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思想編委會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兩百多年前,當歐洲的舊體制正在崩潰、「現代」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逐漸成形之際,「自由、平等、博愛」三個理念一氣呵成,凝聚體現了整個時代的嚮往。但歷史演變弄人,這個口號所包容的一體社會理想,後來卻分化崩離,蛻變成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套意識型態,彼此呈現水火之勢。
這套理念之所以分化,關鍵在於有一個龐大的、具決定性力量的歷史結構──資本主義──必須面對,可是面對的方式卻有兩種迥異的可能。自由主義有條件地接受了資本主義的多數制度前提,而社會主義卻相信必須推翻資本主義。如今,經過了上百年的爭鬥,資本主義依然健在甚至益形壯大,不過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反而雙雙陷入危機:蘇東的崩潰與中國的轉向,說明了社會主義傳統有先天性的盲點;而自由主義遭放任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鵲巢鳩佔,也顯示自由主義的價值意識不夠明確清晰。這兩種政治傳統有必要相互參考,重新認識資本主義的功過與動力,也重新整理「自由、平等、博愛」這套理念的現代含意。
歷史上,「社會民主主義」曾經特別有意識地想維持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有機結合,後來遂演成資本主義體制之下實行多黨民主、社會保障的福利國家。在西方,當蘇東式國家社會主義結束之後,社會民主對某些殘存的左派似乎是僅餘的選項。在中國,近年也有人在呼籲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轉化為社會民主主義。即便在台灣,雖然多年以來視社會主義為禁忌,但只要統獨這個雞肋爭議聲勢稍斂,便不乏有人想像社會民主或者「第三條路」。類此的發展,要求我們不僅去思考社會民主,也要思考整個社會主義傳統、包括它對內與馬克思主義、對外與自由主義的關係。
因此,本期《思想》的「社會主義的想像」專輯,有著很重要的時機背景。張君勱學會延續已經解散的中國民主社會黨香火,對社會民主自然關切,熱心幫助本刊規劃了這個專題。不過,社會主義所指不限於社會民主;在這個專輯的五篇文章之外,讀者會發現,本期「曹天予與民主社會主義」欄下的三篇文章,以及陳信行先生對前期《思想》上陳明忠先生訪談的回應,也都直接介入了社會民主、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以及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參照可能性等嚴肅議題。不難理解,只要資本主義存在一天,社會主義就不會喪失存在的理由。問題是:它說得清楚自己存在的理由嗎?分辨得出自己該以甚麼形式存在嗎?依據現實條件、但是又不為現實條件所侷限地回答這些問題,即構成了社會主義的「想像」。
可以預期,既然涉及「社會主義」這樣敏感的議題,各方對本期這些文章的反應會多采多姿、甚至難免激烈高亢。我們很歡迎大家參與討論、相互攻錯。但不容諱言,歷來左派內部的爭論──從馬克思本人一直到今天的各路理論家──不時會陷入一種以「正確」自居、以「反動」誣人的窠臼,十分不健康。而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爭論,也往往以區分敵我為尚,少了一份包容心態與學習的欲望。本期陳信行先生對陳明忠先生的回應,雖然不惜以「毛派」這個引人側目的頭銜自許,卻既不失對前輩的尊敬,又表現了對自己信念的堅持,這種兼顧尊重與原則的爭論倫理,值得推許。我們自然還希望,社會主義之外的其他立場與意見,也願意各抒己見,彼此參考和理解。
必須指出,本期茨仁夏加和錢理群兩位先生關於西藏問題的文章,以及許德發先生關於馬來西亞華人處境的分析,都涉及了今年發生的事件,目前正在進行中,未來也還會有新的發展,極具現實意義。(馬國最近的「華人寄居論」風波,即為一例。)但在思想層面,兩篇文章都涉及了國族認同以及包容差異這兩項具有高度普世性的難題,值得台灣乃至於整個華人世界參考。
最後,身為編輯,我們要強調,「拓展視野」是本刊的夙願。在這個意義上,陳相因小姐紀念索忍尼辛、單德興先生訪問哈金、廖美小姐從兩個面向呈現戲劇史的發展軌跡、以及林濁水先生挖掘奚淞畫作中「時間」與「平淡」兩項旨趣,均幫助本刊開拓了一些此前較為疏忽的面向,讓所謂的「思想」不以觀念的邏輯論述為限,反而延伸到其他形式、媒介的呈現、深入到更為細緻敏感的藝術與文學世界,取得豐富的內涵與表現。我們盼望類似的擴展延伸,能夠繼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