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贺文发//李烨辉 页数:276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个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过程也就是整合信息传播能力的过程,传播成为社会生产和知识更新的催化剂,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动机。换言之,在信息资源无限丰富而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情况下,追求信息权利的平等成为推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如果说经济系统的功能属性在于效率,社会系统的功能属性在于秩序,那么信息的自由流动与有序管理则是秩序得以产生的前提。从传播学规范理论的角度出发,传播行为的透明性、传播活动的社会开放性,以及传播对市场逻辑的质询是传播的本质功能。 现代西方的专业主义新闻价值观之所以强调新闻的真实与客观,从思想根源来说,是继承了启蒙运动对理性、科学、进步和真理的承诺,在专业思维和报道格式上形成了一整套的操作手法。因此专业是指新闻产品制作程序上的专业和客观而不是新闻本身。按照一般的西方新闻价值观,一起事件的新闻价值往往在于该事件与某种规范之间存在的负面比较关系,换言之,即所谓的事件冲突性。由此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许多“硬新闻”往往关注的是政府、商业以及公共机构背后的错误而非成功,是问题而非问题的解决,报道所采取的风格是批评而不是表扬。 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概念主张对理性的公共使用。因此公共领域的意图在于,以一种解放的资产阶级道德的名义,来表达对政治支配的公共批评,对真理的追寻经过有争鸣的和理性的公共批评,是一种对检验的接受和在公众面前对力量的检验。公共领域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整合和群体认同,寻求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其次,为国家和政治子系统奠定合法性基础,参与公共领域的过程就是认可政治秩序的过程。概言之,公共领域的意义就在于:以公共权力为内容,以公众参与为形式,以批评为目的的空间。
内容概要
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危机传播密切相关。当下转型中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传播,其成功与否首要在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其次在于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最后亦取决于公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政府信息公开在于制度化建设的保障、推动与逐步落实;媒体新闻报道在于专业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与记者的身体力行;公众民主参与则在于把知情权与参与权不仅作为权利,也作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作者简介
贺文发,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博士,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传播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新闻与国际传播理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史。目前主要关注美国新闻司法诉讼判例研究。著有《突发事件与对外报道》、《俯视到平视》(合著),译著主要有《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主编有《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在Media Digesf,Befkshlre Encyclopedia Of China,及其他中文核心期刊上有多篇中、英文论文发表。
李烨辉,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化与国际传播。代表性论文主要有《“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传播学思考》、《社会转型期女性问题与媒介表达关系探讨》。参与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传媒英语》等。主持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多个。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书籍目录
序 转型社会的传播观念自序 权利边界与制度创新导论 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第一章 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 第一节 突发事件与风险社会 第二节 信息公开与阳光政府 第三节 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第二章 突发事件与新闻发布 第一节 新闻发布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突发事件与危机新闻 第三节 突发事件与新闻发布 第四节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第三章 信息公开与民主政治 第一节 信息公开与知情权利 第二节 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 第三节 信息公开与民主政治第四章 全球传播与国家形象 第一节 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 第二节 危机传播与国家形象 第三节 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 第四节 全球传播与对外报道结语: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责任 一、危机传播中政府与媒体间相互需求、双向互动关系 二、“水门事件”的反思:与媒体的“合作”或“对抗” 三、对《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60年后的重新阅读 四、追记苏格拉底的“伦理观”、“自由观”与“法治观”附录1 河南杞县事件——我们为什么逃离家园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附录3 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附录4 Statement 0f Journalism Principles Committeeof Concerned Journalists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特点又是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而这都建基于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社会根基。张岱年先生认为“从1920年到当代,人们所说的国民劣根性,大都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是小农经济养成的不良习惯,如愚昧、守旧、盲从、怯懦、散漫、迟缓等;二是封建专制压迫下养成的不良习惯,如重亲属关系、讲究拉关系、尊官畏官情结、家长作风、独断专横等。大体言之,前者主要根源于小农经济,由于封建专制主义而强化;后者主要根源于封建专制主义,由于小农经济而加剧”①。历来的封建王朝遵循政治治理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训条,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排斥公开的。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民主、法治观念愈益深入人心,但封闭与神秘不会从骨子里一下子完全根除。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和政府官员都习惯于保守秘密,而生疏于公开。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当下在我国提出政治文明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紧迫性。首先,政治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其次,政治文明是不断听取公众意见最终达成凝聚社会发展共识的过程。再次,政治文明是在法治轨道上实现的政党治理与公民社会的共赢。最后,政治文明并不是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的可以任意诋毁政府和他人,而首先是一个公开透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过程。 当前,实现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应当着重在以下几个议题上下工夫: 1)是增加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能够落实。我国的一些重大人事变动和重要决策往往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透明度不够所致。从法理上来看,现代政治文明社会,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必要限制或割舍公众人物的一部分隐私权,保证整个国家机器在透明、公开情况下接受公众的监督。 2)是严格限制国家机关的权力,保障公民自由行使民事权利。在任何国家,政府机关都有不断扩张权力的动机和欲望。而对权力的自我限制,在人类社会中是一种并不常见的美德,政府权力的扩张必然压缩公民的民事权利。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限制政府的权力。 3)是重新审视民主的内涵,在遵从大多数人意志的基础上,切实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防止以民主的方式对少数人实行专制。民主的本质之一是对政治参与程序的尊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