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第八天:二十世紀分子生物學革命三部曲 蛋白質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远流出版公司  作者:Horace Freeland Judson  译者:楊玉齡  
Tag标签:无  

前言

編輯室報告關於《創世第八天》的中文版 吳程遠  陳文盛教授為《創世第八天》三部曲 (即《DNA》、《RNA》和《蛋白質》) 撰寫的推薦導讀結尾部分說:「……到底誰這麼傻?出版這本肯定賠錢的半科普書?我必須佩服也感激遠流……投入這本書的出版。了不起的巨著值得了不起的出版家的傻勁。」  其實這本「巨著」的出版,的確經歷了一點點曲折。  已經是一九九四年初的事了,周成功教授邀我們到陽明大學,要「介紹幾位對科普出版很有熱忱的教授給我們認識。」  其中一位是鄭明媛教授。她拿出頁面已經發黃、被她翻閱到有點破爛的一本「大書」,封面上達文西著名的人體比例圖倒是滿能吸引我們的目光,書名直譯過來《創世第八天》也很特別,很有創意 註 。「拜託你們出中文版,讓學生們可以讀一讀。這本書在外國是暢銷書呢。」但我們很清楚,其他國家的銷售紀錄不一定等於本地的成功保證。這是我第一次跟這本書面對面接觸。  其實在這之前,周成功、陳文盛等好幾位教授早已提起過這本書,很希望看到中文版的出現。那時候,台灣的科普出版剛興起一波熱潮,可是像《創世第八天》這樣博大精深的「半科普書」還是令人卻步。後來,我跟我的同事開玩笑說:「也許等我們退休之前就來出版這本書吧。」然後透過亞馬遜網路書店一人買了一本《創世第八天》的英文版。  時間過得很快,二○○一年間因緣際會地參與了《科學人》雜誌的創刊,發行人王榮文說會提供足夠的資源,「只要不賠錢就繼續辦下去。」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大約在《科學人》出刊滿三年的時候吧,有一天突然覺得,也許出版《創世第八天》的時機成熟了:無論電子或平面媒體上,關於基因、DNA、RNA等研究的報導已是理所當然,《科學人》不用說,二○○三年《紐約時報》也為了DNA結構發現五十週年做了很大的專題報導;可是多年下來,還真的沒看過一本像《創世第八天》這樣透過第一手採訪(採訪當年的實際研究和發現者)、完整講述分子生物學來龍去脈的書。讀這本書,你真的可以感受到以及學習第一流科學家的研究精神。就編輯角度而言,由於得到翻譯經驗豐富的譯者楊玉齡首肯翻譯此書(結果花了將近兩年!),鄭明媛教授答應幫忙審稿(陳文盛、周成功兩位教授當然也熱心加入,提供意見),我們編輯人員本身也具備了化學、生命科學、物理、數學和大眾傳播等背景;於是向公司提出出版計畫,獲得支持後(「只要不賠錢就可以出版下去……」)便勇往直前了。  回應陳文盛教授的半玩笑話,我們也想半開玩笑說:當紅電影《海角七號》也是憑著傻勁拍出來的。因此希望「電影看《海角七號》;想了解眾多英雄人物如何解開生命的奧秘,就看《創世第八天》!」  個人覺得,科普書的最大作用,除了幫助讀者了解科學發展、學習「面對數據說話」的科學精神之外,大概就是要引起讀者對科學的好奇心,甚至加入貢獻行列。因此,要是這本《創世第八天》的出版,能在我們讀者中激發出一個半個華森或克里克,那我們就非常、非常有成就感了!

内容概要

  20世紀,科學界發生兩次重大的革命,一次在物理學領域,始於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另一次在生物學領域,即分子生物學的萌芽與鋪展。這兩次科學革命影響深遠,徹底改變人類對自身與大自然的看法。  《創世第八天》即描繪20世紀分子生物學發展的黃金時代,分為DNA、RNA、蛋白質三冊,回顧那段幾乎每天都有革命性新發現的偉大時期。本書作者費時7年,親自訪問120多位諾貝爾獎級科學家,並閱讀許多重要文獻、未公開信件、實驗筆記和備忘錄等,取其菁華撰寫成這部巨著,自1978年出版以來便成為分子生物學發展史的經典巨著。中文版依據的是1996年最新增訂版,作者並在書末補充其間20年的分子生物學最新發展。  本書以細膩的筆法詳述所有重要發現的來龍去脈,將每位重量級科學家的性格與特質描繪得栩栩如生,重現他們的合作與競爭、友誼與爭吵、智慧火花與箇中內幕,讀者如同身在現場一起辛苦實驗、腦力激盪,也一同品嚐失敗的苦果和勝利的滋味,得到的啟發與感動無可比擬。正如著名物理學家暨作家伯恩斯坦(Jeremy Bernstein)所說:「現代生物學的新發現,為人類和科學界創造出非凡的故事,而這故事沒有人講得比賈德森的《創世第八天》好。」  在「三部曲蛋白質」,作者帶我們認識每個人身上都有的「血紅素」,它是血液紅色的來源、血液攜氧的重要分子、最早定出分子結構的蛋白質,也是了解生物大型分子結構與功能的關鍵角色。透過畢生研究血紅素的科學家之眼,我們以X射線晶體學一步步破解血紅素的原子結構、從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巧結構一窺蛋白質施展功能的絕技,更一舉打開分子生物學最後一道神秘大門。

作者简介

賈德森(Horace Freeland Judson)  是非常知名的分子生物學歷史學者,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曾任《時人》雜誌駐歐洲特派員七年,並為《紐約客》、《哈潑》、《自然》等雜誌撰稿,而他便是在這段時間接觸到剛萌芽的現代分子生物學,訪問了許多知名科學家,也與他們成為長期友人。後來賈德森曾於史丹佛、約翰霍普金斯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目前正在撰寫《創世第八天》的續集,續寫分子生物學的後來發展。譯者簡介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現專任自由翻譯寫作,以科普書籍為主。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譯作《生物圈的未來》榮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大自然的獵人》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推薦獎、《雁鵝與勞倫茲》榮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 

书籍目录

李家維  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這是近代科學史的帝王篇,它的脈動牽引著各個生命科學的領域,它的發展也快速兼併了物理、化學和工程學,我們對生命本質的了解和對青春長壽的奢求,都因此有了可能。周成功  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創世第八天》忠實記錄了二十世紀中葉生命科學一場驚天動地的突破過程中重要人物的回顧。在這段後來被視為「分子生物學的黃金時代」的日子裡,我們可以看到一群科學家在競逐「解讀生命運作的奧秘」這項聖杯時,如何既合作又競爭的心路歷程。這本書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教科書裡那些頂著諾貝爾獎光環的科學家人性的一面,同時也讓我們有機會親耳聆聽這些偉大心靈彼此間的衝撞與對話。  《創世第八天》是分子生物學的一部口述歷史。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重溫過去那一段美好的時光、分享過去科學社群中那種追求純粹知識的喜悅,同時還提醒我們,在沒有論文出版評分的壓力下,科學家一樣可以激盪出耀眼的火花,在文明發展的歷史中留下紀錄。孫以瀚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這本書是科學史,描述分子生物學起步的黃金時代。讀史讓人了解的不只是事件的發生,而是人在歷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一般人認為科學是客觀的,科學的知識是客觀可以評斷真假是非的,但科學的探索追尋過程卻絕非邏輯理性的直線發展。科學家有主觀、偏好、價值判斷,選擇要問什麼問題,判斷什麼問題重要,如何解釋實驗結果,如何擺脫舊觀念的束縛,如何靈光一閃的創見,追求真理與追求個人名聲,競爭、合作、失敗、成功、沮喪、興奮,在在都反映了作為「人」的主觀因素。  《創世第八天》的價值在於呈現了分子生物學黃金年代中參與的重要科學家所扮演的角色,不但一步步描述科學的發展過程,也大量利用文獻及訪談去理解這些科學家的想法、心態,寫得極為生動,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極為刺激精采的時代,不遜於懸疑推理小說,是科普作品的典範。陳文盛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教授  這是一個逐夢的故事。一群科學家三、四十年的逐夢故事。他們追逐的是孟德爾的夢。  《創世第八天》的原著大約有兩個便當盒加起來的大小和重量,二十七年來,它一直擺在我的書架上,紙張已經發黃,整本書也破裂到重新裝訂過。現在這本經典巨著,終於將以繁體中文版的面貌在台灣現身。我必須佩服也感激遠流抱著不惜虧本的心情,投入這本書的出版。了不起的巨著值得了不起的出版家的傻勁。 趙大衛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國際生物奧林匹亞計劃主持人  在上帝創世之初,宇宙經過了六天才由空虛渾沌進入規律次序,第七天在規律次序中安息。讀這本《創世第八天》,激起我在一九八○年聽華森演講前一天的那種興奮。要站上巨人的肩膀並不容易,但本書靈巧地串接了許多情節而使情境栩栩如生,引領讀者與這些影響世界的科學家在書中面對面一如目睹。看他們各有人性上的超越與缺陷,需要別人的合作卻常常懷疑、批評、爭辯,他們才華出眾卻也會出錯。創世第八天,宇宙仍依律運行,故事卻多了人類的共寫,且看他們如何在理論的攻防中揭發生命規律次序的秘密。李麗敏 建國中學生物科教師       DNA具有簡潔、優雅、美麗的雙螺旋結構,這是如何發現的?這段精采絕倫的科學史在本書有最深刻的描述。此外,作者在科學、道德與人性方面也有許多著墨,如謙沖、嚴謹的艾佛瑞;正直、活力的科學評論家查加夫;力爭上游的富蘭克林;化學鍵大師鮑林竟也會失手;而佛柏格雖然握有通往整個雙螺旋故事的鑰匙,卻把機會給了頗具洞見、機智、切中問題精髓的華森與克里克。  DNA的故事儼然是一個嶄新世紀的開始,這場分子生物學的革命戰役仍持續上演著,並不時穿插揭露生命奧妙的高潮情節。呂宗信  台中一中生物教師  作者運用豐富的科學史料和訪談紀錄,透過電影筆法般的精細描述,使讀者彷彿置身在那個DNA結構確認前後、分子生物學萌發的時代。貼近相關的重要學者,看著他們的互動,分享每個思路的轉折,好像親眼見證每個重要實驗的誕生。讓這些教科書上的知名科學家,不再只是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而是能一同感受他們的迷惘、失敗和實驗成功的那一刻。林比亨高雄中學生物科老師    一九五四年,華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分子構造模型,確認了DNA分子的結構,為現代分子生物學開啟了新頁。《創世第八天》這部重要巨著可讓大眾深入了解此段科學史上的重要歷程,更可讓大眾了解科學史上重大的發現,一定是累積了很多人的努力和智慧,絕不是少數幾人獨享功勞;這部書也讓有心想進入科學研究行列的學子,了解科學研究領域的真實狀況。感謝遠流出版公司耗費人力出版此重要的巨著,提供大眾了解二十世紀分子生物研究過程之科學史。孫譽真台北第一女中生物科教師  《創世第八天》是二十世紀中期生命科學解密的經典科學史巨作,由賈德森親訪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社群近一百二十位科學大師,以DNA、RNA及蛋白質三個脈絡,全面完整地爬梳上帝創造生命的奧秘。內行的悅讀者信手拈來處處皆是科學典故與智慧;沒有科學背景的讀者,也能夠熱熱鬧鬧參與科學家們探取科學桂冠的合作與爭奪戰,獲得高潮迭起的閱讀樂趣。  身為科學教師的我,更想把本書推薦給學生,作為跨領域學習與選組的優質輔助教材。看這些科學家們不受原先學門的限制,自在優游於生命科學的探索研究中,誰說不同學科有難以跨越的鴻溝,誰擔心高中的選組會限制未來科學生涯的自由發展呢?翁惠珍  嘉義高中生物科教師   每當講授「主宰生命奧秘的分子」一章時,我就格外振奮,因可以在課程裡介紹相關的實驗秘辛,而這主題最能觸動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敏感神經。這本書描述分子生物學的誕生與發展,記載科學家們因成長背景、性格、機緣而開展出的獨特實驗室人生;在科學探索的洪流裡,有人穩坐浪頭、有人載浮載沉、也有人不幸滅頂,一些歷史上的偶然與必然隱隱牽動著水流,匯集成整部壯闊的史詩,而這一切,仍未結束。看完書,我相信您會熱切期待它的續集(撰寫中),也會期許自我在大海中留下一番波瀾,讓自己續寫續集!郭人仲  台南一中生物科教師  作為一個優秀研究人才最重要的養成內涵,在於能否汲取科學家創作背景與思維脈絡帶來的啟發,甚至能否體認科學社群的運作內幕,而這些內容在本書藉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場景,深入淺出又生動的旁白之下,不但呈現現代生物學巨變的緣由,更體現出科學社群的人性與思維,是一本想深入了解分子生物學發展與人文不可錯過的佳作。許慶文 國立新竹高中生物科教師、普通高中生物學科中心專任助理  DNA分子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大型有機分子,有關DNA分子結構與功能的發現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也對二十一世紀生物科技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雖然坊間有關分子生物學介紹的書籍很多,但大多是以相關學理或工具的介紹為主,很少針對這些發現的發展歷程與參與人員做介紹,因此一般大眾對這段歷史的發展也較陌生。  科學史是了解科學知識發展與建構的重要資料,是大眾了解該段科學發展的重要資訊。本書作者因為工作關係,有機會當面訪談與整個分子生物學發展有關的眾多科學家,藉由作者的訪談資料與他的側面觀察,透過相關參考資訊的搜集與整理,將這段對人類生活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做了詳細的回顧。不同於一般科學史的寫法,本書是以人為中心,透過不同研究者的學習與探索歷程、彼此間的交互作用來勾勒出這段歷史的輪廓,雖說在對個別科學家的評價上,或許帶有作者本身的一些主觀想法,然而整套書所呈現的,仍是分子生物學的客觀而詳細的發展史料。  在這套書的引領下,華森、克里克、富蘭克林、查加夫等科學家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冰冷名詞,這些科學家是以活生生的凡人形象存在的。透過這套書的敘述,不但能讓大家明白分子生物學的眾多內容,也對各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有較深的認識,透過對探索歷程的描述,也讓讀者一瞻這些科學大家的行事風格與風采。  科學知識雖是冰冷的,但這些知識卻是由眾多研究人員的努力所組成的,透過此套書更能讓大家了解整個分子生物學的成長過程。廖美菊 花蓮高中退休生物教師  自從當學生以來,讀過多少回的化學鍵、DNA雙螺旋、X光繞射……但一直到讀過《創世第八天》,我才知道是誰為全人類貢獻知識?是誰為近代分子生物學的重要發展樹立里程碑?  《創世第八天》不只帶領讀者從頭看一遍分子生物學的關鍵性發展,更有價值的是書中不時出現的重要科學理念,它能激活我們仔細咀嚼科學之美。  這是一本理性中帶著人文素質的書,像一座讓熱情的年輕學子得以跨越時空接受大師薰陶的橋梁。這是一本能為補習、補習再補習的教育現場注入思維典範的好書,也是一個有企圖心的科學教師可以用來跟學生一起探討科學素養的優質讀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創世第八天:二十世紀分子生物學革命三部曲 蛋白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