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丽贞  页数:291  
Tag标签:无  

前言

2007年6月,暨南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杜小陆先生邀请我为他们出版社主编一套语言学丛书。始初我有些犹豫,但为他的眼界和气魄所感动,而且觉得这是响应社会发展对语言科学召唤的善举,便欣然应诺了。丛书筹备工作进展很顺利,很快便得到了20多位学者朋友的赞许与支持。2007年7月和2008年4月,暨南大学出版社徐义雄社长先后两次诚邀部分编委举行了丛书策划论证会,深入讨论了丛书选题运作的相关事宜,确定丛书名为“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丛书的核心思想为“创新”,即课题新、理论新、语料新、方法新,力求凸显研究对象的新规律和新特点,洋溢时代气息,体现学科走向,给读者以新的启示。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创新是学科前进的关键,只有创新才能给语言学增加新鲜血液,使其健康发展。而创新的基础是继承和吸收。继承、吸收与创新融合是语言科学发展繁荣的重要因素,也是语言科学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我们撰写这套丛书既注意继承优秀传统,吸收已有成果的精华,更努力于开拓创新。这套丛书由30本组成,于2008年10月、2010年6月和2011年8月分三批出版。丛书数量大,内容广泛而丰富多彩。它涵盖语言理论、语言本体、语言运用和语言教学的范围,涉及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方言学、修辞学、语体学、语言风格学、辞章学,以及港台语言、网络语言、广告语言、导游语言、交际语言艺术、语用与文化、语用与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成果,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的拓新或再构,有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新著。我们期望丛书的问世能对现代语言科学以及与其有关学科的繁荣发展有所贡献,对语言学、文艺学、文章学的教学有所帮助,对语言科学的研究者有所启示,对社会公众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有所裨益。丛书的参撰者是海峡两岸长期从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的老中青教授、博士,他们学术造诣较深,眼光敏锐,视野开阔,颇有探索、拓荒精神,曾出版、发表了不少学术专著和系列论文,而且都以严谨、务实、求新、求精的科学态度,潜心耕耘自己的课题,竭力使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启示性。毫无疑问,丛书的每一分册都是作者多年从事语言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智慧结晶,我相信读者朋友们都能从中发现自己喜爱的闪光点。

内容概要

中国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商周时代祭祀时的歌舞,到今日的京剧、昆剧和各种地方戏曲,依然是为不少人所热爱、聆听和观赏的娱乐,甚至曾经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娱乐”,和民众特别贴近,紧密关联;并且随着时代、社会而不断演进变迁,从未消亡间断。戏曲的存续特质,一向是以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唱艺术为绵延的主力,大家比较注意和谈论的,也多是演员的“技艺”:歌舞巧妙,扮相俏丽迷人,而很少注意到剧本的文辞方面,也有它的艺术成就。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各形各色的外国文化相继漫入,戏曲往昔所拥有的辉煌逐渐褪色,民族“第一娱乐”的主位荣耀,也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于是,着眼于保存中国文化的有心人,渐渐把戏曲作品加以搜集、研究,把它扣在“文学”的链条上,成为文学类别中的一环,并且又把它和隶属于诗歌性质的“散曲”并合;在时代上,主体界定于元朝,因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常言”,戏曲也渐渐成为各级学校“文学”教育的一支弱枝;然而即使以文学属性而言,戏曲的本质特色,也历来被人们忽略。

作者简介

黄丽贞,广东台山人,1939年生于香港。1962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并留校担任教职;1975年升任教授。主要研究范围:中国传统戏曲、散曲、词和修辞学。著有《中国文学概论》、《实用修辞学》、《琼筵醉客关汉卿》、《词坛伟杰李清照》等二十多部专著。根据所任教课程之需,凡涉及中国文学各种体裁,如历代诗选、历代散文选、文学理论及教学理论,常有专题论文。另有文艺创作散文集及短篇小说集。著述总计约有三百万字。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前言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特质 第一节 戏曲和戏剧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研究 第三节 戏曲文学的语言特色第二章 戏曲语言的形式艺术 第一节 编戏要先知“曲牌”的规格 第二节 选定宫调,营造场面声情气氛 第三节 “剧套”语言——曲词、宾白的互联第三章 戏曲语言的篇章 艺术 第一节 戏曲文学篇章 的特质 第二节 戏曲语言的篇章 艺术 第三节 元代杂剧的篇章 艺术 第四节 杂剧歌曲的套式 第五节 元杂剧和诸宫调的篇章 比较 第六节 杂剧篇章 手法的活用 第七节 明、清传奇的篇章 艺术 第八节 清代的新剧——短剧和京剧的篇章 第四章 戏曲语言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 戏曲人物塑造的独特性 第二节 戏曲人物的塑造方式 第三节 直接法 第四节 间接法 第五节 剧情构筑法第五章 戏曲语言里的方言、俗语和谚语 第一节 戏曲是口语文学 第二节 戏曲语言里的方言 第三节 戏曲语言里的俗语 第四节 戏曲语言里的谚语第六章 戏曲语言里常用的修辞格及其运用 第一节 戏曲剧本里常用的修辞格 第二节 剧本修辞艺术的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应用的点、线、面第七章 旧戏改编的新语言 第一节 剧作家改编旧剧的原因 第二节 改编旧剧的方向第八章 谐谑的戏曲语言——诨语和滑稽戏 第一节 诨语的意义和功能 第二节 丑角和滑稽戏的谐趣语言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朱权对这一百多位曲家的曲词,绝大多数只用一个四字的“譬喻”来评说,如首列的马致远是“如朝阳鸣凤”,纪君祥是“如雪里梅花”。对他认为是特殊的人,他又在这四字之后,再加些说明,如评白仁甫(朴)之词,在“如鹏抟九霄”之后,又有“风骨磊砚,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几句,细说白仁甫曲词风格意境;而对纪君祥就只有“雪里梅花”四个字。在一百八十七人后,又另记列“一百五人”,但只列出人名,在前面用“俱是杰作,尤有胜于前列者,其词势非笔舌可能拟,真词林之英杰也”为总评,没有个别的评语。但他所评的近三百个曲家,是把散曲、戏曲的作者一同记下来的,因为有不少是只作散曲,并没有戏曲作品,像张可久、贯酸斋、张养浩等。笔者上面所拣选的几个代表性的曲家,都在编写戏曲之外,也有很出色的散曲作品。接着,朱权又记“国朝(明朝)一十六人”,细评了王子一、刘东生、王文昌、谷子敬四人,其余的也只有一个四字的评语。如“刘东生之词,如海峤云霞——镕意铸词,无纤翳尘俗之气,迥出人一头地,可与王实甫辈并驱。蔼然见于言意之表,非苟作者,宜列高选”;评蓝楚芳之词,只有“如秋风桂子”,贾仲名之词,也只有“如锦帷琼筵”一句。今日读来,朱权的这些四字的譬喻,词则美矣,却因为词意抽象,很难从中确切明白那些曲家曲词的意境韵味。1993年,台北举办了“关汉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戏剧学院的陈多教授提出的论文是“‘琼筵醉客’别解”,就是针对朱权《太和正音谱》里评关汉卿戏曲的创作风格是“如琼筵醉客”和其下所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的评语;作了精细的分析。后来笔者在《中国文学概论·戏剧》里,对朱权给关汉卿的评语,也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比起民国初年时,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评关汉卿曲词的创作风格是“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具体易明多了。

编辑推荐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编辑推荐:剧情的折感人,人物性格鲜明,歌调动听,曲文活泼,中国戏曲语言艺术好美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对戏曲语言的探讨,真正抓住了戏曲最感人的部分,很不错.
  •   适合专业人士看,不错的,值得参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