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探究(第3卷)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明祥,田宏杰 主编  页数:4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辩证及完善之路径、非法采矿罪案解、对集体土地使用权非法出租行为的刑法惩治、学科前沿、法律实证研究的风险管理、刑罚权的定位缺陷与调整契机等。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专题研讨】 环境刑法的整体思维与制度设计 中国环境刑法的立法理性刍议 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辩证及完善之路径 非法采矿罪案解 对集体土地使用权非法出租行为的刑法惩治【学科前沿】 法律实证研究的风险管理 刑罚权的定位缺陷与调整契机——以和谐社会中被害人权利保障为视角【司法改革】 量刑建议规范化之探索——基于北京市量刑建议试点工作的考察【理论探索】 中国规范性刑法解释的历史与现状 犯罪构成理论的再认识——被害人视角的导入 故意犯罪第三种形式——以滥用职权罪主要罪过形式为论证基点 论情节加重犯 比较法视野下的法条竞合 犯罪人的人性与特性 中国少年犯罪预防保护体系建设【实务观察】 电子证据的取证及鉴定研究——从电子证据的特点出发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范解读和司法适用 轮奸行为未完成形态之探究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规制【域外追踪】 英国的社区刑制度及其实践 受刑人法律地位比较研究 ……【名家讲座】征稿启示

章节摘录

插图:在规划设计上,法律实证研究通过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和专家论证等方式预测风险的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评估认为风险过大的,应尽量避免进行此类法律实证研究项目,或者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依据最坏的打算设计风险控制方案。在具体运行中,法律实证研究需要针对个案进行风险评估。法律领域风险评估方法,较早地运用于犯罪学实证研究,并在以下领域获得广泛运用:预测特殊犯罪的再犯罪、评估未来暴力的风险、识别和追踪高风险犯罪等。其方法体系,主要包括:(1)“临床评估方法”。在早期的犯罪学实证研究中,风险评估往往采用“临床评估方法”,由一名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临床医生等评估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等。其使用的是关于罪犯现成的信息,作出对风险的主观判断,而不是试图建构信息。这种方法对评估主体的评估能力和伦理责任提出了较高要求。(2)“精确评估(基于证据)方法”。在后来的犯罪学实证研究中,“精算评估方法”逐步占据优势地位。这种方法的关键特征是收集有条理的一系列与犯罪有关的信息,根据经验法则和科学方法,得出精确风险量表。这些信息化的量表直接、明了,但是多是静态方面的考察,在一些个案中可能无法解释运动变化中的风险因素。例3:加拿大刑事司法“再犯统计信息量表”在加拿大刑事司法中,其“再犯统计信息量表”在再犯率的犯罪学风险评估领域享有盛誉。它们由以下13个指标体系构成:现行犯罪、收押年龄、以前被判刑次数、有条件释放是否撤销、有无逃跑、警戒程度、第一次成年后犯罪的年龄、有无伤害罪前科、收押时的婚姻状况、刑期长度、有无性犯罪前科、有无非法闯入前科以及逮捕时的就业情况。①(3)“静动态评估方法”。与犯罪有关的信息是否一成不变?对此,犯罪学实证研究者们区分了两种相互区别又共同作用的评估方法: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前者是针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不变风险因素的评估。例如,犯罪人的处罚历史,第一次犯罪时的年龄等。后者是针对通过干预能够改变的活动的风险因素的评估。例如,犯罪人的经济状况、反社会态度、与犯罪相关的需求等。“静动态评估方法”强调评估要静动结合,尤其要考察运动变化中的风险因素。“静动态评估方法”是迄今最为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

编辑推荐

《刑事法探究(第3卷)》:强调刑事法学科之间的融合  追求刑事法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期冀刑事法研究方法的变革  渴盼刑事法研究品格的提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事法探究(第3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两个感受:
      一,行文的问题,从摘要就可以看出。
      二,逻辑的问题。
      被害人在许多案件中的作用,为大家共知且承认。但用被害人替代犯罪侵害而刑法保护的法益作为犯罪客体的根本论点不能成立。
      作者的理由是,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相互作用、共同实施的结果。其中的漏洞在于,被害人缺位的情况下,犯罪人无法与论文定义的被害人发生互动。例如,挪用公款罪中,犯罪对象是公款,被侵害的法益是公共财产权,该定义下的被害人就是全国人民,这时挪用公款的公务人员和全国人民这个集体如何发生互动并影响到其犯罪?其他被侵害法益为集体利益的罪,同理。
      作者的另一论据,同时也是分论点,是被害人的行为或过错是犯罪客观或主观方面的重要部分。其中的漏洞是,这些因素已经被考虑在现行构成要件理论体系中的犯罪动机等重,因此也就没必要特别改变犯罪客体的内涵以再次将上述要素纳入进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