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舍茹 陆道夫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学批评的领袖人物为何竟质疑人文学科的价值?谁站出来为人文学科辩护?中国语境里,隔岸观火还是心有戚戚焉? 2009年9月,哈佛大学在新学期开学之初宣布,对在本科教育中施行了30年的“核心课程”进行重大调整,出台了最新的通识教育方案,并且在2009级本科生中推广实行。哈佛(本科生)学院院长称之为“适应新世纪的一个崭新的培养方案”。 哈佛最新的通识教育分为8个人的学术类别:“美学与阐释性理解”、“文化与信仰”、“经验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的科学”、“物质宇宙的科学”、“国际社会”及“世界中的美国”。每个人的类别提供数门乃至数十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一般来说,通识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从每一个类别中至少选择一门课。他们既可以每学期选修一门(8个学期选修8门课),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在毕业之前修完8门课,达到学校对通识教育所提出的毕业要求就行。 “通识教育”并非只有人文学科,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在强调此次改革的重要性时却单单点出了人文学科:“我们认为,人文教育并非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而是通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 实际上,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回应,其背后藏着两年间美国知识界的一场重要争论。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人文通识篇”、“文化礼仪篇”、“文化词汇篇”三大模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勾连,不仅涵盖了英、美、澳、新、加五国在地理概貌、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动态、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各方面的人文知识,而且包含了希腊神话、圣经文化、欧关等文学名著中出现的文化词汇,如习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的文化掌故和背景溯源。了解、学习并掌握这些人文通识,有利于扭转我国当下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证书驱动型学习和语言工具型训练的流弊,有利于我国外语学习者明辨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休克”和文化误解,从而避免那种怀揣各种英语考试等级证书,却难以和外国人进行得体、有效的文化沟通的尴尬局面。 本书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对各类英语学习者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舍茹,山西沁源人。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文学硕士,北京印刷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 陆道夫,安徽六安人。英语与比较文学教授。现任职于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书籍目录
人文学科能拯救我们吗?(代序) 序言 前言人文通识篇 第一章 英国 第一节 国情民况 第二节 历史事件 第三节 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 第四节 文教娱乐 第五节 文学名家名著 第六节 杰出科学家 第七节 名胜古迹 第八节 节日庆典 第二章 美国 第一节 国情民况 第二节 历史事件 第三节 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 第四节 文教娱乐 第五节 文学名家名著 第六节 杰出科学家 第七节 名胜古迹 第八节 节日庆典 第三章 加、澳、新三国概况 第一节 加拿大 第二节 澳大利亚 第三节 新西兰 第四章 西方社会文化思潮 第一节 人文主义思潮 第二节 古典主义思潮 第三节 启蒙主义思潮 第四节 浪漫主义思潮 第五节 批判现实主义思潮 第六节 超现实主义思潮 第七节 存在主义思潮 第八节 弗洛伊德主义思潮 第九节 女权主义思潮 第十节 结构主义思潮 第十一节 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 第十二节 当代自由主义思潮 第十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第十四节 后现代主义思潮 第十五节 后殖民主义思潮 进一步阅读书目文化礼仪篇 第一章 异域的“文化休克”体验 第二章 文化礼仪面面观 第一节 社交问候礼仪 第二节 社交称呼礼仪 第三节 称赞恭维礼仪 第四节 馈赠礼仪 第五节 餐桌礼仪 第六节 小费支付礼仪 第七节 电话礼仪 第八节 话题选择礼仪 进一步阅读书目文化词汇篇 第一章 英语词汇的文化源泉 第一节 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 希伯来文化 第二章 文化词汇的掌故 进一步阅读书目附录 附录一:美国人一生中必读的人文社科书目 附录二:The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附录三:英国《电讯报》“完美图书馆”推荐书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圈地法》(The Enclosure Act)的颁布,圈地运动持续了将近一个多世纪,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农村关系中产生了新的阶级对立。 1832年的《改革法案》和《新贫困法》引起了民众的普遍不满。1836年,一群技术工人和小店主组成伦敦工厂联盟,向议会要求实施人民宪章(Peoples Charter)。“宪章运动”(the Chartist Movement)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工人阶级运动,引起了人民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关注。列宁把宪章运动看成是“第一个广泛的、真正由群众参与的、有政治组织形式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英国殖民扩张开始于1583年纽芬兰的殖民化。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很快把他们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到1900年,英国建立了“日不落”大英帝国,占世界人口与面积的25%。1763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将加拿大割让给英国;1867年《英国北美法案》确立加拿大为自治领。1788年,英国人开始把囚犯流放到澳大利亚;1851年至1892年的淘金热引起更多人蜂拥前往澳洲;1901年,六个自治领统一成为澳大利亚独立联邦。1841年新西兰成为独立殖民地,1857年实现自治,1907年成为英皇属下的自治领,1931年完全独立。到1819年,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已基本完成。1857年东印度公司孟加拉军队的当地士兵发动兵变后,1858年印度改由英国君主统治;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成为印度女皇。1840年英国和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the Opium Wai),从那时起,英国逐渐侵略了中国的许多沿海城市,并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除了劳动力损失外,还有巨大的经济与社会衰败;1929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崩溃的影响迅速波及欧洲;到1931年,英国进入经济大萧条;大英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瓦解。 1952年,伊丽莎白公主(Princess Elizabeth)加冕成为伊丽莎白女王二世。1973年1月,英国终于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的正式成员国,但仍被称为共同市场(the Common Market)。1979年,撒切尔夫人(Margarct Thatcher)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她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撒切尔主义”(Thatchcrism),其内容包括国有工业私有化、采用货币主义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削弱工会的影响、加强市场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法律和秩序。撒切尔夫人领导英国经济度过了一段最繁华的时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