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學生書局 作者:周彥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獻」一辭在中國出現甚早,然歷來對此一名辭之詮釋定義不一,用法亦互異,故在傳統國學中,始終未有獨立之「文獻學」。若要建構「文獻學」,則至少應有文獻學理論、文獻學史,及對應於此一學科特殊性質之文獻整理實務,方能使「文獻學」成為一門獨立之學科。
本書即由此一觀點出發,試圖初步建構文獻學之理論,希冀未來能使「文獻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全書主體分為三大部分,一為文獻學方法論,由不同角度提出研究文獻之基本方法;其次為外在結構論,說明文獻客觀存在之外在結構為何;再次為內在學理論,則為詮釋文獻之原理及規則。
本書所提出之文獻學理論,或無法完全適用於歷代所有文獻,但已嘗試由方法、外在、內在三個不同層面,以呈現「文獻學」之整體性,故仍應不失有示例作用。
作者简介
周彥文, 一九五五年生於臺灣省臺中市。私立東海大學文學學士、碩士,私立東吳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於私立淡江大學中文系。主要研究範圍為目錄學、版本學、文獻學。曾主編《中國文獻學》,並撰有《明毛晉汲古閣刻書考》、《千頃堂書目研究》、《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書庫漢籍目錄》、《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書庫明版圖錄》、《中國目錄學理論》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文獻認知的新經驗
一、文獻體系與時代背景
二、分類架構與知識領域
三、文獻本質意義的轉變
四、問題的呈現與思考
五、結語
第二節 定義與範疇
一、文獻的定義
二、文獻學的研究範疇
三、結語
第二章 方法論
第一節 傳統工具性學科的再思考
一、傳統工具性學科的變革
二、傳統工具性學科的功能性運用
三、結語
第二節 目錄學
一、文獻學的詮釋角度
二、文獻分類時後設的運作法則
三、文獻內在的自身互補機制
四、結語
第三節 版本學及校勘學
一、傳統版本學研究的封閉性
二、版本學的本質意義與校勘學
三、歷史性、文獻性的版本學
四、版本互勘的整合運用
五、結語
第四節 變量因素
一、文獻的第二層深層意涵
二、變量因素舉例
三、變量因素與文獻的交互作用
四、結語
第五節 文獻的橫向研究
一、橫向研究的觀念
二、辭彙系統
三、無序資訊
四、空窗現象
五、結語
第六節 文獻的時序觀
一、到位與到量的基本概念
二、從時序觀念看文獻現象
三、時序觀的研究面向
四、結語
第三章 外在結構論
第一節 文獻的層級與構成
一、由群組到專類的文獻結構
二、二次元的層累詮釋
三、結語
第二節 文獻體例論
一、體例是一種功能性的選擇或創制
二、體例功能所呈現的意涵及學術意義
三、體例構成文獻的封閉性與強迫性
四、閱讀與解讀
五、結語
第三節 線性與非線性的結構
一、所謂線性與非線性的結構
二、文獻中線性結構的現象
三、文獻的非線性結構
四、結語
第四節 準文本在文獻構成上的意義
一、準文本的定義
二、從文獻時序觀看準文本
三、準文本的自撰互補與他撰轉化現象
四、準文本所構成的文本定位
五、結語
第四章 內在學理論
第一節 時代環境與文獻構成
一、反映時代環境的文獻體系
二、與時推移的文獻內容
三、時代環境變遷對文獻詮釋的影響
四、結語
第二節 指涉意義的移轉現象
一、例證的陳述
二、理論的建構
三、移轉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四、延伸的思考
五、結語
第三節 書寫模式與文獻解讀
一、定向書寫
二、實寫與虛寫
三、結語
第四節 客觀性、主觀性與導引性—以提要為例
一、預設立場及客觀化的提要
二、主觀呈現的個人化提要
三、導引性的提要
四、三種提要模式所呈現的學術面向
五、結語
第五節 文獻取材論
一、取材模式及相對主觀意向
二、取材與文獻的可信度
三、系列文獻的取材考察
四、取材角度與學術發展
五、結語
第五章 結論
一、建構文獻學的理念
二、文獻學理論的主體內容
三、結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