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三部曲(一)沉淪

出版时间:2005/01/24  出版社:遠景  作者:鍾肇政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台湾人三部曲》是作者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一部百万言的长篇小说。小说取材于台湾沦陷至光复的五十多年历史,以台湾北部九座寮陆家世代坚持抗日的情节为主线,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同胞反抗日寇侵略的不屈不挠的历史画面。这是“用血,用泪,用骨髓”写下的“一部可歌可泣的伟大民族史诗”,也是一座标志当代台湾文学创作水平的丰碑,深受海内外文坛的推重。
小说共分三部,分别概括了台湾抗日历史的三个阶段。第一部《沉沦》着重反映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台湾同胞为抵抗日军入侵而进行的奋勇斗争,这是台湾抗日运动的武装斗争阶段。小说着重描写陆家子弟兵在陆家四世后裔陆仁勇的率领下慨然出征,与台湾各路义军一起,用鲜血写下的气壮山河、保家卫国的悲壮史诗。第二部《沧溟行》以陆家第六代子孙陆维梁从事的抗日和民主运动为主线,再现了台湾抗日中期的斗争风貌。陆维梁生活的时代,台湾人民的武装反抗由于受到敌人的残酷镇压而渐趋低落,台湾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大陆的新文化运动受到启发,转向教育和发动民众从事合法的民主运动,以反抗日本统治当局。第三部《插天山之歌》以台湾光复前后为背景,写陆家七世孙陆志骧自东京潜回台湾从事秘密抗日工作,被日寇追缉跟踪而隐蔽于插天山的故事。小说虽然只写陆志骧逃避追捕的经历,但透过周围乡亲们对他的爱戴保护,也反映了广大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当时的时代风貌。
《台湾人三部曲》场面宏大,气魄雄伟,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气魄。从时间跨度来看,作品力图展示半个世纪中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但作者并没有采取流水帐般的连续性描写,而只截取三个典型的横断面来展示整个历史面貌。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95年清政府割台以后的二十年间,日本侵台政策主要是武力征服和镇压。所以被任命为台湾总督的均为大将或中将的日本军人。日军对台湾人民的血腥镇压必然带来台湾人民的武力反抗。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加之武器的落后和原始,使得每次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沉沦》反映的正是这一段历史,作品中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感和对敌人誓不低头的悲壮之气。从1918年开始,日本对台政策有所改变,总督由军人变为文职,并高唱“日台一体”的口号,宣称要扶植台人自治。日本对台政策的松动,加之大陆“五四”精神促使了台湾知识界的觉醒,他们开始率领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合法斗争。《沧溟行》把1927年到1934年初这段历史作为它的背景,真实而准确地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特点。1937年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日之间矛盾激化,日本对台统治又趋严酷,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被迫转入地下。《插天山之歌》中的陆志骧到处躲避日本警察的追捕与无所作为,表面上给人一种软弱之感,实际上正反映出这一低潮时期的特征。整个作品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台湾的各个方面。既描写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又表现花红茶绿的牧歌风情;既反映抗日志士的斗争智慧,又抒写了青年男女亲密甜美的爱情。作家笔法多变,挥酒自如,使作品即是一曲英勇抗敌的悲歌,又是一幅如诗如画的风俗长卷。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国志士的英雄群像。深明大义、德高望重的信海公,身先士卒、沉着勇敢的陆仁勇,广交豪杰、智勇双全的抗日领袖胡老锦,立志献身民主运动的陆维梁,精通法律、善于斗争的农民领袖黄石顺,不畏风险、知难而进的陆志骧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正是这一组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使得整部作品构架宏阔而又血肉丰满。
从总体看,《台湾人三部曲》的确取得了许多独到的成就,但作品也存在着某些局限与不足,尤其是第三部,从主人公到一般群众,反抗的情绪显得过于低落,与前两部相比,多少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作者简介

台湾人三部曲》作者钟肇政,1925年生于台湾桃园县。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鲁冰花》、《八角塔下》、《浊流三部曲》、《大坝》、《大圳》、《台湾人三部曲》以及中短篇小说集《轮回》、《中元的构图》、《初恋》等。钟肇政的作品主要反映日据时代与光复前后台湾人民的痛苦和抗争,也表现台湾青年知识分子的彷徨和憧憬。早期小说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60年代开始借鉴西方现代派小说技巧,但作品仍保持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台灣人三部曲(一)沉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