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前言
京口——镇江之古称。 京口含山衔水,风光旖旎,水陆捷达,民风淳朴。3000余年的沧海桑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迁客骚人的文卷墨宝、古今贤才良将的潜心雕琢,使得镇江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众多的名胜、传说和佳话,赋予了这座城市厚重的人文底蕴。这些历史古迹充分印证了这座城市的豁达与包容,而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则充分展示了镇江人民的睿智与胸襟。 《京口名胜》所载10大景区200余个景点各具风姿,既有历史遗存,也有新辟景观,驻足期问令人浮想联翩。“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镇江山水,既透显出激越雄浑的豪迈,又折射出隽永飘逸的灵秀。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置身其中既能感受文化的熏陶与浸染,又能感悟人生的真谛。闲暇之余,畅游其中,放飞心情,陶冶情操,拥抱自然,岂不美哉! 江河交汇,孕育出千古佳传;人杰地灵,创造出世间胜迹。《京口名胜》的出版发行,其意有三:一为传承历史文化。以古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传承历史文化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敬畏历史、感恩历史,使现存的文化古迹得到妥善的保存,并焕发出蓬勃活力。二为弘扬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为的是在先人既有创造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精神理念,激励今人以更具海纳百川的气概为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城市新增亮丽风景。千古传说、万古历史,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三为提升镇江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资源是城市竞争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处于合作、发展的开放时代,世界如是,城市更甚。今天,我们品味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就是要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开拓历史文化,兼容并蓄,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推动现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当前,镇江正以博大的胸怀集贤聚能,以更高的开放度吸纳众多的名人雅士、良才精英来领略这座城市的山水风光,投身这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京口名胜》可以说是导览图,热忱地欢迎您在阅览之后,能够到感兴趣的地方走走看看。如果您已去过这些地方,那么阅览此书将更加丰富您的体验,留下更加深刻美好的印象,促动您再去细细品味。我们为工作生活在镇江而庆幸。让我们携手用智慧与勤奋描绘锦绣镇江的美好未来,让镇江这座清新秀丽。充满活力与灵气的山水花园城市成为长江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系镇江市京口区政协主席)
内容概要
京口含山衔水,风光旖旎,水陆捷达,民风淳朴。3000余年的沧海桑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迁客骚人的文卷墨宝、古今贤才良将的潜心雕琢,使得镇江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众多的名胜、传说和佳话,赋予了这座城市厚重的人文底蕴。这些历史古迹充分印证了这座城市的豁达与包容,而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则充分展示了镇江人民的睿智与胸襟。
《京口名胜》所载10大景区200余个景点各具风姿,既有历史遗存,也有新辟景观,驻足期间令人浮想联翩。
《京口名胜》的作者是钟程发、熊兴邦、曾强、朱静。
书籍目录
金山江天禅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周鼎诸葛铜鼓东坡玉带《金山图》文化博览园慈寿塔“天地同庚”石碑法海洞留云亭楞伽台妙高台七峰亭古仙人洞玉带桥白龙洞朝阳洞御码头钓鱼台戏鼋台鹘山镜天园云根岛、郭璞墓塔影湖天下第一泉芙蓉楼佛教广场白娘子爱情文化园江云流瀑樱花园百卉亭清修园鹰崖堑道荷花淀千步廊桥折柳堤赠伞传情揽云桥白娘子岛戏鱼台保和撷遗亲子亭文曲岛许仙堤阅武台艺苑长廊情圆桥怡园蝶影沧桑遗岛水畔芝田童趣天地花径叠锦游船码头凌水栈道听浪亭云水歌台月亮湾北固山风凰池试剑石中山纪念林塔龙埂清晖亭铁塔“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宏开鹫岭碑古甘露禅寺溜马涧摩崖题记临江亭狠石多景楼祭江亭太史慈墓滨江风光带东吴胜境六曲长廊水上栈桥京口宝鼎江湾半岛飞燕膜亭听江广场九龙柱浮雕诗词照壁楼廊长桥临水园路路口旗台焦山象山景区焦山山门定慧寺观澜阁焦山碑林魏法师碑城市山林石刻禹迹图碑鹤桂花园焦山古炮台松寥山华严阁摩崖石刻三诏洞壮观亭别峰庵百寿亭吸江楼万佛塔南山鹤林景区鹤林寺千年杜鹃杜鹃楼米芾墓南山北入口文苑赵伯先墓马家坟竹林景区天王殿林公泉邑江亭康有为石刻招隐景区招隐寺招隐坊虎跑泉昭明太子读书台增华阁萧统画廊选亭玉蕊亭听鹂山房戴颐奏琴铜像山水清音池鹿跑泉鸟外亭飞云阁赏石亭珍珠泉南山西入口莲花池景区莲花池清越涧八公洞景区回龙湖景区九华山景区西津古渡镇江博物馆青铜器展厅陶瓷器展厅金银器展厅工艺品展厅“京江画派”精品展厅古代佛教文物厅商业古街西津渡广场五十三坡英国领事馆旧址昭关石塔观音洞待渡亭救生会超岸寺蒜山码头文化园古码头展示宫尚清大戏台骑驴上金山账房先生和老外船夫贩(脚)夫古遗故址铁瓮城遗址赛珍珠故居梦溪园五柳堂张云鹏故居宗泽墓与宗泽纪念公园米芾墓赵伯先墓莫烈纪念建筑“北固壮歌”诗文碑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浮雕墙革命烈士陵墓北固英烈群雕烈士纪念馆警世碑忠烈祠碑英烈亭李超时铜像公园·广场公园古城公园宝塔山公园僧伽塔祈天池樱花小筑喜雨潭学子亭龚自珍诗碑伯先公园。伯先铜像百狮园伯乐园“五卅”演讲厅绍宗藏书楼伯先祠算亭齐云亭宜园蒜山公园狮子山公园河滨公园运河风光带古驿集市园林景色垂柳成荫历史古韵塔影揽胜四园六桥六埠广场春江潮广场大市口广场梦溪广场青年广场花山湾广场东吴广场京口广场赛珍珠广场
章节摘录
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镇江市西北,海拔43.7米,占地面积41.6公顷。金山风景幽绝,形胜天然,自古为我国游览胜地之一。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称誉。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日“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 金山寺庙依山而造,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牡丽的寺庙,构成一组椽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的奇特风格,集中体现了唐、宋、元i明、清各朝建筑的艺术精华,被称之为“绝胜的金山”。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主“天宇咸畅”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中的小盒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色。 金山名胜古迹甚多,俯拾皆是。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高30米,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劐好处,仿佛把这座山都拔高了。砖木结构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层八面都有走廊和栏杆,八面通风,面面有景,层层风光不一样。宋代王安石诗云:“数重楼抚层层石,画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观音阁、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龙洞等名胜古迹,皆依山傍势凿岩而建,构思神巧,令人赞叹建筑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艺术。 历代的骚人墨客慕名而至金山,观景揽胜,写下许多名篇佳作。古典小说《水浒传》里就有“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的章回,对金山作了逼真的描绘。《西游记》、《说岳全传》、《聊斋志异》、三言二拍《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金屋梦》、《乾隆巡幸江南记》,以及大量元、明、清戏曲传奇小说都写有金山寺。金山每一座古迹,甚至一泓清泉,一方碑碣都有迷人的神话,还有动人的传说和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故金山又称“神话山”。特别是“白娘娘水漫金山”、“白龙洞暗渡断桥相会”,情节离奇,引人人胜。巾帼英雄梁红玉亲擂战鼓,大破金兵;爱国忠臣岳飞和爱国僧人道月“七峰岭”道别;苏东坡十游金山,妙高台赏月起舞……这些千百年流传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为金山平添了几分神奇魅力。 主要景点:江天禅寺、大雄宝殿、慈寿塔、楞伽台、白龙洞、法海洞、天下第一泉、玉带桥、芙蓉楼、文化博览园等。 江天禅寺江天禅寺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年代,据《志书》记载:“山有佛洞,始建于晋明帝(公元323年)。”金山寺是一座高僧辈_出的千年古刹,全盛时期有3000人,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梁武帝天监年间,10高僧受命于泽心寺集纳佛教经典,编成《水陆仪轨》一书,后按此书办水陆大斋,创我国佛教较大规模的法会——水陆道场。唐朝禅宗慧能的嗣法弟子灵坦在此传授禅宗。禅宗后有五家七宗,其中曹洞宗、临济宗都曾在此承传。经大定、常静、性莲、隐儒等禅师相继整肃禅规,使江天禅寺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首刹。后常静、隐儒禅师又于禅堂之外设念佛堂,供老僧念佛,使江天禅寺以禅宗为主,兼修净土,成为禅净双修之寺。江天禅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慈寿塔及大小观音阁楼。江天禅寺以建筑布局,水陆道场发源地,以及有关金山的历史故事与传说闻名于世。许多名人雅客,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沈括、苏东坡、米芾、陆游、唐寅、文征明等,都在这里留下诗书画佳作。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江天禅寺遭火劫,300余间房屋化为灰烬。建国后,寺庙多次维修,经住持慈舟等人努力,又于1985年大兴土木重建大雄宝殿、藏经楼,融合了北方宫廷和江南园林的风格,气势恢宏,华采夺目。 山门 即牌楼。位于天王殿前,坐东朝西,建于民国初年,为四柱三门式,牌楼外两侧有对称敞开的八字墙,上悬清康熙帝玄烨题“江天禅寺”匾额。山门外有石狮一对。 天王殿位于山门后,明正统年间建,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单檐歇山式。中供弥勒,人称笑佛。两旁塑列的四大金刚,形象高大,栩栩如生,意为看守山门,四大金刚又称四大天王,故称“天王殿”。P3-5
编辑推荐
京口地处长江下游,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为兵家所重。其地为江南运河的北口,过长江与江淮运河相联。东吴在此置卒戍守。东晋南渡,征北﹑镇北﹑安北﹑平北等将军府及北中郎将府常设于此,因有“北府”之称。东晋末年北伐,疆土扩至淮北,京口的军事地位始渐下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这本《京口名胜》(作者钟程发、熊兴邦、曾强、朱静)是关于介绍“京口名胜”的著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