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時報出版社 作者:釋證嚴
内容概要
因為有禮,人生得以美化;因為有禮,社會才能祥和。期待人人懂理行禮,做個身心具美的人;祝福人人克己復禮,共同成就禮儀社會。
自2006年夏季起,證嚴上人屢屢開示禮儀之重要,及禮儀與生活、教育、修行等各方面的關聯性。對於佛弟子而言,禮儀現之於行為而成諸種威儀;於社會大眾而言,禮儀現之於行為而成為人倫基礎、生活規矩。書中附有示範的威儀影碟及圖像圖解,令人得見威儀之美,希望建立一個知禮和諧的人生及社會。
近年來臺灣社會,四處呈現出脫序的現象,這都是缺少了「禮儀」薰陶所致。時代的進步,禮的「內容」不免有所調整,但是禮的「精神」應是常新不變的,慈濟的「創新」實為「復古」,無非要以虔誠的心,回復人性純真純善純美,再回到從前知禮守禮、我為人人的社會。
精神理念是骨,也要有「實踐」為血肉,才能塑造內外兼美的美儀。本書特別收錄了「四威儀」示範照片與影片光碟,提供大眾觀摩學習。期待人人具足威儀之美,呈現社會整體美感。
--釋證嚴
禮之體──證嚴法師談禮儀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責任。
例如父母親,在家庭就要盡好為人父、為人母的本分;
若是年輕人,就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用功讀書,
這些都是身為父母、為人子女、做學生應有的本分。
因此守本分就是正名分,守本分就是有禮、懂禮、行禮的表現。
禮不但是做人的本分,也可美化我們的人生。
如果希望社會很純真、樸素、端正--
要先從個人的形象、穿著來表達,個人的禮節儀容是很重要。
恭敬心是禮最重要的核心,不論夫妻相處、父子相敬、人人互敬,
因為心中有敬,所以懂得禮讓。如果心中對人人都有「恭敬心」,
就會時時自我管理服裝儀容和行為舉止,自重而重人;
心中有敬,就會尊重別人,彼此禮讓互愛;
心中有敬,就會尊重老師,教育人文就能夠呈現出來。
如果人人懂得「毋不敬」的道理,人人心中都有恭敬心,
自然事事都為能對方著想,社會也就一片祥和安寧。
慈濟已邁向國際化,法師慈勉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凝聚人人愛的力量,打造大愛地球村。
隨書附贈慈濟人示範「四威儀」禮儀光碟,期待人人具足威儀之美,呈現社會整體美感。
书籍目录
序文──回歸禮儀社會
禮之體──禮儀三十五講
禮之用──威儀八談
附錄──威儀之美
◎學佛行儀
◎食的威儀
◎四威儀
◎衣的威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