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西南财大 作者:刘诗白 页数:400
Tag标签:无
前言
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最根本在于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各国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完善的最新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理论阐述,与时俱进地丰富和推进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为了完成这部近三百万字的科学巨著,花费了四十年的心血。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对立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得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这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①其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全面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和运用。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②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说明的是,马克思就是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转变了原先的世界观,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马克思在青年时代,特别是在波恩大学的学习期间,接受的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理论。后来,马克思在办《莱茵报》期间,经常就许多问题与政府当局展开辩论,而这些问题大多是物质利益和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这成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恩格斯说过:“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马克思说,正是他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
内容概要
《政治经济学(第2版)》是在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006年第3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4年第1版)的基础上,经过较全面的修改或重写后形成的。2008年,从编写大纲、章节设置、内容确定到方法运用等各个方面,由主编、副主编提出并汇同全体编写人员反复讨论、研究后敲定,在原有两《政治经济学(第2版)》的基础上既作了必要地精炼和相关处理,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作了进一步的充实、丰富和完善。2010年,在进一步研讨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学(第2版)》编者根据学术界的新成果,对《政治经济学(第2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全书是集体参与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第四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第一节 商品第二节 货币第三节 价值规律第四节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深化与发展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四节 工资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四章 资本循环与周转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二节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第三节 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第一节 资本的社会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初级阶段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规定性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及其基本框架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运行中的经济机制和市场体系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概述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二节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关系的调整第三节 社会保障第四节 居民消费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与优化开放结构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第二节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第三节 政府的宏观调控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二节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关系的调整第三节 社会保障第四节 居民消费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与优化开放结构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第二节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第三节 政府的宏观调控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四、货币形式的演变作为价值形式的货币是历史的产物,其本身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始终与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最原始的货币形式是各种自然存在的物品,如石头、牲畜、贝壳、布匹等。真正货币的最初形式是金属条、块的自然形式。金属条块货币的最大缺点是成色查验的困难。因为不同的条块的成色和分量是不同的,因此,每次交易都需要鉴定货币的成色和分量,很不方便。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有利于交换行为,一些有影响的商人采取在自然金银条块上盖上自己印记的办法。这样做一则有利于交换,防止货币上的欺诈,二则可以扩大这些商人的商业影响,巩固其地位。为了促进商品交换,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由国家来铸造货币势在必行。铸币的出现,更加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货币欺诈。虽然铸币在流通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磨损,但这种磨损并不妨碍人们接受它;于是,国家便有意识地制造与面值不相符的铸币。这样,铸币的面额与其代表的实际价值逐渐脱离,使得铸币也逐渐只具有价值符号的意义。货币之所以可以这样,其关键在于货币在交换当事人手中只起媒介的作用,对于当事人来说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国家干脆用没有任何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纸币的雏形最初产生于古代的票号或钱庄,当时的金银拥有者将金银存于票号或钱庄,票号或钱庄开具票据,该票据证明其持有者有等量的金银保管于此并可以随时兑换j由于人们相信票号或钱庄殷实可靠,具有兑现的信用,这些票据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流通,因为人们相信它同金银一样好。但在信用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纸币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纸币成了由国家印制、强行发行并代替金属货币使用的价值符号,它不仅可与金属货币混合流通,而且与金属货币具有完全的可兑换性。这就要求发行纸币的国家掌握足够的金属货币作后盾,因为如果不顾金属货币储备而滥发纸币,必然带来经济秩序的紊乱。商品经济与货币的发展史表明,这种没有摆脱与贵金属直接联系的纸币是不会永久发展下去的。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与黄金的脱钩、特别提款权的创设以及可自由兑换纸币的出现,就是货币形式新发展的例证。从由贵金属作后盾的纸币发展到与贵金属无关的纸币,意味着货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信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是在信用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与贵金属不直接发生联系的新的货币形式,如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纸币是使用最广泛的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但它产生以后,既可作为支付手段,又可作为流通手段。
后记
本书是在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006年第3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4年第1版)的基础上,经过较全面的修改或重写后形成的。2008年,从编写大纲、章节设置、内容确定到方法运用等各个方面,由主编、副主编提出并汇同全体编写人员反复讨论、研究后敲定,在原有两本书的基础上既作了必要地精炼和相关处理,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作了进一步的充实、丰富和完善。2010年,在进一步研讨的基础上,本书编者根据学术界的新成果,对本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全书是集体参与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参加此次修订和写作的人员有(以篇章结构为序):刘灿、丁任重(导论),王雪苓(第一章),陈继钊(第二章),王朝明(第三章),王卉(第四章),杨慧玲(第五章),李秋红(第六章),姜凌(第七章),刘灿、刘恒(第八章),王雪苓(第九章),戴歌新(第十章),王裕国、陈志舟(第十一章),吴晓东(第十二章),陈维达(第十三章),李萍、李毅(第十四章)。2008年,刘灿、丁任重、李萍、陈维达、王雪苓、陈志舟参加了统稿讨论,由李萍、陈维达负责全书最终文字统稿。2010年的修订,主要.由李萍、陈维达负责修订事宜。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理论界现有的一些文献和兄弟院校的一些教材,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本书的修订和重新编写列入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西南财经大学“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并得到项目经费支持,这里一并表示感谢。此外,由于种种原因,本书之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的作者没有参加此书的重新修订,在此也对这些曾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作者致以谢意。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冯建教授、曾召友副总编辑对本书此次修订和再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岚、李霞湘也为本书的再版做了细致的工作,这里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编辑推荐
《政治经济学(第2版)》:理论经济学本科系列教材,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