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回聲

出版时间:2010/06/25  出版社:皇冠文化  作者:塔娜·法蘭琪,Tana French  页数:480  译者:穆卓芸  
Tag标签:无  

前言

  出書最令人驚喜的事情裡,有一件就是想到在你從未踏上的遙遠國家裡,有一群人在讀你的作品。台灣讀者的支持深深撼動了我,非常感謝你們。  我是在寫《神秘化身》時想到《神秘回聲》的點子。我知道自己想再寫法蘭克?麥奇這個角色--他個性堅決、無所畏懼,為了抓到嫌犯,除了自己,也要別人願意做任何事。我很想知道,假如他發現要挖出真相,得冒險的不只是自己,還包括他最愛的人時,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有天我走路回家,路上經過一棟內部毀損的老喬治亞式建築,從外面看,屋裡不過是一堆讓人想忽略的垃圾--發霉的壁紙、壞掉的燈,還有破爛不堪的藍色手提箱。我心中揣測這手提箱擺在屋裡多久了、是誰留下來的、裡面又有什麼樣的故事……法蘭克和手提箱,這兩件事碰在一起,我開始思考一只老手提箱被發現後,可以怎麼把法蘭克拉回原生家庭,他想拋在腦後的那個家,然後進入他生命中風險最高的狀況……  我現在正在寫第四本書,這次的敘事者是球王甘迺迪,也就是出現在《神秘回聲》裡法蘭克的老朋友兼對手兼討厭鬼。我本來的計畫是寫年輕警探史帝芬--但我對第四本書已經有了基本前提,顯而易見是要寫球王的故事,而不是史帝芬。這個故事圍繞的主題對球王舉足輕重,影響史帝芬的程度則小得多。這正是我在寫作中覺得很有趣的--其他敘事者都不能述說這個故事,因為劇情的核心與角色的本質交錯橫陳。  在那之後呢?誰知道?我很希望某天能寫出完整的故事迴圈,把故事拉回羅伯身上。我希望能持續寫一群同樣的角色一段時間--我對他們真的很有興趣!希望你們也是。在此再度致上我滿懷的謝意,感謝你們讀我的故事。  One of the most amazing things about having a book published is the thought of people far away,in countries you've never been to,reading your work. I've been overwhelmed by the support from Taiwanese readers. Thank you so much.   I got the idea for Faithful Place while I was writing The Likeness. I knew I wanted to write about Frank Mackey again - he's both ruthless and fearless,willing to do absolutely anything to himself or anyone else,in order to get his man,and I was interested in what would happen if he found himself in a situation where he actually had to risk not only himself,but the person he loved best,in order to get to the truth.  Then I was walking home one day and I passed an old Georgian house that was being gutted. Outside it was a skip piled high with rubbish - mouldy wallpaper,broken lamps,and a battered blue suitcase. I started wondering how long the suitcase had been in that house,who had left it there,what was inside it... And then the two things came together,Frank and the suitcase,and I started thinking about how the discovery of an old suitcase could draw Frank back to the family and the home he thought he had left far behind,and into the most high-stakes situation of his life...  I'm working on Book 4 now,and this time the narrator is Scorcher Kennedy,who shows up in Faithful Place as Frank’s old friend/rival/annoyance. Originally I was planning to write about Stephen,the young detective – but I had a very basic premise for the fourth book,and it became clear that this was Scorcher’s story,not Stephen’s. The story spins around themes that are crucial to Scorcher,not so much to Stephen. And that’s what I’m interested in writing – books where no other narrator could have told this story,because the core of the story intersects with the core of the character.   After that - who knows?Someday I'd love to come full circle,back to Rob Ryan. I'm hoping to keep writing about the same bunch of characters for a while - I've got interested in them! I hope you will be too. Many thanks,again,for reading.

内容概要

  10萬伏特的期待!  《神秘森林》才女最新力作,中文版搶先全球出版!  「我要和你一起私奔!」多麼動人的堅定告白,可是那一晚她卻失約了!  從此,不斷迴盪著的疑惑和心痛,多年後,卻凝結成了呼喚他重返傷心地的聲音……他用了一輩子的時間相信:家,是用來逃離的!而她卻給了他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暈黃的街燈見證了他的癡情,可是那只舊手提箱卻徹底粉碎了他的等待……就在二十二年前的那個冬日夜晚,十九歲的法蘭克癡癡地等著蘿西出現,小小的船票是他們私奔的神聖約定。  但是直到天色化為淺灰,他依然在「忠誠之地」的盡頭等待,而滿腔的心碎都化為一句疑問:「妳到哪裡去了?」即使生命浪潮猛烈地變了調,法蘭克還是選擇在當天遠離家鄉。被拋棄的苦澀讓他成了臥底警探的一頁傳奇,膽大無畏、肆無忌憚,喬裝臥底猶如天生的變色龍。但是妹妹潔姬的一通電話卻拆穿了他所有的偽裝--在老家附近的廢屋裡竟然發現了蘿西當年的手提箱!要回去爛地方遠比逃脫容易得多,回到家鄉「忠誠之地」的法蘭克想查明一切,卻發現自己又再次陷入了劍拔弩張的家庭關係中。  當他循線在廢屋地下室找到蘿西的骨骸時,法蘭克這才明白,當年自己並未被狠狠拋棄,蘿西也從未離開!沒想到,此時弟弟凱文竟在廢屋墜樓身亡,是畏罪、還是遭到報復?法蘭克一心想要揪出真正的兇手,但是「忠誠之地」的居民卻不信任警察,同僚則希望他別插手……夾在親情、道義、承諾和背叛的重重疑雲之中,他該如何掙脫這一切,尋回真相?  比《神秘森林》的懸疑佈局更張力十足,比《神秘化身》的駭人秘密更曲折難解!  文壇才女塔娜?法蘭琪再次以靈犀之眼透視人性,讓讀者感受成長的苦澀、親情的羈絆,以及嫉妒和背叛的毀滅力道,精采到令人魂不守舍!  ◎聯合推薦  知名讀書部落客/Draq  讀書部落客/vernier  知名讀書部落客/心戒  冬陽  知名讀書部落客/余小芳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會長/杜鵑窩人  陳國偉  知名讀書部落客/苦悶中年男  栞の心靈角落/栞  知名讀書部落客/補夢人  城堡岩小鎮家族創立人/劉韋廷  知名讀書部落客/藍色雷斯里

作者简介

  塔娜?法蘭琪 Tana French  從小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住過愛爾蘭、義大利、美國、馬拉威等地,直至一九九○年才定居都柏林。因為經常搬家,接觸不同文化,使得她的觀察力也遠比一般人敏銳。她在都柏林的三一學院接受專業演員訓練,並曾參與戲劇、電影、配音等工作,而這些經歷也幫助她能夠成功模擬角色的各種樣態。  《神秘森林》雖是她的第一本小說,但她以聰明、細膩、優雅的敘事手法,配合人物心理的精準掌握,讓英國和愛爾蘭的出版社為之驚豔,立即以六位數英鎊的高價搶下版權。而《神秘森林》出版後也果然贏得全球各地書評的一致讚譽,不僅榮獲「愛倫坡獎」、「安東尼獎」、「麥可維提獎」、「巴瑞獎」等四項「年度最佳處女作」大獎,更躍登紐約時報、出版家週刊、今日美國報、舊金山紀事報、洛杉磯時報、丹佛郵報、波士頓環球報、Book Sense、北卡獨立書商協會等全美九大暢銷排行榜,並入選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編輯推薦選書」。目前已售出超過三十國版權,銷量更已突破五十萬冊!  全書優美的文筆、神秘的氣氛,帶領讀者難以自拔地走入這片蒼鬱的謎霧森林中。繼《神秘森林》贏得無數讚譽之後,塔娜?法蘭琪以《神秘森林》中備受讀者喜愛的女警探凱西為主角,完成了續作《神秘化身》,再次席捲國際文壇,並同樣入選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年度編輯推薦選書!而在暌違兩年後,法蘭琪終於推出第三本小說《神秘回聲》,結合了青春的幻滅、真摯的情感、複雜的謎團,以及無法脫逃的罪與罰,再度呈現出一部精采絕倫的傑作!繁體中文版並搶先世界各國版本(包括英文版),獲得全球第一家出版的殊榮!  穆卓芸  文字手工業者,譯有《神秘森林》、《神秘化身》、《藍眼菊兒》等書。

章节摘录

  (本文作者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會長)  「歷史沒有假設,時間不能重來」,常見於史學界的這句話一直是對於那些自認為「以史為鏡者,可以知興替」的當權者或後來者,當成需要把握當下的一種提醒或警示。其實,人生似乎也應該是如此的謹言慎行才是,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姑且不論形式上的好與壞,這還需要蓋棺論定,但是一個人過去的所作所為,勢必都可能會成為未來事件發生的原因!縱使雖然沒有到達佛家的那種「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或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那麼講究因果輪迴,報應不爽;但是不可否認,在人世間的行事法則,若要詳究起來,冥冥之中似乎都是有跡可循的!  定居在都柏林的女作家塔娜?法蘭琪(Tana French)從第一本書《神秘森林》開始以降,到第二本作品《神秘化身》乃至最新的《神秘回聲》這三部曲似乎就一直在演繹著上述的概念。《神秘森林》裡的亞當,縱使已經長大後改名換姓成為羅伯警探,但是不論他如何逃避閃躲從前的回憶與過去,當類似的案件又再一次發生的時候,他終究還是要去審視過去,面對發生在過去時空中那個曾經吞噬兒時玩伴的神秘森林案件。  而接下來的《神秘化身》中的女主角凱西警探,不僅僅是要如何要求自己去融入那需要自己臥底的化身角色而已,同時她卻也不得不同時面對自己和化身兩個角色各自的過去;既要追尋她所扮演的角色宛如虛無且不存在的過去,以便來追查出命案真正的兇手,也要在反思「我是誰」的情形下去回顧自己過往那有所失落的人生,力求自己擺脫思想矛盾的迷失。  如今到了第三本的《神秘回聲》之中,那位在前一本《神秘化身》中扮演凱西警探的臥底角色指導員的上司法蘭克警探,他出場時酷到不行,那睿智冷靜的形象,卻完全在本書中被慘綠少年時過往的一切給打破到一點都不剩了!而過去年少輕狂時的迷思,原來以為是初戀情人不告而別的背叛,竟然因一時的意外加上靈機一動的推測,意外地找出了初戀情人當時失約的真正原因,卻反而一再面對著傷口擴大到需要面對著親人與朋友之間的欺瞞與背叛,進而揭開的是更加不堪回首的往事傷痕與讓人不忍面對的事實真相。  本書《神秘回聲》的故事架構在偵探推理小說的創作世界並不是太新穎的內容,甚至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一個過去的神秘且未解決的案件,在有人刻意或無意中被出乎預料地掀開來重見天日,而過去的事件相關人員紛紛地再度捲入調查之中,並且也同時被迫不得不去去面對當時乃至現今都不願意面對的情景與事物,此時光陰卻又無情地在事件相關人員的人生旅途中刻畫出各式各樣的痕跡;再加上過去的悲劇被掀開後,真正的兇手為了掩飾謎團的真相,常常進而發生了新的殺人滅口案件,這樣的情節對於推理小說迷如我而言真的是太熟悉了。  而這樣的劇情之所以一再被運用,正是因為它的開局完全符合了台灣推理評論家傅博老師所要求偵探推理小說必備的四大要素的前兩點:「發端要神秘,經緯要緊張」,至於後面兩點的「結果要意外,解決要合理」則是看作者的功力是否不足,會不會有虎頭蛇尾的悲劇發生了。而在《神秘回聲》這本書中,作者巧妙的佈局下也都有做到後兩點的要求,雖然並沒有讓讀者對真相或兇手感到特別地意外,卻也是水準之上的收尾,因此本書當然是真正的偵探推理小說,這是無庸置疑的。  就如普通的一道菜餚例如麻婆豆腐,縱使是類似的材料與手法,如果在專家與庸才手下常常是高下立判的情形。而相同的材料架構,在歐美日台各國推理小說作家都曾經利用來處理的情形下,要與眾不同,那就只有端看作者塔娜?法蘭琪的功力了!從《神秘森林》開始,她就以極為細膩、優雅乃至聰明的說故事方式,加上對於書中角色人物的心理狀態極為精確的掌握與描寫,讓讀者可以深深地完全融入故事之中。  在《神秘回聲》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角法蘭克?麥奇在作者的佈局下,苦苦地掙扎在已經無法挽回的過去那不堪的回憶之中,而家中親人之間理應親密的關係卻轉化成對抗、隔閡與崩解的結果,至於世代鄰居的交惡,與過去成長的朋友,乃至警方前後期同事之間的爾虞我詐,幾乎是集合了所有人性負面之大成。  雖然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愛爾蘭的都柏林的「自由區」(這個地名真的是具有極高度的諷刺意味),但是我個人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心中卻感覺宛如在數十年前台灣的眷村或任何都市的落後角落裡,都可能會發生與書中相同的故事。可見作者已經成功地跳脫了各個文化之間差異所造成的隔閡,而且是真的能夠引起不同國家的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這一點應該歸功於作者能夠精確掌握了人性的弱點,並且成功地灌注入書中各個角色之中,甚至讓這些書中的角色活了起來,似乎幻化成你我身邊可見的人們,進而產生了認同感。  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完好的皮膚一旦被劃傷,縱使縫合技術再高明,傷疤的結痂也會脫落,但是再長出來的皮膚也不會是完整如初的樣子了。而傷口的復原在結痂癒合脫落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疼痛,更可能會讓人誤以為傷口再次裂開或再度受傷了,這也是台灣之光王建民復健時的一大困擾。畢竟過去一旦發生而沒有解決的問題,會一直存在那裡不會消失,除非時間真的夠長久,滄海桑田,物換星移,進而人事全非,不然創傷永遠都會留存。「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那是東坡居士過人的灑脫,卻也是本書男主角法蘭克?麥奇最後的悲願!

媒体关注与评论

  「這是一本活生生的小說,扣人心懸的交錯描繪與讓人癡迷的解謎過程,一翻看書頁只有看到最後才能稍喘!」  --知名讀書部落客/Draq  「塔娜?法蘭琪以敏銳深察人心的文字,再一次擄掠了我心最深處那塊神秘角落!」  --讀書部落客/vernier  「生命中很多人事物注定是無法逃離消釋的,偏偏塔娜?法蘭琪就這麼直搗蜂窩般地闖了進來!」  --知名讀書部落客/心戒  「塔娜.法蘭琪展現又柔情又殘酷又令人掙扎的懷舊況味,卻也同時緩緩地飄散出釋然和希望的曙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神秘回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作为一个热爱推理悬疑的人,这本书的简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朴素的外表在书架上并不怎么显眼,可我就是一眼看到了他。
      
       总觉得这本书的翻译很奇怪,显得有点无聊,多次不知所云,还好我坚持着看下去了,慢慢的融入到了故事中,人物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不过实在没想到凶手居然会是谢伊(本来还以为是他爸的)。
      
       这本书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兄弟之间也可以这样互相憎恨,谢伊和弗朗科就是那样互相憎恨着,死生不计,他们也曾经计划杀死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亲情会显得这么可有可无呢。但对于凯文,我心里只有深深的惋惜,多么好的一个小伙子,但他太天真了,不可忍受的是在凯文死后居然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这个可爱的小伙子杀死了萝西,幸而弗朗科不曾想过。
      
       后来想想,我们没有出生在那种家庭,自然不能体会弗朗科他们那种对逃脱忠诚之地的热切渴望,或许这个故事在一开始便错了,弗朗科他们不应该存在,萝西也不应该。故事的开端本就应该是弗朗科的爸爸与萝西的妈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该会少了多少悲剧啊。
      
       萝西,多么耀眼的女孩子,美丽大方开朗活泼,有着忠诚之地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的美好品质,只有自由才适合她,可她却被禁锢在了黑暗的地下室的地板下,没有光明没有自由,只有深深的黑暗和腐肉的臭味。这是多大的反差,可怜的孩子。
  •     那个整天酗酒,骂老婆打孩子的父亲也是有过帅气年少,那个絮絮叨叨不修边幅的老妈也曾经年轻靓丽过的。
      
      红头发让我想到《飘》里郝思嘉的父亲就是爱尔兰后裔,难道那里的男人一旦变成老头都是一样的火爆脾气吗?在那样家庭成长,儿子终将也变成老子的模样,而那些花儿般的女孩最终也变成她们老妈的模样,除了萝西,她在人们记忆中始终是十九岁的模样。
      
      父亲们的对立让他和女友想要私奔,但女友没有出现,他独自离开。猜测各种原因,他觉得是自己的家庭让萝西抛弃了他。
      
      同样的原因,让弗朗科羞于把妻女引见给家人,所以他二十多年都不要回家去。当他得知荷利已经见过那些可怕的家人他很抓狂,他怕那些“疯狂病毒”会传染上他女儿,可他忘了他们的血管里流着同样的血。亲情是割不断地,那些和他流着同样的血液,他的兄弟姐妹们,他的父母等着他回去。
      
      
      
      “你离开之后,我花了二十二年才挣回我的机会,他妈的二十二年。你能想象那种日子吗?你们四个各过各的,结婚生子,和正常人一样,快乐得像泥巴里的猪似的。我却留在这里,这里,他妈的这里——”
      
      “现在我的机会又来了,时候还不晚,我还够年轻,可以让自行车店蒸蒸日上,买栋公寓,结婚成家——我还找得到女人,谁都不准拿走这个机会,任何人,这行,永远不行。”
      
      同样的是父亲的儿子,同是一丘之貉,凭什么你道貌岸然?一个可以自私的逃离,而另一个要留下来承担长子的责任。当谢伊觉得他快解脱了,他终于可以甩掉家庭搬出去了,可以去享受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一切都变了,都被打回原形,让他如何承受。我总是会同情悬疑推理小说中的罪犯,他们是些做了错事的人,而不是坏人。
      
      可怜的父母,小儿子被大儿子无情地干掉了,二儿子无情地抓了大儿子,当父亲的身边需要有人在的时候,还会有谁。是不是还是独生子女的好,没有相互推诿,所有的好与不好都只一个人承受。
      
      
      
      青春让我们觉得可以对抗整个世界。再不做些什么,就年老了。即使让他们再回到19岁,他们还会一样离家出走。
      
      许巍的歌声响起:
      
      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
      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
      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
      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
      
      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
      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
      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
      这是我的完美生活
      也是你的完美生活
      
      我多想看到你
      那依旧灿烂的笑容
      再一次释放自己
      胸中那灿烂的情感
      我多想告诉你
      
      
      
      
      
      之前看的《神秘化身》给了四星,那些特立独行的人物总觉得像是为写而写的,星星是给那个三个警察的。而这本绝对要比那个更棒,所以我给五星,给更人性的麦奇一家。
      
      其实这本书名还是直译为《忠诚之地》更好,有不少人吐槽翻译的糟糕,还好吧,不影响我看这个故事,有些句子还是蛮俏皮的。反正我也知道“网民”其实是“线民”,还有更多的也许被忽略了,也许就没看出来。
      
      没看过作者的处女作《神秘森林》,下一本也许史蒂芬就是主角了,期待!
      
      
      
      
  •     难以忘记当初看到这部书时的激动,弗朗克身上有我的影子,这大概是每个阅读者在书中遇到的激情。
      
      喜欢那个时候对爱情的纯粹,但同时那个年纪特有的自私,简直可怕到极点。
      
      谢伊的救赎让人汗颜,他实在让人感动。世事如此,未杀人者真比杀人者无辜?有时候心里的一点想法,才最是残忍。
      
      
  •     从头到尾作者一向都是写的费朗科怎样回到离开22年的家里,发现初恋情人的尸体、谋杀案、凯文之死,他为了查出他们的死因而一次次回到他早年一心想远离的家。
      一开始我是觉得弗朗科对萝西一直保持爱情想念是很有情义的一个人,但随着案件的明朗,却越来越觉得弗朗科才是这个他一直厌恶到想逃离的家庭里最冷血最无情无义的一个。
      他把一切的不幸都归结于父母和家庭的错,因为有一个酗酒的醉鬼父亲,长年打骂他们几个孩子和妻子;而母亲被打时把丈夫诅咒到地狱去,而等事情过去了却又护着丈夫,对加到自己几个孩子身上和心灵的杀害视而不见。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父母,所以他才会被萝西抛弃。而他离开家去当了警察,结婚生子离婚,而对女儿的保护欲不让她接触他的家人以防会被影响。
      他与父母和谢伊敌对,因为他们三个人是要守在忠诚之地,与一心想离开的弗朗科意愿相违。
      最后谢伊的犯罪渐渐显现出来后,却是最可怜最可悲的那个人!他才是最早想离开的那个人,但为了守住母亲,保护弟妹,守住这个家,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想法留下来。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大弟弗朗科身上,指望着他长大到能担起他一起承担的责任时他就能安心离开去开始自己的人生。但萝西诱惑着弗朗科离开,于是他杀了她。。。凯文因为把沉于心底的秘密想透露出来,他害怕了,于是杀了凯文。。。因为凯文也是那个能随心所欲过自己生活的人,是他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之一。。。最后所有的人都离开了,过起自己的生活,而他仍然不得不留在忠诚之地,守在母亲身边。
      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所以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其实是个不合理的事情吧!谢伊心里是有多委屈多怨恨,最终导致了心理上的扭曲,杀了两个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而他们的父母,没有爱情的结合,才是导致这一系列悲剧的起因吧?!这婚呀,不能瞎结啊!!!
      
      另:从作者笔中,深刻感受到在爱尔兰社会中的女性地位很低啊!
  •     当把真相调查清楚时,才发现知道真相比独自困惑更痛苦。因为当你想好好检查一个致命的伤口时,你必须要先揭开那道伤疤。
      
      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主人公一件件地经历亲人死亡,逐个怀疑,哄劝女儿作证等等。在追寻个人完整,幸福重建这一个过程中,他失去了等价,甚至是更多的东西。在为女友报仇雪恨之后,他得到了什么呢?与其说是如释重负的快乐,不如说是陷入了更深的回忆。
      
      在这本小说里,谁是凶手,真相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伤疤在你心灵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记,在真相的冲击下,你是选择畏惧事实杀人灭口还是忍受痛苦维护真理。
  •     
      
      表示不喜欢,也许是译文的原因。看之前,还有点猜测的念头。
      当我怀疑某某而结果真是的时候,我心里在为他推翻自己之前的论断,也许是类似八百万个死法里面那因为风俗问题而莫名其妙的被杀原因呢。
      而结果不是。最后弗朗科的表现让我很失望。
      
      还有,为毛有一章的感觉,像是荷莉会死的感觉。没交代清,还是翻译的问题?
  •     表面上是家庭问题,实质是社会问题,更是经济问题。
      不爱历史的我读这本书的同时去了解了爱尔兰的历史。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一个男人既无法给予家庭经济上的富足也无法创造精神财富,必然产生悲剧;而作为女人,当抱怨和怨恨抵消了爱情和母性,也只能将孩子拽入更深的深渊,或者将孩子推的更远。
      更深了一点说,当一个政权导致国人无法产生爱国情感的时候,爱情便成为唯一的追求,像弗朗科,大是大非面前难免显出脆弱和浅薄。
  •     我发现一个问题了。
      今年写的日记都是读后感,我可不想多年后,打开我支教时的日记只有一篇篇的读后感,别人还以为我过来支教就是疯狂的读书,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但是我却不可否认,支教的很多时候,我是在阅读,因为我觉得我大学书读得太少了。所以什么书都想读。
      阅读不仅让我更好地度过在支教一部分无聊的时间,还让我有充分的资料可以参考,因为思考自己的事情会疲惫,需要一些参考资料,犹如做大餐时需要一些调味剂,我想这些书籍就是很好的调味剂。
      很不幸,在说了这些之后,我今天又要说一些读书感想,因为我又读完了一本书《带我回去》。
      我觉得每一次阅读,我指的是从接触、决定阅读,到阅读完一本书,都如同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情。
      每一个阅读都开始于一个偶然的邂逅。
      邂逅不一定很美,却一定让你印象深刻,否则之后的事情不会发生,我想事情就是这样,确实存在一见钟情之说,开始你或者因为他的封面,或者因为她的书名,或者因为推荐的广告语,但是无论何者,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让你想等多地去接触她,了解她,阅读她。
      我是在点点遇到她的。
      当时被她的一句话吸引了:就在那一刻,我察觉生命的浪潮变了,硬生生掉转九十度,猛烈得无法抵挡,从此与我分道扬镳。
      当然,书名也很棒,我当时正准备完成第一学期的支教工作,准备旅行回家,于是《带我回去》,这个名字一下子吸引了我,犹如一个流浪的小孩用哀求的口吻对我说:“求求你了,带我回去吧!”
      于是我尝试地带她回去。但是没有成功。
      我习惯在新浪共享找没费资源,我输入书名,确实找到了她,却不完整,然后开始我并不知道,直到我旅行到汉川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把她遗漏了。但是我心中依旧记得她。
      到了广州,我去了一趟购书中心,这次我发现了她的身影,可是我依旧没有带她回来,因为偌大的购书中心,只剩下一本,而且封面已经有点残旧。我不想掏钱却买了一本旧书,我要的是一本新书,于是我走了。
      新年过后,再次回到大宁河畔,我新一学期的支教生活开始了。
      我依旧无法忘记她。于是上亚马逊订购了。
      2月29日,在这个女生表白日,我终于与她相遇。
      于是开始了犹如恋情一般的相处,甚为兴奋。
      今天读完了,又有点不舍,每每翻到书本的最后一页,都有一种小小的伤感。
      《带我回去》情节波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一种久违的疯狂与兴奋。大概十年前,我第一次阅读《午夜凶铃》系列时候的疯狂与兴奋,那是青春期睾丸酮分泌带来刺激,很棒。我想乔布斯食用迷幻药不过如此吧。
      在序言中,我还因此发现了另外一本优秀的作品《你不能再回家》,我想未来的某一天我会与她相遇,又会开始一段奇妙之旅。
      补充说一下,
      这本书英文名字:faithful place (忠诚之地)。中文名却译为“带我回去”,我很佩服这个大胆的翻译,也觉得这个翻译很棒。我敢说,这个翻译者一定是阅读了这本原著的,而且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冲动,正如序言写道的:
      《带我回去》就是这样一本遥望青春的小说。回去,寻找过往,找回初恋,找到家。
      另外,书的封面也很棒。一个年轻的女子站在海边的一块岩石上。背后是辽阔的海面,以及飘渺的天空。前面是一堆长满青苔的岩石。
      我想,这个女子就应该是罗西吧。站在不远处,显得那么可爱动人,让人不禁想走上前去,与她好好谈一下,我想弗朗特比我更希望去拥抱她。然而就是这么近的距离,我们却无法达到,她的青春美丽永远停留在十九岁那年的忠诚之地十六号地下室,虽然残酷,却也真实,我甚至有点羡慕她,因为我的青春或者只能留给日记,多年后一声声地叹息。
  •     这本书最让我心痛的就是谢伊,弗朗科冷血的让人可怕
      这是我转别人的书评:弗朗科的哥哥——谢伊,那个杀了萝西和凯文的刽子手。
      
      我在看弗朗科回忆他和萝西那些甜蜜的过往的时候,比对现在那隐秘了二十二年的尸骨,这种反差都没有让我动容,而谢伊,这个在小说最开始就与弗朗科相看两厌的哥哥,在故事最后才着墨略多(而这也不过是为了解释杀人动机这么冰冷的原因),却让我感受到了直击心灵深处的痛楚。
      
      弗朗科和萝西的爱情戛然而止在韶华19岁,这成了弗朗科心中最难解开的心结,最无法揭开的伤疤,我可以理解他心中的那种对杀人凶手的痛恨,然而当他发现谢伊——是他的哥哥杀害了他心爱的姑娘和他的弟弟的时候,他有没有一点的迟疑?还是说更加的愤怒?
      
      透过字里行间,我读出的只有果决——一定要他的哥哥得到应有的惩罚,为他的罪行买单。弗朗科从来没有停止对自己出生的家庭的痛恨与厌恶,他甚至说这样的家人都是陌生人,这样的谢伊也不会让他犹豫不决——选择沉默去让他的哥哥活下去还是揭露他的罪行让他被终身监禁。
      
      
      
      谢伊很可怜,在我眼里他远比弗朗科要可怜的多。弗朗科失去他最爱的人,那并不是最深刻的痛,最深的痛是永远无法被人理解。爱情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当你的幸福到达顶点的时候,对方的死去反而会让那个人永远在你的心里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只是如果(而这个世界没有这么多如果)弗朗科和萝西成功私奔,我们还能说这样的爱情让人动容吗?他们可能会想别的情侣一样热恋、吵架、破裂、分手,他们也许只会成为各自生命中的过客,各自和别人结婚、生子。19岁,毕竟太年轻,人生的一切才刚刚开始,他们能坚守一生、矢志不渝吗?可偏偏萝西的死让一切都偏离了轨道,然而谢伊,无论萝西死没死,都注定了他人生的悲剧,倘若他没有杀人,我也不认为他过的会很好。
      
      一个父亲,整天喝的烂醉如泥,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妻子,生了五个他讨厌的孩子。在他喝得稀烂的时候,殴打妻子和孩子。他是个可怜人,但是他做出的事让我没法不厌恶他,因为他没有尽到一天教育孩子作为父亲的责任。他把这个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家扔给妻子,扔给卡梅尔和谢伊——分别只有9岁和8岁的孩子。
      
      谢伊牺牲了很多,可是他没有得到他三个弟妹的任何理解和分担,反而招来了弗朗科永远无法认同的怨怼,那种内心无法解脱的绝望让他最终杀了人。当他还只有8岁的时候,他就被他的母亲告知:“你是一家之主。”
      
      就在那个晚上,当他们的父亲发起酒疯再次将妻子打得满脸是血时,他的姐姐卡梅尔冲上去抱住他们的爸爸却被狠狠摔倒角落,他拖着7岁的弗朗科和2岁的凯文,将他们关到16号的地下室使他们免受殴打(事实上他的父亲甚至想杀了他们),他的责任重担就再也没有卸下来,并且让他的两个弟弟怨恨他这样的行为。
      
      “那是我能为你们做的最好的选择。你和凯文觉得那天过的很惨?你们只是在一个地方等老爸昏倒,我来放你们出去。假如可以,我愿意用一切和你们交换,躲在舒服安全的地下室。但没办法,我非回家不可。”
      
      8岁的孩子已经想到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弟弟们,那是怎样的成熟?可弗朗科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付出了有多少,我想如果弗朗科表示出一丁点的理解与分担,都不会让谢伊变成那样。19岁的他只知道和女朋友私奔,撇下那一大堆的烂摊子。就在他们私奔实施的前几天不久,卡梅尔,他们的大姐,21岁的姐姐,订婚了。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弗朗科成功私奔,不久,就将只有谢伊独自承担这个残破的家——酒精中毒的父亲,可怜的母亲,两个屁大的小孩。如果可以,他也想离开这个让人恶心的家,卡梅尔解脱了,弗朗科也解脱了,难道他不想吗?!
      
      你是一家之主。
      
      这句话犹如魔咒箍着他,让他心中的愿望无数次的幻灭。
      
      “嗯,钱不多,扣掉拿给老妈和买酒的钱之后所剩无几,然而这是我不让自己发疯的唯一办法。我每一次数钱都告诉自己,等我有钱支付套房的头期款,你应该已经大得可以照顾两个小不点了。卡梅尔会帮你一把,她是个可靠的女人……你们两个一定没有问题,到凯文和洁琪能够照顾自己为止,我只希望自己有一个小地方,可以找朋友来,带女朋友回家,好好睡一觉,不需要随时打开一只耳朵注意老爸,享受一点平静。”
      
      “……我马上发现,连你也打算远走高飞,而且去伦敦,那么远。我能到哈内拉就很高兴了。什么家人,操他妈的,对吧?什么轮你担起责任,什么我逃跑的机会,统统操他妈的。我们的弗朗科只在乎有炮可打。”
      
      “信不信由你,我差点就放手了。我本来打算在你走之前狠狠揍你一顿,让你全身淤青的上船,希望对岸的英国佬看到你狼狈样,在海关给你麻烦。我确实想放你走。凯文再过两年半就十八岁了,可以照顾老妈和洁琪。我想自己应该可以撑到那个时候,可是……”
      
      “都是老爸害的,我发现你和萝西(打算私奔)的那一晚,就是他发疯在戴利家外头大闹,搞得警察都来的那一晚……要是他老样子不改,我还可以顶个两年,但他越变越糟,你不在场所以没有看到,但我受够了。那天晚上太超乎我的承受力了。”
      
      父亲那晚的举止让他绷断了心里最后的那根弦,他想找人和他分担一下,可他的弟弟却只想着过二人世界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那种孤立无援看不到未来出路的绝望感受让他选择去找萝西。可是萝西的话只是把他往更深渊的更深处推罢了。
      
      “要不是我觉得没用,我一定会找你——你以为我想要跟一个妓女大吼大叫,说我们的家务事……你还是小鬼,又蠢又笨的小鬼。我知道伦敦一定是你那个萝西的主意。我知道我就算要你留下,说到脸都绿了,你还是会乖乖听她话,她说去哪里就去哪里。所以我就去找她了。”
      
      “我没有威胁她,只是好好跟她讲,说你对家庭有责任,不管你知不知道。再过两年凯文长大了,能够接手之后,你们爱去哪就去哪:伦敦、澳洲,我都不在乎。但在那之前,你属于这里。回家吧,我跟她说,假如你不想再等几年,就另外找一个男人,你想去英格兰就自己去,别带走我们的弗朗科。”
      
      “我试着和她讲理,我已经走投无路到那种程度,竟然对她解释起老爸的情况,还有每天回到那样的家里是什么感觉,他做了哪些事情。我只是希望她能好好听几分钟,你知道吗?就只是听我说。但她不肯,老天,她真有种。”
      
      然后,就是厮打的两人,再然后就是萝西之死。
      
      “我从头到尾都不是有意的。”
      
      我甚至连同情萝西都做不到。
      
      谢伊几乎是在恳求萝西推迟几年,好让这个家能够支撑下去,可是她没有。她和弗朗科就没有想过谢伊的痛苦,一走了之,并且丝毫没有一丝感激之情。如果萝西的行为可以理解,那么弗朗科做出的事我绝对无法认同,他清楚明白的知道这个家有多糟糕,他和谢伊一样厌恶这个家。可是谢伊选择了承担,弗朗科却是离开,完全就是被爱情冲昏头的小屁孩,他不知道人生除了爱情更多的却是责任,没有人可以活的随心所欲,而他却想。
      
      谢伊会如此讨厌弗朗科,便是我都能想出一堆理由。
      
      在这个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他跑了。
      
      谢伊和卡梅尔16岁辍学打工,为了养家糊口,供弟妹读书。
      
      因为他的离开,谢伊放弃了本有机会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机会,就住在家的二楼(租的),只为堤防父亲对家人的血腥暴力,而这一住便是22年。弗朗科走的时候,谢伊20岁,有成打的女孩子喜欢他。如今弗朗科回来,因为萝西的骨骸。谢伊已经42岁了,可他没有结婚(外国人结婚必然要搬出去不和父母同住的),他为这个家牺牲了多少只有卡梅尔理解、知道他。
      
      可是他的弟妹们仔细想过吗,尤其是弗朗科,他活的如此潇洒自在,对谢伊嗤之以鼻,认为他的哥哥是一个混蛋和杀人犯,我甚至感受到他心中的那种苦涩与愤懑。22年后归来的弗朗科依旧没有打算回这个家,而他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他刚买下了一个自行车铺,即将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而半路杀回的弗朗科再次扼杀了的他的希望。弗朗科就像一个灾星,在他期盼着过上新生活的时候拦在他的前面,告诉他,你不能那么做。
      
      那种恨与绝望环绕着他,让他失控。他自始至终没有承认自己杀了凯文,他只告诉弗朗科他杀了萝西。
      
      “我不会伤害我的弟弟。”
      
      但是,沉默已经可以说明一切,无论他杀没杀,都已经无路可退。弗朗科铁了心让他进监狱,没有丝毫犹豫。然而就是这种果决,让我泛出一种凄凉之感。无论谢伊杀没有杀人,他为这个家牺牲得怎样都应该让弗朗科有一丝动容,可他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在小说第七章弗朗科就说谢伊:“你知道吗?我已经受够你这样了,好像家里只有你忍受老爸似的。”
      
      没错,他觉得谢伊是在无病呻吟,他讨厌听谢伊说他为这个家、为他们放弃了什么,搞得好像他欠谢伊似的。他不知道,他欠谢伊的远比他想象中还要多,因为他连起码的感激之情都没有,并且认为这是谢伊的错,是这个烂家的错。谢伊气疯了,他真想一巴掌打醒这个弟弟,他有资格说他吗,一个二十二年没有回家的人。可是他没有机会了。他被否定的彻彻底底,唯一能理解他的只有卡梅尔,稍稍抚平他内心的创伤,这样的人生连他自己都会感到悲哀吧。
      
      然而小说最大的讽刺远不甚于此,作者似乎就想把谢伊描写成一个彻底的悲剧式人物,让他没有一点未来的希望之光。小说开篇,写到:“父亲曾经告诉我,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愿意为何牺牲。”
      
      弗朗科说,当年我愿意为萝西而死。
      
      谢伊耸耸肩说,家人。然后弗朗科毫不留情地嘲笑了他。
      
      弗朗科越痴情,就反衬出谢伊有多悲哀。
      
      谢伊看似轻松吐露的话语,却是他这一生最沉重的誓言。他的确做到了,他没有背叛自己说过的话,他一直在用行动证明自己所言非是。可是同样,他也将自己逼到了角落,彻彻底底的毁了自己。
      
      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在房间中抱着弗朗科的女儿荷利教她除法时的对话。他没有将任何一点对弗朗科的憎恶转移到他的女儿上,相反他很喜欢这个女孩儿,他温柔地一道一道教她数学,而弗朗科却认为谢伊要杀了他女儿,他对谢伊的偏见已经深入骨髓。这样的人,他的心绝不是冷硬的,相反柔软的是如此容易受伤。
      
      “你希望每个星期天都能过来,和我们大家享受美好的下午对吧?你希望奶奶能帮你做海绵蛋糕庆生,就像她替露易丝做的那样,也希望等你手掌够大,戴伦会教你弹吉他,”这段话飘向荷利心中,轻柔诱人,揽着她将她揽近。“你希望大家团聚在一起,一起去散步、做晚饭、说说笑笑,不是吗?”
      
      “嗯,就像正常的一家人。”
       “对啊,而正常的一家人会彼此照顾,家人就应该这样。”
      
      读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感觉,这就是谢伊心中想像的和睦的一家人应该有的样子,他用这样美好的描述哄着荷利,也欺骗着自己。
      
      人在孩子面前总是愿意卸下心防,因为他们不会堤防更不会伤害别人。我更愿意相信,与其说谢伊因为害怕坐牢而隐瞒杀人的真相,更不如说他是为了家人不受伤害,让这个家得以为继下去而隐瞒了事实。
      
      因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表现出一丝怕被人发现的恐惧和害怕,他是如此坦然,即使面对弗朗科的质问的时候。
      
      可是,这个从他8岁就承担起责任的家最重还是破碎了。
      
      故事的最后,我只看到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已经失去一个儿子的老母亲遭受了第二次沉重的打击——她的另一个儿子是个杀人犯。而那个是谢伊一切杀人动机源头的老父亲再过一年也将撒手人寰。五个孩子,如今一个死,一个指控至亲,一个进监狱。这样的家还能说是家吗?
      
      这绝不是什么美妙的结局。
      
      死者长已矣,最终弗朗科成功让萝西之死得以沉冤得雪,似乎让人欣慰。
      
      可是我怎么也笑不出来,反而心痛如刀割。
      
      有错吗,理智告诉我谢伊的确杀了人,他应该得到惩罚,可是我无法不去同情这样的人。生在这样的家庭无从选择,他努力过了,可走上的是这样一条路。生命没有给他应得的待遇,他扛起了绝大多数的责任,让他最小的两个弟弟妹妹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长大,然后他下地狱,这就是他的路。
      
      所有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唯独谢伊。他们离开那个所谓的家,结婚的结婚,生子的生子,平步青云的平步青云,而谢伊的自行车老板之梦还没开始,便已葬送。他呆在那个充满噩梦与不堪回忆的家的楼上,每天睡觉都要竖起一只耳朵防止那个酒鬼老爸打出人命。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讽刺的了。弗朗科为了一个已经死了二十二年的女人,在明明可以保持沉默让案子顺利以希望被人看到的形式了结的时候,他把他的亲哥哥毫不犹豫地推了出去,并且亲自让自己的女儿呈堂证供,将他打入万劫不复,将这个家拆的粉碎。他的残忍,让我心寒齿冷,纵然也许他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
      
      活着的人远比死去的重要,弗朗科不懂这点,他让他的一家人为他的自私的爱殉葬,而他将自己的过失否定的一干二净。
      
      弗朗科说在萝西离他而去那一天,他的人生急转而下。
      
      可是他有没有想过,他与萝西私奔的决定也让一个人的人生完全改变,让这个家毁灭。
      
      我想没有吧,我企图从字里行间找到一丝的不忍与自责。没有,什么都没有,他才是那个最冰冷的刽子手。二十二年不闻不问,一夜之间归来,又如风一般离去,不过短短几周,他留下的只有最破碎的残骸。
      
      Faithful place,对弗朗科来说,是对萝西的忠诚之地。
      
      而对谢伊,是对家人的忠诚之地。
      
      
      
      带我回去。
      
      可是,家又在哪儿?
      
      
  •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理解封面那个绿衣女孩
      
      在看书的时候却一遍一遍的翻回封面
      
      读到那具小小骸骨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这是别的什么人
      
      严肃的法医冰凉的术语抛给我一个现实
      
      作者花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一个五彩缤纷的萝西,一个曾今的姐姐
      
      费朗科真的以为自己离开了忠诚之地吗
      
      他从来没有,正如他所说的,这是血统,他的宝贝女儿正在想起回忠诚之地的路
      
      唯有逝者,众人的心中她飞离都柏林,在纽约,在巴黎作灯光师或者随便什么职业
      
      每当众人遭受苦难无法忍受,也许想到这点会宽心一些
      
      作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能继续活着
      
      而那个内心纯粹地像玻璃球,眼睛里只有舞台灯光的初恋情人,或者永远都是那个崇拜大哥哥的可爱小凯叔叔只能成为一个碎梦。
      
      
      
      
      
  •     弗朗科的酗酒的父亲这样说,弗朗科的沉郁的兄长谢伊这样说,弗朗科在成为别人的父亲之后也有了完美的答案。每个人内心中愿意为之牺牲的声音,决定了他们人生的意义。而这意义本身并不是为了牺牲才存在的。可有的人不懂,将责任变作一座沉重的再也摆脱不掉的大山,不仅埋葬自己,还要埋葬别人。忠诚之地,究竟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忠诚”?
  •     
      离开家乡二十二年,做了卧底警察的弗朗科终于回到那片伤心地——忠诚之地。
      就是在那里,十九岁的他和斯时的女朋友萝西相约在十六号——他们的忠诚之地见面,然后私奔往那个大城市伦敦。然而约定好的那个晚上,他痴痴等候了整整一夜,萝西竟然爽约。
      理所当然,在弗朗科心里,萝西耍了他,也甩了他,戏弄了他。他愤而只身离家,出走,二十二年。
      但二十二年里,弗朗科一直在寻找,萝西却像人间蒸发了:家里以为,她跟弗朗科私奔了;弗朗科以为,她藏到了某个地方。
      然而现在,妹妹的一个电话里,弗朗科才终于发现,他的萝西,他最爱最爱的女孩,二十二年前绝对绝对没有戏弄他,没有耍他,没有甩了他,更没有和别人跑了。
      她死了。
      死在他们经常约会的地方,死在他们相约见面后私奔的地方——忠诚之地。
      
      这只是一个开头,一个很有机关的开头。
      最终,弗朗科一定会寻找的凶手,一片一片拼凑起陈年往事的发白底片,拼凑出二十二年的真相。小说慢慢拉开距离,从弗朗科、弗朗科的兄弟姊妹、弗朗科可怜的父母,弗朗科的邻居萝西一家,以及弗朗科的小小的女儿……
      都像一个一个有趣的生灵散布在“忠诚之地”的周围。我心中,我爱的人心中,我身边每一个有情有痛的人心中,永远都有一片自己的忠诚之地。
      有一天,也许我也会像萝西一样永远躺在我的“忠诚之地”,永远,如她,如一片干枯了叶子,永远不再有一丝生气。(以下有透,慎)
      有一天,我最爱的人,也可能像弗朗科那可怜的小弟弟凯文一样,竟也要静静地躺在忠诚之地,躺在那个本可以成为他嫂子寄身了二十年的地方——忠诚之地!
      但谁能想到,如果有一天,那片阴冷荒凉的地方,若像中国万万千千拆迁的楼宇房屋一样,一一坍塌,一片永远的忠诚之地,从心地悲凉地消逝,谁,才会真正悲伤?
      读到最后,当真相大白之时,当弗朗科告别空荡荡的十六号,“眺望海关大楼、流动的光影与大雪之下徐徐流过的黑色河水,心里暗自向神乞求,不管用什么方式,所有人都能及时找到回家的路”,我开始暗自悲伤。
      所有人,你,我,弗朗科,就是没有他最爱最爱的萝西。
      
  •     是可以吸引读者尽快完卷的一本书,但是一边读一边纠结,大纠结有三个,两个关于翻译的,一个是关于原作的。
      
      第一个:当弗朗科二十二年之后,首次回到“忠诚之地”,我突然有的疑问:为什么标题不是“忠诚之地”?返回到封面,才发现那个不显眼的英文标题根本就是Faithful Place!向来厌烦那种拿原作标题动刀的翻译,无论影视或是文学——差点因为这个把书放到了一边。
      
      第二个:人物对话的翻译相当与众不同——相当中国,相当当下,要不是因为那些人名、地名,乍一翻开,怕是以为在看一本当代中国网络小说吧;不过换个角度想,这未必不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只是作为读者,我难免边读边纠结。
      
      第三个:合上书一天之后,突然意识到,“我”——弗朗科对于父母兄弟姐妹初恋前妻女儿的那些爱恨情仇纠缠不清的矛盾,分明有严重的性别错位。那些女人独有的细腻心理,分明是作者的,却被硬生生塞进一个叫“弗朗科”的男人的身体。
      如果非要写这个故事,作者不如选择小妹妹洁琪作为那个第一叙事人“我”,或者会少些别扭。
  •     完整读完一本书的感觉真好。这不是一本关于悬疑的书,这是一个长长的感情故事。
      但是,有那么一点难受。
      
      弗兰克就像一个不断回忆讲故事的人,将忠诚之地一点点剖析分离,我仿佛看着他脑海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罗西缓缓地从忠诚之地的尽头走来,靠在街角的拐角墙上笑着等待某个人。
      
      当积累的不解和恨慢慢瓦解,埋藏多年的情感涌上心头,年少的情怀夹杂着初恋的汗水,我承认这一切让我不禁想逃开现在,回忆过去的曾经。
      
      时间终究改变人,理所当然的事成为遗憾。
      
      只愿那些最好的时光都给了最好的人。
  •     读书于你是调味剂,于我则是忘忧草,让文字占据内心,烦恼就可以抛之脑后。
  •   我也是!!!
    我甚至觉得谢伊22年前做了正确的事。。
  •   为家而献祭的孩子是最绝望的孩子。
  •   这也是我最纠结最不认同弗朗科的地方。
    对伤痕累累的家庭,最好的拯救方式理论上是先自救再救人,而不是自我献祭,可现实中却往往难以实现。
    同样的家庭悲剧在还是多子多福的中国不少见,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只是当下,稀罕了。
  •   看你的书评却忍不住哭了。
  •   我心动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