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刘凤林、杨广柱、 耿希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刘凤林 等 著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前言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材的编写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和合格教师培养的核心环节。当前,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是,如何构建教师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如何编写教师教育新的教材,却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根据我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此次编写的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一、以新课程为导向,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必须主动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这种对接,既是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自身改革,也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动适应。本套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注重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专业素养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第一,把新课程倡导的各种新理念特别是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理论导向,从而帮助师范生确立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第二,把新课程改革涉及的新的内容,如课程结构的调整等纳入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之中。第三,把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内容,既为师范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又为师范生指明努力方向。二、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新体系为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新型教师,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以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订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教材、积累发掘课程资源,以及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的依据,对规范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我们构建的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不含见习和实习课程以及学科类的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四门课程。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力求反映和体现以下特征:第一,时代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内容多是老套陈旧的东西,其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觉得现实意义不大。本套教材编写则十分注重从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筛选适合“公共课”性质与要求的内容和观点,十分注重反映新课程精神并提供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和观点。这使得本套教材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特色。

内容概要

  《心理学》是教师教育公共课心理学的教材,其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吸纳了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知识点,在每章节的基础知识部分后面增加了心理实验、心理与教育、心理与社会等专栏内容。在每部分内容的编写过程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可读性。《心理学》是一部集理论知识、实验资料、实践方法为一体的心理学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四节 心理学与教育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第二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第一节 感觉第二节 知觉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第四章 注意第一节 注意概述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第三节 青少年注意的特点及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第五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概述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第三节 青少年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第一节 思维概述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规律第三节 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第五节 青少年思维的特点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第六节 想象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第三节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与调控第八章 意志第一节 意志概述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及培养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第一节 个性的一般概述第二节 个性的成因第三节 需要与动机第十章 能力第一节 能力概述第二节 能力的结构与测量第三节 能力的发展及个别差异第四节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第十一章 气质第一节 气质概述第二节 气质的类型及鉴定第三节 气质对生活、教育的意义第十二章 性格第一节 性格概述第二节 性格类型与鉴定第三节 性格的形成及培养第十三章 学习心理第一节 学习及学习理论第二节 学习迁移第三节 学习策略第十四章 品德心理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第二节 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理论第三节 品德的培养第四节 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第十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学校心理辅导第四节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二、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自独立以来,心理学家们便致力于各种心理现象的研究与应用,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呢?许多心理学爱好者醉心于心理知识的汲取与心理现象的分析,最终的目标又在哪里?纵观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心理学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一)描述发生的行为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与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给行为一个命名或定义,这是对行为进行“是什么”的规定过程。但是在这一阶段还不能进行“为什么”的描述。例如当发生自杀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描述为抑郁症,但不能描述为什么企图自杀的多为女性,最终完成自杀的却多为男性?心理学家描述的行为在不同水平上的规定性(命名或定义,如强迫倾向与强迫症的规定性在临床甄别中有明显的界限)为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在这个水平上,研究者可能研究暴力、偏见的根源,精神疾患的预后或者行为的跨文化差异。因此描述行为是心理学的基本目标。(二)解释发生的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不可能只停留在对行为现象的描述阶段,给出行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领域,也是心理学爱好者们(包括心理与精神障碍症候群)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此阶段,心理学家们通过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前研究者对同一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以此来指导心理学爱好者。在研究科学心理学100多年历史的过程中,解释行为始终是心理学各个时期和不同流派共同关心的问题,即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强调潜意识的时候,其实质仍然是为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寻找原因。心理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始终试图满足人们对自身的好奇心——自我认识。

编辑推荐

《心理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