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十年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作者:余秋雨 著  页数:352  
Tag标签:无  

前言

  新版自序  這本書,是《千年一嘆》的續篇。  初一看,「續」得有點勉強。因為這分明是截然相反的兩組人間風景。你看,一邊是,又一  場沙漠風景蒙住了壕塹後面的零亂槍口,槍口邊上是惶恐而又無望的眼神;另一邊是,濕漉漉的精雅街道上漂浮著慵懶的咖啡香味,幾輩子的社會理想似乎都已經在這裡完滿了結。  除了這樣的強烈對比外,還有更刺激的對比。天眼有記:今日沙漠壕塹處,正是人類文明的  奠基之地;而今日濕漉漉的街道,當時還是茫茫荒原。  怎麼會這樣?最不符合邏輯的地方,一定埋藏著最深刻的邏輯。  其實我原先並不打算把它們對比在一起的,而是只想以數千年對比數千年,在沙漠壕塹中思  考中華文化的生命力。這種對比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殊死歷險,卻使我對中華文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好感。我一路逃奔一路推進,一路講述一路寫作,通過鳳凰衛視的轉播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我在路上並不知道這種影響,直到二十世紀最後幾天,亞洲一個國家的媒體官員帶著翻譯趕到半路上堵截我,說我已被他們國家選為「世界十大跨世紀」的「十人」之一,我才大吃一驚。我問,其他九人都是世界級的政要大亨,為什麼放進了我?他回答道:「是你一步一步地告訴了世界,人類最輝煌的文明故地大多已被恐怖主義控制,而你自己又恰恰代表著另一種古文明。」  我帶著這種文化自豪感穿過喜馬拉雅山回到國內,沒想到,每個城市的報刊亭上都懸掛著誹  謗我的文章。一開始我以為是一股陡起陡滅的狂風惡浪,後來發現,那些一眼就能識破的謠言只要有人製造出來,就立即在中國變成銅鑄鐵澆,十幾年都破除不了。這就給我企圖重新評價中華文化的熱忱,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是啊,在浩瀚的中華文化中,誰想尋找一種機制來阻止謠言和誹謗嗎?沒門;誰想尋找某種程序來懲罰誣陷和毀損嗎?還是沒門。  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因此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回想起來,至少從屈原、司馬遷、嵇康開始,二千年間所有比較重要的文人幾乎沒有一個例  外,全都掙扎在謠言和誹謗中無法脫身。他們只要走了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說了一些別人沒有說過的話,獲得了別人沒有獲得過的成就和名聲,立即就成為群起圍啄的目標,而且無人救援。於是,整部中華文化史,也就成了「整人」和「被整」的歷史。  感謝一切造謠者、誹謗者、起哄者,他們在中華文化中永遠不受譴責的洋洋得意,糾正了我  對中華文化過於光明的讀解。於是,我決定尋找另一種對比座標。  可以找美國,但它太年輕,缺少年代上的可比性,更何況它太霸道,缺少平等對話的可能;  也可以找日本,但它太小,缺少體量上的可比性,更何況它與中國的歷史恩怨太深,缺少平等對話所需要的安靜。那麼,只能是歐洲了。  我的這個想法,又一次與鳳凰衛視一拍即合。於是,重新出發。我考察了歐洲九十六座城市,這是連歐洲學者也很難做到的事。與《千年一嘆》所記述的那次行程不同,這次考察除了在西班牙北部受到民族武裝勢力的小小驚嚇,在德國受到「新納粹」的某種騷擾外,基本上都平安無虞。也沒再遇到什麼食宿困難,可以比較從容地讀讀寫寫,這就是這本《行者無疆》的由來。  我說過,《千年一嘆》的不少篇目是在命懸一線之際趕寫出來的,因此捨不得刪削和修改;  那麼,相比之下,對《行者無疆》就不必那麼疼惜了。一路上寫了很多,刪改起來也就比較嚴苛。  在歐洲漫遊期間,驚訝不多,思考很多。驚訝不多的原因,是我曾經花費多年的時間鑽研過  歐洲從古希臘開始的歷史文化,幾乎已經到了沉溺的地步。我在心裡早就熟知的那些精神老宅,那些神聖長髯,那些黃銅般的哲言,那些被黑色披風所裹捲的詩情。但是,這一切在以前都是風乾了的記憶碎片,現在眼見它們衍伸成一種綜合生態瀰漫在街市間的時候,我不能不深深思考。  它們為什麼是這樣?中國為什麼是那樣?  從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現代的咖啡館,從一所所幾百年歷史的大學到北歐海盜的轉型  地,我一直在比較著中華文明的缺失。它的公民意識、心靈秩序、法制教育、創造思維,一次次使我陷入一種整體羞慚。但是,走得遠了,看得多了,我也發現了歐洲的憂慮。早年過於精緻的社會設計成了一種面對現代挑戰的體制性負擔,以往遠航萬里的雄心壯志成了一種自以為是的心理狹隘,高福利的公平理想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沉重滯力……,總之,許多一直令我們仰慕不置的高塔,已經敲起了越來越多的警鐘,有時鐘聲還有點淒厲。  當然,我也要把這種感受表述出來。於是,以中華文化為中介,《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也就連貫了起來。  《行者無疆》第一版的正版,已經銷售了一百多萬冊。曾經有人告訴我,很多到歐洲旅行的  中國人,身邊都會帶這一本書。有一次在歐洲的一輛載滿各地中國人的大型遊覽車上,一位導遊說,誰沒有帶《行者無疆》的請舉手,結果舉手的只有兩位。這件事讓我亦喜亦憂,喜不必說,所憂者,是要讓大家明白,此書作為導遊讀物很不合格。  這次修訂,刪去了三分之一篇幅,文字也有較大的改動,使之更加乾淨。  (二○○一年九月成書,二○一一年五月改定新版並重寫此序)                

内容概要

  最有影響力的跨地域華文作家  余秋雨徹底考察歐洲文明之作  比《千年一嘆》更精緻、更老練、更從容  走遍中國各處名勝,橫跨數千年歷史,余秋雨以《文化苦旅》、《山居筆記》,與古往今來的偉大心靈對話;從地中海出發、穿越中東直奔南亞,《千年一嘆》徹底考察人類的古老文明。走得那麼遠、看得如此多,余秋雨思考:哪個文明的量體,能與博大的中國文化相抗衡?  那是動人的「歐洲」。  於是,余秋雨的雙腳與銳筆再度行動,從義大利出發,穿越歐洲的心臟:奧地利、捷克、德國……再繞道西班牙,馬不停蹄,往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而去,最後,將一路上的所思所聞,凝煉於北歐的冷天雪地。他將眾人熟悉不過的歐洲,從平板的地圖與風景照,化作一連串的感動與驚嘆,讓過去與現在、東方與西方在同一個思維空間碰撞。  《行者無疆》在海內外暢銷超過一百萬冊,廣受讀者喜愛。此次,余秋雨親自刪節補充,文字更為乾淨。聞說在歐洲的中國旅人,背包裡都有一本《行者無疆》,猶如無所不行的護照,就讓我們隨著余秋雨的文字,在九十六座歐洲城市,馳騁縱橫。

作者简介

  余秋雨  全球華文讀書界都不感到陌生的一位當代作家,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我等不到了》,所擁有的讀者量,難以計數。   他的人生經歷更是令人驚歎。童年時代與中國農村民俗生態的血肉相融,青年時代在「文革」災難中的生死掙扎,後來又成為最年輕的教授和高等院校校長,仕途暢達時毅然辭職親自歷險考察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文明遺址,所寫書籍暢銷全球又受到諸多嫉妒和譭謗,卻永遠有無數「余迷」捍衛著他……   這些經歷,使他的人生產生了極為特殊的際遇和感悟,作品開創一代散文風尚,在兩岸三地華人社區引發巨大迴響,成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跨地域華文作家。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卷 南歐南方的毀滅羅馬假日 興亡象牙白 點燃亞平寧 尋常威尼斯 稀釋但丁 城市的符咒 大師與小人 圍啄的雞群 流浪的本義 只因牠特別忠厚 小巷老門 死前細妝 古老的窄街 貝殼未碎 我的窗下 他們的麻煩 古本江先生 第二卷 中歐仁者樂山 懸崖上的廢棄 醉意秘藏 哈維爾不後悔 黃銅的幽默 追詢德國 墓地荒荒 黑白照片 空空的書架 慕尼黑啤酒節 誰能辨認 龐大的無聊 學生監獄 戰神心軟了 阿勒河 突破的一年 希隆的囚徒 瑞士手錶 第三卷 西歐河畔聚會 懸念落地 法國胃口 馬賽魚湯 遠年琥珀 諾曼第血緣 扼守秋天 莊園裡的首相和公爵 牛津童話 奇怪的日子 兩方茶語 都柏林 都市邏輯 誰的滑鐵盧 藍旗和孩子 海牙的老人 自己的真相 荷蘭水 玲瓏小國 第四卷 北歐北歐童話 漫漫長夜 瑞典小記 終極關懷 砰然關門 歷史的誠實 冰清玉潔的世界 生命的默契 拍雪進屋 議會——阿爾庭 尼雅爾薩迦 地球的裂縫 北極印痕 大雪小村 總結在寒夜

章节摘录

  總結在寒夜  一  我在〈自序〉裡說過,這次考察歐洲,本來是想進一步為中華文明尋找對比座標的。但是,  歐洲果然太厲害了,每次踏入都會讓人迷醉。我只知深一步、淺一步地往前走,處處都有感受,每天也寫了不少,卻忘了出行的目的。  在歐洲旅行,還可以在各地讀不少資料。我在佛羅倫斯讀美第奇,在布拉格讀哈維爾,在冰  島讀《薩迦》,都讀得非常入迷。這一來,離中華文明就越來越遠了。  直到此刻,在北歐的夜行火車上,我才回過神來。這趟火車除了我們幾個人外,沒有別的乘  客,我一個人占了一間設備齊全的臥室。車窗外是延綿不絕的雪原,而這雪原的名字又沒有在地圖上找到。路那麼長,夜那麼長,一種運動之中的巨大陌生,幾乎讓自己消失。我靜下心來,開始整理一路上與中華文明有對比關係的感受。  歐洲圖像太多,話題分散,很難簡明地歸納出與中華文明的邏輯對比。我只能放棄概括,保  留感性,回想一路上哪一些圖像具有對比價值。從行李裡抽出兩張紙來,寫了三十多個,覺得太多,刪來刪去,刪成了七個對比性圖像,那就是——  一行字母;  一片墓地;  一份圖表;  一個城堡;  一群閒人;  一塊巨石;  一面藍旗。  二  先看那一行字母。  那行字母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M-E-D-I-C-I,在街邊、門牆、地上都有。這是美第奇家族的拼寫。  按照中國文化的習慣思維,一個有錢有勢的貴族門庭,大多是歷史前進的障礙,社會革命的  物件。但是,美第奇家族讓我們吃驚了。  最簡單的事實是:如果沒有文藝復興,世界的現代是不可設想的;如果沒有佛羅倫斯,文藝  復興是不可設想的;如果沒有美第奇家族,佛羅倫斯和文藝復興都是不可設想的。  美第奇家族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營造了一個新文化的中心,把財富和權力作為匯聚人文主義藝  術大師的背景,構成了一個既有挑戰性質,又有示範性質的強大存在。歷史,就在這種情況下大踏步地走出了中世紀。哐、哐、哐,腳步很重,腳印很深。但丁的面模供奉在他們家裡,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的蹤跡處處可見,大衛的雕像驕傲地挺立著,人的光輝已開始照亮那一條條堅硬的小方塊石子鋪成的狹窄巷道。儘管當時的佛羅倫斯還沒有產生深刻的近代思想家,但這座城市卻為近代歐洲奠定了基石。  在中國的歷史轉型期,總是很難看到權力資源、財富資源和文化資源的良性集結。中國的社  會改革者們更多地想到剝奪,這種剝奪即便包含正義,也容易使歷史轉型在搖擺晃蕩中降低了等級。  這中間,最關鍵的是文化資源。美第奇家族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出色,他們不是把文化創造的  權力緊握在自己手上隨意佈施,而是以最虔誠的態度去尋找真正的創造者。他們對於一代藝術家的發掘、培養、傳揚、保護,使新思想變得感性,使新時代變得美麗。  這座城市的市民長期追隨美第奇家族,而美第奇家族卻在追隨藝術大師,這兩度追隨,就完  成了一次關及人類的集體提升。  中國的一次次進步和轉型,都容易流於急功近利,忽略了新的精神文化基礎的建立,還誤以  為暫時犧牲文化是必要的代價。其實,社會轉型的成功關鍵,恰恰在於必須集中權力資源、財富資源和文化資源,一起開創一種新文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聯合報讀書人每周新書金榜(2002年2月)   金石堂最具影響力的書(2001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