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闻风流蕴藉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苏州大学  作者:王永健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明清章回小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其艺术形式和经典名著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对它们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冯其庸先生尝谓:“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诚哉斯言。我虽垂垂老矣,仍将继续研究《红楼梦》和明清章回小说。本书的出版,我将看作为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小结,新阶段研究工作的开始。  本书原拟名《说部探骊:(红楼梦)与明清章回小说论稿》,责编倪浩文先生建议易名为《但闻风流蕴藉:明清章回小说中的性情》,笔者赞赏并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性与情乃明清章回小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明清章回小说的性与情,既有历史的美学的意义,也能与读者的期待相契合。因此,笔者收入此书中的不少论文,对明清章回小说的性与情也作了多方面和多角度的探索和论述。当然,要想对明清章回小说的性与情进行有深度、有分量和有创见的论述,还得作专门深入的研究,笔者只是对这个问题略述管见,抛砖引玉而已。

作者简介

  王永健,1934年生。上海市青浦区人。195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6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自1963年9月起,任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苏州大学文学院助教、讲师、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直被推选为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专攻明清戏曲、小说,以昆曲艺术和明清传奇为主。自1982年5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洪昇和长生殿》开始,先后出版《中国戏剧文学的瑰宝--明清传奇》《汤显祖与明清传奇研究》《全祖望评传》《洪异》《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昆腔传奇与南杂剧》等专著,发表有关元明清戏曲、小说和诗文的学术论文九十多篇。

书籍目录

独特的审美魅力 深厚的文化内涵--试论明清章回小说形式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明清小说“读法”刍论论才子佳人小说明清小说与江苏论纲“同源而异派”--试论古典小说与戏曲的相互关系 《红楼梦》导读20世纪的江苏红学研究程高本是《红楼梦》和“红学”的功臣乾隆、和坤指使高鹗炮制大毒草之论可以休矣“意淫”新探“意淫”再探《红楼梦》戏曲与“红学” 《红楼梦》与《玉燕堂四种曲》《好了歌》及其“解注”探原--兼与《(红楼梦)与(悦心集)》商榷《红楼梦》与吴文化《红楼梦》与苏州《林兰香》.《金瓶梅》.《红楼梦》《红楼梦》与《姑妄言》从明初的“水浒戏”看《水浒传》祖本的成书年代《如意君传》.《金瓶梅》.《肉蒲团》--兼论古代小说性描写的评价问题《姑妄言》艺术特色初探集中攻击晚明恶习的世情小说--曹去晶《姑妄言》思想内容初探《姑妄言》性描写评议简评《蜃楼志全传》《儒林外史》是突出“儒林丑史”的讽刺小说--兼论卧闲草堂本的有关回评别具一格的世情小说--《镜花缘》新论《说倭传》平议

章节摘录

  老作家端木蕻良的《红楼梦随笔》,认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秦可卿云雨之情,“明显地表达了曹雪芹对于情欲的见解。从此开始展开了百回大书,对于‘情’‘欲’的关系,生理的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有不同凡响的见解和卓越的剖析……”并说:“正因为曹雪芹对‘隋’有深刻过人的理解,因此,‘意淫’就有其特殊意义了。而警幻仙姑一辈人,对宝玉的行为思想,用‘意淫’二字来概括,完全可以说是名实相符的。”  端木先生的话无疑是正确的。可惜他对“意淫”二字到底有何“特殊意义”,语焉不详,未能深入阐说。  有的研究者说得比较明确,认为“在作者心目中,‘痴情’‘意淫’‘体贴’,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说,在爱情关系上,男女之间要互相知心,互相体贴,真挚专一,始终不变,宝黛的爱情,正是以这种思想为基础来描写的”。这里对“意淫”二字的理解还比较空泛,缺乏具体的解说;而把“意淫”局限于宝黛的爱情关系,亦并不符合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我们看来,要深入探讨宝黛爱情描写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首先就得说明,“意淫”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和戏曲作品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那么,“意淫”的丰富内涵是什么呢?  首先,“意淫”是宝玉的思想核心、性格特征。由于这种“新雅”的意识与传统的封建宗法思想水火不相容,因此,作者用“意淫”来突出宝玉的思想性格,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所谓“石破天惊鬼夜哭”。  其次,所谓“意淫”,就是“一生心性”在于百般“体贴”那些“有命无运之物”,亦即纯洁无邪而命运悲惨的女儿们。而“体贴”二字,是指既“好色”又“知情”,但并不追求“尽天下之美供我片时之趣兴”;既“悦其色,复恋其情”,可是绝不沉溺于“巫山之会、云雨之欢”。  再次,宝玉在“绛云轩中诸事情景”,均由“意淫”而生,亦都不出“意淫”的范围。扩而大之,宝玉在大观园、在贾家荣宁二府,以至在与友朋亲贵的交往之中,无不专心于“意淫”,而与“皮肤臭滥之蠢物”泾渭分明,迥然有别。正由于此,诚如警幻仙姑所断言:“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最后,曹雪芹塑造“好色不淫”“情而不淫”的宝玉,多方描绘、渲染其“意淫”的怪怪奇奇,不啻在做令人“奇甚”的“翻案文章”。在当时社会中,要做这样的“翻案文章”是需要有极大识见和胆量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但闻风流蕴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