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作者:许红梅 等 著  页数:268  

前言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材的编写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和合格教师培养的核心环节。当前,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么,如何构建教师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如何编写教师教育新的教材,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根据我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此次编写的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的指导思想是:  一、以新课程为导向,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必须主动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这种对接,既是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自身改革,也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动适应。  本套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注重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专业素养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第一,把新课程倡导的各种新理念特别是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和教学观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理论导向,从而帮助师范生确立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第二,把新课程改革涉及的新的内容,如课程结构的调整等纳入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之中。第三,把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内容,既为师范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又为师范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二、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新体系  为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新型教师,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以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教材、积累发掘课程资源,以及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的依据,对规范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我们构建的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不含见习和实习课程以及学科类的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四门课程。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力求反映和体现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内容多是老套陈旧的东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现实意义不大。本套教材的编写则十分注重从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筛选适合“公共课”性质与要求的内容和观点,十分注重反映新课程精神,并提供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和观点。这使得本套教材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特色。

内容概要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实用性强,能较好地体现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的衔接。《教育学》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教育基本原理部分包括教育学与教育、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师与学生;分论部分包括课程论、教学论和德育论;最后部分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生,中小学校的一线教师以及其他从事教育工作管理和研究的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育学与教育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教育学的价值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章 教育功能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三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义务教育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第二节 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第六章 课程第一节 课程理论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层次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七章 教学(上)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 教学过程第三节 教学规律第四节 教学原则第八章 教学(下)第一节 教学模式第二节 教学方法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九章 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德育原则第四节 德育模式第五节 德育方法第十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人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学校教育有较强的系统性,力求避免教育影响的自发性、盲目性、随意性、片段性。因此,如何使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影响较好地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是学校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计划性。学校教育总体上是比较有计划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杂乱无章的。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影响才有可能保证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也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具有计划性。第二是组织性。学校教育总体上是比较有组织的,而不是自发无序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组织机构,其内部还有各种类型和各个层面的组织单位,因而学校教育也是在组织中并通过组织来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把校内乃至部分校外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松散的教育影响组织起来,使它们形成一个系统和整体。第三是协作性。学校教育总体上是比较协调一致的,而不是各行其是、离散冲突的。学校内部的教育影响也是相当复杂的,既在时空存在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又由于教育者的意识、态度和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教育者有意、无意地受个人需要和利益的驱使和局限,而造成不同教育者的教育影响的不一致乃至冲突。这就需要学校对其内部的各种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以形成一种比较符合教育目的要求的教育合力。此外,学校教育还能对校内和校外的教育影响进行一定的协调。第四是全面性。学校教育总体上是比较追求全面与和谐的。从总体上讲,学校教育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更有条件实施全面的教育。这是因为:一、学校教育制度有比较全面的教育目的;二、学校教育设置有比较全面的课程体系和较为丰富的教育内容;三、学校教育有比较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和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四、学校教育有一支结构比较完整和合理的教师队伍。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学校教育,其全面性是不尽相同的,如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在其全面性的内涵上就是有一定区别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