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作藩 页数:1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套由在语言文字研究中作出贡献,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语文学家们分别撰写的、兼具应用性与_通俗性的语文读物。“大家”是就作者而言,“小书”是就篇幅而言。这套丛书的定位是以“大家”的学问来撰写篇幅不大的普及性读物,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大家”的精深学识和独到见解以浅显的语言传达到广大读者中去。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二、古音概说
三、古书的读音问题
四、破读音的处理问题
五、“同”和“通”——文言文注释中两个术语的使用
六、个别字的读音问题
1.唐诗“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的读音
2.“殽”、“崤”等字的读音
3.关于“阙”字的读音
4.“库”、“崤”字的形音考辨——答田余庆教授垂问
附录
1.唐明皇改经
2.齐桓公谋伐莒
唐作藩教授小传
章节摘录
就学习古代汉语来说,掌握上古音是用处最多、作用最大的。但从学习音韵学来说,中古的《切韵》音系又是基础。前人就是在《切韵》的基础上,上溯古音,下推今音的。所以,我们这节讲“古音概说”,先介绍一点中古《切韵》音的知识,然后谈上古音。《切韵》是隋代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之后新编的一部韵书。韵书是按韵编排的,是供诗人选字用韵的。《切韵》的作者有颜之推、萧该、卢思道、刘臻、魏彦渊、李若、辛德源、薛道衡等八个人,执笔的是陆法言。由于这些作者大都是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所以,《切韵》编写出来以后,很有影响,受到文人的广泛推崇,唐宋王朝都用它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后来为《切韵》增字加注的人不少。著名的有唐代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韵》,孙俪的《唐韵》和宋代陈彭年、丘雍等的《广韵》。字数不断增加,篇幅不断扩大,书名也改了,但体例和音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切韵》是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韵》唐写本。而《唐韵》写本已残缺不全。只有《广韵》有很多种刻印本,流传最广。1982年北京中国书店还影印过,书名为《宋本广韵》。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影印一种《钜宋广韵》。现代学者的校本最有影响的则有周祖谟的《广韵校本》 (中华书局,1960年)和余适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广韵》是广切韵,即《切韵》的扩大的意思,全名叫《大宋重修广韵》。它以平、上、去、入四声为纲,共分五卷,平声因字多分为上、下两卷,上平28韵,下平29韵,共57韵,上声一卷55韵,去声一卷60韵,入声一卷34韵,合计206韵。它基本上是以隋唐时代的洛阳音为基础,吸收了一些魏晋以来的古音和方音成分,分韵多而细。诗人们都苦其苛细,感到难以遵守,所以,唐初时就有“同用”、“独用”的规定。“同用”就是允许人们将某些邻近的韵合起来用,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语音的变化。比如《切韵》、 《广韵》音系里“支、脂、之”分三个韵,肯定古韵是有区别的,但唐宋功令的规定,三韵可以同用,这表明唐以后的口语里一般没有区别一直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20世纪80年代在王力先生的关怀下,出版《上古音手册》和《音韵学教程》;20世纪90年代在王均先生的鼓励下写了《普通话语音史话》(后收入曹先擢先生主编的《百种语文小丛书》)。虽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先师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还须继续努力。伯慧兄主编这套“大家小书”,约我写稿,我感到很高兴,但我不配称“大家”,实在很惭愧。好在伯慧兄给“大家”一词的解释是“给大家的读物”,这还差不多。《学点音韵学》这本小书的主要内容,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应邀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参加其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的部分讲课稿,当时参加讲授这门课程的有王力、谭其骧、任继愈、启功、杨伯峻、冀淑英、陈晓中、李学勤、左言东、许嘉璐、葛剑雄等12位先生。这虽然是一门普及性的选修课,但收效大,影响深,讲稿曾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并多次印刷。2003年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讨一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