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佛洛伊德的「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

出版时间:2008-4-25  出版社:五南  作者:宋卓琦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書是英文版「當代佛洛伊德:轉捩點與關鍵議題」叢書之一,由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出版。此叢書的毎一本都提出佛洛伊德的某一篇論文,以及主要精神分析教師與分析師們的論述,這些教師與分析師們來自不同的理論背景與地區,所強調的重點也不相同。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1) 》從諸如認同、自我理想的變遷之類內在精神歷程的角度,將團體生活對於個體的內在涵義戲劇化,開啟了精神分析理論的新方向。在精神分析理論從一人到兩人心理學的過渡時期,本文讓人們想起佛洛伊德本身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轉向。這部作品還有更廣大的意義:佛洛伊德對於團體認同的根源、恐慌與狂熱主義,以及個體對於領導者的順從進行了分析,在擾攘的二十世紀,這些分析越來越讓人信服。

作者简介

●DIDIER ANZIEU
●ROBERT CAPER
●CLÁUDIO LAKS EIZIRIK
●ERNST FLAZEDER
●YOLANDA GAMPEL
●ANDRE E. HAYNAL
●JOHN KERR
●ETHEL SPECTOR PERSON
●ABRAHAM ZALEZNIK
--校閱者簡介--
●宋卓琦
現任:居善醫院精神專科醫師
兼任衛生署立桃園療養院約聘指導醫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講師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合格督導
經歷:曾於美國紐約接受精神分析,及參加EGPS團體心理治療訓練課程
--譯者簡介--
●楊大和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
臺灣臨床心理學會與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組博士生
譯作:譯有心理學相關著作十餘種
●李雅文
現任:諮商心理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陳秀卿
現任:臺灣新店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諮商與臨床組碩士
曾任:臺灣新竹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兼任講師
南投區心理衛生服務中心諮商輔導員
譯作:變態心理學(五南)、自殺衡鑑實務(五南)
●范鈞傑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醫師
●呂思姍
現任:桃園敏盛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臺電聯合診所身心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中央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1)》文本
John Kerr 著/楊大和譯
第二部分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討論
佛洛伊德的群體心理學背景、意義與影響
Didier Anzieu 著/李雅文譯
群體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群體
Robert Caper 著/李雅文譯
複雜組織中的權力與領導力
Abraham Zaleznik 著/陳秀卿譯
群體和狂熱主義
Andre E. Haynal 著/陳秀卿譯
群體心理學、社會與群眾:與社會暴力受害者一同工作
Yolanda Gampel 著/范鈞傑譯
佛洛伊德之群體心理學、精神分析和文化
Cláudio Laks Eizirik 著/呂思姍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論佛洛伊德的「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1921年,弗洛伊德发表了《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它的主题是说明集体心理学的本质。
      弗洛伊德开篇就提出了几个极具洞察力的问题:如果有这样一门心理学,它旨在研究个人的气质、他的本能冲动、他的动机和目的,以及他的行为和他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假如这样一门心理学已经彻底完成了它的任务,它把它的全部研究对象及其内在联系都搞清楚了,这时它会突然发现,自己还面临一个尚未解决的新任务。这就是,它必须解释一下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它已经理解了的那个人,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其思想、感觉和行为会采取一种完全出乎先前预料的方式。这个特定的条件是:他置身于已具备“心理集体”的特征的一群人之中。那么,这个“集体”是什么?它是如何获得对这个个人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大的决定性影响的能力的?它在这个人身上所造成的心理变化的性质是什么?
      一个最显著的集体心理学现象是:当一个人处在某个集体中时,他会丧失自己原来的性格特点。他会变得感情用事、责任心下降、良心消失、智能减退。他身上原来被压抑着的那些无意识本能现在统统得到释放,会使他干出一些以前不会干、或者不敢干的事情,这些行为是不符合他原来的性格的。
      以往研究集体心理学的专家,为了说明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一直在寻找构成集体的关键因素,认为惟有它才是使个人进入集体后会出现诸如此类现象的原因。可是,弗洛伊德认为,他们在寻找这个关键因素时却走错的方向,因而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
      他指出,真正的方向应该是着眼于集体中领袖与个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爱的联系”,用弗洛伊德的专门术语说,是“力比多联系”。这种爱虽然不是以两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但它仍属于性本能冲动的表现。
      弗洛伊德以两种人为构成的集体——教会和军队为例进行分析,他说:它们的成员都具有同样的错觉,认为自己有一个头领。这个头领对这个集体中的所有个人都施以平等的爱。任何事情都要依赖这样的错觉。假如这样的错觉消失了,那么只要外部力量允许,无论是教会还是军队都难免解体。
      在弗洛伊德看来,爱的核心是性爱,此外还包括对双亲、对子女、对朋友的爱,以及对某一抽象观念的爱。后一类爱也同性爱一样是性本能冲动的表现,只是它们原来的那种要求两性结合的目的被转移了,或被抑制了。因此,性本能其实分作两类:一类是其目的未受抑制的,一类是其目的受到抑制的。而在一个集体中把众多个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正是这后一类性本能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联系。
      最后,弗洛伊德指出:人是一种部落动物,是生活在一个有一个首领的部落中的个体动物。也许,对强有力的领袖的呼唤和盲从,一直就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它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周而复始的悲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