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大燕 编 页数:190
前言
“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规划教材”——一套适应地方本(专)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将陆续出版。这既是当前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地方高校音乐教材建设的新方向。 本套教材的编写以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南,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理论依据,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地构建了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教材编写成员均是长期工作在各门课程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他们具有坚实的学科背景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最大限度地解决现行教材中存在的诸多与地方高校教学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了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性、综合性、创新性、专业性、基础性、适用性,从而达到协助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本套教材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重视音乐文化、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知识的关联;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方法的探讨;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运用音乐知识指导艺术实践活动方法的研究;更加注重对先进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对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等。同时,对现行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关照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内容上注重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做到在分科的前提下,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统整与沟通,对于教材中的重复知识和交叉内容进行重点研讨,使课程内容既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又有合理的代表性。 (2)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应用,主动接受当代音乐理论的研究成果,把目光放在学科前沿,时效性强。努力改变基础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强调高、精、尖的现象,减少过于程式化的内容,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使音乐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 (3)教材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以学习者的水平、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学习者的水平需求为目的,以音乐学科的审美体系为内在逻辑,保证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性和学习过程的有序性。 (4)教材内容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设置既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又注重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简单、明了、清晰,贴近学生,贴近教学,教材的编撰体现了编写者多年教学活动的成功经验。 (5)教材有计划地增加了中外民族文化艺术的内容,特别是增加了中国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尊重、热爱本土艺术文化的情感。 (6)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的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体现在教材体例上,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能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 (7)教材编写的纵向发展层次与横向发展内容(如知识点、技能点等)有机融合,达成了预设性目标,并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套教材是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选题,是推动我国地方高校音乐学教材建设的重大工程,凝聚了编写组集体的智慧。对于教材中存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我们诚恳地希望专家和读者多多指正,使其得以完善。本套教材的编写得到了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们对编审人员细致人微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为全国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内容概要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重视音乐文化、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知识的关联;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方法的探讨;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运用音乐知识指导艺术实践活动方法的研究;更加注重对先进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对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等。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第一节 古希腊音乐文化第二节 古罗马音乐文化第二章 中世纪的音乐文化第一节 格里高利圣咏第二节 复调音乐的产生与兴起第三节 记谱法与音乐理论的发展第四节 世俗音乐的发展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第一节 早期的英国音乐第二节 民族性世俗歌曲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与器乐音乐第四节 宗教改革与反改革运动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第一节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艺术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艺术第三节 巴洛克晚期音乐大师——J.S.巴赫第四节 巴洛克晚期音乐大师——亨德尔第五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第一节 前古典时期音乐第二节 音乐大师——海顿第三节 音乐大师——莫扎特第四节 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艺术歌曲第一节 德、奥艺术歌曲第二节 其他国家的艺术歌曲第七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歌剧第一节 德国歌剧第二节 法国歌剧第三节 意大利歌剧第八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钢琴音乐第一节 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第二节 肖邦、李斯特的钢琴音乐第三节 民族乐派作曲家的钢琴音乐第九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进行曲、舞曲第一节 进行曲第二节 舞曲第十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标题音乐第一节 序曲与交响诗第二节 标题交响曲与交响音画第十一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大型管弦乐曲与管弦乐组曲第一节 管弦乐组曲第二节 马勒与大型管弦乐曲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协奏曲第一节 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第二节 钢琴协奏曲第十三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芭蕾艺术第一节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第二节 德利布的芭蕾舞剧第十四章 印象主义音乐第一节 德彪西的音乐第二节 拉威尔的音乐第十五章 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文化第一节 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新民族主义音乐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的苏联音乐第十六章 20世纪的流行音乐第一节 爵士乐与摇滚乐第二节 音乐剧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享乐性 古罗马人在政治上有建树,贪图物质享受,在观看角斗时,常常用一种水压风琴(Hydraulis)作伴奏。它是最早的管风琴,音量大,可增加角斗气氛。在他们的文化生活中,有深刻伦理道德意义的古希腊悲剧也被豪华的马戏演出或血腥的角斗士格斗场面所取代。他们征服了古希腊,同时也继承了古希腊遗留下来的音乐传统。但遗憾的是,古罗马并没有把古希腊音乐中全民的、健康的东西继承下来,而是发展了音乐中娱乐、消遣、外观宏大的特征。 音乐在古罗马之所以如此风行,与罗马历代的君王热衷音乐是分不开的。许多皇帝都接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愿意赞助音乐家,并修建大的竞技场和音乐厅,甚至亲自登台参加比赛。古罗马最喜欢音乐的一个皇帝叫尼禄,他以凶残和乖戾而闻名,却对音乐有着狂热的兴趣。他称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艺术家,经常化妆戴上面具来演唱古希腊悲剧中的抒情歌曲。为了保养嗓子,他对自己的饮食起居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不吃对嗓子有害的水果和肉食。他在艺术上自命不凡,最后在穷途末路自杀时还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就这样离去了!” (三)职业化 古罗马与古希腊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职业音乐家到处巡回演出,待遇优厚,被人们奉为偶像。明星的骄横、傲慢、堕落事件时有传闻。 古罗马人虽处处仿效古希腊的音乐文化,但他们的音乐观念却和古希腊很不相同。在古希腊,人人都参与音乐活动,认为音乐是有着健全人格和高尚修养的表现;古罗马在音乐繁荣方面不亚于古希腊,.却仅仅把音乐看作一种纯粹的娱乐,失去了古希腊艺术的高尚与纯真。 (四)《音乐艺术》 古罗马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是博埃蒂乌斯。他改进并用科学的方法整理传统的音乐理论,写成《音乐艺术》一书,他的著述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基督教音乐的兴起古罗马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公元初年基督教的产生。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了《米兰赦令》,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在罗马和米兰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基督教成为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的精神基础,从此,西方基督教音乐文化拉开了历史的帷幕,西方音乐也开始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基督教要求人们以一种虔诚、肃穆的方式敬仰他们的主——耶稣,提倡纯声乐的仪式音乐,竭力反对使用乐器。教堂中的精髓——赞美诗和圣歌,在圣咏的演唱方式上也有严格规定,由一开始的男女老少都可咏唱,改由经过训练的唱诗班咏唱,以求得更加和谐、统一的效果。同古代相比,基督教发展出一种新的音乐观:任何世俗的娱乐性的音乐均遭到排斥,古时隆重的节日、庆典、婚庆中的音乐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庄严、肃穆的宗教音乐形式,音乐集中于教堂和修道院,成为精神拯救的工具。 基督教音乐与古罗马的极端享乐主义音乐相对照,使基督教徒走向了禁欲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当时,一切与异教徒的世俗生活相关的事物都被严加禁止,包括器乐和世俗音乐。曾经空前繁荣的古罗马音乐就此衰落,文化教育被教会垄断,基督教士们只能记录下宗教音乐的发展。加之250年开始蛮族人侵罗马,在长达200余年的战乱中,浮华的古罗马音乐最终走向衰败。即使世俗音乐始终在民间存在,也无从考证。因此,古罗马音乐在进人中世纪后必然销声匿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