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褚士瑩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書為褚士瑩轉型力作,自稱:「寫作多年來第一次寫這麼多自己」。 他從小的夢想是當農夫,可是台灣對教育的重視,卻讓他不得不走向成為一個對自己的生命沒有熱情的知識分子的道路。 就他而言,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透過旅行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後,決定怎麼為自己的人生踏出第二步,才是重要的。而他的第二步,就一腳踏進了NGO,並藉此得以實現內心對自然、農事的回歸。 但,這一步並非一帆風順。 在這個每個人都想當專家、成為權威的時代,他發現在農業中,重視人竟然比技術更重要!一個完全不懂農事的城市人,要怎麼用農業,去感動語言、文化都完全不同的農人?心理學中傾聽的技巧,要怎麼用在傾聽大自然,然後知道如何幫助土地發揮力量?一旦有了一點成果以後,又要如何藉著公益旅行,去感動原本不在乎的人?這些都是學校沒有教的事。 更糟的是,他發現過往學習的知識,不但不是助力,甚至成為阻擋他看清前方道路的阻力,於是他開始Unlearning──拋棄所學知識與舊有習慣,以成為一個接近自己所喜歡的人為目標,停止跟其他人的競爭與比較,讓自己透過從事NGO的工作,重新回到當一個農夫的夢想道路上……在緬甸的有機農場,他終於像學會後空翻那樣,做了一個人生很棒的逆轉!
作者简介
褚士瑩,念過臺灣大學政治系、開羅AUC大學新聞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曾在美國高科技產業擔任管理顧問;現任非政府組織(NGO)顧問、臺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 十六歲的時候,一天,爸爸跟他說:「兒子啊!你該經濟獨立了!」第二天,他就搬出家門。大學聯考前一天晚上,他還在麵攤洗碗,因為,不打工,就沒有飯吃。他自臺大畢業的同時,也在埃及念完了學位。二十幾歲,靠著打工攢錢,他遊歷了八、九十個國家。 有一天,他驚覺到,如果環遊世界的結果,是讓自己變得對貧窮無感,對乞丐視若無睹的話,那麼,繼續旅遊的意義何在?因此,他給了自己一個期限––三十歲。三十歲一到,就要義無反顧的走入NGO工作者的道路了。他是個旅行作家,出了三十幾本書,演講過幾百場次,拍過廣告,主持過節目,也曾在外商高科技公司擔任管理工作,扮演過很多角色,一度覺得好像什麼都可以做,但就是不能作自己。但在緬甸有機農場,他重新起步,學習過美好的人生,而不是過著滿足他人期待的生活,這中間經過了很多的學習,但是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放棄。2010年開始,投入許多時間精力,帶著國際志工到緬甸的有機農場去做公益旅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我的「龍貓森林」 六塊錢的意義 弄曼農場,我的「龍貓森林」 第二章:我的志願 我的志願 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 謝謝你歧視我 我愛荷蘭王妃 第三章:一腳踏進NGO 一個期限 三個功課 世界是一間巨大的迪士尼樂園 白衣天使的天使 「小親切」與「大好人」 第四章:學習與迷惑 沖掉你的廁紙! 北極電工 Unlearning:拋棄舊習慣比學習更困難 免費的午餐 零元的公益 第五章:農場給我的五堂課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第三堂課 第四堂課 第五堂課 第六章:公益旅行 鑽石與婚姻 農場的三天 理想的公益旅行 第七章:三個Unlearning的決定 人比技術重要 農業也能感動人 前往以色列 以色列的有機農業之父 我們要哪一種農業?
章节摘录
■Unlearning:拋棄舊習慣比學習更困難 我常常舉一個例子:很多人覺得環遊世界必須是有錢人才能辦到,所以每次我問:一張有效期一年、環遊世界的RTW機票大概多少錢?多數人不是講不出來,要不然就是講出一個天文數字,所以當他們知道只要新臺幣六萬多元就可以買到RTW機票時,都吃驚得不得了,也立刻改變了「環遊世界=富豪」的看法。這個資訊,任何想知道的人都可以輕易取得,但是大多數人連詢問的勇氣都沒有,就把自己歸在「不可能」的陣營。 Unlearning,英漢字典上的定義是拋棄。拋棄的不是有形的東西,而是丟棄所學的知識、拋棄舊習慣。 在NGO的領域裡,我不但要常常提醒自己Unlearning,也要幫助跟我一起工作的夥伴Unlearning。 比如說,NGO的專業工作者,每到一個地方,通常會帶著一套過去的經驗或訓練留下來的想法,決定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到了當地以後就開始像騰雲駕霧而來的觀世音菩薩般,一手拿著楊枝,一手拿著水瓶,從天上灑著手上的資源,抱著救苦救難的心情,看到世間如螞蟻般的蒼生得救就開心,看到受苦的蒼生就哀傷。久而久之,還發展出一套道理,在國際研討會上到處去演說。 這樣的作法,在國際NGO中相當普遍。抱著「專款專用」這個正確答案,所以不符合科目的計畫,無論多麼值得做,也絕不考慮;抱著「年度預算」這個正確答案,所以按時間把錢花完才是美德,即使跟現實脫節也無妨,重要的是受益人能跟合作夥伴「對號入座」,於是製造出很多很會寫企劃書要錢,卻不知民間疾苦的Project Manager。但是,如果一個獎學金的計畫,只讓全家唯一在學的孩子能夠豐衣足食,家裡的其他十個老少成員因不符計畫幫助對象,所以通通被拒於慈善的門外,這樣的學生仍然必須中輟去當童工,幫助家計。依常識判斷,誰都知道計畫不合實際,但是從計劃的角度來看,卻只看到一個有獎學金拿,卻還不知珍惜的壞孩子。 如果一個消滅寄生蟲的學童健康計畫,預算都放在學校,就算學校裡每個學生每個月都按時吃藥,但是其他家人因資格不符,沒有同步服藥,所以寄生蟲仍然不斷在家庭中交互感染,結果是花了大錢的計畫卻毫無成果,但是負責人卻可以自豪的說:「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又如果一個教育計畫,為了提升學生的程度,重金採購各種高科技的多媒體教學器材和軟體,成效卻不好,Project Manager只能寫報告,推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