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蓝鸿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蓝鸿文  页数:374  
Tag标签:无  

前言

蓝鸿文老师约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一书作序,我年事已高,近两年健康状况也不好,有些力不从心,但我还是同意了,因为我被他的执著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蓝鸿文老师从事新闻教学工作已经五十多年了,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他工作很忙,但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见缝插针,研究长江的生平事迹和著作,发表了几十篇研究长江的论文。他的文章材料丰富、文风严谨、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在新闻界影响很大。蓝鸿文老师被大家公认为研究长江的专家和权威。1984年,蓝鸿文老师指导他的几位研究生打算沿着当年长江在西北采访的路线去采访,我听说后非常支持,并为他的这几个学生“壮行”,那是我第一次和蓝鸿文老师见面认识。1986年,我又和蓝鸿文老师有了第二次接触,共同参加了在四川召开的范长江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研讨会。通过接触,我对蓝鸿文老师有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人诚恳、热情,对长江的生平很熟悉,常有独到的见解。看他写的文章,听他的发言,总是受益匪浅。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为了研究长江,查遍了1934年以来几乎所有刊载过长江文章的刊物和报纸,例如,《北平晨报》、天津的《大公报》、抗战初期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办的《新闻记者》月刊、重庆的《新华日报》、香港的《华商报》、华中的《新华日报》、延安的《解放日报》、解放初期的《人民日报》,等等。他还到长江的故乡内江和长江采访过的一些地方做过实地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我被他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他发表的几十篇论文,就是他多年来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

内容概要

  1984年,蓝鸿文老师指导他的几位研究生打算沿着当年长江在西北采访的路线去采访,我听说后非常支持,并为他的这几个学生“壮行”,那是我第一次和蓝鸿文老师见面认识。1986年,我又和蓝鸿文老师有了第二次接触,共同参加了在四川召开的范长江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研讨会。通过接触,我对蓝鸿文老师有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人诚恳、热情,对长江的生平很熟悉,常有独到的见解。看他写的文章,听他的发言,总是受益匪浅。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为了研究长江,查遍了1934年以来几乎所有刊载过长江文章的刊物和报纸,例如,《北平晨报》、天津的《大公报》、抗战初期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办的《新闻记者》月刊、重庆的《新华日报》、香港的《华商报》、华中的《新华日报》、延安的《解放日报》、解放初期的《人民日报》,等等。他还到长江的故乡内江和长江采访过的一些地方做过实地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我被他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他发表的几十篇论文,就是他多年来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

作者简介

蓝鸿文,1929年生,四川隆昌人,教授,中共党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先后毕业于重庆南泉新闻专科学校、二野军政大学三分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48年开始在报上发表新闻通讯作品。1951年8月至1955年8月,在西南《新华日报》和《西康日报》任记者、编辑。1955年10月调初创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1971年参与创办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曾任北大新闻专业分党总支书记、人大新闻采访写作教研室主任等职。199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次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津贴。2005年教师节,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本校首批“荣誉教授”称号。长期从事新闻采访写作教学和名记者研究。独著、合著、主编著作13部。其中,《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获2002年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面向新闻界》获1998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新闻传播学系列二等奖;另有部分文章获各种奖项。2008年出版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一老革命家新闻通讯作品选析》一书,获得好评。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序四序五在研究范长江的路上(自序)范长江新闻作品研究为选编范长江在北大写的消息和通讯加的按语附范长江作品范长江任大公报记者期间发的新闻专电范长江任大公报记者期间发的新闻专电(续)《国闻周报》编辑怎样评论范长江的作品范长江三次写红军长征五十年前范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范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七篇佚文关于选编对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评论材料的说明材料之一:周恩来等老革命家老同志对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评论材料之二:《大公报》和原大公报人对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评论材料之三:新闻学著作对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评论从一篇通讯看范长江惊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既有全局高度又有政策观念——读受毛主席表扬的范长江的两篇通讯附:名记者范长江报道苏北根据地观感范长江有哪些新闻作品未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给读者提供一个研究目录范长江新闻活动研究当记者,从学生时代开始——范长江在北大的新闻活动范希天在北大除“长江”外,还用过别的笔名吗?——对一个笔名的考证范希天等1933年发起组织“北大学生前线视察慰问团”的11次连续报道说明了什么?——对一份研究范长江材料的透视解读毛泽东书信、电报、批语中的范长江一本创造出版奇迹的书——关于《中国的西北角》版数的初步考证及其他《中国的西北角》到底出了多少版?范长江去西北采访真没拍过照片吗?范长江抗战前发表了多少新闻照片——兼谈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抗战初期活跃在山西战场的大公报记者寄希望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对邹韬奋范长江等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电的研究关于范长江西北采访的几个史实问题——给《新闻战线》编辑的信附:季音同志复信范长江采访陈嘉庚附:陈嘉庚先生印象记长范长江与爱伦堡范长江与李白纪念馆为长江先生校正记忆之误——读《我的自述》给《范长江》电影剧本作者东生的信同内江市电视台记者谈范长江记者生涯《范长江与青记》:研究范长江的新成果范长江通讯在海外影响的新发现——在巴黎《救国时报》上所见让日本人民了解范长江——和《塞上行》译者岸田五郎的一次会见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范长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杰出贡献乡亲们一直惦记着他——范长江故乡访问记(一)长城谈长江的思想性格——范长江故乡访问记(二)从范长江三次采访看记者的素质应该怎样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对《范长江与红军长征》一文的意见附:范长江与红军长征——兼论范长江的世界观转变人是新闻事业第一重要资本——学习范长江关于培养新闻干部的思想学习范长江研究范长江——纪念范长江诞辰90周年附录《西北采访万里行》前言立足改革勇探新路——指导两名研究生去西北采访的体会路,靠我们自己去开辟——指导新闻业务研究生实习的做法和体会附:天府风来桃李红——写在《巴蜀潮涌夔门开》出版的时候在红军长征战斗过的地方——江油记事范长江生平大事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5.1929年进入天津大公报、1935年担任大公报编辑主任、1941年张季鸾逝世后继任总编辑的王芸生,与1948年5月起任代总经理的曹谷冰合写的《1926至1949的旧大公报》一文①中,谈到旧大公报国内外特派员人才众多这个特色时,说:“大公报的旅行通信也有特色,初期到各地方旅行写通信兼摄影的有汪松年,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写旅行通信的有杨汝泉,以绘画作写生通信的有赵望云,其后接着有范长江的旅行通信,写出《中国的西北角》,报道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完成,报道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成为一大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公报的战地通信甚为出色。写上海战事的有杨纪。特著成绩的是以范长江为首的战地特派员的战地通信……”值得注意的是,王、曹二位大公报高层领导人文章中提到的国内外特派员和社外写战地通信的不下50多人,其中以“一大贡献”四字来评论范长江的旅行通信,以“特著成绩”四字来评论以范长江为首的战地特派员的战地通信,却是绝无仅有的。6.1927年年底以半工半读方式进入国闻通讯社、1929年调人天津大公报工作、抗战时期一度任桂林版总编辑、抗战胜利后又一度任上海版总编辑的徐铸成,在《滔滔万里长江》一文②中说,长江在任大公报北大通讯员时,他任教育版编辑。长江1935年去报馆访问,就是他陪长江一起去见胡政之的。关于长江的西北旅行通讯,他是这样评论的:“1935年下半年,他的西北旅行通信陆续在报上发表(后来编辑出版《中国的西北角》),轰动了全国。这不仅因为这样的体裁是中国新闻史上独创的,而且他是跟着红军长征刚走过的足迹,描述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西北高原的风土人情、人民疾苦。他的文章又写得气势磅礴,细腻生动,使读者大大扩展了眼界,首次了解长征这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国民党统治的大地上,投射出一线光明。”“以后,长江的旅行通信,就成为《大公报》的最大特色之一。今年,马荫良先生和我闲谈报界旧事,他说:当时《申报》对长江的通信极为震动,也曾派记者出外写旅行通信,但总是写不出长江这样好的通信,竞争不过《大公报》。”

后记

《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一书终于完稿付梓了!此时,我除了欣喜和宽慰之外,心里有许多感激的话要说。这本凝聚着我20多年心血的书能够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长江同志的家人,特别是长江同志的夫人沈谱同志。1984,年,当她听说我指导的几位研究生要沿着当年范长江赴西北采访所走过的路线去采访的时候,专门设宴为他们壮行。此后的20多年中,她始终在关注和支持我的研究工作。去年当她听说我要编辑此书时,不顾年迈体弱为我写了序言,给了我很多鼓励和鞭策。长江同志的儿子范苏苏和范东生,还有范长江的胞弟范长城也都一直在关心和支持我的研究工作。其次,我要感谢我的老领导安岗同志。从1955年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主任开始,我和他交往已有50多年了。这期间虽然人间沧桑,环境多变,可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对我的教学和研究始终不断给予鼓励。1995年,他就为我的《面向新闻界》一书作过序,这次他又欣然应允为此书写序。这篇由他口述笔录而成的序言,热情洋溢,思想深刻,既浸透着他对长江同志的崇敬之情,也饱含着对我的关爱之心。第三,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领导和同志。自从我1955年留校任教以来,新闻学院始终是我工作的舞台和精神的家园,学院领导和同志们一直在关心着我,帮助着我。20多年前,当我提出要研究范长江时,学院领导就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积极支持我开展调研,并且给我指导的研究生提供沿当年长江西北行路线采访的经费。近年来,我身体不好,学院领导一直关心着我的健康和治疗,使我感觉到了组织的温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范长江)的名字都很熟悉。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  ——周恩来当我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甘肃、陕西地区时,收集到一些报纸,发现一些长江署名的文章,在我军尚未长征前即判断我们可能要放弃江西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分析了红军为什么要离开根据地进行转移,并对红军长征过程和下一步的动向做出了估计,大家感到很惊讶,都为长江同志的过人才华而赞叹不已。  ——张震我很注意红军长征北上的消息,从天津《大公报》范长江的报道中获悉中央红军1935年10月已到达陕北。进步学生都很高兴。我的心头很自然的闪过到陕北去参加红军的遐想。  ——黄牟他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由这些报道汇编而成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后来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但是长江仍然是一名小兵,是毛泽东麾下的最忠诚、最勇敢、最机智的一名小兵。  ——胡愈之

编辑推荐

《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好,这本书还可以,可以读读喔
  •   专业人士可以看看,体例不够清晰,适合对范长江了解足够的读者,否则,会觉得有些凌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