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贾应逸,李文瑛,张亨德 著 页数:120
Tag标签:无
前言
锦和绣是丝绸最为华丽的两种装饰技法和效果。锦用天机抛梭织出,唐人颜师古在注《急就篇》时说:“织彩为文日锦”;绣以神针引线铺就,《周礼·考工记》日:“五彩备谓之绣”。周代的五彩只是指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赤、青、黄、黑、白五色,而到唐人的织彩则是对丰富多彩的统称了。用多色织出或是绣成的丝绸当然是绚丽多彩、耀眼夺目的,因而,世界上凡是绚丽多彩的事物就可以用“锦绣”两字来描述了。从此以后,我们的成语中就有了锦绣大地、锦绣中华、锦绣前程、锦绣河山、锦篇绣帙、锦心绣口、铺锦列绣等等,锦绣之词,琳琅满目。2002年,苏州大学出版社组织编著《中国丝绸通史》,在一些丝绸老专家的提议下,总编辑吴培华邀我担任主编。此书在全国的丝绸历史专家及出版社编辑的共同努力下,于2005年正式出版,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获得了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和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大奖。此后,苏州大学出版社又提出在《中国丝绸通史》的基础上再出一套简明而轻巧的普及版,于是,我们又策划、编写了这套“中华锦绣”丛书。
内容概要
“中华锦绣”丛书和《中国丝绸通史》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丝绸通史》的编写中,我们是以考古发现或传世实物、历史文献和历代图像及其照片为依据的;而在“中华锦绣”丛书中,我们更为注重的是传承至今的纺织染绣的传统工艺,虽然以丝绸为主,但也包括棉、毛、麻、丝各类,虽然以汉族为主,但更注重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纺织品种。 在2008--2009年中,我们牵头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地申报了人类非物质文物遗产代表作名录,这里的蚕桑丝织就是中华锦绣的同义词,就是中国纺织染绣的代表作,就是中国丝绸文明和纺织文化的象征物。由此,我们藉新编的“中华锦绣”丛书,结合已经出版的《中国丝绸通史》,一纵一横,一动一静,希望以此来构建中华文明和丝绸纺织文化的一个立体形象,达到弘扬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疆地毯的历史 地毯的起源 新疆地毯的重要考古发现 新疆地毯与沙漠丝绸之路 明清的新疆地毯业 近代的新疆地毯业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地毯业第二章 新疆地毯生产工艺尊 前道准备工序——毛纱染色静 织毯成型工序 美化完成工序第三章 新疆地毯的图案 传统纹样的延续与发展 新疆地毯图案的主要类型第四章 新疆地毯的应用母 出口创汇 美化家居静 珍品收藏
章节摘录
插图:小河墓地和克里雅北方墓地出土的斗篷织造规整,多有手工编结的绳状幅边,斗篷的经尾部分多用延长的经线拴结出长十余厘米或疏或密的流苏。斗篷的规格基本上依人依需要而定,常见的幅宽130~140厘米、长160~180厘米,最宽大的长度近4米,幅宽1.5米以上,最小的穿在用于祭祀的木雕人像身上,长仅30余厘米,幅宽20厘米。这些不同规格的斗篷适合在能够灵活控制织物匹长和幅宽的水平地机上织制。水平地机容易拆卸安装,便于携带,适合于游牧生活的牧民使用。现在,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一些牧区,仍然使用着水平地机编织地毯。毛织物的产生和发展是新疆栽绒地毯出现的先决条件。最初,新疆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常把从动物身上剥下来的兽皮当做席褥和盖被,但后来发现兽皮不耐用,毛易脱落,于是人们又开始模仿牲畜身上生长着的丛丛毛束,探索着将捻成的毛线拴结在毛织物的经线上,这样既增加了织物的厚度,能更好地抵御风雪和严寒,又经久耐用。可见,毛织物是栽绒地毯的最早起源。(2)最早的栽绒毯实物与相关文献记载栽绒毯首先出现在什么地方,世界各国的专家们众说纷纭。2003年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鄯善洋海一号墓地发掘墓葬200余座,该墓地发掘简报已发表,整体资料尚在整理中。据主持发掘的专家介绍,该墓地出土了五六件栽绒毯残片。我们对其中两件实物做了观察分析,其中一件是长宽约为40厘米的方毯,经线由两根z捻毛线相并,单根合股线(S-2Z)作纬,平纹结构,每隔8~10根纬线以马蹄扣栽入红、蓝、黄色的绒线显花,绒线由10余根细毛线相并组成,绒头长约2厘米。主要图案为蓝、红色相间的三角形纹,其间点缀黄色小三角纹。
编辑推荐
《新疆地毯》:中华锦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