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潘义勇 页数:269
内容概要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与运用的学科。财产,无论是国家财产、集体社团财产还是个人财产都是最稀缺的资源。产权经济学是关于财产权利配置和利用的学说,包括对财产权利的界定、确立、组合、分割、运用和流转。现代产权制度形成和安排的过程,就是对财富权利依法界定、确立、组合、分割、运用和流转的过程,也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和完善的过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入经济、文化、科技和市场全球化的今天,研究社会财富资源的配置与运用方式,研究企业产权制度安排,对于优化财富资源配置方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于富民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关键在于是否确立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和高效率的企业制度,即是否选择一种经济成本较低的产权制度安排。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产权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所有制、所有权的认识上,而对于创造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一无所知,甚至认为私有制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唯有公有、国有制才是最适合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制度安排。有人甚至认为中国自盛唐以后科技停滞不前,乃至积贫积弱,工业革命不能首先在中国发生,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私有制使然。其实,对中国经济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忘记,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的土地和工商业的国有制下,从西汉汉武帝把制盐和贸易变为中央政府经营的官工官商开始,到民国时期建立庞大的官工官商的官僚产权体系,封建官僚集团都以国家代表身份控制和占有国有资源,包括土地、工业和贸易;除官僚集团之外,以平民身份拥有的私有经济在庞大的封建帝国经济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世界工业革命之所以在欧美发生,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在法律保护下的平民私有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上升为国民经济主体部分。
作者简介
潘义勇,副研究员,研究生学历,曾历任广西玉林地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干事、理论教员,地委常委及部委办领导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秘书;广西社科院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海南省人民政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化验室负责人、省百科全书编委办公室副主任、省社科联杂志主编;广州市社科院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副研究员。1994年在海南工作期间荣获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书籍目录
前言1 导论 1.1 产权经济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1.2 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 1.3 产权经济学研究的任务与内容 1.4 产权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关系2 产权概念与基本内容 2.1 产权的含义、性质与功能 2.2 原始产权与派生产权的关系 2.3 自然人产权与法人产权 2.4 现代产权要素 2.5 法人产权治理结构 2.6 西方产权理论及其借鉴3 产权分类与要素产权制度 3.1 产权分类 3.2 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 3.3 劳动力产权的制度安排 3.4 知识产权的制度安排 3.5 环境产权的制度安排 3.6 金融产权的制度安排4 产权与社会经济形态 4.1 自然经济社会的产权制度 4.2 商品经济社会的产权制度 4.3 多元经济社会的产权制度 4.4 社会发展形态与产权制度的互动关系5 产权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5.1 经济增长源于有效的产权制度创新 5.2 私有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3 公共产权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5.4 现代产权是混合的产权制度6 产权的市场与流通 6.1 产权市场与产权流通的基本内容 6.2 产权市场与产权流通的形成与发展 6.3 产权市场与产权流通的意义与作用 6.4 我国产权市场与产权流通的规范与完善 6.5 开放产权市场与保护国家产业安全7 产权与分配 7.1 三种分配观 7.2 机会均等与产权分配 7.3 产权制度与分配制度的互动 7.4 公平分配与效率产权 7.5 福利——效率产权的补充 7.6 建立公平与效率兼容的分配结构8 社会主义产权体系 8.1 社会主义公有产权的产生 8.2 社会主义产权结构 8.3 产权代理的成本与风险 8.4 不同产权的代理成本与风险比较9 中央产权与地方产权 9.1 现行中央产权与地方产权的弊端 9.2 处理中央产权与地方产权关系上的误区 9.3 中央产权与地方产权划分的意义 9.4 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与目标 9.5 重塑中央产权与地方产权的关系10 产权的外部性与内在化 10.1 公共产权的外部性 10.2 市场缺陷与公共产权 10.3 私有产权企业负的外部性11 产权制度的现代化及其历史进程 11.1 产权制度现代化的目标 11.2 产权主体法制化 11.3 产权社会化 11.4 产权主体多元化 11.5 未来产权制度的演变走向12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现代产权制度建设 12.1 国有企业制度形成及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2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 12.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及运行机制 12.4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机制转换的措施 12.5 完善企业制度创新和运行的外部条件 12.6 国有企业产权民营化改组 12.7 国有农业产权制度建设13 集体产权制度创新 13.1 人民公社的制度缺陷 13.2 生产队集体产权制度的缺陷 13.3 新一轮农地产权改革的目标 13.4 推进产权继承制度创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 产权概念与基本内容 2.2 原始产权与派生产权的关系 原始产权与派生产权是在同一项财产上形成的产权关系,也是生产关系在财产权上的体现。 2.2.1 原始产权性质决定派生产权性质 派生产权的性质是对原始产权性质的折射。如果原始产权是公有的,即使派生产权的主体是个人、自然人,派生产权体现的生产关系也仍然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个人、自然人作为派生产权的主体,只是公有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环节、要素和途径。在小型国有企业的租赁经营改革中,个人通过租赁取得的国有资产的产权为派生产权,由派生产权所代表的生产关系不能看作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因为个人租赁而来的资产不等于私有资产,所以,个人租赁权不等于私有产权,而是使用权的有限期转让和使用。原始产权之所以对派生产权的基本性质起决定作用,其根源就是:这种权利是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关系和所有制性质都未改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财产权利。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形式是一致的,因为派生产权掌握和运用生产资料的性质与原始产权所代表的生产资料性质是相同的。如果不相同就标志着发生了所有制革命,这时的产权就不可能由原始产权所派生了。 2.2.2 派生产权与原始产权的联系与区别 原始产权与派生产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主要联系在于三个方面:①它们可以同处于一个或多个产权体系之中;②它们都是对一定财产拥有不同方面的和不同程度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形式;③它们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三个方面:①产权产生的先后不同,先有原始产权,然后才产生派生产权,即原始产权是先产生的产权,派生产权是后产生的产权。所以,为了方便区分,人们把原始产权称为母产权,把派生产权称为子产权。在子产权还没有独立运作能力时,母产权可以代为行使并对子产权的行为负责;子产权一旦具有独立运作能力,母产权对子产权不再揽权,对子产权的行为已没有法律责任。②权限不同,原始产权的权限对财产可以缩小到只有所有权,即证明财产权是谁的;派生产权享有的是经营权,即除了所有权以外的一切权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