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精神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孙宜学  页数:334  
Tag标签:无  

前言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一向闭关锁国的中国被迫慢慢敞开了自己的大门,中外文化、文学的交流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丰富起来,拜伦、雨果、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中国人面前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印度诗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也是在这股潮流中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中国的许多现代作家,如徐志摩、冰心、郑振铎都受过他的影响,徐志摩甚至称他为“老戈爹”,赞美他像泰山日出般辉耀中国大地。迄今为止,他对中国作家最集中地产生影响的是他在1924年受梁启超、徐志摩等的邀请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他的这次访问实际上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中印两国本就是邻邦,又同是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压迫的国家,两国人民当时都在试图找到一条救国于危亡之中的道路,而泰戈尔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在欧洲各国巡回演讲,宣传以印度《奥义书》为代表的印度泛神论思想及东方文明优胜以物质主义为特征的西方文明,主张以东方主“静”的哲学治疗西方主“动”的思想带来的社会弊病,这当然也令自鸦片战争以来深受西方文明侵略的中国人深受鼓舞。但对他的来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如陈独秀、茅盾等左翼激进知识分子表示激烈的反对,认为泰戈尔的来华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客观上却会不利于中国革命;他所宣传的哲学思想是“奴才哲学”,是要让中国人继续受西方列强的压迫而不思反抗。这种看法在当时的环境下也确实是有道理的。结果,欢迎者和反对者都各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对泰戈尔作了不恰当的吹捧和驳斥,从而造成中印现代思想、文学的这次交流以不欢而散告终,弄得泰戈尔这位满怀爱心而来的白胡子诗哲最后却伤心而返,至今让人引以为憾。但泰戈尔却并没因这次伤心而对中国抱有成见,而是始终以博大的胸怀关心着中国的命运,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支持和同情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逝世前,他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中国人民正在经受的这场残酷的战争,表现出对中国人民的崇高的友谊,这些都是中印两国人民文化交流史上的宝贵财富,时间愈久愈能显出其可贵。

内容概要

  作为文学家的泰戈尔无疑是世界文学的一座丰碑,也是亚洲文学的骄傲。他的诗,如《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这些诗都是源于作者内心的“生命之歌”。在这些诗中,他歌唱着生命的荣枯和现实世界的欢乐与悲哀,歌颂光明和自由,寻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澄净世界。读这样的诗,使人如在一幅风景如画的田园美景中信步漫游。诗人要求自己人格的完善,要从自己的思想中摒除虚伪,要从“心中驱除一切丑恶”,使爱开花。这种泛爱论,用于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还可以,但若用于救国救民方面,则只  能是幻想。但泰戈尔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种理想的虚幻,如在30年代他就认识到:“那些毒污了你空气的,那些扑灭了你光明的,你能饶恕他们?你能爱他们?”  诗人若一味只唱个人的歌,那这个诗人可能很优秀,但绝对称不上伟大。而泰戈尔的伟大在于他的歌都是为印度、为世界祈求和平的人所唱的。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封建制度下人的不幸,他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以实际行动反封建、反法西斯,甚至向每个人发出了战斗的号召:“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  总之,泰戈尔给现代中国的思想家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来自于他的精神、人格,在于他一心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与自由而呼吁、斗争。借用柳无忌的话说:“在印度的作家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要推泰戈尔了。这位新近逝世的德高望重的诗人,曾与中国的文坛结下了美满的因缘,受到我们的尊敬与赞美;而且,他曾经是我们一派新诗人的灵感的泉源,东方文化的伟大的支持者,在  他的身上,实现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中国对泰戈尔作品的翻译介绍已经为数不少,研究文章也很多,但至今却还没有出现一部系统的研究资料总结泰戈尔在中国的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作者搜集整理的这部泰戈尔研究资料非常详细地梳理了泰戈尔与中国思想、文化、文学的交流过程,对中国的泰戈尔研究无疑是一件十分有益的工作。

书籍目录

《世纪的回响·外来思潮卷》出版序《世纪的回响》丛书序《诗人的精神——泰戈尔在中国》序第一辑 行踪追寻印度文学家太戈尔的行踪太戈尔之山林讲学德国欢迎印哲台莪尔盛况太谷尔的国际大学太戈尔的来函太戈尔来华的确期泰谷尔来信太戈尔过缅甸时的演说太戈尔到华的第一次记事泰谷尔最近消息印诗人太戈尔在杭讲演记太戈尔欢迎会记各团体昨晚欢宴太戈尔孙中山电邀太戈尔游粤泰戈尔参观有正书局泰戈尔之在南京太戈尔在宁讲演记泰戈尔过济盛况补志今晚抵京之太戈尔各界热烈欢迎太戈尔太戈尔昨静养一天英美协会欢迎泰戈尔碧水绿茵之北海与须发皓白之印度诗哲泰戈尔昨天游览御花园丁香花下泰谷尔之佛音泰戈尔对京学界演说成功为诗人堕落之始北京画界欢迎会席上泰戈尔之演说泰戈尔昨在清华讲演竺震旦诞生与爱情名剧“契块腊”泰戈尔昨天讲演纪略泰戈尔第二次讲演泰戈尔在京最后之讲演泰戈尔有意游俄太戈尔关于佛教之谈话泰戈尔昨晚行矣泰戈尔在汉口辅德中学校的演讲告别辞泰戈尔昨天赴日致太戈尔(英文附中译文)致恩厚之信一封第二辑 思想研究台莪尔氏之人生观《太戈尔的诗十七首>序太戈尔传《在加尔各答途中》译者跋与印度泰谷尔谈话演完太戈尔的《齐德拉》之后太戈尔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太戈尔的艺术观太戈尔之“诗与哲学”观太戈尔的妇女观太戈尔对于印度和世界的使命诗人太戈尔太戈尔学说概观太戈尔《新月集》译序太戈尔的思想与其诗歌的表象太戈尔和托尔斯泰夏芝的太戈尔观太戈尔的戏剧和舞台太戈尔与音乐教育“给我力量……”关于太戈尔研究的四部书太戈尔的重要著作介绍音乐家的太戈尔太谷尔思想之背景太戈尔的新著介绍教育家的太戈尔第三辑 众说纷纭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台莪尔与东西文化之批判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节录)欢迎太戈尔泰山日出泰戈尔来华太戈尔来华的我见我们为什么欢迎泰谷尔?泰果尔批评欢迎太戈尔先生对于太戈尔的希望过去的人——太戈尔太戈尔与东方文化太戈尔的我观杂感一则评太戈尔在杭州上海的演说听太戈尔诗哲讲演感言致太戈尔的一封公开信婉告太戈尔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为欢迎泰谷尔先生而讲太戈尔与东方文化——读太氏京沪两次讲演后的感想不了解的欢迎与不了解的驱逐泰戈尔巴尔达里尼与太戈尔太戈尔是一个什么东西!个人对于泰戈尔之感想诗人却不爱谈诗太戈尔与金钱主义论照相之类(节录)一个研究宗教史的人对于泰戈尔该怎样想呢一个研究文学史的人对于贵推该怎样想呢泰戈尔与耶稣吃牛肉茶的泰戈尔——答江绍原先生“太戈尔与耶稣”吃素与吃牛肉茶为什么有人硬以为泰戈尔与耶稣不能比骂杀与捧杀(节录)附录一:书中主要外国人名等译法对照表附录二:中国翻译的泰戈尔作品和著作目录(1900—1999)附录三:中国关于泰戈尔的介绍、研究论文、著作目录(1900—1999)后记:不了解的恭迎与驱逐

章节摘录

  第一辑 行踪追寻  印度文学家太戈尔的行踪  印度大诗哲太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最近来德游历,大受一般德国人士之欢迎,连日在柏林、打模时塔(Darmstadt)、佛兰克(Frankfim)诸城,大开演说,德国学者多纷纷专车前往各城听其讲演,其一种欢迎东方学者之狂热,远在吾国欢迎西方学者杜威罗素以上,此亦战后东西文化对流作用之一种表现也。  此次太戈尔来欧任务,第一,系答谢“世界学者奖金”之赐予。太戈尔对于战前曾受世界学者之奖金,照例应到欧洲一次,以致答谢之意。第二,太戈尔为东方文化之拥护者,此次来欧即欲传播其思想,并以其讲演所得之金钱,持归印度,以经营彼所创办之学校,故此次讲演分正式演说与自由谈话两种。正式演说售卖入场券,每人十五马克或二十马克,购者须数l3前预定,迟则不能购得。自由谈话则任人前往,不加限制,计记者所参予者为正式演说一次,自由谈话两次,皆在打模时塔城中。打模时塔为近日德国东方文化运动之中心地,德国倾向东方文化之哲学家凯色林(Keyserling),于此城内办有“智慧学院”(Schule der weisheit)一所,以实行其理想教育。凯色林系德国伯爵,曾旅行世界一周,著有《哲学家旅行日记》一书,批评西洋文化,不遗余力,为最近德国出版界风行一世之著作。当太戈尔未到该城一星期之前,该城已举行“东方文化讲演会”数次。记者前次通信所谓研究中国文化之威廉博士,亦为该会聘请之一。有一次在会场中.曾有一德人语记者友人宗白华君云:君等现在来德留学,吾等不日亦将赴中国留学。即此一端,已可以想见该城近日东方化之空气矣。  记者先期函托宗君白华代购入场券一张,于太戈尔讲演之日,特乘火车前往。既至,偕宗君人会场。场可容千余人,场上有演说台一,陈列鲜花绿树,如一小小森林,环台而坐者约千余人。德国大教育家新康德派首领那土蒲(Na torp)即坐于记者席次前面,盖一八十余岁之老翁也。四时许,太戈尔入场,着灰色僧衣,黑色圆帽,须发苍然,神情闲静,立于花树丛中,向大众合掌致礼。是日演题为“东西问题”,太戈尔用英语讲演,由凯色林用德语传译。其大意略谓:欧洲人是一种有统系有组织之自私民族,只有外部的物质的生活,而无内部的精神的生活,而且妄自尊大,欲以自己之西方物质思想,征服东方精神生活,致使中国印度最高之文化,皆受西方物质武力之压迫,务使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所有相异之点,皆完全消灭,统一于西方物质文明之下,然后快意,此实为欧洲人共同所造之罪恶。希望今后青年将从前种种尽行忘去,努力为新世界之建造云云。语至沉痛处,声色俱厉,满座为之肃然。太戈尔哲学思想系反对用一种外面的强力,以统一各民族,而主张用内心的爱力,以谋各个人间各民族间之相互了解,保存各个人各民族之固有特性,凡欲以一种思想统一世界者,皆在彼反对之列。今日所讲,大概反复申明此义,无其特点可记,惟此次讲演之特色,不在其含义之深邃,而在其文辞之优美,态度之闲静,使人于无形中受其人格之感化。在欧洲扰扰社会中,大有欲晓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之感也。  第二次讲演,在黑森大公爵行宫之花园中。太戈尔此次来打模时塔城讲演,为大公爵所招待,故即寓居于该行宫中。午前十钟,记者偕友人前往行宫之园中立候。是由为自由谈话,由听者提出问题,请其答复。十时许,太戈尔由宫中步到花园,即有无数妙龄佳丽女郎,上前与之行礼,更有无数儿童,各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太戈尔笑容可掬,一一领受,一时瑶草琪花,共呈妩媚,玉宇琼楼,如登极乐。太戈尔独立于大树之下,向大众合掌为礼。是日所讨论者为世界和平问题,其大意略谓:欧洲人因欲满足物质欲望,故以武力为后盾,尽力抢劫,此实为一种占有本能之冲动。自大战后,世人主张维持世界和平,其法有二:一为减少军备,一为共同组织(指国际联盟)。然若物质欲望不减少,占有本能不改良,则抢劫之事终不能绝迹,即世界和平终不能维持,故欲世界和平,当首先改良占有之本能。又谓欧洲人之一切组织,皆筑在外面强力之上,而非筑在内心爱力之上,故欧洲社会组织之基础,极不稳固。又谓欧洲社会恰似一个公事房,个人行为恰如机器之动作,将来个性必日渐消灭,创造力亦将日渐减少,余对于欧洲文化甚抱悲观云云。  第三次在打模时塔城外之森林中,林中有小丘一,名日“上帝山”,山上有石一,德国大诗人歌德Goethe曾题名于上。午后四钟,太戈尔偕大公爵等乘马车到林中,威廉第二之皇子亦在座。太戈尔缓步登山,立于岩上,环丘而立者数千人,欢呼之声远达于云际。由大公爵令听众高唱各种国歌,以娱太戈尔,约一钟之久。歌毕,太戈尔答谢,并赞扬其音乐日:“从地上而发为花草,由心中而发为音乐,遵此滋生发展之途,以达于自由和平之极乐。”五钟许,太戈尔登车而归,方登车时,群众又在车前争相握手,其中以妇女为最多,并有男子一人,向前吻太戈尔之手,其一种崇拜之狂热可想而知。登车后复有男女数人在车前,作古时德意志人之山林跳舞,随舞随歌,别饶风味。舞毕,太戈尔马车缓缓出林,群众狂呼欢送,太戈尔扬帽为礼。总之今日之会,无处不表现“动的社会”之精神,不知太戈尔以东方学者静的眼光观之,将作何感想也。  当太戈尔到德国时,德国著述家及各书店,皆争送太戈尔书籍。太戈尔曾在报上专函致谢。又闻巴黎方面学者,拟收集太戈尔著作,及各国学者对于太戈尔研究之著作,成立“太戈尔图书馆”,惟法国有一部分学者,甚不愿德国著述杂人其中,因而此议,遂致搁浅。  战后德国学者对于西洋文化颇多怀疑,如《欧洲之衰落》一书,即系近来德国出版界最时髦之著作。最近各大学教授对于该书特别开会加以讨论,结果赞成反对者各得其半。该书大旨即谓现在欧洲只有物质文明,已无文化之可言。该书对于西洋哲学科学以至于文学艺术,无不加以极详细之评论,颇多特见精义,此亦为德国学术界之一种潮流。太戈尔既系诅咒西方物质文明拥护东方精神文化者,故此时来德,正合德人口味,其受热烈之欢迎,亦不足为怪。惟同时又有一部分学者,见德人将太戈尔奉为神圣,因而激起反感,乃痛诋太戈尔系一个滑头,并谓一般德人委弃国粹,甘受他人愚弄,引为世道人心忧云云。此亦欢迎中之一种反响也。  德国欢迎印哲台莪尔盛况  德国自战后革命以来,因为教育普及和国民富于组织力的效果,所以日常经济生活,尚不致露出十分的窘象。但是经济艰难,社会思想非常复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如以前,也是不可掩的事实。我们从这种社会现象观察起来,一方面果然可以看出德国国民性的优点,同时亦可发现西方文明的破绽。印度诗人台莪尔(R·Tagore)最近到德国,极力表扬东方文化之特质,并指摘西方文明的弱点,而备受德人之欢迎,可见德国国民近来也已稍有觉悟了。现我把德国欢迎台莪尔的情形,和台氏演讲的大意写在下面。  台莪尔在柏林演讲过一次,在肠城演讲过几天,在福兰福忒城也讲演一天。近来这三处的大书铺都阵列许多德文翻译的台氏的著作,报纸周刊也刊登台氏到处演讲的要点,以及他古貌古色的照像。社会上对于台氏确是非常注意。台氏在肠城讲演时,记者特地去听过他三天的演讲。记者因初到柏林的时候,未有听他在柏林演讲的机会,所以于本月六日到福兰福忒城,在老友金井羊君处,约会宗君白华,于八日同宗君同往肠城。六月十号早晨,见报上发表台氏于当日下午六时讲演,十一号讲演“东西问题”。是日上午,记者与白华冒雨走十余里同游郊外蓼尔谷,下午五时至赛尔彭大讲堂。入座券头等座每人十五马克。此项售券所得之款,完全充台氏在印度所办的学堂的经费。我等预先买好入座券,提早到场。那时到的人已经不少,后来竟然满座。台氏的讲台上有花屏风,并摆了许多热带花卉的盆栽,布一个森林的景致。台氏上台时,台下欢声雷动。有的带了望远镜瞻仰台氏的古貌,也有许多人带了铅笔,画台氏的容貌和他的印度服饰。是日台氏读其近时所作的诗,和英文的译文,最后又读他三首梵文诗。(一)跳舞;(二)雨期;(三)神歌。记者虽不懂梵文,而聆其音调,也觉有一种动人之处。  ……

编辑推荐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他在思想上倾向于万物一体的“泛神论”思想,带有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在诗歌创作上,散文诗的创作独具特色,在欧美和亚洲产生广泛影响。五四时期,我国的《新青年》开始译介泰戈尔的散文诗,在当时产生巨大反响,像冰心的《繁星》《春水》等,都受到泰戈尔散文诗的影响。泰戈尔本人在1924年4—5月,还到过中国,宣传东方主义,在社会上引起不同观点的争论。  中国人世界性的视野和观念的确立,是以推崇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为标志的。我们今天只有正视这一切。才能够比较深刻和全面地理解五四新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能够比较贴切地理解现代文学的真实面目。  本套丛书正是从五四以来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中选出十位,编选的一套他们对中国的影响的文集。每—卷都不仅包括外国思想家或者作家在中国被翻译介绍的原始材料,还收集被研究、被阐释、其思想观点在中国被应用的材料。  本套丛书的规模相当壮观,在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系统的专题性资料汇编,与此前出版的《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1898-1937)》—起,可以说填补了一大块学术的空白点。新材料必然会推动新的学术研究,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绘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带来新的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人的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