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样本(上.下)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周德文//吴比  
Tag标签:无  

前言

温州地灵人杰。1978年,一批悄然而起的个体工商户,顶着压力艰难起步,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市场风浪中觅商机。此后追求富裕生活和实现人生理想的温州人,逐渐加入创业大军,历经艰辛拼搏,渐成燎原之势,以致形成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效应——“温州模式”。但是,“温州模式”的产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公有制经济。在人们的意识中,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经济是划等号的。因而,领先一步走非公有制经济的温州,要排除这一固定的思维模式,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温州究竟姓“资”姓“社”,还是一直困扰着温州民营企业界人士的心头之“痛”。值得庆幸的是,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从中央到地方,仍有不少有识之士一直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鼓与呼。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十多年中,主政温州的党政领导干部,顶着压力和温州人民一起艰苦创业,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鞠躬尽瘁,终使温州“正名”,并形成现今声名遐迩的“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本书的第一作者,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周德文院长,虽然不是温州人,但在温州工作的机遇,使他有机会融入温州的改革开放。他以学者的视角,从宏观方面阐述了温州民营经济的成长经历;也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的身份,从微观方面来察看一个个早已熟悉的温州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剖析企业走过的创业道路和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因此,这本书,对想了解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脉络,解读“温州模式”,洞悉“温州精神”实质内容的人士来讲,是很值得一读的。现实很残酷,明天会更好。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造成的全球经济影响,无可避免地波及温州。温州的民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为有效地应对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温州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温州精神,已着手企业的创新、转型、升级。预计,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搏击出来的温州民营企业,凭借应对市场变化的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一定可以变危机为契机,化挑战为机遇,在新一轮的创业和博弈中,浴火重生。郑胜涛2010年11月1日

内容概要

  《中国样本:温州民营经济创业史(套装上下册)》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宏大视野,并以中国民营经济的样本“温州模式”来观照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不仅全方位梳理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了其快速崛起的成功因素,而且总结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指出了当前民营经济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与资本困惑。

作者简介

周德文,高级经济师、高级经营师、大学兼职教授,男,汉族,1961年7月出生。浙江江山人。民进会员。毕业于嘉兴学院,曾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杭州大学法学院深造,并被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选派,参加省社会主义学院浙江省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学习。曾任职于温州大学国际贸易系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现任职于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高级经济师。兼任:世界经济贸易联合促进会副会长、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研究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APEC中小企业联盟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民营经济研究与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商学院高级研究员、客座教授;民进温州市委副主委、温州市八届政协常委、温州市十届人大代表、财经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吴比,长期关注中国商业史和商业变迁。《奔腾入海:三十年民企风云人物沉浮史》、《大抄底》作者。

书籍目录

《中国样本:温州民营经济创业史(上卷)》目录:曙光乍现历史总是在欲扬先抑中前行,新事物则以试探者的角色努力挤进旧传统的生存空间,穷困的人们一夜之间确定了人生理想:如履薄冰的“八大王”无意间抓住了中国计划经济的软肋一五金产品供求渠道不畅通,于是快马扬鞭一路奔跑,却将彼此推进了是非的漩涡;12岁的周成建,将姐姐的嫁妆——缝纫机零件拆了一地,被父亲暴打了一顿。当时,他最大的愿望是当名裁缝;李云河悄悄试验中国农村第一次包产到户,竟然被划为右派分子,家破人散;22岁的余阿寿举债租下一间10平方米的店面,一天做三五双皮鞋;柳市第一家电器门市部在一片水果店的包围中出现,店主名叫吴迎春;胡成中带着姐姐给的200元钱,平生第一次乘上了开往长沙的火车;周庆治与高天乐同年高考,前者录入杭大历史系,同班同学中有日后最大的竞争对手宋卫平;后者则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温州师范学院数学专业。小人物小人物的因素潜移默化着大历史的走向,一样构成了温州气象万千的变革的经济主体:一段沸腾岁月的激扬故事,从“小人物”的探路开始:章华妹、张小泉、胡玉明、汪志骅……顺应趋势,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有据可考的个体户;国营企业副厂长郑秀康下海,双手过度疲劳,十个手指竞颤抖不止;“文革”时期被错判入狱四年,叶笃木被“无罪”释放,厄运后真的等到了春天;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在灶问大婶王碎奶的奔波下破土而出。一座城市的原罪光明行冰火两重天豪气冲天势不可挡的力量温州年金融大灾难夏天里的一把火喧哗与宁静寒流柳市之殇《中国样本:温州民营经济创业史(下卷)》目录:走出去海风裹挟着大洋彼岸的气息在瓯江口激荡,一股久违的清新扑面而来,让人陡生向往:季岳仁混上一艘开往巴西的货轮,尝尽辛酸,多年后,成为里约热内卢四大华商之一;三十出头的陈九松告别家人,远赴1300多公里外的西班牙,开始一段天马行空的人生旅程;林秋兰只身飞往巴黎,租了一间小阁楼,昼夜加工皮包;17岁的陈钱康选择去了美国,先在一家服装厂打工,利用业余时间到语言学校学英语;而张碎唐一家四口安顿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家庭旅馆,每天50美元的住宿费让他心疼不已;把公司开到美国的叶康松再次成为温州名人;李中坚和周大虎则不约而同地把打火机卖出国门。百舸争流风从南方来,许多思考来不及进行,便进入群体性的感慨和惊讶。激进、大胆的城市基因在每个温州人跳动的心中,如血脉般喷涌:柳市,胡万地辞去公职,成为私营企业“精益”开关厂厂长,面对媒体,“口出狂言”;虞锡龙,张利惠和吴宽刚把地摊摆到美国;蔡良勇则在法国做起手表生意;京城浙江村聚起十万温州人,温州货风行一时;陈鸿斌被一双模特脚上的鞋吸引;周成建开工生产风雪衣;王建波和黄伟在股市大发其财;冬天,金华到温州沿途的五个施工点同时响起爆破声,金温铁路开工。半边天交锋正本清源未来去往何处岁月无声悲喜交织的故事时代的晚上千禧年迷梦之颠嬗变躁动挣扎与伤痛绰影红尘显山露水潮扣温州涅槃后记:大救赎一些想要补充的话致谢

章节摘录

插图:所谓巅峰,就是当人一个转身,无论走哪个方向,就开始了下坡路。过去几年,当生意鼎盛时,“大王”们是整个城市最忙碌的活跃分子。突然,好时光不在,一场变故骤然降临。改革刚绽萌芽,远未如火如荼,匮乏的市场处处冒着商机,只要敢扛起经济大旗,给点阳光就能灿烂。从经济学角度看,“八大王”财富积累显得易如反掌。不过,对领跑者造成致命冲击,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不是市场规律,而是阴晴不定的政策。“大王”们身不由己卷入到一场风波之中,遭遇严重挫折。1982年1月11日和4月13日,国务院两次下发文件:“对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属于哪个单位,不论他的职务高低,都要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允许有丝毫例外,更不允许任何人袒护、说情、包庇。如有违反,一律要追究责任。”在这场全国性的斗争中,因私营经济而备受争议的温州成为重灾区。当时浙江省最年轻的副省长袁芳烈出任温州市委书记,受命到温州治“乱”。袁芳烈雷厉风行,决心割掉温州的“资本主义尾巴”。他认定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最严重的地方在柳市。很快联合工作组进驻柳市,一场轰轰烈烈全范围内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运动正式展开。“大王”们这样的出头鸟自然首当其冲,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时称“八大王事件”。这些温州“名人”,经营企业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应付这场来势汹汹、措辞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的运动更无经验可谈。他们慌了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结局大都暗淡。面对突如其来的诘难,胡金林第一个做出了反应。他扛上一袋六万元现钞,主动找到工作组,补缴了17个月的税款。他以为这样可以给工作组一个交代。可是事情的发展方向远远超出胡金林的想象。大街上挂着“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的横幅,有三四年没有响过的大喇叭整个白天不停息地用强硬口吻宣传政府的大政方针。看到苗头不对,胡金林干脆关了门市部的卷闸门,带上新婚妻子去全国旅游散心。两周后胡金林回到柳市,发现税务部门在他的门市部水泥柱贴上了一张白纸红章的文件,通知他营业税从0.35%连补带罚上调增加到69/6。再过了一个月,工作组告知他,“从现在起,不得外出,必须随叫随到,等候处理”。各种渠道传来的消息都直接或间接表明,胡金林将是下一个整顿对象。此时,其他的大王们已经陆续被叫到工作组,且进去就没有再出来。日子变得动荡不安,胡金林每天托关系打听上面的动静。某日黄昏,一位关系要好的干部骑着自行车路过他家门口,停下来小声说:“不行,要下大雨啦”,然后迅速离开。胡金林转身奔回屋子,从抽屉里拿出准备好的500斤粮票、2000元现金和各种证件,连妻子也来不及告别就仓惶出逃,开始了两年“没有目的地的旅游”。第二天凌晨,警车浩浩荡荡地停在他家门口,胡金林早已逃出柳市。两个月后,公安部全国通缉胡金林,罪名是“投机倒把”、“严重扰乱经济秩序”。胡金林从上海、北京流窜到东北,甚至在曾经土匪猖獗、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老巢夹皮沟躲了一段时间。两年后,他结束流亡生活悄悄溜回柳市,当夜被捕获。警察告诉他说:“通缉令还在,必须抓你。”第二天,乐清广播站报道:“全国经济要犯、‘八大王’之首胡金林抓获归案。”在监狱,胡金林被关在重刑犯单间,他彻底绝望,甚至做好判重刑乃至死刑的准备。谁知道66天后,他先取保候审,然后案件撤销。潜逃的还有郑祥青、李方平、王迈仟与郑元忠。出逃前,柳市工商所多次“传讯”郑元忠,要求他写如何投机倒把发家的检查材料。写到第29天,实在愤懑难当,郑元忠抓起墨水瓶扔向隔离审查室的墙上。之后抓住上厕所的机会,他潜回家中,拿了8000元现金,跳上村后小河的一条小船,开始长达20个月、历经几十个省、市的流亡漂泊。可最终的结局仍是以“投机倒把”的罪行锒铛入狱。牢一坐就是186天。而另外三人命运也殊途同归,相继落网判刑。在全国公安的协力严办下,其他几个“大王”的前途虽各有乖舛,但大抵相似。转眼之间,他们从人生顶峰跌落到生命的谷底。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的命运不是逆流而上,而是不得已随波逐流,淹没于滚滚红尘。最早被逮捕的是最年轻的程步青。乐清专门为此召开公审大会,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台,接受批斗和唾骂。叶建华则是在家给孩子洗脚时,被通知到旅馆谈话。一进门,手铐就铐住他的双手。回忆当初,叶建华眼神迷离,眼眶泛红。唯一逃脱惩罚的是刘大源。关于此人,有文字记载如下:1967年夏,刘大源弱冠之年,温州大旱。前后131天,柳市未降滴水,十夹河干涸见底,整个虹柳平原哀鸿遍野。乐清水库枯竭,不能发电,刘大源做煤油灯来提供照明,一天内能做100多个,全部热卖一空。他后来做了一个铁箱,把煤油灯生意换来的5000块钱放进去。四年后,这个灵活的年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小铁”师傅。一晃十多年,他被称为柳市“八大王”。在这期间,柳市经历了个体经济缓步觉醒的过程。1971年,一社队企业生产煤油钻开关,急需1万件3×25螺丝,寻遍各商店没有着落,便求助于刘大源。神通广大的他四处购齐所需螺丝,赚了一笔丰厚的差价。自此,刘大源摆起螺丝摊。尽管他得到一个国营企业招工指标,可敏锐地感觉到商品气息正逐渐渗透着柳市,便毅然选择了放弃。1978年,柳市五金电器风生水起,大批量的螺丝需求催生市场。刘大源赶到上海,一周内收集到300公斤螺丝。码头到轮船有500米距离,他将螺丝分成四担,来回搬运。当螺丝全部装到船上,他早已汗流浃背。口渴难忍,想进船上餐厅喝水,服务员见到他的寒酸,直接当着众人面拒之门外。不过,刘大源的螺丝种类越来越多,达到17000多种,无论怎样少见的螺丝都能在他这里找到。《人民日报》两位记者听到“螺丝大王”的名声,决定调查是否货真价实,想方设法找了两种极为罕见的螺丝要求配。刘大源看到螺丝,马上说:“有!”记者惊奇不已。

后记

当你穿过一场风暴,请高昂你的头,不要害怕黑暗,在那风暴尽头,是片金色天空。——哈默斯坦,《你永远不会独行》危机如同一面镜子,滤去浮华、焦躁和狂热,烛照出一个真实世界的内核。2009年,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温州经济受挫,境况之惨淡,前所未见。6月,俄罗斯官方焚烧温州鞋,22个集装箱价值8亿美元的温州货化为灰烬,至少400家温州鞋企遭受直接损失,其中100多家破产倒闭;11月,罗马尼亚政府突击大检查,“中国商城”300多家温州商铺被查封,停业半个月,损失超过3亿欧元;年底,迪拜爆出债务危机,温州炒楼者损失数亿人民币,“上海岛”计划中途搁置。在产煤大省山西。国家整顿山西煤矿,政令一下,无敢不从,温州人再次充当先驱,150亿温州资本跟随500多座小煤矿一起永久消失。败退而归的“温州煤老板”们灰头土脸,尽管仍在打听“有什么投资渠道”,只是很少有人轻易出手,为求保险,许多人购买房产,更多人选择储蓄。这一年,受需求低迷影响,温州外贸出口持续保持低迷,连续四个月负增长。第一季度,温州2500多家较大规模的企业中,有29.1%开工不足,10%处于停工状态。上半年,温州工业总产值与销售产值分别下降8.1%和8%。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支柱产业纷纷溃败。……人世沧桑。人们是如此迷恋历史,可又如此健忘。300年前的英国,200年前的德国,100年前的美国,20年前的日本,所有做过“全球工厂”的国家,它们的商业伦理、商业模式的完善都有据可查,有规可循。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全球小商品生产地——温州,他的民营经济勃兴的要素,除了超乎寻常的市场眼光与义无反顾的果敢外,是否固化成了一些商业规律性成型因子,可供参考、复制。所谓的“温州模式”其实需要重新赋予新时代的意义。哈默斯坦说:“当你穿过一场风暴,请高昂你的头,不要害怕黑暗,在那风暴尽头,是片金色天空。”这是个积极的隐喻,我们希望未来的温州人如话语中那般坚强。可似乎过往沉淀的辉煌泯灭了温州人继续成长与突破的决心。当已不再是“草根”的他们,欢欣鼓舞地迎接未来时,命运之神是否还会眷顾他们?2010年,经济危机的伤痛还未消退,温州人急不可耐地投身房地产。这一次的热点是海南。三亚市鹿回头半岛一个叫做“半山半岛”的楼盘,是温州投资客的热门之选。站在海景公寓的阳台上,吹着海风,一面可以看到日出,一面可以看到日落。只是,温州人不知道,未来深不可测,而下一次危机到来前,他们能否安然享受人间美景。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过去三十年,温州人在地理与政策毫无优势的环境中,痛苦地寻求经济突围。若以更深的视角审视,作为当今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温州人身上依然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他们尝试着不断突变,并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他们当然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却也发现在发展中,时常面临着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努力吸收世界上日新月异的新理念与新知识,并融入自己创业的基因,但总会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中国样本——温州民营经济创业史》正是作者在触摸、观察与思考温州民营经济三十多年动态变迁后,于微观切入与宏大叙事交叉中,展现了一群草根刨造的奇迹,同时揭示出这群人的当代困惑。  ——并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 厉以宁多少年后,人们开始习惯将“温州模式”视作一次经济变革的伟大成果,不自觉地把温州人称为东方的犹太人。其实,这种评价既误解了“温州模式”的价值,也低估了温州人的雄心。因此,在展现一群卑微小人物的草根创业史中,《中国样本——温州民营经济创业史》梳理出一条新的线索——一群头脑最精明、最富激情的人,在艰难与崎岖中追求财富自由,生动且感人。  ——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 李连仲“中国模式”如果存在的话,那就是温州模式。  ——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黄亚生

编辑推荐

《中国样本:温州民营经济创业史(套装上下卷)》由厉以宁、陈乃醒、李连仲联袂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样本(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