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侯海涛 页数:1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侯海涛,1992年入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1996~1999年保送电视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朱羽君教授,研究电视画面美学及电视纪实节目。2005年重回母校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曾在媒体工作多年,拍摄、编导和策划过纪录片、专题片、电视新闻、音乐电视和广告等各类电视节目,包括摄制南极帝企鹅、北极冰川、非洲野生动物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1章 转型期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界定 第一节 生态、媒介生态、电视新闻媒介生态 第二节 影响电视新闻媒介的四种生态因素 第三节 转型期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特征 第2章 转型期政治生态因素对电视新闻媒介的影晌 第一节 民主政治的生态进化 第二节 政治生态突变推动信息公开制度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生态转型 第四节 外交公关的生态需要 第3章 转型期经济生态因素对电视新闻媒介的影响 第一节 受众资源与广告资源主导生存 第二节 行政管理和产业运作的生态矛盾 第4章 转型期文化生态因素对电视新闻媒介的影响 第一节 六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生态逆转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生态需求 第三节 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局部繁荣 第四节 全球化生态下的文化博弈 第5章 转型期技术生态因素对电视新闻媒介的影响 第一节 新媒体技术的勃兴 第二节 新媒体重塑新闻传播的行业生态 第三节 新媒体生态群落中的电视新闻媒介 第6章 电视新闻媒介对其外部生态因素的反拨 第一节 电视本体属性的反拨 第二节 电视新闻生产规则的反拨 结语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有助于制衡西方观点和偏颇言论。目前,我国电视媒体通过本土发射节目信号、邀请外媒来华摄制电视节目(如北京奥运会之前相关部门组织策划的“国际导演拍北京”活动),向境外电视台提供节目、与境外电视机构联合办台或联合摄制电视节目(如2008年CCTV与BBC联合摄制《美丽中国》系列纪录片并在全球播放),以及对外销售电视节目等多种渠道着力扩大对外传播。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经验,如围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战略及外宣工作重点进行传播,联合相关部门和国内外传媒机构发挥合力,兼顾中国特色和收视地受众心理习惯获得良好收视效果,以及利用互联网拓展电视跨国传播的空间等。转型期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政治生态的变化人所共见。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主流新闻媒介与变动中的政治生态因素长期互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戕害了新闻本体,也不利于媒介形象和政府形象。顺应“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趋势,电视新闻媒介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阴影,剔除形式化套话、模式化典型、仪式化排场,让真实、真诚和真理浮现,让政府和人民、政府和团体、团体和个人、团体和团体,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真正对话,才能提升社会整体的政治参与意愿和传播效果,真正达成平衡、和谐的政治生态。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是通过动员和组织群众实现的,而政府的行政力量正在于尊重、相信和依靠群众,并善用媒介组织和动员群众,这才是健康、有活力的政治生态。事实一次次证明,在信息通道众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代社会,甫遇公共危机,如果在电视这样的公众媒体上没有来自官方的及时可信的消息发布,就难挡流言四起、人心惶惶、秩序混乱,在国际舆论战中受到诸如“缺少新闻自由”、“无视人权”的攻击,就难免处于被动局面,以致于连本国受众都对新闻媒体及其发布的信息产生怀疑,最终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及我国新闻媒体的信誉。所以,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公众媒体上将实情公开,是政府妥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前提。近年来,在政府和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中,政府、媒介(包括境内媒体和境外媒体)、公众三方互动推动了中国的信息公开制度走向成形,政府和电视新闻媒介的协调联动也逐渐走向成熟和自信。
后记
本书的主体来自我的博士论文。我的博士生导师朱羽君教授和我的母亲生辰同月同日,同一属相,年龄正好差一轮。她们都是让我灵魂安宁和温暖的人。也许真的是有缘,读硕士时,师从她老人家学习电视画面美学,博士时又重返其门下研究电视新闻。一次次聆听恩师的言论和教诲,体会到新闻自是人性的表达,理论也可以充满激情,我渐渐步入了修行的正途。说是修行并不为过,导师是一个像隐者一样低调的人,却充满净化的能量,让我沐其惠泽,能够无邪且坦然。写作过程是愉快的,尽管每天钉在椅子上敲键盘让人腰酸背痛眼胀腕僵。在这灵魂被肉体所拘束,而肉体又被桌椅和电脑所约束的日日夜夜里,文字的蒙太奇拼接成自在的意义世界。这些年的媒体实践和学术思考融入到写作中,也算是对一个成长阶段的整理。一次专心的长期孕化如同一次遥远的旅行,在忍耐和行进里慢慢内省出绵长的幸福感。回望这些年的学业和专业轨迹,有幸得到过不少名师高人的指点和熏陶——感谢我的导师朱羽君教授以及母校的诸多恩师带我进入媒体的殿堂,感谢周传基老师对我的独到点拨,感谢于丹老师对我的诚挚激励,感谢我那些才华横溢、真性情的前辈们,他们在我的实践的路途上都是醒目的路标。当然,必须感谢我的父母,首先给了我健康和自由,他们对我自幼以来的信任和鼓励让我早早就懂得了怎样独立面对自己的命运。
编辑推荐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转型期的媒介守望》:视界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