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6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Mark Bauerlein,馬克.包爾連 页数:352 译者:溫美鈴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3年4月,美國民眾花在臉書上的時間是零;2009年4月,他們逗留在臉書的時間是138億7264分鐘,…… ●根據研究,在Google上搜尋歷史名詞,87%第一順位找到的是維基百科,但是維基百科每一則平均有4個以上的錯誤…… ●因為科技的突飛猛進,我們的資訊交流彷彿透過光速進行,但是我們的社會常規與生活記憶,也很快變成過眼雲煙……,數位原住民與數位新移民的溝通也愈來愈困難…… ●我們在網路愈來愈暢所欲言,卻難免更理盲而濫情…… ●有人透過網路交友找到異國終身伴侶,有人卻在網路上被騙財騙色…… 人類史上,少有單一發明像網際網路,如此徹底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近年,推特、臉書、電子書、部落格、遠距學習,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社群媒體的出現,更加引發了當前社會許多焦慮與辯論。 一部分人視現有的數位通訊科技突破,在教育工作、資訊蒐集、公民參與等層面,把世界推向令人鼓舞的嶄新里程碑。有些人則對敗壞的線上禮儀、衰退的閱讀習慣,流失的專注力等,發出「搜尋引擎會讓人變笨嗎?」「網路世代是愚蠢的一代?」「社群網站讓人際更疏離?」「網路讓大腦思考變得零碎淺薄?」的憂心觀察。馬克.包爾連正是近年論辯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投下「數位文化論辯」炸彈的重砲手,本書彙整的這些科技對話經典文章,只論分量,不限立場。 例如,倡議「Web 2.0」一詞的科技作家兼出版人提姆.歐萊禮、提出「數位原住民、數位移民」概念的馬克.普倫斯基、寫作《虛擬化身》、《電腦革命》等網路身分認同原創研究的雪莉.特克爾,他們的重要原典,都在本書羅列之內,提供我們安排科技在生活中的角色與分量時,做出慎思明辨的決定。
作者简介
馬克.包爾連正是近年論辯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投下「數位文化論辯」炸彈的重砲手,本書彙整的這些科技對話經典文章,只論分量,不限立場。例如,倡議「Web 2.0」一詞的科技作家兼出版人提姆.歐萊禮、提出「數位原住民、數位移民」概念的馬克.普倫斯基、寫作《虛擬化身》、《電腦革命》等網路身分認同原創研究的雪莉.特克爾,他們的重要原典,都在本書羅列之內,提供我們安排科技在生活中的角色與分量時,做出慎思明辨的決定。
书籍目录
專文推薦 當海平面快速上升,陸族請趕快學著適應海裡的生活 林之晨
專文推薦 關於網路,那些我們還不理解的事 黃哲斌
專文推薦 低頭族症候群 鄭緯筌
前言 數位狂潮,風起雲湧
PART I 理性與感性
1 當數位原住民遇上數位移民
2 數位移民教師不能再食古不化
3 網際網路狂潮
4 培養數位世代專家級的閱讀腦
5 電玩,天生的學習工具
6 量身打造青少年網站
7 網站使用者技術進步龜速
8 谷歌把我們變笨了嗎?
9 數位腦演化中
PARTII 社交生活、私人生活、學校生活
10 身分認同危機
11 叫我網路小子
12 線上人際網絡
13 社交貨幣
14 N世代八大守則
15 愛在網路蔓延時
16 維基百科「禁用」風波
17 虛擬友誼與新自戀情結
18 數位行動家「揭網」起義
PART III 文化的宿命
19 數位遊牧族
20 何謂Web 2.0 ?下一代軟體設計模式與商業模式
21 網路平方:Web 2.0五年來的進展
22 Web 2.0:二代網路已到來,但出乎意料的糟!
23 維基百科與維基亞:吉米.威爾斯的遠見
24 專注力分裂:茉莉的凝視與泰勒的注視
25 噩夢成真
26 終結孤獨
27 從古騰堡到網際網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