐洲的海上冒險者驚呼Formosa開始,歷經清代傳統水墨;日治時期的展覽會傳奇;戰後傳統與現代、本土與懷鄉的論辯;到顛覆權威的當代藝術創作……,為您勾勒台灣自十六世紀以來迄今的美術面貌。
本書是為台灣美術史的基礎入門書,從歐洲的海上冒險者驚呼Formosa開始,歷經清代傳統水墨;日治時期的展覽會傳奇;戰後傳統與現代、本土與懷鄉的論辯;到顛覆權威的當代藝術創作……,為您勾勒台灣自十六世紀以來迄今的美術面貌。
作者简介
作者李欽賢是位資深的美術史作者,長年投入於台灣美術史研究,累積豐厚的人文涵養,而風靡鐵道的他,也喜愛搭著火車四處旅行,足跡遍及台灣各地,在故鄉風土間,探索時代曾經印下的足跡。
基於對美術、歷史、鄉土的熱愛,作者以字字珠璣將台灣美術不斷變化遞嬗的歷程,轉化作一篇篇的美術地圖,由藝術家的原鄉出發,依循其創作生涯的藝術行旅,反映時代變遷的風土紀行,在閱讀間,邀您一同展開台灣美術的知性之旅!
书籍目录
【目錄】
第一章 從安平出發
一、 福爾摩沙圖像──十七世紀荷蘭人畫台灣
二、 台諺:若會勿過虎尾溪,就返來府城做雜差──台灣傳統水墨畫
三、 族群工藝放異彩──民間器物與原住民美術
第二章 新美術學習之道
一、 舊美術並未絕跡──一九二0年代前的傳統文化與民間雕刻:李松林
二、 新式教育的圖畫課──台灣近代美術最初的種籽
三、 日籍美術老師催生「台展」──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鄉原古統、木 下靜涯
第三章 淡水河水系孕育的藝術家
一、 大稻埕人文薈萃──黃土水、曹秋圃、郭雪湖
二、 基隆河岸的新人文景觀──倪蔣懷、陳植祺
三、 大漢溪流域老街風采──呂鐵州、李梅樹、李石樵
四、 水流溪畔的工作坊──楊三郎、李鳴鵰
第四章 傳統文教重鎮的轉型
一、 台南古都的蛻變──陳玉峰、郭柏川、顏水龍
二、 新興木材之都嘉義──陳澄波、吳梅嶺、林玉山
三、 竹風蘭雨畫境殊異──李澤藩、陳進、陳雲程、藍蔭鼎、楊英風
第五章 中部地主子弟的留學風
一、 縱貫鐵路繞道米倉彰化──第一家本土資金的銀行誕生
二、 大甲溪南岸的藝術家──廖繼春、林葆家、林之助
三、 大肚溪河口美術菁英──陳慧坤、陳夏雨
第六章 鳥瞰台灣博覽會世相
一、 台灣觀光地圖大流行──吉田初三郎
二、 國民風景入畫──藝術家眼中的淡水
三、 三0年代台灣的美術與文學──「台陽美協」創會
第七章 烽火照見的地域色彩
一、 體制外集團曙光乍現──張萬傳、洪瑞麟、陳德旺
二、 高雄港的美術磁場──黃清呈、劉啟祥
三、 鏡頭台灣與民俗台灣──鄧南光、立石鐵臣
第八章 戰後台北畫展新動線
一、 渡海水墨畫家群像──張大千、黃君壁、溥心畬、傅狷夫
二、 戰中派藝術從六條通起步──廖德政、張義雄、張才
三、 歐風美雨沐浴西門町──現代繪畫運動餘緒:陳庭詩
第九章 美術產業的推移
一、 美術雜誌與繪畫市場先後興起──<雄獅>、<藝術家>、畫廊
二、 寫意與寫生的真趣與造境──來台後成名的彩墨、水彩畫家(沈耀初、劉其偉、馬白水、陳其寬、席德進、江兆申)
三、 台灣在地美術的異色品種──郎靜山、余承堯、王攀元、洪通
第十章 現代美術版圖重劃區
一、鄉土運動接壤當代寫實──連建興
二、顛覆本事──吳天章、楊茂林、姚瑞中、侯俊明
三、國際藝術對話的平台──台北與威尼斯雙年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