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威廉·A·阿尔科特 页数:196 译者:何晨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人们的印象中,年轻人不仅缺乏思考,行事莽撞,而且固执己见。不得不承认,缺乏思考通常是年轻人的通病,但对于另外两个方面的指责,我们就需要慎重地考虑一下。固然,他们行为轻率,做事欠考虑,就好像他们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陌生人,常常不知所措,疑团重重。但他们行动迅捷,勇往直前,有时甚至有些鲁莽,而这正是他们所拥有的健康体魄和旺盛充沛的精力使然,是他们富有朝气的表现。事实上,这一点需要别人帮助他们纠正,指点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过我们在纠正的过程中应多一些慎重,最好在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后指点他们,以便对症下药。至于年轻人通常固执己见的说法,在我看来是站不住脚的。至少到目前我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如果固执己见确实在他们身上存在,我也更愿意相信是由于父母的教导无方或是不合时宜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举例来说,如果父母看到婴儿伸出细嫩的手掌,试图抓住正在燃烧着的油灯,通常就会竭力阻止孩子靠近。但是孩子不会就此停止,他的小手依然在不依不饶地摸索着。后来,孩子探到了灯,被火烫了一下。这时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孩子从此以后就会学会听从父母的意见,按照他们的教导为人处事,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这样就实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而且,听从父母教导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持续的稳定性,是不会轻易丢掉的。然而现实的情形是,即使对有些年轻人再三叮嘱,他们也会偶尔因诱惑和健忘而以身试火。但是随之而来的挫败感通常可以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的过错。倘若父母疏于管教子女,并且在长时间内很少关心或者干脆不理睬他们,子女对父母依靠和信任的习惯就会逐渐消失。事实上,除了极少数没有得到过父母正确引导的孩子以外,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信赖他人、不耻下问和广纳良言的习惯。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淡忘了他们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岁月,于是丧失了许多的社会乐趣。有句话说得颇有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荣耀而体面地度过晚年生活,就必须在他年轻的时候,想到有一天他会变老,而当他老了的时候,也记得他曾经年轻过。”如果健忘夺走了一个人曾经拥有的自我欢愉,那么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又会有多少呢?更何况它还会使我们丧失对别人提供指导的能力。记得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一天我和伙伴在玩耍。在我们玩的过程中,有两个男人打量着我们,其中的一个打趣着对另一个说:“你有没有觉得自己也曾像这些男孩一样玩得如此痛快?”“嗯,是的,我想我以前也是这样。”另一个人说道。先开口说话的那个男人说:“哟,我可从来没有尽情地玩耍过,我很清楚我从来没有像他们那样玩得痛快淋漓。”这两个人都已为人父,但是不相信自己曾经表现得像个小毛孩子的人必定很难成为合格的父亲。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或者说几乎不会花费哪怕一点儿心思,来哄他的孩=S-开心,甚至连区区的半小时都舍不得腾出来。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应当就像他那样沉稳老练。只要他看到年轻人沉浸在玩耍的乐趣中,即使是符合他们年龄的活动,他也会觉得他们是在挥霍青春,是愚蠢和不懂事的表现。如果换作他的话,他就会把时间用到工作或学习中。然而对父母来说,看着年幼的子女在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散发出无限的活力和朝气,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相提并论。如果一个男人不记得自己曾年轻过,就根本不配教育孩子,也没有资格对他们说三道四。这样的人既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也根本不懂如何管教孩子。只要孩子做错事情,他们就只会大声训斥,动不动就说孩子没救了,而不是心平气和地教育,加以正确地引导。如果孩子后来再询问他的意见,他就会摆出一副冷漠高傲的姿态,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或许他还会火冒三丈,将孩子撵走,责怪孩子从来不听他的劝告,把他的话当耳旁风,现在又来问他还有什么意义。类似这样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年轻人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也正是这种粗暴管教的方式导致了年轻人的固执己见、刚愎自用。这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一切真理都不能游离于事实之外。当我们来到生命的尽头时,我们无法在瞬间将那些跨越七十载光阴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此之前就应该逐步将我们的学问和经验告诉给年轻人。如果在我们行将就木的时候依然没有将学问传授给周围的人,就很可能导致知识和经验的遗失,而且是永远遗失。如果年轻人能够学到我们的丰富经验,就会终身受益。他们能够得到自己眼中的无价之宝吗?要是那些价值难以估量的财富随寂灭的躯体一同埋葬,不是很可惜吗?为此,我建议年轻人应始终秉承良好的教养,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当然他们也需要摆脱轻浮感,因为这种躁动不安的心性在他们那个年龄段是极易出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赢得长辈们的好感,获得他们的友谊,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应当虚心接受前辈们的意见。我不是要让他们因此而彻底抛离社会,也不是要让他们放弃娱乐活动,更不是要让他们变得一本正经。因为这样的要求对他们来说有些过高。尽管老年人可能不喜欢年轻人,但是他们有时候也会很随和,可以和年轻人畅所欲言,一派寓教于乐的气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就是与老年人一起度过的。因此,他们并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那个样子——古板而迂腐。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而青年人则向往未来。对老年人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讲述往昔的故事,尤其当他们就是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时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下去。但他们一般不会讲述自己的故事,除非有听众。年轻人应该抓住他们的这种性格特点,然后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在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是战争中的英雄;有些人可能是游遍山川大地的旅行家;有些人则可能是猎人、渔夫、农夫或者机械工当中的行家里手。当然有的人可能会到处吹嘘自己的技艺,诉说他的成功历程,自认为拥有最娴熟的技艺,从事最高贵的职业,可以使他的同伴变得博学、善良、快乐。在与这些老人的交谈中,你无疑会听到一些乏味至极的陈词滥调。但是普天之下,哪里能找得到完美无缺的事物?即使稀世的矿石也含有残渣。若如此,你也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经验和知识,除非是你自己不愿意去学。你可以从战争故事中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游记里学到地理、人文、礼仪和风俗方面的知识,从他们的人生起伏和境遇中了解人情世故。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可以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将所有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贯通起来,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在人性的认知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你也许会因此活出绚丽多彩的人生。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即你拥有的越多,付出的也越多。这是个常识,如同《圣经》里说的,“施与比接受更为有福”。需要牢记的是,也许你曾经对那些犯过错误的人大加指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要走出类似这样的误区。为了让年轻人尽可能接受你,为了赢得他们的信任,就需努力做到平易近人,循序渐进地告诉他们你的人生经历以及丰富的社会经验,不然这些经验就会随着你一同葬入冰冷的墓穴。青年朋友们,除了交谈以外,阅读也可以帮助你学到前辈们的智慧。许多老年人对世事有着独到的见解,文笔堪称一流,认真阅读他们的文章不失为最好的选择。这种方法甚至具有谈话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精读的过程中,即使作者的文风比较冷峻,让人不禁产生些许反感的情绪,你通常也不会对文章抱有偏见,更不会排斥阅读。但是倘若在交谈和相处的时候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很可能就不会如此平心静气了。我迫切希望你们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有用的建议。为了将我自己的各种人生感悟在这个小小的罗盘上得到充分的展现,也为了寻求最佳的表达形式以吸引你们的注意力,我绞尽脑汁,费了不少的功夫。其实,本书并不完全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它同时也收录了其他作者的许多富有见地的观点。介绍性的章节或序言通常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如果你能通过这篇序言和目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那么我衷心希望你们也能读一读正文。我坚信你们会采纳我的观点的,而且我猜想很多人也盼望着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建议。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做不到始终保持,因为你们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各种诱惑,因此我担心你们有可能会堕落。不过这一部分内容(我希望这些文字值得读者细细品味)谈到了有关避免犯错的办法。当你们回顾这一部分内容时,会猛然发现由于忽视他人的劝告和鲁莽的举动而走了多远的弯路。我相信你们在看过之后,就不会很快在同一个地方再次碰壁。鉴于此,我打算把本书奉送给所有的年轻朋友们。如果他们不喜欢,我既不会怪罪他们,也不会指责他们刚愎自用,相反我会马上意识到是我没有为自己的见解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
内容概要
这是西方忠告文学的代表人物威廉·A·阿尔科特(William A.Alcott)的传世之作。 全书包括立身修养、生意有道、控制行为、提升悟性、提升社交和道德、建立美满婚姻、预防犯罪等七个部分,集中探讨了提升心智、礼仪和道德的方法,同时也涉及商业管理,力图培养年轻人的优秀品质,使他们不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同时也成为拥有快乐的人。 与其他关于个人修养与身心健康的著作相比,本书更加朴,实和实用,被公认为是一部对年轻人进行素质教育、帮助他们步入社会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威廉·A·阿尔科特(William A.AIcott),美国著名教育家、医生和忠告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名著《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M·阿尔科特的堂兄。
他对年轻人的教育问题极为关注,出版了大量以教育为主题的作品。他还编辑、出版了第一本美国儿童杂志。作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作者,他在61年的生命历程中完成了多部关于教育、生理和卫生方面的书。阿尔科特的大多数书强调了健康和教育的道德基础,善于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循循善诱地指导年轻人如何处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立身修养 一、志向高远 二、动机高尚 三、勤奋刻苦 四、克勤克俭 五、切勿好逸恶劳 六、早起早睡 七、孝敬父母 八、忠诚守信 九、自我节制 十、晚餐要适宜 十一、着装打扮 十二、谦虚待人 十三、良好教养 十四、个人习惯 十五、注意个人卫生 十六、生活无小事 十七、切忌心浮气躁第二章 生意有道 一、慎重创业 二、诚信经营 三、经营策略 四、业精于勤 五、把握时机 六、避免赊账 七、委托他人管理生意 八、买卖过度 九、提前签订合同 十、如何了解生意伙伴 十一、如何了解真实的对方 十二、期待别人正面的评价 十三、不要干涉他人的私事 十四、保守秘密 十五、不要惧怕贫穷 十六、切勿投机 十七、避免官司 十八、不要斤斤计较第三章 控制行为 一、切勿赌博 二、不要吸烟 三、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第四章 提升悟性 一、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谈话的原则 三、读书与学习第五章 提升社交和道德 一、学会与女性相处 二、母亲的忠告和友谊 三、兄妹之情 四、与女性来往的建议 五、女性的婚姻第六章 建立美满婚姻 一、婚姻是一种责任 二、完美人生 三、择偶之道第七章 预防犯罪 一、动摇与诱惑 二、切莫放纵自己 三、预防疾病
章节摘录
第一章立身修养一、志向高远对于那些仔细看过序和目录的读者而言,我打算做出如下的大概说明:志向高远。赢得别人的好感是不够的。你切勿满足于燕雀的自我世界,应当胸怀大志,要有鸿鹄之志。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树立过高的目标似乎有好高骛远之嫌,很有可能会脱离实际。我曾听老师们说过,在阅读次等学习材料的情况下,孩子学习写作反而较快,而模仿相对完美的范文,效果却不甚理想。他们对此的解释是,“原因在于,如果你给小学生的是无可挑剔的范文,他很可能会产生受挫的心理。但是如果例文与他本人的水平较为接近的话,他就会认为自己很快就能追上,并因此而鼓起追赶的勇气”。但是我深知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在已经成文但尚未铭记于心的条件下,孩子面对的范文越是完美,所起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孩子模仿例文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换句话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从原则上讲,人们期望每个孩子都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成功的一线希望,就应当全力以赴。要是条件允许的话,也许我会详细说明,将合乎理想的行为标准置于理性创造物的眼前并将努力达到该标准作为他们的职责所在是神圣组织的一部分。目光短浅的人必然难成大事。相反目标远大的人则必然能有所作为。对此的忽视造就了性格、追求以及成就方面的诸多差异,其程度远远大于人们平常的设想。有些人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目标;有些人则目光短浅;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志向远大:对于这些胸怀大志的人来说,等待他们的将是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以太阳为射箭目标的人,即使最终没能射中,但也一定比以处于同等水平线上的物体为靶心的人射得高。的确,在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也是如此。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搭箭射穿太阳是不可能的痴心妄想,但是年轻人仍然需要在立足实际的前提下树立远大的目标。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意志坚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即使通往成功的道路崎岖不平,你也能够战而胜之。年轻人往往对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缺乏清醒的认识。他们通常缺少努力的勇气和奋斗的精神。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完全意识到,伟大的成就或卓越的创造就在他们的掌握中。亚历山大、凯撒、查尔斯十二世和拿破仑是如何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保罗、阿尔佛雷德、卢瑟、霍华德、佩恩、华盛顿等等这些品质高洁的人是如何叩开历史之门的?难道这些人与你们不一样吗?除了自我的努力和上天的恩赐,是什么使这些人变得如此出类拔萃?其实,这些人的过去与你们并无二致。起码你可以向他们靠拢,而不是原来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态度决定一切。有时候,不起眼的小事和不经意道出的话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不会”只会落得一事无成的结局,而“我尽力去做”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说法经过了无数事例的证明。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谁,都必须首先具备成功所需的条件和能力。一天,一个曾肆意挥霍遗产的青年人站在悬崖边上,决意以跳崖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即将跳下去的时候,他突然萌生了重新振作的决心。于是他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工作又苦又累,每天所要面对的不过是将大量的煤铲入地窖。即使工作非常繁重,也只能赚到区区的12.5美分,但他没有丝毫的退缩,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斗以后,他终于拿回失去的一切。去世之前,他的个人财产已达六万英镑。通过仔细阅读杰出人物的人生经历,特别是那些正直、高尚的人物,你将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有些读者可能会接触到有关某些民族饱受鲜血淋漓之苦的文字记载。相对而言,这种阅读只能告诉你们,要是他们献身于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无所畏惧地迎接那些搞人类破坏的强大势力,那么他们就会给世界带来无限浩大的恩惠。除此之外,它所能带给你们的教益微乎其微。拿破仑的体力和智慧,阿尔佛雷德的命令和方法,富兰克林和华盛顿的勤奋、节俭、聪明,保罗的高尚品德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还有佩恩、霍华德,他们的优点能够被年轻的一代所吸收吗?而年轻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吸收,这样他们就可以而且必然能完善自己。期望处于享乐年纪的青年朋友将此变为现实是不是有些过于严苛了?难道年轻人没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吗?二、动机高尚许多年轻人要么没有坚定不移的道德准则和主导动机,要么就深受粗俗和卑劣事物的影响。我不想说这些,但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我特别对接下来的注意事项予以着重强调。说到行为动机,首先便是对自我快乐的重视。这对于目前的你而言,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且获得快乐就是你的主要目的。于是,你绞尽脑汁想留住快乐。但或许是因为缺少一只友好的手指引你,或许是由于拒绝别人的指导,有时你会误入歧途。最为常见的是,你们会为微不足道的利益而煞费苦心,当然这无疑近在眼前、唾手可得。但正是这样的做法导致你与更加富有意义的快乐渐行渐远。尽管后者非常遥远。但依然值得人们为它竭尽全力。其次要重视对家人的关心。实质上,你根本不可能彻底了解自己对亲人所承担的责任,尤其是父母,除非忘恩负义的辛酸使你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其实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父母的心都紧紧与你们连在一起。但是在成为父母之前,你们是不会有切身体会的。不过倘若在你已为人父后依然对此模棱两可,那么你就不适合成为别人的父母。第三,考虑到社交的需要,特别是你们经常出入的地方以及你所属的协会组织,你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质。就你们的年纪来说,我很清楚,即使你们有意为之,也不可能彻底了解自身所具有的全部潜力。这里的能力指的是可以带给周围的人快乐。在这一点上,我再次建议你们去征询老年朋友的看法和指导。第四,由于所属的民族和时代,你们需要以高标准的人格魅力来要求自己。如果你还有尚未挖掘出来的才能,就应唤醒沉睡的潜能付诸行动。从古至今,从未出现过任何时代的青年如此妄自尊大地要求自己行动起来。也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重要问题处于紧急关头。更从来没有因依靠一代年轻人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而如今他们正走上战斗的舞台。这些颇有前途的年轻人数不胜数。还有另外一种动机应引起你们的关注:你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上天赋予你们创造快乐的惊人才能,搭建起令人愉快的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朋友与邻居的亲密关系。但是有人可能会这样问我,谁大概不会受到上述那些动机的影响?在那里,谁不寻求属于自己的快乐?谁不渴望让父母和其他亲人、朋友和邻居高兴呢?谁不盼望自己凭借对国家和自由的忠诚而出人头地呢?我知道很多年轻人很可能会看到这本书。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或多或少会受到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目前大多数年轻人对别人的正面评价大体上持尊重的态度。然而正如我明确说过的,对于真正提升他们内心快乐的因素,他们会不会没完没了地犯错?有太多的年轻人将快乐寄托于发财致富。这是他们夜以继日学习和行动的最大动力。其实并不是他们认为财富本身蕴藏着内在的价值,而是财富可以为他们梦寐已久的快乐提供保证。但是在为了快乐而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如果他们的计划和交易取得成功,他们就会走得越远,也就越会忘掉最初的目的,而沦为单纯为了财富而追求财富。当然,获得财富也是他们行动的主要动机。所以,这是关于肉欲享乐的极端追逐或者世俗的显赫声望的。我们走得越远,失去的原初品质也越多,同时也会变得愈来愈贪婪,愈来愈世俗,而无暇顾及其他的人生追求。如果年轻人的最大目标是寻觅属于自己的快乐,带给朋友、邻居和周围的人舒心的快乐,就需要高尚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种人生目标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提倡的。在同伴的眼中,这样的人品德高尚、高情远致。但是假设有个年轻人就是这样一个怀揣赤子之心的人,那么就会有如下的疑问。他是如何变得高贵的?他的天性是如何变得尊贵的?他的这些品质就其本身而言让人倍感亲切,无可挑剔。他对学业和工作、爱好和消遣的追求是纯洁而高尚的,但他的追求远远不是这些,甚至还包括一些虽微不足道但值得人们去做的小事。总而言之,他的追求无所不包。不过他的个人魅力何时能够与包罗万象的人生追求契合呢?他何时能够将这些事情变成日常的必修课呢?
编辑推荐
《男人的格调》内容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威廉·A·阿尔科特的格调圣经,影响几代美国人的传世之作,成就女人眼中的完美男人,朴实、实用,年经人步入社会必读书。绝不要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指责任何人或任何事,这是做人的原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