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子多一點生命: 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

出版时间:2011-3-27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作者:朵特.席珀 Schipper, Dörte  页数:296  译者:唐薇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薦序  傳遞幸福的感覺  末期臨終病人需要什麼?  長期在安寧療護領域工作,宣導談論死亡,期待每個人對於自己未來有朝一日也將成為「末期臨終」病人的事實,做好準備;同時,也為現階段生命已將邁入終點的末期病人努力,透過醫療團隊的專業協助,提供病人與家屬最合適的照顧。  安寧療護強調身心靈的全人照顧,每一個人在身體受到疾病症狀或疼痛的干擾時,一定也會影響心理與靈性的平安程度,遑論是末期病人。唯有提供具品質的身體舒適照顧,才能帶出心理問題的談論與調適,進一步去尋求此生所為何來,此後往哪裡去的生命意義與靈性層次的問題。  吃,是生理需求中最基本的一環;對台灣人來說,更是代表一切精力的來源。許多的病人在末期時,因著食慾減退或疾病因素,而食不下嚥,看在家屬的眼中,實是著急而難以忍受的。對照顧者而言,眼見病人所受疾病的苦,往往無能為力,因此格外期待盡其所能做好一切生活的照顧,如特別在病人的食物準備上下功夫。一方面,用心研究什麼樣的食物對病人最好、最營養;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感受到稍有能力來分擔或緩解病人的苦。  然而,由於病人的病狀,往往因食難下嚥而不易成全照顧者的美意;面對被拒絕、或是自己如此辛苦付出,卻只換來病人一口即拒的結果,照顧者也甚覺委曲。因此,進食與否,常常成為病人與家屬心中不斷拉扯的難題。  二○一○年某次在一電視台節目錄影的當下,巧遇傅培梅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乍聽聞「傅培梅」老師三個字,腦海中浮現年幼時在電視上看到的「傅培梅時間」節目,傅老師巧妙地將一些看似平凡無奇的食材,經過巧手與廚藝,化成一道又一道美味的佳餚,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味蕾被挑動彷彿聞到棚內美食的滋味。烹飪是一門藝術,也需要天分,即便相同的食材、相同的食譜,仍然能夠煮出不同的風味與感覺。  當傅培梅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表達有意為臨終的病人做公益服務時,我在腦海中首次將安寧療護與廚藝,這看似完全搭不上線的兩個領域扣在一起。什麼是我們共同的信念?正是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正如本書中的主角大廚,因擅於料理美食羸得尊敬與名聲,卻在安寧病房的服務中,找到了身為廚師的意義與不凡之處。對於末期病人來說,即便生命將逝、此生的旅程即將結束,但身體、心理、靈性上需求的滿足,並不因身體的孱弱而消逝。尤其,一頓能夠勾起記憶中幸福滋味的餐食,口腹的需要與被愛的感受,即使一口便已滿足。  我們共同在尋找與努力的,不過就是為末期臨終的病人,傳遞那份被愛與幸福的感覺!  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張嘉芳                

内容概要

  我們雖然無法替生命多添一點日子,   卻能賦予日子多一點生命。   一個廚師的慧心善意、幽默達觀,再添上無限量供應的美食巧思,   給了一群面臨生死交界的臨終病患,此生最後與最真的溫情與感動!   用一生的美味,陪你到最後!   烏普雷希特曾是任職於高級米其林餐廳的優秀廚師,卻在前途似錦的事業高峰放棄一切,進入了一家照顧臨終病患的「燈塔」安寧照護中心,為這些回天乏術的病人烹煮美味的三餐,而且一待就是十一年。不管是牛排、紅酒燉雞或李子優格,只要病人想吃的東西,他都竭盡心思地發揮精湛廚藝與創意,以滿足他們所求幾希的口腹之慾。   隨著病人相繼離世,每次的相處雖然短暫,但烏普雷希特除了為他們料理各種人間佳餚,他耐心、真誠、達觀的態度,也打開了許多病患緊閉的心門,為他們帶來許多歡愉時光,透過美食獲得心靈的療癒和撫慰。烏普雷希特則感恩自己何其有幸,能與這些病人相遇,每個病人和他們的家屬,都代表著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帶給他永難磨滅的感動記憶,也讓我們深切體悟到人情的真誠與美好、生命的溫暖與尊嚴……   這是一個發生在德國的真實故事,新聞記者朵特.席珀先是拍攝成紀錄片「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並榮獲德國記者協會頒發最具權威的新聞獎「艾力希卡拉布登獎」,爾後便著手完成這本書,在德國和歐洲引發熱烈迴響,深受矚目,相繼被翻譯成法語、義大利語、丹麥語等十幾種語言。

作者简介

  朵特·席珀 (Dorte Schipper)  1960年生於德國,在科隆長大,現居漢堡。於漢堡完成學業後,便展開了記者生涯,後來進入WDR電視台,以拍攝紀錄片和深入新聞報導在業界享譽盛名。2009年和同事葛歐格.彼得森以紀錄片「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榮獲德國漢堡記者協會頒發的「埃里希.克拉邦德」獎,這是德國史上最悠久、最重要的記者獎項之一。《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就是由這部紀錄片改編寫成的作品。      譯者介紹唐薇  1972年生於台灣,在北投長大,現居柏林。譯作遍及文學、小說、劇本、電影和時尚。現任台北國際書展基金會德國文化出版活動策展人及「文建會台德文學交流計畫」顧問。譯作有尤麗.策《物理屬於相愛的人》,克萊斯特《海布龍城的凱西》,夏洛特.羅奇《潮溼地帶》等。曾多次獲邀前往德國,擔任「柏林文學協會」駐會翻譯家、出席國際翻譯研討會及參與國際文學節等。

书籍目录

推薦序 傳遞幸福的感覺  張嘉芳Chapter 01 記憶的氣味Chapter 02 安全與尊嚴Chapter 03 我吃,故我在Chapter 04 道別的燭光 Chapter 05 大廚的選擇Chapter 06 Last ChristmasChapter 07 樂觀與悲觀Chapter 08 廚房外的生活Chapter 09 獨行之路Chapter 10 向生命學習Chapter 11 沒有人孤單Epilogue  送行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記憶的氣味】  我常聽人說:「廚師去臨終病房能做什麼呢?還不如一位牧師哩!」  儘管這種說法沒什麼道理,但除非親身經歷,否則自然難以理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正所謂:「吃吃喝喝乃人生樂事。」當人聞到各式各樣的氣味,無論是焗烤的焦香,或是烹飪飄出的濃郁香氣,總能教人雀躍不已,它喚起的是一種「家」的記憶。對於瀕死邊緣的病人而言,這代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常態」的一部分,就像在汪洋裡發現一條船,這兒的日子因此變得好過一些。  我想,大家八成以為:我看待死亡、或者我面對死亡的態度,是面不改色、無動於衷。因此我才會常聽他們說:「就算哪天換你撒手人寰,你必然也能坦然面對。誰能像你一樣,經歷那麼多的生離死別?」  我則是一再告訴自己——並非如此。的確,在這裡,我見過很多人辭世。或許,這些經驗,使得我在談論死亡時,顯得意興闌珊;然而我並不知道,如果有一天,當我自己面對死亡時,我將如何應對。換言之:我並不知道自己死後,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想到自己某天終將死亡,我的恐懼,其實跟十一年前剛到此地工作時,沒什麼兩樣。認清這一點,至少可以讓自己免於自大。當然,偶爾從某間病房走出來時,我可能會啐上一句:「老天,為什麼人總是放不下?誰都看得出來,他就快死了……」這種態度其實很狂妄、自我——我們怎麼能夠認為,自己有權利判斷他人行為的對與錯呢?  有一天,我恐怕不再醒來,或將倒地而亡——想到這個畫面,我始終覺得非常詭異。要是我現在倒下,便再也參與不了任何事物,周遭的所有人少了我,該如何繼續過日子呢?  多麼詭異的想法呀!我的確有可能錯過一切。這種想法將阻礙我放下一切。或者,人會希望自己在將死之際,有機會開口大聲說:「不,我現在根本不想死,一點也不想!」  這也是一種自大的態度。彷彿人可以影響或決定時間點和過程,就像一切可以許願、然後實現!  身為廚師,我不在意人們吃了多少份量,我在意的,是自己能否實現人們的願望。就我來說:在臨終病房服務,是非常非常適合我的。這種工作方式,一直是我在尋找的。如果我能夠滿足一個臨終病人的期待,送上他引頸期盼的餐點,我便感覺到心滿意足。當你走進病房,問他一句:「好不好吃?」而他的眼睛發亮,對你說句:「真是太棒了!」  這就是最單純的享受。最純粹的享受。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惟陽 羅東聖母醫院消化系主治醫師  吳若權 名作家  吳恩文 中廣流行網節目主持人  孫 越 終身義工  張嘉芳 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  蔡穎卿 名作家  感動推薦(按姓氏筆劃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讓日子多一點生命: 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