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荣繁 编 页数:251 字数:422000
前言
计算机自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应用已深入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并能熟悉使用计算机已成为对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各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 本书以介绍目前社会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主,兼顾介绍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本书在编写中也考虑了在校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其他应用证书考试的需要。本教材选用Windows XP和Office 2003为重点内容,同时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等知识。 本书采用“基础知识+上机实践+习题”这种循序渐进方式来编写的,书中内容实用性强,特别适合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该教材编委在对目前计算机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各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编写了这套针对性、实用性极强的计算机应用型教学丛书。 “基础与案例教程”系列图书所表现的是:以项目教学法为教学理念,以初学者为基石,采用零起点学习必备基础知识,了解常用基本概念,熟悉工作环境和掌握基本功能;案例精讲提高软件操作技能,在熟悉基本操作之后,通过典型案例应用,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边学边练的学习效果;应用案例体验真实设计,最后通过应用案例的综合应用,全面掌握软件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最终走上实际应用工作岗位的学习目标。
内容概要
杨荣繁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Office
2003版)》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通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Office
2003版)》从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实用基本操作技术出发,以介绍目前计算机市场上应用较广泛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为主,兼顾介绍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另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Office
2003版)》内容也考虑了在校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其他应用证书考试的需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Office
2003版)》选择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与Office2003为重点内容,同时介绍程序设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以及信息安全等基本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Office
2003版)》根据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需要,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要求,采用“基础知识”
+“上机实践”+“习题”这一完美结构编写而成,内容丰富、文字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Office
200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计算机培训的教材以及计算机初学者的自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Chapter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Chapter 2 Windows XP操作系统
Chapter 3 文字处理软件Word
Chapter 4 电子表格软件
Chapter 5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Chapter 6 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Chapter 7 计算机技术基础
Chapter 8 计算机信息安全
章节摘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它使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1.1.1 计算机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电子计算机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空前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结晶。它的诞生极大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是人类没有任何第二类产品可以与之媲美的。于是有人说,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 在计算机问世以后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历史中,它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已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现已进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计算机发展的历程。第一代计算机(1959-1965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于1946年研制成功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电子管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采用延线或磁鼓(后期采用了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存储器,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软件方面,最初只能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修改程序都很不方便,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才出现了汇编语言,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编制程序的困难,因而计算机应用很不普遍。但是,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基本技术(采用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的方法)却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5年) 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晶体管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全部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也从第一代的以运算器为中心改为以存储器为中心,从而使得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体积减小、功耗减低、可靠性增强;软件方面,创立了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并且提出了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处理和可变的微程序设计思想。从此,计算机的应用也从单一的计算发展到了数据、事务管理和过程控制。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年) 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计算机主要逻辑部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从磁芯存储器逐步过渡到了半导体存储器,使得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运算精度、存储容量以及可靠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大为改善;软件方面,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并提出了计算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此外,在产品的系列化、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讯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有了迅速的发展。 第四代计算机(自1971年开始)计算机进入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