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7-81129 作者:衣俊卿 页数:335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过去20年在高等教育与现代化、大学管理等研究领域以及教育与文化启蒙等方面所发表的系列学术论文和访谈文章。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人的现代化与文化启蒙而展开;第二部分包含大学多元质量观、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大学管理及高等教育理念深层转型等方面的重要探索;第三部分是关于文化启蒙与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访谈文章。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建设的深入思考和设计理念。 本书的作者衣俊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专家,对文化哲学的创建与繁荣具有奠基性的贡献。同时,11年的大学校长生涯,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的恰切结合,使衣俊卿先生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者。其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质量观等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正产生着强大的实践功效。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衣俊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专家,对文化哲学的创建与繁荣具有奠基性的贡献。同时,11年的大学校长生涯,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的恰切
书籍目录
序言 30年的高教事业一座永远的丰碑上篇 人的现代化与文化启蒙 大学与文化 人的现代化:走出日常生活的世界 论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 论中国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重建 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 论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理性的走向下篇 多元质量观与个性化培养 论因材施教的多元质量观 论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层转型 建构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方案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和出路 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 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境遇和改革思路 高等教育:警惕新的认识误区 论创新困境的教育体制原因 突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文化阻滞力 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附录访谈及其他 在启蒙的地平线上 破解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文化阻滞力 开拓文化哲学的新领地:日常生活批判 素质教育为什么难? 走向大众化和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 曾经一九七七 就任黑龙江大学校长的讲话 在黑龙江大学建校周年校庆典礼上的讲话 生存与读书 教师:永远的脊梁和风骨 黑龙江大学校长卸任时的临别感言 启蒙人文精神:宣传部长的重要职责篇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人的现代化与文化启蒙 大学与文化 一、超越工具化的教育模式,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 正如浩歌在《以大学文化建设丰富内涵发展》中断言的那样,大学不能没有文化,缺乏文化的大学是可悲的。其实,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人手,无论我们对大学的本质进行什么样的追问,提出怎样的解说,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 人总是文化的人,人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世界。著名哲学人类学家蓝德曼指出:“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为止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正如我们历史地所探究的,没有自然的人,甚至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 关于文化,中外理论家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定义。英国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把文化归纳为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在内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哲学人类学把文化理解为人超越自然,又补充人的自然本能之不足的“第二自然”或“第二天性”。研究符号形式的学者把文化界定为人所特有的,展示人之本质的符号系统。一些中国学者把文化定义为“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人类生活的样法”。有的学者倾向于把文化限定为语言、习俗、宗教、道德、信仰等所代表的给定的和自在的行为规范体系。也有的学者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由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知识等代表的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 这些理解从不同侧面丰富了人们关于文化的认识。从总体上看,应当从人的实践活动的本性人手来阐释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方式,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不再简单地受自然本能支配,而能同时按照其他物种的尺度和自己内在的尺度进行生产和创造。正因为如此,人才能在自己的活动中创造出不同于外在自然的“人化的自然”,才能超越自然本能,在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下生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