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学人之诗研究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宁夏江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夏江自到暨南大学从我攻读硕士学位后一直倾力于清代诗歌研究,尤其注重晚清阶段。后攻读博士学位,学术视野扩大到整个清代诗歌,博士论文选择了难度很大的清诗学问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博士论文完成后,他又选择了较有研究心得的晚清学人之诗作为研究对象,并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09年立项。《晚清学人之诗研究》便是他这三年研究的成果。现在,他的《晚清学人之诗研究》稿本就摆在我的桌前,遂为序。

作者简介

  宁夏江,男,1969年生,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校级培养对象。韶关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副教授,主要从事清代文学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等课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两项。在《江海学刊》、《中州学刊》、《暨南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晚清学人之诗的民族诗学背景:古典诗歌学问化第一节 学问化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表现第二节 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历程第三节 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原因第二章 晚清学人之诗的时代特征:清诗以学胜第一节 繁盛学术影响下的清代诗坛第二节 清诗学问化被强化的原因第三章 晚清学人之诗的群体特征:论学人之诗第四章 晚清学人之诗先行者足迹的追寻:清初至清中叶的学人之诗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肇启清代学人诗风的清初三大儒第三节 清代前期至清代中叶学人之诗的衍变第五章 晚清学人之诗鸟瞰第六章 晚清传统学人之诗第一节 道咸宋诗派学人之诗概述第二节 首开道咸宋诗派学人诗风的程恩泽第三节 传统学人之诗最后一朵奇葩:郑珍的诗歌第四节 传统学人之诗的绝调:沈曾植的诗歌第七章 晚清学人的经世之诗第一节 学之别体,诗之新声:论龚自珍的诗歌第二节 “裨益经济,关系运会”:论魏源的经世之诗第三节 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的策论诗第四节 洋务派学人的经世思想诗第八章 晚清“新版”学人之诗第一节 晚清新版“学人之诗”概述第二节 黄遵宪首辟境界的“新学”诗第三节 康有为的“新声”诗第四节 梁启超的欧西政治文化诗第五节 王国维的欧西哲理诗第九章 新一代学人的新诗运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最后,留学生和出国人员成为西方学术传人中国的桥梁,特别是旅日华人(自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留日学生与年激增,到1905年达到高峰)。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众多的维新人士流亡海外,日本一跃成为维新舆论中心。加之日文易识、易学、易译,这一切促成了日文书翻译的热潮,许多西学书籍由此而从日文译本转译过来。旅日华人除了自身浸染西学,学成回国后又影响着周围的一大批人,而且他们创办了出版机构,大量印译西方学术著作。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并不全在坚船利炮,更重要的是他们先进的社会制度、民主政治,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教育、哲学等社会科学。因此,学术交流的方向从过去宗主大国的“送去主义”逐步转向落后弱国的“拿来主义”。梁启超在总结当时中国士大夫接受西学的过程时说:“自甲午之前,我国士大夫言西法者,以为西人之长,不过在船坚炮利、机器精奇,故学之者亦不过炮械船舰而已。此实我国致败之由也。乙未和议成后,士大夫渐知泰西之强,由于学术。”①他把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概括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个时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个时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②这三个时期,即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既是国人在对西学认识上由表层逐渐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西学东渐影响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阶段。⑨  西学东渐也深深影响着中国诗学。徐世昌在《晚晴移诗汇序》中说:“海通以后,闻见日恢。三山引舟,八紘置驿。倚衡奉使,梦咏波涛。人境羁宾,集开世界。兰阁唱诺,瘉垫谐声。槎路低徊,莼斋珥笔。能言四裔,散见诸家。兴寓竹枝,目营卉服。辅轩游履,极迹区寰。捃实摭华,复焉博物。诗境之新,又其一也。”站在时代前列成为西学东渐弄潮儿的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黄遵宪(后有详论)、康有为(后有详论)、梁启超(后有详论)、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学人之诗最早引入西方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新学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眺望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编辑推荐

  《晚清学人之诗研究》阐释了晚清学人诗的民族诗学背景、时代特征、群体特征、架构出其思想内容、学术价值及发展衍变脉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晚清学人之诗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