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乔耀章 编  页数:360  

前言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精神,作出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要求“对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要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随即国家教委政教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硕士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研讨会,并组织部分高校教师编写《“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点》作为指导性的试用本,同时,也作为衡量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规范。开设这门课程很有必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门首要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学术性、现实性很强的课程。它对研究生在高层次上进一步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真谛,通晓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见,这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讲授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史实,“授业解惑”,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传道”,锤炼理想和信念,以便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然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尖锐而复杂的问题,加大了这门课程教与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挑战、冲击、问题、困难和要求,也成为我们推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这门学科的研究和探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源泉和动力。编写一本《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生教学用书是我多年的愿望。

内容概要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2版)》是在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002)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修订版。在对社会主义作了全新的释义基础上,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社会主义观,当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执政党(政党文明)“六个文明”建设及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力求体现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针对性、科学性、思想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书籍目录

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民族性、世界性第四节 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二节 西方先进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第三节 东方落后国家通往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第四节 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第三章 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第一节 列宁社会主义观第二节 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第四节 俄罗斯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第一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第二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第三节 江泽民社会主义观第四节 胡锦涛社会主义观第五章 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问题第一节 社会主义赶超型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附录一 当代社会主义流派简介附录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点

章节摘录

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这是在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亦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的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能否建立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是衡量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成败的标志。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一般是指相对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它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文化制度等构成的制度体系。应当指出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亦即共产主义制度的探索还只能作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未来目的的理论形态而存在,还不能够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社会制度。所以,他们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1]这里的“状况”和“理想”就是与“现实的”运动相对应的理论形态的社会制度,这里的“不应当确立”、“不应当与之相适应”,不是指不要确立、不要与之相适应,而是指还没有条件确立、“不能与之相适应”,作为现实的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只有在成功了的或胜利了的现实运动之后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思想,同后来的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划清了界限,因为伯恩施坦只注意“运动”即过程而轻视“目的”或结果,他的一个代表性观点就是:“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一种歪曲和否定。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思想又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次“左”倾错误划清了界限,这种“左”倾错误主要表现为不顾社会主义运动和制度的客观现实条件,一味追求主观的“目的”和“理想”而忽视或超越必要的“运动”或过程、阶段,结果欲速则不达,从而造成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和挫败。

编辑推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2版)》:研究生教学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