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张政文 页数:253 字数:243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以现代性为视野、文化批判为范式,对审美现代性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文本还原、历史溯源和理论辨析,力图对审美现代性引发的思想焦虑进行治疗。同时。本书还立足当代审美文化前沿,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人的问题、现代性历史意识问题、美的本质问题、艺术问题等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文化意义阐释,为进一步昭示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与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批判视野。
作者简介
张政文。江苏南京人,文艺学博士,现为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美学与文艺学研究。在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等学术领域多有所获,出版学术专著5部、编著2部,先后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哲学动态》、《世界哲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西方审美文化 一、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审美文化奠基 二、中世纪中晚期的审美文化嬗变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视觉解放 四、文艺复兴的文学精神第二章 文化的自觉和转向与审美现代性 一、浪漫主义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二、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 三、人、社会、自然的总体性关系重构 四、近代西方文化自觉与文化哲学 五、当代西方现代性审美文化转向第三章 人的问题与审美现代性 一、主体性生存理论与审美现代性 二、启蒙的自然观与审美现代性 三、神学精神的理性重构与审美现代性 四、精神文化元叙事的改造与审美现代性第四章 现代性历史意识与审美现代性 一、批判哲学理性历史观与审美现代性 二、世界主义意识与审美现代性 三、马克思的现代人类学理论与审美现代性 四、卢卡奇与审美现代性的坚守第五章 美的本质问题与审美现代性 一、美的本质问题 二、审美形式的合目的性问题 三、崇高理论第六章 艺术问题与审美现代性 一、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关系问题 二、俄国形式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嬗变 三、海德格尔与审美现代性的转向 四、日常活动与审美现代性的再释后记
章节摘录
四、文艺复兴的文学精神如果说视觉的解放造就了审美现代性的空间存在方式的话,那么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就树立了审美现代性最早的时间存在方式。首先是薄伽丘的小说,他将人性的时间有限性加之于神。薄伽丘的文字地位在于其放逐贵族精神,使神性堕落,造成文学世俗化、感性化。不仅如此,文学在更深层的方面失去了确认高尚精神、反映上层生活、宣扬官方意识形态的功能。文学经过薄伽丘,成为一种大众游戏、平民娱乐。这使人们不禁想起冯梦龙和他编撰的“三言”。在冯梦龙那里,诗以言志、文以达风完全被野夫俗妇的情趣淫情占据。大众游戏、平民娱乐的基本特质就是走向感性、走向本能、走向平面。《十日谈》与传统文学不同,对神性的堕落集中体现在对性的趣味上。例如:第四天故事开头,插叙一个在深山长大、从未见过少女的小伙子,随父到了佛罗伦萨,看见那些漂亮的姑娘,便想带一个回去。尽管他父亲瞒着他说,那是“绿鹅”,他还是坚持要一个。这下,老头儿才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训诫要强得多。再如第三天故事第十虽然写得淫秽,却说明白然人性无法禁锢。那逃到渺无人迹的荒漠去苦修的修士,一当遇到跑来的少女,便抵挡不住肉欲的煎熬,只好抛弃“神性”,屈从“人性”。于是“神圣”的禁欲主义一变而为被挖苦到了极点的大笑话。在历史的视域中,中世纪文化背景下大谈性,自然是对禁欲主义的冲击、嘲讽,神性的伟大和精神的坚强受到了嘲弄。如果将这种性的随意和爱好投入教会的生活中,那就具有了蔑视教会、反对教会的意义了。在《十日谈》中,上自罗马教皇,下至男女修士,一面宣传禁欲,一面暗暗纵欲。薄伽丘用许许多多偷情的故事,嘲笑了禁欲主义的虚伪性,披露了教会淫荡腐恶的内幕。第三天故事第四,写布乔晚年笃信宗教,教会修士费利斯劝他禁欲苦修。他禁欲苦修的地方,正好贴着他年轻妻子伊沙蓓达的卧房。
后记
西方对审美现代性有许多探讨和对话,而在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申,对审美现代性的探讨和对话更多地以争辩的方式出现,也许审美现代性触及包括本人在內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焦虑。为释解这种焦虑,我曾在十年前将对西方审美现代性的思考汇成题名《西方近现代审美文化论》的小册子出版。此后十年间,我主要关注的是德国古典哲学与荚学的现代性问题。但由审美现代性引发的焦虑并未因出版《西方近现代审美文化论》而减轻,相反,伴随着对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现代性的研究,对审美现代性的焦虑愈重。可以说,拙著《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与转向》是本人以现代性为视阈、以文化批判为范式对十年前的《西方近现代审美文化论》的重写和超越,以期对自己由审美现代性引发的思想焦虑作一次疗治。在写作过程中,我的博士研究生施锐就写作策略提出了十分有益的建议并做了相关的工作,感谢的同时更深刻地领悟到教学相长的真谛。张政文2008年6月6日
编辑推荐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与转向》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