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自我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作者:克冰  页数:215  字数:147000  

前言

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人类怀着极大的好奇认识世界,又模仿上帝的创造而创造理想的世界,并怀着极大的喜悦欣赏自己的创造,这便有了艺术,有了审美活动。    最早的艺术概念,其实就是将自然改造为非自然,使自然人化,或者说创造第二自然。亚里士多德说:“一般说来,艺术有些是完成自然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有些则是模仿自然。”(《物理学》)原始人将自然的石块打造成石斧,即为“实现自然不能实现的东西”。同样,先民们将动物的牙骨穿成串戴在脖子上,也是“实现自然不能实现的东西”。而在洞壁上涂画追猎的野兽,便是“模仿自然”。这些都是最早的艺术。所以,在古代希腊语中,艺术一词泛指人工制作,并不区分实用的制作和审美的制作。    人类一开始生活就有了艺术。艺术从一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精辟地研究了原始民族的艺术,描述了原始民族的人体装饰、用具装潢,以及造型艺术、舞蹈、诗歌、音乐等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它们既具有日常生活的某种实用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审美作用。    直到18世纪,美的艺术才与实用艺术从概念上区分开来,这是因为人们在满足日常生活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明确地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从而为纯粹审美的艺术划分出一个独立的专门领域。但是,这并未在实际中将艺术与日常生活彻底分离。    艺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古今亦然。这是因为人非草木,亦非动物,他活着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活得愉快、美好,因而他在创造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总是尽可能地美化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爱美是人的本性。即使中国之贫穷如喜儿者,过年时节也要贴贴窗花,扎根红头绳——虽然这很简单,却也不失为艺术性的装饰,也是对生活的美化。有人认为,只是在今天,只是在现代消费社会和传媒发展的背景下,才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审美化了,这恐怕是与实情不符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对实用目的的追求中,总是伴随着对审美的要求,即要求装饰生活用品,美化生活环境。不过,这种装饰和美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用,而只有忽视它们的实用性的时候,即在仅仅专注或欣赏它们的形式的时候,它们才临时成为审美的。比如如今颇为时尚的汽车,人们在购买它时首先考虑的是实用性,即它的功能,考虑它的功能与价格的比率,在满足了这一条件后才想到它的形式——美观,除非购买者不是为了使用。而一旦生活用品不再考虑其使用价值,仅仅以其形式为目的,那么它也就不再是真正的生活用品,而成了某种观赏物。    另一方面,纯艺术品如果不是审美地对待它,它也就临时成了普通的物品。对于搬运工来说,他搬运雕像或油画与搬运其他物品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某些艺术收藏者来说,他们收藏艺术品与购买股票是一回事,只是觉得收藏艺术品可能有更大、更可靠的经济收益。对于欧洲的一些贵族来说,他们的沙龙或走廊中所挂的名画,主要是显耀他们的身份、地位,只有他们真正驻足静观这些画时,这些画才作为艺术品呈现在他们面前。    有人说,由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审美化,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问没有了界限。其实恰好相反,如果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文化当作日常消费,越来越把艺术与实用目的联系在一起,那么,这恰恰拉大了“大众文化”与“高雅艺术”即美的艺术之间的距离。“大众”沉醉于经济利益或肉体侠感的实用消费中,而美的艺术成了“小众”的精神天地。如果在帕瓦罗蒂的演唱会上席地玩牌,似乎“高雅”与“大众”没有了界限,但这时他却既没有欣赏艺术,也没有“消费”艺术,所以也就不存在界限与无界限的问题。    美的艺术,是人类一种自由的精神创造。审美,是人类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二者都摆脱了日常生活实际利害的束缚,使精神获得自由。因此,艺术总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时,就要求精神的自由释放;当人们被日常生活劳累之后,就希望超越现实,使精神获得解放。在艺术的世界中,人们会忽然发现某种现实中尚不存在的新的存在方式。在审美的世界中,人们重新找到r自我的可能性,重新与本真的自我相遇。    这种审美的精神自由,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存在方式和生存状态。因而,当人类被斤斤计较的物质利益和无止境地追求肉体欲望的现代社会折磨得疲惫不堪而不自知的时候,海德格尔呼吁“诗意地栖居”。    2008年6月15日    于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容概要

克冰编著的《倾听自我》内容介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对实用目的的追求中,总是伴随着对审美的要求,即要求装饰生活用品,美化生活环境。不过,这种装饰和美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用,而只有忽视它们的实用性的时候,即在仅仅专注或欣赏它们的形式的时候,它们才临时成为审美的。比如如今颇为时尚的汽车,人们在购买它时首先考虑的是实用性,即它的功能,考虑它的功能与价格的比率,在满足了这一条件后才想到它的形式——美观,除非购买者不是为了使用。而一旦生活用品不再考虑其使用价值,仅仅以其形式为目的,那么它也就不再是真正的生活用品,而成了某种观赏物。一起来翻阅《倾听自我》吧!

作者简介

克冰,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西方文学散论》,主编《外国文学简明教程》,译有《莱蒙托夫》、《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阿·康·托尔斯泰诗选》。另有作品集《阿尔斯楞的眼睛——闲情集》、诗集《玫瑰与锁链》、长篇小说集《青青子衿》。

书籍目录

“珍珠般晶莹剔透的青春岁月”
旭日阳刚与音乐
一本印象极深的书
阿Q其实很“圆形”
阿Q的白日梦
焦大与林妹妹
秦可卿就是秦可卿
象丑牛的《牲人祭》
《小芳》的诉说
啊,那弯弯的月亮
说话的画
向日葵与油菜花
《雀之灵》与《两棵树》
林怀民的《红楼梦》
《黄土地》印象
徐策跑城
狗的脸比岁月
“当以色列逃出埃及……”
“Humanism”与“What a piece of work is man”
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
艺术与技术
艺术与行为
亚里士多德的退步
艺术的目的是认识人的心灵
写作是不及物动词
艺术家——专横意志的驯服工具
作者意图与作品世界
明晰与朦胧。 生活模仿艺术
艺术反映观看者
反常化与艺术发展
艺术与Ideology
从美的艺术到实用艺术
生态学、原生态与艺术
典型化
民族的与世界的
三一律
“审丑”——一个费解的概念
美与丑
狂欢与沉默
文以气为主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造境”与“写境”
其人其诗
大音希声
鱼与筌
丝、竹与肉
音乐与肉昧
诗者,志之所之也
榛楛之勿剪
可永雪先生与《史记》
王晓平君的《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

章节摘录

一件小小的事,作者能写得那样动人,却并没用华丽的辞藻,优美的形容,浓墨重彩的渲染。文章不长,通篇文字于千净净,简简单单。但就在这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生动,回荡着情感,跳动着一颗孩童的心。    后来,读了海明威,知道了海明威的“电文式”风格。众多的海明威研究者都把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电文式”风格混为一谈。其实。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就作品的整体说的。他在《午后之死》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说,作品包含的深层意蕴远远超出文字表面说出的东西,表面说出的只是大海中冰山露出水面的小小部分。换一种说法,就是less is more。而“电文式”风格则是指语言简洁、凝练,像电报文字一样不加多余的修饰,没有芜杂的描述,没有“大字眼”,力求言简意赅。即如英国作家赫·欧·贝茨所说,海明威是一个拿着一把板斧的人,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    《韬奋文集》就具有海明威“电文式”的简洁风格。    海明威的“电文式”风格主要是因他的记者工作养成的。海明威中学毕业后即做《星报》见习记者。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两次做战地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再次赴欧洲做战地记者。实地采访到的消息,用电报发回编辑部,而电文当然要求最大可能的简明,不容许有多余的字句。这便培养了海明威小说创作的“电文式”语言风格。    巧合的是,邹韬裔先生也曾是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不过,他不是因做记者而培养了“电文式”风格,他是从小培养了简洁的语言风格,为他后来当记者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谢林说:“在诗歌中,犹如在造型艺术中,素朴堪称至高无上者;古人中最卓越的艺术评论家哈利卡尔那索斯的狄奥尼西奥斯,形象地表述了《奥德修斯纪》中一处诗艺综合的成就:用他的话来说,这里都是司空见惯的用语,即使任何一个农夫或手工艺者都可以脱口而出。”(《艺术哲学》)诗如此,艺术如此,散文又何尝不可如此。《韬奋文集》的语言便素朴无华,平易近人,读来如朋友交谈,诚恳、亲切。    为文作诗,繁丽是美,华艳是美,朴实、简约、冲淡也都是美。    《韬奋文集》的文章很美,是一种简洁的美,一种朴素的美,一种平实中含有诗意的美,一种陶渊明式的“冲淡美”。P9-10

编辑推荐

克冰编著的《倾听自我》内容介绍:人类一开始生活就有了艺术。艺术从一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精辟地研究了原始民族的艺术,描述了原始民族的人体装饰、用具装潢,以及造型艺术、舞蹈、诗歌、音乐等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它们既具有日常生活的某种实用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审美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倾听自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