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Michael P. Nichols 页数:392 译者:邱珍琬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為什麼人只有一張嘴巴,卻需要兩隻耳朵? 成功溝通的祕訣:能言善道不如洗耳恭聽! 想想你對上次那位願意聽你訴說的人有多感激,立刻就能瞭解傾聽有多重要。 說與聽,是溝通的兩大要件;但是大家都急著說,卻少有人用心聽。夫妻情愫的日漸淡漠、親子關係的劍拔弩張與朋友之間的疏離冷落,長期的溝通不良(甚至不溝通)往往是主因,而罪魁禍首正是「聽障」--一方或雙方不願傾聽。 話雖人人會說,可不是人人會聽;傾聽需要學習。諮商專家尼可斯博士深知「善聽」有多重要,欲克服「聽障」又有多困難,三十多年心理諮詢及家庭臨床治療的豐
作者简介
麥可.尼可斯博士(Michael P. Nichols)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心理學教授,畢業於威斯康辛大學,於羅徹斯特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專擅家庭與婚姻治療。尼可斯是位極受歡迎的演說家,也是美國電視節目如〈歐普拉時間〉〈早安今天〉的常客。他的著作除了銷售超過十萬本的《傾聽:讓關係更美好》之外,還包括修訂八版的經典教科書《家族治療的理論與方法》(洪葉),以及《家庭與伴侶評估》(張老師)、《家庭療癒》(Family Healing)、《無處躲藏》(No Place to Hide)等適合一般大眾閱讀的心理諮詢書籍。 邱珍琬台灣花蓮人,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曾任國高中教師,建國中學輔導老師,現任職於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著作超過二十本,內容多以諮商議題為主,代表作有《心理衛生》、《女性主義治療與實務》、《諮商技術與實務》(以上皆五南出版)、《我的家缺角了》(張老師)等。
书籍目录
目錄《大眾心理學叢書》出版緣起推薦譯序前言第1篇 傾聽的重要性1 為什麼傾聽這麼重要「你有沒有聽到我說的話?」不被傾聽是一種傷害/傾聽滋養自我價值/被聽見就表示被重視/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2 傾聽如何形塑自我及人際關係「謝謝你的傾聽!」傾聽如何塑造自尊/被傾聽的小孩是有自信的孩子/傾聽是一條雙向道/不被傾聽造就逃避專家/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3 溝通是如何瓦解的「我們為什麼沒在聽?」「你有沒有聽到我說的話!?」/為什麼別人聽不見你說的話/了解傾聽的遊戲規則/為什麼無法傾聽他人/男人來自火星?/測驗:你是多好的傾聽者?第2篇 為什麼無法傾聽第3篇4 真心傾聽:暫時擱置自己的需求「什麼時候輪到我?」傾聽的負擔/「可是,我在聽啊!」/虛應故事的聽者/女人聽的與男人聽的不一樣?/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5 期望如何扭曲傾聽「你只聽到你想聽的!」傾聽者的態度/客體關係理論:內在的他人/為什麼我們會反應過度/次人格與垂直分裂/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6 情緒化讓我們具防衛性「你為什麼老是反應過度!?」「真正讓你心煩的是什麼事?」/對話為什麼變成爭論?/「為什麼你就是不聽我說?」/傾聽者的難處/受傷的感覺和中斷的溝通/「他從來不跟我說!」/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第三篇傾聽的技巧7 擱置自己的需求「你慢慢說--我在用心聽!」全神貫注/欣賞別人的觀點/確定你了解/放手的重要性/如何得到你應得的傾聽/如何應付老談論自己的人/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8 同理心自開放做起「我從不知道你這麼覺得!」創造一種了解的氛圍/「我知道你要說什麼!」/拋開預設,用心同理/敏銳度:最好的期待/自我反省的觀察/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9 如何化解情緒化反應「我可以了解這真的讓你很沮喪!」同理心讓防衛性調頭就走!/如何避免他人引起的情緒化反應/找到過度反應的源頭/為什麼關係會激化情緒化反應/調整自己的訊息讓別人聽見/試著控制自己的感受可能是錯誤的/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第4篇人際關係中的傾聽藝術10 親密伴侶間的傾聽「我們不再說話了!」是什麼在轉圈圈?/改變承諾關係中的旋律/他需要空間,她想要親密/平衡親密與獨立/追逐者與疏離者/適應彼此的差異/「我第一次聽你這麼說!」/如何抱怨卻不引發爭吵/用心的聽,才能放心的說/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11 家庭中的傾聽功課「家裡從來沒人聽我說!」家庭的次系統與次團體/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12 傾聽兒童與青少年從「我一定要這樣嗎?」到「那不公平!」父母親同理的天賦/傾聽年幼的孩子說話/傾聽青少年說話/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13 傾聽朋友及同事「我知道你真的了解!」為什麼朋友是最好的傾聽者/當朋友偏袒一方時/解決朋友之間的衝突/如何提供朋友建設性批評/朋友為什麼不再傾聽/讓同事了解你的看法/傾聽是好主管的必備條件/如果老闆不聽,怎麼辦?/在限制之內傾聽/練習:成為更好的傾聽者後記
章节摘录
「溝通」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也習慣把許多問題歸咎給「溝通不良」。儘管坊間有許多著力於親子、夫妻、家庭、師生、甚或工作場合的溝通書籍,但是可以把理論與實際加以揉合,然後由淺入深呈現出來的,並不多見!這本麥可?尼可斯(Michael P. Nichols)的著作《傾聽:讓關係更美好》,是我在美國求學時「發現」的一本溝通好書,它是自溝通的第一步「傾聽」著手,從「如何真正聽到對方所說的」入門,然後層層舖敘傾聽可能的障礙、又如何「破解」,讀來有條有理、例子平易鮮明,是一部很好用的「工具書」(tool guide)。更重要的是:尼可斯雖然是心理學家,但全文之中絕不吊書袋,許多想法是用最言簡意賅的方式呈現,沒有詰屈聱牙。 在進行家庭或個人心理治療的工作中,我把這本《傾聽:讓關係更美好》介紹給病人,有時也當成家庭作業,獲得很多正面的迴響;回國之後,有機會把這本書翻閱多次,發現可以把好書譯出來,讓有心者一起分享,的確是很棒的事。接觸許多學生、家長或一般民眾,許多人的共同心聲是:很難被別人了解;不被了解常常是「溝而不通」,沒有把溝通的工夫真正做好。尤其家中有青少年的父母,常常被「卡」在溝通的問題上,不知所措,讓我覺得有必要把這個管道打通。我不僅將這本《傾聽:讓關係更美好》的重點放入治療現場使用,也在親職教育、親師互動的相關演說中運用,獲得相當好的回饋;最近看到不少企業或EMBA課程也將「傾聽」列入,我認為的確有更多的人也注意到傾聽的重要性,希望這本書不是只在業界受到青睞,而是可以推廣到社會不同角落與關係上,讓我們彼此可以更靠近、也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 透過進行第二版修訂,也有機會將此書重新閱讀過一次,許多的溝通重點依然值得玩味。感謝好友楊美慧讀過之後還圈選一些需要釐清與解釋的地方,特地寄來讓我在修訂時做參考,她的參與讓本書更有可讀性。 我把「溝通」(communication)這個字作了新的詮釋,正好把它介紹出來,在開始看尼可斯的本文時,可以有「開胃」效果: 有意識的努力(conscious effort):溝通的工夫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要刻意去努力、去學習的。 開放(openness):指的是姿勢、態度、想法的開放,還有問「開放式」(open)的問題。 雙向的過程(mutual process):溝通是「說者」(speaker)與「聽者」(listener)兩個角色互換的過程,說的人可能是下一刻的聽眾,聽的人可能下一刻就會發言,所以管道是雙向的。 訊息(message):溝通是訊息的交換,訊息又分「報告」(report--說什麼就指什麼)及「要求」(command──在表面說的之外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中國人善於「間接溝通」,也就是使用「要求」的機會很多。 特殊的個人(unique individual):每個人都是特殊、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內在經驗世界,有不同的感受、想法以及行為方式,當然也有不同的溝通方式,不一定要局限於語言上的互動。 需求(need):人有被了解的需求,也有被認同的需求,所以要藉由溝通來讓別人了解(認同),也了解(認同)別人。 真誠(ingenuity):真誠一致可以贏得信賴,也才有真實不欺的溝通可能。 內容(context):內容包括說話的內容要就事論事,不要東拉西扯,尤其最忌諱作「歷史學家」──把之前的陳年老帳又搬出檯面;另外也要注意「環境」及「時間」,如果在家談孩子,發現丈夫如馬耳東風聽不入耳,何妨約在餐廳或咖啡店來談;有些環境是可以減少打擾,而且讓人更專心聽的;溝通需要時間,如果手邊正在忙、不能用心聽,另外約個時間,千萬不要敷衍。 接受(acceptance):接受對方是他自己,有表達的權利,聽他說完就是接受、也是「尊重」對方的表現。 容忍(tolerance):因為每個人不同,自然有不同的想法及意見;容忍不同的聲音,可以明白不一樣的看法、欣賞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拓展我們的見識與胸襟。 解釋(interpretation):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或一層濾網(filter),所以同樣的資訊,聽在每個人的耳裡會有不同的解釋及效果,這也表明了每個人的不同以及溝通的難度。 觀察(observation):溝通不只是語言文字上的,還加上我們的「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姿勢、動作、語調、臉部表情等。除了接收語言文字之外,還要配合觀察到的線索,才可以讓溝通通暢。 非批判性的態度(non-judgmental attitude):溝通時,記得不要把「自己」放在前面,許多人在還沒有聽對方說之前,心中早有答案或意見,只是「等著」把它說出來而已;在作「聽眾」時,請把舞台讓給說的人,不要讓自己的成見蒙蔽了我們傾聽的能力,這就是所謂開放、沒有批判性的態度。 「不被了解」是溝通踢到鐵板,很多人在試著用自己的方式溝通,但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之後,就會退縮,甚至懶得溝通了,結果是自己砌了隔絕的圍牆,不被了解、也不想去了解他人,於是我們看到這個人一直在萎縮。既然溝通是個人成長的一個主要元素,要突破阻礙、暢通管道、豐富生命,何不自這本《傾聽:讓關係更美好》開始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什麼是真正的傾聽?為什麼人們不聽?』作者問。難道它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珍奇寶物」?尼可斯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項「藝術」改善與修補夫妻、愛侶、親人、孩子、朋友與同事的關係,甚至告訴我們如何提高我們自己的「聽能力」!他也解釋「什麼不是傾聽」,解釋我們為什麼不聽、以及傾聽的障礙為何(特別是「防衛是因為過度的情緒反應」)?幽默、真實生活案例與簡單的練習,讓本書成為一部實用、甚至有趣的自助手冊。」 ——《出版家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