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精神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荣 主编  页数:276  

内容概要

  《苏州精神:“三大法宝”的价值与升华》由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主编。中共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同志对全书的编写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具体指导。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高志罡同志负责全书编写的组织工作。《苏州精神:“三大法宝”的价值与升华》各章的作者为,导论:高峰;第一章:方世南、杨余春;第二章:朱兴华、钱梁斌;第三章:周鸣、吴忠;第四章:崔广全;第五章:夏永祥、张宇炜;第六章:任平;结束语:吴建厂。方世南修改了第二章。任平对全书作了修改和统稿。全书由王荣同志最后审定。苏州社科界有关专家学者在编写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苏州市所辖各市、区委宣传部及苏州大学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书籍目录

导论 苏州之路与苏州精神一、苏州之路的精神动力1.苏州之路的历史回顾2.从苏州之路到苏州精神二、透视苏州精神的多维视角 1.新全球化与新现代性语境中的苏州精神2.全球化与本土化:作为千年吴文化当代转换的苏州精神3.“两个率先”视域中的苏州精神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野中的苏州精神5.苏州人与苏州精神第一章 苏州精神产生的时空坐标一、吴文化与苏州精神的人文脉络1.吴文化奠定苏州精神的文化生态2.吴文化模塑苏州精神的个性特征3.吴文化展示苏州精神的价值功能二、苏南模式与苏州精神的孕育1.苏南模式与苏州精神的互动2.苏南模式发展的文化动因3.苏南模式蕴涵的文化价值观三、“两个率先”与苏州精神的形成1.“两个率先”催生苏州精神2.“两个率先”的文化动因3.“两个率先”蕴涵的文化价值观第二章 才家港精神一、张家港精神的形成1.张家港精神产生的文化生态2.从杨舍精神到张家港精神3.张家港精神的形成与特征二、张家港精神的内涵1.张家港精神的价值诉求2.张家港精神的实践功能3.张家港精神的深远影响三、张家港精神的创新与发展1.张家港精神的传播与发展2.在“三创”中发展张家港精神3.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弘扬张家港精神第三章 昆山之路一、昆山之路的形成与内涵……第四章 园区经验第五章 苏州精神的融汇与升华第六章 内在灵魂与价值体系结束语 嬗变、超越与走向:苏州精神与苏州未来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苏州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苏州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推动了农村社区建设,提高了农村的社会化程度,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变,有利于形成在农村建立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并有益于农村社区运行的各种社会组织。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和城镇化作为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全方位的变革过程,它不仅是农村在物质形态方面的许多改变,如交通和通讯的便利,居住和活动空间的扩大,生活方式的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等,而且是农民主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促进知识、观念更新,逐渐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风俗习惯、伦理规范等的过程,是一场有关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的伟大革命。“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的素质问题。农民的素质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根本的问题,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完善,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海洋,通过闯荡市场,学习科技,接受先进文化,苏州许多原来的“泥腿子”成了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家。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文化的传播、生活方式的变革,还是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风气的变迁,往往是首先从城市开始,并经小城镇传递,再扩散到广大农村的。因此,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繁荣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知识、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民。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州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