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里的宇宙

出版时间:2001 年 11 月 26 日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史蒂芬.霍金  页数:228  译者:葉李華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胡桃里的宇宙》是史蒂芬·霍金為其成名著作《時間簡史》在2001年寫的續篇。  它講述了現代物理學的歷史和原則。霍金試圖「將愛因斯坦的大統一理論和費恩曼的多重歷史觀點融入到一個能闡述宇宙中發生的一切事情的自洽的理論系統中」。  《胡桃里的宇宙》獲得了2002年的皇家自然社會科學書籍獎。它被看做是1988年出版的《時間簡史》的一個續集,使物理學的最新發展為公眾所知。 

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現任劍橋大學教授,一般人對他最知道的,大概是發現黑洞也會釋出輻射和著有《時間簡史》。他當然是當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已成為一個傳奇。

章节摘录

  相對論簡史  相對論推導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果,那就是質量與能量的關係。「光速在任何人看來都一樣」這個假設,隱含了任何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的結論。假如你利用能量使物體加速,無論是基本粒子或太空船,它的質量都會增加,使它愈來愈難繼續加速。你絕對不可能把物體加速到光速,因為那需要無限大的能量。能量與質量是一體的兩面,這就是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圖1.7)。或許在所有的物理公式中,這是唯一家喻戶曉的一條。它使我們瞭解到,假如鈾原子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小的核(兩者的質量總和比鈾原子核輕一點),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參見第14頁,圖1.8)。  一九三九年,另一場世界大戰眼看就要爆發,幾位瞭解上述推論的科學家經過一番努力,說服了自認是和平主義者的愛因斯坦,請他在一封寫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上簽名,信中力主美國應該開始核武的研究。這封信催生了「曼哈坦計畫」,最後導致一九四五年廣島和長崎遭到原子彈攻擊。有些人將原子彈的罪孽算到愛因斯坦頭上,因為是他發現了質量與能量的關係,可是這就好像由於牛頓發現了重力,而將墜機事件一律歸咎於他。愛因斯坦本人並未參與曼哈坦計畫,投彈的消息更是令他大感震驚。  一九〇五年,發表了幾篇驚天動地的論文之後,愛因斯坦隨即在科學界揚名立萬。不過直到一九〇九年,他才在蘇黎世大學獲得一個教職,讓他得以離開瑞士專利局。兩年後,他跳槽到布拉格的一所大學,卻在一九一二年又回到蘇黎世,這次是任教於聯邦工藝學院。當時歐洲各地瀰漫著反猶太主義,連校園裡也無法倖免,不過沒關係,如今他已是熾手可熱的學術明星。從維也納到猶翠特,許多大學都對他招手,他卻選擇進入柏林的「普魯士科學院」擔任研究員,因為這個職位沒有教書的義務。他於一九一四年四月搬到柏林,妻子和兩個兒子也很快搬來團聚。然而這段婚姻已經出現裂痕,妻兒不久便回到蘇黎世。雖然他偶爾會去探望他們,夫妻倆最後還是離婚了。後來,愛因斯坦娶了同住在柏林的表姊愛爾莎。第一次大戰期間,愛因斯坦過著單身生活、沒有任何家累,或許是他這幾年間學術成就如此豐碩的原因之一。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胡桃里的宇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