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幸福感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希付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南海沧溟孕育了广东开拓、进取、开放、创新的海洋文化精神,在这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曾经先后涌现出像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勇立历史潮头的寻梦人,他们不甘民族沉沦,为强国富民进行了苦苦的求索,在近代中国掀起变革图强的惊天巨浪。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0世纪70年代,中国再一次将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梦首先赋予了这一片火热的土地。  1978年12月18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50号文件,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创办经济特区。广东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按照中央提出的“杀出一条血路来”的要求,以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先后创办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大胆引进外资,积极开展城市流通体制、价格体制、所有制结构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兴办“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建立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放地带,迅速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第一轮热潮。  1992年初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南下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对广东的改革开放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国人的姓“社”姓“资”问题,强调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刻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内容概要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包含两方面:一是幸福指数,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另一种就是每个人最直接的幸福感受,个人的内心满足与平衡。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的幸福指数如何,提升还是下降?30年来,我们每个人内心最直接的幸福感受又是如何?比以前更幸福还是感觉幸福日益变得奢侈?本书是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反映改革开放30周年的图书重点选题之一。本书系统阐述了幸福感的概念、幸福感的影响因子、幸福感的历史变迁及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等内容。

书籍目录

总序追寻幸福——现代人的目标(代序)第一章  幸福感——和谐社会的和谐指数之一  第一节  幸福感的含义  第二节  从GDP崇拜到GNH关怀  第三节  幸福感与和谐社会第二章  幸福感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中国的幸福感  第二节  国外的幸福观念  第三节  改革开放30年广东人民的幸福历程  第四节  幸福感的反思与未来第三章  幸福感的分类和测量  第一节  幸福感的分类  第二节  幸福感的结构  第三节  幸福感的测量  第四节  幸福感的解释模型第四章  物质需求与幸福感  第一节  金钱与幸福感  第二节  环境与幸福感  第三节  饮食、服装与幸福感第五章  社会角色与幸福感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  第二节  角色变化与幸福感  第三节  社会阶层与幸福感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幸福感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日常交往与幸福感  第三节  网络交往与幸福感第七章  幸福感的三大来源  第一节  婚姻与幸福感  第二节  家庭与幸福感  第三节  工作与幸福感第八章  休闲与幸福感  第一节  休闲生活与幸福感  第二节  不同的休闲爱好与幸福感第九章  性别与幸福感  第一节  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女性的幸福感  第三节  男性的幸福感第十章  身心状态与幸福感  第一节  幸福感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生理状态与幸福感  第三节  心理状态与幸福感第十一章  人格、智力与幸福  第一节  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智力与幸福第十二章  认知、态度与幸福  第一节  认知与幸福感  第二节  态度与幸福感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理性主义幸福观  理性主义幸福观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指导下才能实现。其主要代表有古希腊伦理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伊壁鸠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把幸福定义为“灵魂平静地、安泰地生活着,不为任何恐惧、迷信或其他情感所扰”(第欧根尼·拉尔修)和“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伊壁鸠鲁)。他们还特别强调德行对于幸福的意义,提出“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古希腊罗马哲学,1957),充分肯定了幸福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德。  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人的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章海山,1987)  德谟克里特十分强调高尚的道德在幸福中的意义,他认为感官肉体的快乐是短暂的,容易消失,没有太大的价值,而精神的快乐就是追求灵魂上的善,就是用理性去认识自然的必然性,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他说:“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与谨慎。”(周辅成,1964)  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里特的思想,他认为生命有限而欲求无限,人的欲望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唯有节制,才能从精神上获得快乐与自足。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幸福要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美德,就绝不会有幸福,幸福就在于善行。他把善行分为两类,一种是实践的或包含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善行;一种是理智的善行即包含在为整体事业而从事的活动中的善行。前者是一般的或较低级的善行,所以是一种有限的幸福,后者是完全的善行,是至善,所以它是绝对的、至上的幸福。  柏拉图认为,快乐和享受不是幸福,幸福在于把灵魂从肉体欲望的坟墓中解脱出来,在于对理念的回忆(张静,2008)。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主张德行就是幸福,而德行必须有理性的指导,他们一致反对把感官的享受当作幸福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幸福论,与中国儒家的幸福说更加接近了。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但幸福不是柏拉图式的脱离具体现实生活的“理念”、“形式”,而是“人类的兴旺”,是“生活得好”,“行得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们的幸福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今天中午刚刚开始看,看完序言就对幸福有了多一点感受期待后面更好看
  •   喜欢这本书,还需继续阅读,慢慢体会!
  •   总体来说不错吧 速度很快 就是书有点旧 可能不是特别畅销的书吧
  •   个人幸福、家庭幸福、社会幸福
  •   写的过于政策性,没什么可看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