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 作者:吴发科
内容概要
《心理健康专题探究与实践(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简介:《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课程》系列从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以至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出发,有别于补救性的心理咨询治疗,以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基点,展开内容的组织、课程的设计、理论的分析、案例的呈现等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系统性。丛书围绕着“教师”这一核心,从理论提升、心理调适、教学实操、科研实践等四个层面给予详尽的指引,构成了一个有利于中小学心理教师以至全体教师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有机整体。第二,针对性。“教师心理保健”针对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问题,充分考虑了“教师”这一角色作为独立个体的教书育人需要;而“学生团体心理训练”则针对中小学生作为群体一员的社会基本属性,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和纠正偏差行为的团体心理训练;针对心理健康教学资源缺乏,填补学生发展性心理的实训教学空白,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心理缝康主题教学”提供了自信心、注意力、意志等多种发展性心理品质的课程方案。第三,灵活性。如,A证、B证、C证培训教程,根据心理教师三级培训、分级上岗的具体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予以层次性的划分,帮助不同学力的心理教师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课程》系列的出版,是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教育成果的展示,她将对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运行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对推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深入和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经济发达地区职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建立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探讨正确对待“比”——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职校学生学习障碍案例分析职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市×中学学生网络品德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初一心理知识课中加强学生参与性培养健康心理的实验研究报告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验报告关于观点采择的研究综述小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重点初中男女生同伴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的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普宁市青少年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阳江市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多元智能理论启动班级管理——对学生厌学的心理辅导浅谈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从“归因”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来自“韦纳归因理论”的启示浅谈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家长如何对高中孩子进行异性交往辅导互联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合理情绪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将考试进行到底——考试焦虑团体辅导的实践和总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学生行为习惯矫正辅导记实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辅导与教育对策情绪障碍儿童的个案分析报告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个案研究以“情”温暖用“心”指导——浅谈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现状调查及其学校教育的思考富裕家庭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问题及影响因素浅析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父母教育方式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探究论新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实效性运用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生心理教育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研究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探析压力下的呐喊——谈职校教师心理压力及调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章节摘录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吴发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的认识要到位,理解要全面。因为,认识不到位则推动不力,理解有偏差则实施不规范,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作用的评价,不是从它在排除少数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作用来片面评价,而是要从它在学校教育中的整体作用来全面评价。几年来,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充分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了五大作用: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作用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中起着核心作用。人才质量优劣的评价,不能以“在学期间”和“书本知识考试成绩”的坐标体系来衡量,而是要用“未来发展需要”和“适应社会竞争”的坐标体系来衡量。1.从“未来发展需要”的角度看问题今天的中小学生,十年以后所面对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又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今天的中小学生,十年以后靠什么来适应社会,去谋生发展,去参与社会竞争?归根结底靠的是两方面素质:“知识技能素质”和“良好个性素养”。就学生个体而言,这两方面素质是生存的基点,好比飞机的两个机翼,火车奔跑的两条铁轨,缺一不可。从未来发展需要的观点看,“良好个性素养”更加重要:可以想象,未来社会人才济济,现代知识人人有,大学文凭满天飞,今天的中小学生,要靠“知识技能素质”去获得一张“准入社会生存”的大学文凭,这并不困难,而要靠“良好个性素养”去获得一张“适应未来发展”的竞争文凭,那就不很容易。因此,“良好个性素养”是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人才培养不能忽视对“良好个性素养”的教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