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朱琳、 潘中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出版)
前言
踏上赏美爱智之旅人,栖居于大地之上,劳作生息。可是人作为有灵性的存在,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局促的琐屑生活,还向往超越于日常世界之上的精神家园。文学便展示了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景观,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对人生情境作了艺术提炼、充满想象和诗意的美的世界,扩展和延伸人们的知识体认和情感体验,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滋养,心灵获得自由。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带来精神愉悦和审美快感。本该是“悦读”。可是如今年轻一代的赏心乐事中已难觅阅读文学名著的踪影。急功近利大环境下的急功近利的阅读选择,加上迅猛发展的影视和网络的冲击,人们离读名著之乐似乎越来越远。与文学名著的疏远,不仅使我们丧失了现实物质世界中一种珍贵的乐趣。更使得我们错失了一条提升生命质量的途径。阅读文学名著,可以起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心灵、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于是我们听到来自有识之士的声声呼吁:亲近名著、阅读经典!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汇。在由多元文化构成的国际文化环境中,年轻一代的文学知识体系中除了本国文学外,也应该包括中国以外的文学——由全世界共有、共享的精神财富。本书选择了西方文学中的十多位作家的十余部小说名作进行赏读,予以介绍。之所以选择“小说”这个文类,首先基于小说在文学家族中的重要地位、辉煌成就及巨大影响。在西方,相对于诗歌和戏剧文学而言,近代意义上的小说是最年轻的文学品种,曾是“受人轻视的一种文学形式”。但19世纪以来,小说佳作迭出,声望日隆,由最初的边缘地位进入了系统的中心,成为表现力最强、成就最丰、读者最众、影响最大的文学种类。其次也考虑到文学传播方面的因素。我国大多数读者是通过译文了解西方文学作品的。比较起某种意义上具有“不可翻译性”特点的诗歌,小说作为以"故事"为主干的散文体叙事艺术形式,在翻译过程中的“损失”相对要小。而作家作品的选择,出于以下考虑:1.遵循“经典”原则。西方小说作家多如繁星,作品难以数计,在有限的读书生涯里,我们只选那些经过时间的淘洗和无数读者筛选过的、被公认为“经典”的名作精品来读。20世纪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文学经典是优秀文化的结晶,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艺术的独创性,因此能够穿越时空,深入人心。19世纪美国思想家、散文家爱默生在谈到书籍选择时说:“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1)不读任何一部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2)不是名著不读;(3)只读你喜欢的书。”书中所选的作品均为文化传统认可而编者本人所喜爱的名著。2.体现“史”的脉络。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十日谈》是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作,《堂吉诃德》则是近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孙漂流记》与《少年维特的烦恼》显现出小说获得长足发展的18世纪小说写实与感伤的不同风格特征。19世纪所选的小说既有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也有现实主义小说的杰作,力图呈现西方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的丰富面貌。而20世纪的几部小说可以见出从思想意识到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按照西方小说发展史的线索,考虑所选作品在西方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希望借此让读者不仅有“点”上的了解,也能有“线”上的纵览,多少感受到西方小说发展的脉络。愉悦的阅读并不意味着轻松的阅读。深度阅读和个性化的阅读,需要读者具备沉静而非浮躁的心态,具有独立而非盲目从众的精神,拥有发现美的锐目、领略美的心智。深入的阅读过程伴随着思想探究和情感体验,而思想往往是认真、严肃、紧张的,体验可能是沉重、压抑甚至痛苦的。但正因为此,文学经典具有常读常新的无穷魅力,具有提高我们生命价值的惊人力量。学术前辈李赋宁先生引用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之言,以“蜜与蜡”作为他的西方文学阅读心得专著的书名,意指优秀的西方名著能够带给读者“甜蜜和光明”,提供美感享受和理智上的满足。笔者以自己在大学课堂上选修课讲义为基础,杂以部分发表过的论文的改编,辑成此书,与年轻的读者们分享阅读经典的欢乐,诉说自己粗粗领略西方文学经典之美后的感动和景仰之情,并急切地吁告:出发吧,踏上这赏美和爱智的文学之旅!
内容概要
《西方文学名家名作欣赏》选择了西方文学中的十多位作家的十余部小说名作进行赏读,予以介绍。之所以选择“小说”这个文类,首先基于小说在文学家族中的重要地位、辉煌成就及巨大影响。在西方,相对于诗歌和戏剧文学而言,近代意义上的小说是最年轻的文学品种,曾是“受人轻视的一种文学形式”。但19世纪以来,小说佳作迭出,声望日隆,由最初的边缘地位进入了系统的中心,成为表现力最强、成就最丰、读者最众、影响最大的文学种类。其次也考虑到文学传播方面的因素。我国大多数读者是通过译文了解西方文学作品的。比较起某种意义上具有“不可翻译性”特点的诗歌,小说作为以“故事”为主干的散文体叙事艺术形式,在翻译过程中的“损失”相对要小。
书籍目录
“我是一个凡人,而且愿意做一个凡人”——薄伽丘的《十日谈》“我们是上帝派到世上来的使者,是为上帝维持正义的胳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我的心才是我唯一的骄傲”——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我只要能够加以讥笑,总是加以讥笑”——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我的灵魂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无论生死,但求心灵无拘,又有勇气承受!”——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孩子们,你们永远相爱吧”——雨果的《悲惨世界》“悬想太高,居室太窄”——从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谈起“我怎么能这样生活下去呢?”——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个人抗击叫做命运的世界力量,凭勇气对付它们”——海明威和《永别了,武器》“我不要任何诺言,我不会有虚假的希望”——凯瑟琳·安妮·波特的米兰达小说系列“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个伪君子?”——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对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的背离“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诗的手法移植现实”——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奴隶制就是奴隶制,即使主人是一个黑人”——爱德华.P.琼斯的《已知世界》附录一 “两希”风范——希伯来、古希腊文学的风范及影响附录二 “小说”大观——西方小说发展流脉
章节摘录
“我是一个凡人,而且愿意做一个凡人”——薄伽丘的《十日谈》死亡阴影下的人生欢宴1348年初春,在意大利美丽的城市佛罗伦萨,一场可怕的瘟疫正在蔓延。染病的男女,身上突然出现肿块,而且这死兆般的“疫瘤”迅速扩展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几乎所有的染病者都很快地丧命。尽管人们又是封城,又是打扫卫生,还向天主反复祈祷,可是被称为“黑死病”的瘟疫还是“一传十,十传百”,死亡的阴影笼罩一切。不到半年,城里死了十万余人,漂亮的宅邸十室九空,万贯家财没了继承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hccio,1313-1375)在小说《十日谈》(1348-1353)开头向我们展示的历史上真实的悲惨图景,也是展开书中故事的一个重要背景。“浩劫当前,我们这座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荡然无存了。”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人们更进发出追求现世欢乐的渴望。有7个贵族青年女子和3个年轻男子带着仆人,结伴来到乡间别墅避难,期望“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意寻求欢乐,但不越出理性的范围”。置身于树木葱茏、绿草成茵的别墅花园,他们暂时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之情,开始轮流讲故事消遣。每天他们推举出一个女王或国王来主持,每个人各讲一个故事,一直讲了十天,所以小说得名《十日谈》。每一天的故事都围绕着一个主旨展开。第一天的故事相对比较散漫,后面故事的内容都有所涉及,主要以讽喻手法透视人类罪愆。头两个故事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第一则是“歹徒升天”的故事。公证人夏泼莱托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杀人越货,亵渎神圣,可谓无恶不作,本该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可是诡计多端、巧舌如簧的他,临死前做了一番骗人的忏悔,不仅骗得了临终忏悔的圣洁修士的信任,而且被教会奉为圣者,成为“圣夏泼莱托”。教堂里为他建了神龛,男女老幼前来祈求消灾赐福。一场狂热的宗教迷信活动完全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第二则故事中,巴黎商人贾诺托百般劝好友、犹太商人亚伯拉罕“放弃虚伪的犹太教,信奉正宗的天主教”。亚伯拉罕来到罗马进行考察,看到神职人员“个个只知道奸淫、贪财、吃喝、欺诈、妒忌、骄横,无恶不作,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如果还要再坏的话,那我就只能说,罗马不是一个高居他人之上的圣城,而是一个容纳一切罪恶的大熔炉”。揭露宗教欺骗,暴露神职人员的恶德败行的主题,在这一天和后面数天的许多故事中得到演绎和展开。另两则有关图谋不轨或是昏庸软弱的国王如何因巧妙的劝谕而转变的故事,则显示了机智和巧言的力量,而这也是后面故事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天的故事,讲的是造化弄人,因此导致的阴差阳错、悲欢离合、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故事。例如,法国代国王摄政的安特卫普伯爵拒绝太子妃的求欢,反被诬陷,只得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逃亡。他将儿女寄养在英国,自己在爱尔兰当了仆役。18年后,他的儿子成了将军,女儿有了好的归宿,而他自己的冤屈也终于得以昭雪。命运虽有摆弄人的力量,但人类的心志和努力却能与之抗争,爱情和智慧更是大显其能,这是第三天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九则故事中,医师的女儿吉莱塔爱上主人伯爵的儿子贝特朗,对方却嫌她出身低微。因为治好了国王的痼疾,吉莱塔借助国王之力,得以缔结与贝特朗的婚姻。她管理领地有方,得到家臣仆役的爱戴,但没能得到丈夫的爱情。新郎在婚礼后就去从军,说是只有吉莱塔生下他的亲生儿子并得到他最珍爱的戒指,他才可能回心转意。吉莱塔千方百计做到了似乎不可能做到的事,终于赢得了丈夫的心。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根据此题材写成了他的喜剧《终成眷属》。第四、五天所讲的故事都是爱情的悲与欢。悲惨的如第四天第五则故事,伊萨贝塔与哥哥店铺里的伙计罗伦佐相爱,她的三个哥哥认为她有辱门庭,竟残忍地杀死了她的爱人。伊萨贝塔好不容易找到爱人的尸首,将他的头颅带回埋入花盆,以泪浇灌,花盆中开出了美丽茁壮、香气四溢的花朵,而她的哥哥们又偷走了她的花盆,她因悲伤而亡。欢喜的如第五天第九则故事,佛罗伦萨青年费德里科爱上贵妇人莫娜·焦万娜,为博她欢心,骑马比武,慷慨捐赠,为此耗尽家财,却无怨无悔地隐居乡间。当孀居的贵妇人到他那儿做客时,一贫如洗的他杀了仅存的心爱的鹰款待客人,感动了这位贵妇人。后来她嫁给了费德里科,并带来了丰厚的陪嫁。第六天的故事强调智慧的重要性,巧言和策略常常能够化解困境。第三则故事中年轻的诺娜夫人,面对主教和大将军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她带侮辱性的话语,以不动声色的一句巧言,暗示性地揭了他们道德败坏的老底,使他们狼狈不堪地败下阵来,维护了自尊。如果说诺娜夫人显示的是大智慧,第四则故事中讲述偷占主人便宜的厨子表现出的是善于随机应变的小机灵。第七天和第八天讲的是男女之间和男人们之间的相互欺骗和捉弄。女人们或是因为遭丈夫冷落,要去追求爱情;或是为了报复丈夫的忌妒,去欺骗丈夫。作者为她们辩解道:“如果做丈夫的不讲道理无端吃醋,那么妻子无论怎样对待丈夫,就千万不能责怪她,而应当赞扬才是。”有意害人的人,则往往自取其辱。第八天第七则故事,佛罗伦萨轻浮的少妇埃莱娜,号隋人合伙戏弄一个对自己痴情的大学生,大吃苦头的大学生以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她吃了数倍于自己的苦。
编辑推荐
《西方文学名家名作欣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带来精神愉悦和审美快感。本该是“悦读”。阅读文学名著,可以起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心灵、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于是我们听到来自有识之士的声声呼吁:亲近名著、阅读经典!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