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陳大為
内容概要
身世,如流動的長河;南洋,是寫在河水上的鄉愁。《木部十二劃》以不同時期創作的篇章連綴,成為一部海外華人的流浪者之歌。敘事起自曾祖父輩遷徙的移民身世為本書開端,以南洋的不朽童年往事以及家鄉軼事作為終點。陳大為在〈卷一〉壯寫家族移民遷徙至南洋,對原鄉文化的緬懷,如會館、茶樓等等的興衰,詩意般的文字穿越時空,感嘆域外華人花果飄零般的身世,情濃筆淡,令人掩卷嘆息;〈卷二〉則是大敘述後的親人圖像,從早夭的妹妹到外婆、外公、父親、兄弟以及妻子等,他以或憂傷或諧趣的文字,一遍遍召喚熟稔的親友,在
作者简介
陳大為
一九六九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獲:台北文學年金、聯合報新詩及散文首獎、中國時報新詩及散文評審獎、中央日報新詩首獎及散文次獎、教育部新詩首獎、星洲日報新詩及散文推薦獎、世界華文優秀散文盤房獎等重要大獎。著有:詩集《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 羅摩衍那》,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句號後面》、《火鳳燎原的午後》,論文集《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等。
书籍目录
歲月(自序) 003
卷一 木部十二劃
會館 012
茶樓消瘦 025
抽象 035
在南洋 044
流動的身世 054
木部十二劃 064
從鬼 075
卷二 垂立如小樹無風
垂立如小樹無風 088
句號後面 098
將軍 108
蟬退 119
左右 129
家有女巫一隻 139
急急如律令 149
瘦鯨的鬼們 160
青色銅鏽 172
大俠 185
憑空 198
———————————————————————
自序
歲月
原鄉,是一個在現實中越來越萎縮越來越模糊,卻在記憶中越來越富饒越來越清晰的地理圖象。表面上,是歲月和空間的距離決定了它的質感;暗地裡,書寫者對土地的感受和意圖,才真正決定了它的深度,和規模。原鄉的書寫者,不一定有什麼樣強烈或具體的鄉愁,令人不能自拔的因素,很多事物只是在日常言談裡,偶然浮現,成為幾個亮麗的句子,或一段意外回甘的舊事。在某些作家手裡,說不定原鄉書寫只是一種純粹的寫作策略,但總是有評論家喜歡在原鄉敘事中誤讀出二元對立的姿態,並由此推斷出作家對異鄉的疏離。馬華旅台作家群當中,有這樣的例子。
曾經有人問我:為何寫了這麼多南洋和怡保的故事,台灣呢?台北呢?究竟在我的生命歷程中後者有多少的份量?我一貫的答覆是:十九年的怡保歲月在前,二十餘年的台北∕中壢歲月在後,所以我選擇先完成怡保老家的寫作,接下來才正式輪到台灣(雖然我也零星寫過幾篇台灣生活的散文和詩)。居住時間的先後決定了書寫的順序,合情也合理。
南洋是一個龐大、湮遠的華人移民史,所有壯烈或迷人的章節,都跟我沒有直接的關係,我頂多是個遲到的說書人。怡保卻是真實的存在,是我全部家國情感的根據地,馬來西亞比較是一個名詞,或者較方便定位自己的國籍身分。國籍是很重要的。我為了堅持馬來西亞國籍,自然在台灣喪失某些機會和利益,也會有些不便。可是呢,現實生活中的馬來西亞籍,卻讓我跟台灣人在接觸往來之間,產生許多樂趣。極大部分跟我閒聊的台灣人,不出五分鐘,就會設法找個縫隙,沿著我的廣式國語展開一連串的猜謎遊戲,從香港到新加坡,最後才追蹤到馬來西亞。當然,我得告訴他們怡保的位置,它在大家比較熟悉的檳城和吉隆坡之間,通常是那些在馬來西亞小住或工作過的台灣人,才會知道這個地方。我喜歡當馬來西亞人,雖然我比較喜歡台灣的環境和生活。
我在怡保住了十九年,渡過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一九八八年來台灣讀書,至今已滿二十三年。在台大宿舍住了四年,很多時間都耗在校園之內,台灣社會對我這種留學生而言,完全是一個異鄉。畢業之後,我到基隆工作了大半年,後來又回到台北展開六年半工半讀的歲月,真正安定下來的日子,從中壢開始。這是我最熟悉、最自在的生活圈,十年來建立了許多屬於自己的生活動線和節點。在中壢住久了,回到怡保反而不太適應。台北是我留學的所在,中壢是我定居的家園,怡保是我成長的家鄉。三個地方,各有重要性。但怡保,永遠是第一順位的。
在怡保,除了自己的親友和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有些事物漸漸陌生起來。後來發現自己在閒聊之間,經常冒出「我們台灣」的字眼。一來,是親友們都喜歡問起台灣和馬來西亞的差異;二來,是我自己心裡老是浮現一個台灣標準。其實兩個國家各有優缺點,都不完美。這兩個大異小同的華人社會,讓我在眾多事物的思考上,獲得更多元和開闊的視野。
離鄉二十年,馬來西亞這個名詞所蘊含的內容日漸萎縮,怡保則日益強大,很多時候,怡保悄悄佔據了馬來西亞的版圖,國家變成家國。但我對地誌學或文化地理學層次的怡保並不感興趣,我只在意我自己的怡保。從童年到少年,太多說不完的故事,還可以從中衍生出更多的故事。它是一座寶藏,源源不絕的提供我寫作的鈾礦。
我在第一部散文集《流動的身世》(一九九九)寫了幾篇跟怡保相關的散文,後來在《句號後面》(二○○三)寫了一整本家族傳記,在《火鳳燎原的午後》(二○○七)也寫了幾個短篇,去年在〈聯合報副刊〉連載了十幾則尚未打算結集的「陳年小事」。如果加上處於草稿階段的文字,以及計畫中的篇章,值得下筆的怡保故事,足夠寫滿(完整的)三部散文集。於是我決定把怡保好好的整理一番,從散文到詩,用幾年時間慢慢的寫。
最早的《流動的身世》和《句號後面》都絕版多年,我不想直接再版,這次我重新挑選了十八篇散文,分兩卷,試圖勾勒一個感性的怡保圖象,命名為《木部十二劃》。卷一的七篇,前四篇是南洋主題的詩化書寫,後三篇是童年記憶的一系列狂想曲,這些少作一共得過五個散文獎。卷二的十一篇,則是一個完整的家族史寫作計畫,我稱它作列傳。有部分情節故意在不同篇章裡重複出現,有些人物穿梭於故事與虛實之間,甚至某些主題分成兩篇來寫。在我所有的散文創作當中,這是我最喜歡的一輯。〈句號後面〉,則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這篇新版的小序,寫不了什麼新鮮事,真正要講的全寫進散文裡去了,留待讀者自己去發現。
陳大為 二○一一年十二月于中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