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魏棻卿 著 页数:256
前言
作者序 人生只有單程票,一去不復返 一切,源起於死亡。 二○一○年九月十二日,阿公嚥下最後一口氣,結束了他在世上九十三年七個月又十六天的日子。他如何看待自己漫長卻又短暫的一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從阿公辭世那一刻起,部分的我彷彿也跟著一塊兒死去,但三個月後,我才發現這件事。 當時,忙碌的新聞工作,加上剛承接一個新的主管職,根本無暇放任自己的憂傷。直到內在小孩蜷縮在牆角哭泣的畫面,愈來愈常出現,我才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問︰「妳到底怎麼了?」 「我要找阿公……」語畢,她哭得更大聲了。 自此,我便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透過一次次的對話,我才終於了解,內在小孩會哭泣,不只是單純的思念,還有一股無以名狀的,存在焦慮。 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離開時,又希望留下些什麼? 阿公的過世,重重敲響我的生命警鐘,時間,真的不多了。離開待了將近十年的新聞圈,獨自步上一段深刻的內在旅程,地球座落點,是蘭嶼。藉由在當地避靜一個月,我得到前所未有的更新和調整,也找到關於生存的解答,而這,正是此書得以誕生的重要原因(詳見內文〈暗夜,讓你看見更遠的星星〉)。死亡,也讓人再度意識到了,人生,沒有如果。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人生不出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但人生的旅途上,我們卻花費太多時間在假設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像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或是「如果時光可以倒轉……」。類似的如果造句,或許能短暫紓解我們對眼前人生的不滿,但終究,那只是用來麻醉自己的思想鴉片,愉悅的感覺消退後,隨之而來是更深沉的失落和怨懟,讓人變得憤世嫉俗。 有個同事,各方面的條件都非常好,唯獨破碎且平凡的家庭背景,讓他一直耿耿於懷。每次只要採訪到有關「身家財產」方面的新聞,他的心情就會大受影響,還會一邊寫稿一邊抱怨說︰「如果我也能出生在有錢家庭,就不用這麼辛苦了……」談話中也不難發現,他常會將眼前的一些不順遂,歸咎於出身不好。仇視命運的態度,讓他困在「如果」裡,看不見自己的優勢,以及任何扭轉命運的可能。 我也曾經是這樣子的人。以前的我總認為,自己的英文不夠好,是因為沒有出國念書,而沒出國念書,是家庭環境造成的,因此當時總愛幻想︰「如果我是出生在另一個家庭,命運也許就大不同……」這麼想,起初心情的確會好過一點,因為我把責任都推到別人或環境限制上,而非自己努力不夠;但如同先前提到的鴉片效應,效用退去後,我開始怨天尤人,排山倒海的負面情緒,一度讓生命快要滅頂。 直到幾年前,我才真正認清,只有自己才能對生命負責。那時開始,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不再陷入一味地抱怨,也不再幻想著什麼如果,而是靜下心來反問:「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關於生命的實情,壞消息是,任何有違現實的「如果」都不會發生,真正能掌握的只有當下;好消息是,只要願意正視問題,扛起生命責任,未來依舊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怎麼做呢?答案,就在本書的58則故事中。 本書問世,正逢新舊年度的交替,這是一個重新檢視人生的好時機,衷心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或你朋友的幫助。我們都不完美,卻可以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一起加油吧!
内容概要
面對人生,很多人經常感嘆︰ 「如果那時,我可以……」或是「如果當初沒有……」 把自己困在悔恨和不甘心裡, 卻忘了,在這些情緒中, 過去不可能改變,當下卻已悄悄溜走。 如果你真的想改變什麼,請記得, 只有在當下,改變才有可能。 眼前的任何決定,都將影響下一秒鐘的命運。 如果不希望未來某個時刻,像過去一樣後悔或失望, 那麼,現在唯一能阻止悲劇重演的,只有你自己。 生活中,我們常聽見周圍傳來這樣的慨嘆︰「如果可以回到從前……」、「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又有些時候,慨嘆可能變成這樣的期盼︰「如果哪一天……」、「如果將來我有……」不論是追憶過往,或是規畫未來,「如果」的幻想,用來消磨等車、等人或喝咖啡的時光,或許無傷大雅,但要是佔去生活中太多空間,就會成為一種可怕的浪費。 因為,事實的真相是,沒有人應該活在過去,也沒有人能夠活在未來;我們真正能掌握的,只有現在。 還記得小時候玩的一種遊戲嗎?在紙上畫出地圖,圖上有一條一條岔路,分別通往不同目的地。從入口開始,做成捲軸的地圖每拉長一些,就會露出新的岔路,隨著卷軸不斷展開,你必須不斷從岔路中做出選擇,直到最後抵達終點。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每一個交叉路口,都是一個關鍵的抉擇,也都深深影響著未來。所不同的是,遊戲可以重來,人生卻只有一次;每個當下的選擇,都是獨一無二的,都需要我們謹慎的珍惜和把握。 在本書的58篇文章裡,作者除了分享精選的小故事外,更以故事為引子,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編織成細緻而溫暖的文字,不只帶給讀者心靈層次的鼓舞,更能提供知性的、理性的啟迪。 人生有無限的可能、無法估量的變數,但其實,任何細微的轉變和結果,都掌握在你當下的一念之間。
作者简介
心靈勵志作家 魏棻卿 出生於台南佳里,畢業於文化大傳系、北醫公衛所,目前正專攻心理諮商領域。 2001年成為記者,曾經任職於遠見雜誌、東森、民視、三立等新聞媒體,榮獲多座新聞獎項,現為自由作家和外稿記者。 從小就堅信,人因夢想而偉大。熱愛寫作、閱讀和流浪,致力以「單純、自由、愛」活出生命精彩,讓自己的存在成為世界的祝福。 著有《人生,沒有什麼是你應該得到的》(合著)。
书籍目录
作者序 人生只有單程票,一去不復返PART─1 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獨一無二的01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02父親開的感恩帳戶03翻盤吧!人生04被遺忘的時光05不要在沙子裡找答案06世上最美味的葡萄乾07花瓶的裂痕08早起半小時的蝴蝶效應09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10八百塊美金的奇蹟11別讓自我期待,成了自我限制12精打失算13多做一點,得到更多14用不同方式抵達目的地15蓋在沙灘上的城堡16六十九天的礦坑慢跑17阿嬤的嫁妝箱18倒數計時的人生目標19只喝幾口的黑咖啡20選擇才會帶來負責PART─2 遊戲可以重來,但人生只有一次21隱形馬鈴薯22混在銅幣中的一枚小金幣23自私的馬兒24感謝傷害過你的人25拿掉工作,還剩下什麼?26當別人生命中的天使27差之毫釐,失之千里28問題,不在於杯子29三十五塊美金的轉機30等風的峇里島帆船31一碗水的智慧32貪小便宜的代價33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34暗夜,讓你看見更遠的星星35不是億萬富翁,也能過富足的生活36獨臂的女衝浪手37教養的關鍵,在於愛38有時,就是要犯點錯39一顆鑽戒,不如一口井40不要跟著瓦斯工逃跑PART─3 活在當下,就是活出最真實的人生41失而復得的一雙腳42不會演自己的女演員43別急著搭救護巴士44被自己凍死的鐵道員45喜樂的源頭,來自內心46悲觀的人看到問題,樂觀的人看到機會47善用三明治溝通法48傷痕化妝師49你的地有多大?50不上酒家的生意哲學51慢性自殺的狼52重點不在於結果,而是嘗試的過程53愛競速的賽車手54拔毛重生的老鷹55上帝給了你什麼?56主觀真實不等於事實57掛鐘的芯58自信的蘇聯小女孩
章节摘录
01只是想聽聽妳的聲音 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 才能真正了解別人。 ──佚名 男子的母親過世了,留下他照顧失智的父親。有天,他推著坐輪椅的父親到公園透氣。坐在長椅上,他專心地看著手上的報紙,突然,父親開口問︰「那……那是什麼?」 順著父親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男子回答︰「喔!那是鴿子啦!公園裡面常常會有鴿子飛來吃東西。」 沒多久,又有一隻鴿子飛過來,父親又問︰「那是什麼?」 「不是剛跟你說過嗎?那是鴿子。」男子已經略顯不耐。 幾分鐘後,父親又再指著鴿子,問︰「那是什麼?」 這時,男子再也受不了,站起來對父親咆哮︰「到底要講幾次才會記得啊?已經跟你說過那是鴿子,這種連三歲小孩都懂的事情,還一直問我!」 低下頭,父親沒有說話,眼眶卻泛著淚。 氣消後,男子相當自責。晚上替父親整理房間,他發現抽屜有一本筆記本,裡頭寫道︰「今天帶兒子去公園裡玩,他第一次看到蝴蝶,既好奇又興奮,還一直問我那是什麼……一整個下午,問了超過十次,我還是不厭其煩回答,因為他是我的寶貝兒子……」 看到這段內容,男子愧疚極了,主動走到父親面前,說了一聲︰「爸!對不起。」 ※ 台語有句話叫做「老人小孩」,意思就是說,老人家的個性,有時會像小孩子一樣,愛撒嬌、需要人哄,加上心智和身體功能逐漸退化,到了一定年紀之後的老人,所需的照顧,有時還真的和一個三歲小孩差不多。 但情況好像常常都是這樣。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無微不至的守護在我們身邊,但是當有一天,父母老了,像個無助的小孩需要人陪伴和照顧時,我們卻礙於很多現實因素,無法付出同等的愛心和耐心。 北上定居這十多年來,和南部家人相處的時間非常有限,大多是靠著長途電話來聯繫。有天傍晚,家中的電話響了,是父親打來的。 「妳在做什麼啊?」 「寫稿啊!」 「有沒有吃晚餐?」 「吃過了。」 我的回答很簡短,擺明不想多聊,因為當時我正在寫稿,不希望被打擾,加上前一天才剛從南部老家回台北,已經陪伴家人好幾天,此刻接到父親電話,只想敷衍一下,然後掛上電話,繼續趕稿。 聽出我的不耐,父親尷尬地笑了笑,說︰「其實也沒什麼事啦!只是想聽聽妳的聲音……」 父親的這句話,像是當頭棒喝,敲醒了滿腦子只有工作的我,也讓我對於自己先前的態度,感到很愧疚。放下手邊的工作,我開始找話題陪父親聊天,十分鐘後才互道晚安,結束通話。 愈是親近的人,我們愈會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和情緒,這並非不好,甚至以心理學角度來說,還是一種親密關係的展現。但,過猶不及,若是一味放任自己的態度,到最後,反而會傷害到身旁最愛的人。 態度,並不是沒有改變的可能。故事中,男子因為看到筆記本,發現父親當初對自己是何等耐心,便主動向父親致歉。而我也是一樣,父親的一句話,讓我體會到他只是渴望被陪伴,就即刻調整當下的態度。 學習易地而處,可以幫助我們跳脫既定的回應模式,避免更多傷害的造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